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1)

1. 五虎湯

麻黃(一錢),杏仁(四分),石膏(一錢),甘草(二分),桑白(六分),細茶(少許)

白話文:

這則古方「五虎湯」的成份在現代白話文中可如此描述:所需材料包含麻黃一錢、杏仁四分、石膏一錢、甘草二分、桑白皮六分,以及少量的細茶。

2. 三拗湯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各等分。一本甘草減半),每服五錢,水一鍾,姜五片煎服,有汗即愈。

白話文:

【三拗湯】

藥材成分:麻黃(保留其節部)、杏仁(保留其尖部)、甘草(不經炒製,三種材料份量相同。但有一版本的配方中,甘草的份量減半)。

服用方法:每次取五錢的藥材,加入一碗的水量,與五片薑一同煎煮後服用。若出現出汗的反應,即表示病情已獲得改善。

3. 定喘湯

麻黃(三錢),杏仁(一錢半),蘇子(二錢),甘草(一錢),桑皮(蜜炙,二錢),黃芩(炒,一錢半),款冬花(三錢),半夏(法制,三錢),白果(二十一枚,炒黃),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定喘湯】

配方如下:麻黃三錢,杏仁一錢半,蘇子二錢,甘草一錢,桑白皮(需蜜炙過)二錢,黃芩(需炒過)一錢半,款冬花三錢,半夏(需經法製處理)三錢,白果二十一枚(需炒至黃色)。每次服用時取五錢的藥量,用水煎煮後服用。

4. 華蓋散

麻黃(去根節),杏仁(炒,去皮尖),蘇子(炒,各一錢),甘草(五分),橘紅,桑白皮(炒),赤茯苓(去皮,各一錢),薑、棗煎。

白話文:

【華蓋散】

藥物組成如下:

  •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部),
  • 杏仁(炒過,去除外皮和尖部),
  • 蘇子(炒過,與麻黃和杏仁量相同)
  • 甘草(份量為其他藥材的一半)
  • 橘紅,
  • 桑白皮(炒過),
  • 赤茯苓(去除外皮,與蘇子等量)。

用薑和棗一同煎煮這些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