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3)

1. 滋陰清化丸

天冬(一兩六錢),麥冬,生地,熟地,知母(各八錢),茯苓,山藥,貝母,花粉(各四兩),甘草,五味子(各三錢),蜜丸含化。

白話文:

【滋陰清化丸】

配方如下:天門冬160克、麥門冬、生地黃、熟地黃、知母各80克、茯苓、山藥、川貝母、天花粉各120克、甘草、五味子各90克,製成蜜丸服用。

以上藥材混合後,製成蜜丸,服用時含化於口中。

2. 五汁膏

天冬,麥冬(各二錢),生地(二錢),貝母(一錢),丹皮(一錢),茯苓(八分),阿膠(一錢),薄荷(二錢),犀角,羚角(各五分),梨汁,藕汁,萊菔汁,人乳(各二鍾),甘蔗汁(一鍾),用水八鍾,煎至三鍾,去滓,入五汁再熬,以入水不散為度,又入蜜三兩,重湯頓半日用。

白話文:

【五汁膏】

所需材料為:天門冬和麥門冬各6克,生地6克,貝母3克,牡丹皮3克,茯苓2.4克,阿膠3克,薄荷6克,犀角和羚羊角各1.5克。

另外還需梨汁、藕汁、蘿蔔汁、人乳各約200毫升,甘蔗汁約100毫升。

先使用800毫升的水,將上述藥材煎煮至剩下300毫升,然後濾去藥渣。接著加入梨汁、藕汁、蘿蔔汁、人乳及甘蔗汁,持續熬煮至濃稠狀,即滴入水中不會立即散開的程度。最後再加入90克的蜂蜜,用溫火慢燉半天後即可服用。

3. 一味百部膏

百部根二十斤,搗取汁,煎如飴,加蜜二斤,服方寸匕,日三,雖三十年久嗽可治。

白話文:

【一味百部膏】

使用二十公斤的百部根,先搗碎取出其汁液,然後熬煮濃縮至像糖漿一樣的稠度,再加入兩公斤的蜂蜜,攪拌均勻。每次服用量為方寸匕大小(約等於一羹匙的量),一天服用三次,即使是三十年的長期咳嗽也能獲得治療效果。

4. 桑枝煎

(出《近效方》。)

一味嫩桑枝,切細熬香煎飲。一法用花桑枝,切細炒香,瓦器熬煮減半,再入銀器熬減一半,或入少蜜亦可。

白話文:

【桑枝煎】

(出自《近效方》。)

只取用一種材料,即為嫩桑樹枝,將其細切後熬煮至散發香味,然後飲用其煎汁。另一種做法是使用開花期的桑樹枝,同樣先細切再炒香,接著在陶製容器中熬煮直至汁量減少一半,再轉移到銀製容器中繼續熬煮至汁量再減半,也可以酌量加入一些蜂蜜。

5. 必效散

五味(四錢),貝母(五錢),杏仁(一兩),冬花(八錢),天冬(一兩),栝蔞(五錢),蔥白(七莖),蘇梗(一兩),川椒(每歲一粒),共為末,將豬肺一個,入末於內,荷葉包,蒸熟。五更作一次食,以薄燒酒蘸食盡,另飲陳甜酒少許,安臥至曉。

白話文:

【必效散】

內容如下:取五味子四錢,貝母五錢,杏仁一兩,款冬花八錢,天門冬一兩,栝樓五錢,蔥白七根,紫蘇梗一兩,川椒則根據年齡,每一歲用一粒。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隻豬肺,將藥粉填入其中,再用荷葉包裹起來,進行蒸煮直至熟透。

在凌晨時分,一次性將蒸好的豬肺食用完畢,可沾些淡燒酒一同食用。食用後,再稍飲一些存放已久的甜酒,然後躺下休息直到天亮。

這就是「必效散」的製作及服用方式。

6. 噙化丸

熟地,阿膠,五味子,貝母,杏仁,款冬,炙甘草,人參,蜜丸,噙化。

白話文:

[噙化丸]的現代白話文翻譯為:這個藥方主要成分有熟地、阿膠、五味子、貝母、杏仁、款冬花、炙甘草及人參,這些材料需製成蜜丸。使用時,將藥丸含在口中,使其慢慢溶化並吞下。

7. 大菟絲子丸

菟絲子(淨洗,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兩),石斛(去根),熟乾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乾),續斷,山茱萸,防風(去蘆),肉蓯蓉(酒洗,切,焙乾),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毛,酒炒),沉香,畢澄茄,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兩),五味子,桑螵蛸(酒浸,炒),覆盆子(去枝、葉、萼),芎藭(各半兩),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白話文:

【大菟絲子丸】

取菟絲子,先淨洗然後用酒浸泡;澤瀉;鹿茸,去除毛髮後用酥油烤炙;石龍芮,要去除泥土;肉桂,需去掉粗硬外皮;附子,炮製過後再去皮,以上各藥材各使用一兩。另取石斛,去除根部;熟乾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用酒浸泡一夜再烘乾;續斷;山茱萸;防風,去蘆頭;肉蓯蓉,酒洗後切片再烘乾;杜仲,去掉粗皮炒至去掉樹脂;補骨脂,去毛後用酒炒;沉香;畢澄茄;巴戟,去心;茴香,炒過,以上各藥材各使用三兩。另取五味子;桑螵蛸,用酒浸泡後炒;覆盆子,去枝葉萼;芎藭,這些藥材各使用半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來和藥成丸,大小約等同於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粒,空腹時服用,可配溫酒或鹽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