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夢瑤

《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諸方(上) (2)

1. 清咽寧肺湯

桔梗(二錢),山梔(炒),黃芩,桑皮,甘草,前胡,知母,貝母(各一錢),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清咽寧肺湯】

成分包括:桔梗兩錢,炒過的山梔一錢,黃芩一錢,桑皮一錢,甘草一錢,前胡一錢,知母一錢,貝母一錢。將這些藥材用兩杯水煎煮至剩下八分水量,於飯後服用。

2. 杏仁煎

杏仁(去皮尖,三兩,研),生薑汁,白蜜,飴糖(各一兩),桑皮,貝母(去心),木通(各一兩二錢半),紫菀(去土),五味子(各一兩),上銼碎,用水三升,熬半升,去滓,入前杏仁等四味,再熬成膏,每服一匕含化。一方加款冬花,知母各一兩。

白話文:

【杏仁煎】

所需材料為:杏仁(需去除外皮與尖端部分,約三兩,磨碎)、生薑汁、白蜜、飴糖(各一兩)、桑皮、貝母(去心)、木通(各一兩二錢半)、紫菀(去除泥土)、五味子(各一兩)。將所有藥材切碎,加入三升水慢火熬煮至剩下一半,然後濾去渣滓,加入先前準備好的杏仁等四種材料,繼續熬煮直至成為膏狀。每次服用時,取一湯匙慢慢含化。另外有一個配方會額外添加款冬花和知母,各一兩。

這就是全部的翻譯內容。

3. 潤肺丸

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各等分),上為末,蜜丸噙化。久嗽加罌粟殼。

白話文:

【潤肺丸】

成分包括: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這四種成分的份量相同)。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後,加入蜂蜜製成丸狀,服用時讓其在口中慢慢溶化。對於長時間咳嗽的情況,可以再額外添加罌粟殼。

這個藥方名為「潤肺丸」,主要成分有訶子、五味子、五倍子和甘草,這四種藥材的使用量應該一樣多。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後,再用蜂蜜搓成丸子,服用時應讓丸子在嘴裡慢慢融化。如果咳嗽的時間很長,還可以再加入罌粟殼來增強效果。

4. 清音丸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錢),硼砂,青黛(各三錢),冰片(三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白話文:

【清音丸】

內容如下:使用桔梗和訶子,各取一兩;甘草取五錢;硼砂和青黛則各取三錢;冰片取三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約為龍眼般。每次服用時,取一丸含在口中使其慢慢溶解。

5. 橄欖丸

百藥煎,鳥梅,甘草,石膏(各等分),冰片(三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白話文:

【橄欖丸】

成分:百藥煎、烏梅、甘草、石膏(這些藥材份量相等),以及冰片(份量是其他藥材的三分之一)。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揉製成丸,其大小如同彈珠。

用法:在睡前將一丸含在口中,讓它自然溶解。

6. 透羅丹

(《丹溪心法附余》)

巴豆(去油,一錢,另研),杏仁(去皮尖,麩炒),大黃(濕紙包煨),黑醜(炒),皂角(去皮弦,酥炙),半夏(制,各一兩),上為末,生薑自然汁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所需材料包括:巴豆(需去除油脂,用量為一錢,另外研磨)、杏仁(去皮去尖,用麥麩炒過)、大黃(用濕紙包裹後蒸熟)、黑醜(炒過)、皁角(去皮去筋,用酥油炙烤)、半夏(炮製過,以上各材料均為一兩)。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後,使用生薑的自然汁液來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取三十顆藥丸,以薑湯送服。

這樣清楚嗎?

7. 瀉肺丸

栝蔞仁,半夏,浙貝母,鬱金,苦葶藶,杏仁,黃連,黃芩,大黃

白話文:

[瀉肺丸]的成分包括:栝蔞仁、半夏、浙貝母、鬱金、苦葶藶、杏仁、黃連、黃芩、以及大黃。

8. 半夏溫肺湯

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制,各半兩),赤茯苓(七錢半),上㕮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半夏溫肺湯】

這帖藥方包含了旋覆花、人參、細辛、肉桂、甘草、陳皮、桔梗、芍藥、以及經過處理的半夏(每種藥材都用了半兩)。另外還加入了赤茯苓(用量為七錢半)。這些藥材需經切碎處理。

每次服用時,取四錢的藥材,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這帖藥應在飯後服用。

9. 紫菀飲

(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按此方原名紫菀散。)

人參(一錢),紫菀(五分),知母,貝母(各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五味(十粒),茯苓(一錢),阿膠(五分),水二鍾,煎八分,食後服。

白話文:

[紫菀飲]

用於治療咳嗽時夾帶血絲,以及因虛弱勞損所導致的肺部機能衰退。本處方原本稱為紫菀散。

藥方成分及劑量如下:人參一錢、紫菀五分、知母一錢五分、貝母一錢五分、桔梗一錢、甘草五分、五味子十粒、茯苓一錢、阿膠五分。將這些藥材加入兩杯水中煎煮,直至水量剩下八分之多,飯後服用。

以上即為紫菀飲的處方與使用說明。

10. 安腎丸

肉桂,川烏頭(炮,各一斤),桃仁(麩炒),白疾藜(炒去刺),山藥,茯苓(去皮),巴戟(去心),肉蓯蓉(酒浸炙),石斛,萆薢,白朮,破故紙(各四十八兩),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小腸氣,茴香湯下。

白話文:

【安腎丸】

成分包括:肉桂,炮製過的川烏頭,各自一斤;炒過的桃仁,炒過去掉刺的白蒺藜,山藥,去掉皮的茯苓,去掉心的巴戟,用酒浸泡並烘烤過的肉蓯蓉,石斛,萆薢,白朮,以及破故紙,這些材料各四十八兩。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後,使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狀,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顆,可用溫酒或鹽水吞服,最佳服用時間為空腹及飯前。若是小腸氣的症狀,則應使用茴香湯送服。

以上就是全部的翻譯內容。

11. 保和湯

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各一錢),花粉,苡仁,杏仁(各五分),五味(二十粒),兜玲,紫菀,桔梗(各六分),百合,阿膠,當歸,百部(各六分),甘草(炙),紫蘇,薄荷(各四分),飴糖(一匙),姜(三片煎)。

白話文:

【保和湯】

這帖藥方包含了下列成分:知母、貝母、天冬、麥冬、款冬,這些藥材每種都用一錢。還有花粉、薏仁、杏仁,每樣則用五分。五味子取二十粒。兜玲、紫菀、桔梗,這些藥材每種都用六分。另外,還需加入百合、阿膠、當歸、百部,這些藥材每種也是六分。甘草用炙過的,紫蘇、薄荷,這些藥材每種都用四分。此外,還需要飴糖一匙以及三片薑,薑需在煎煮時一同放入。

以上就是保和湯的配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