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2)
卷之六·諸方(上) (2)
1. 人參敗毒散
(即上方加人參。)
白話文:
「(就是在原有的藥方上加入人參。)」
2. 防己黃耆湯
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二錢半),白朮(七錢半),甘草(炙,半兩),銼,每服五錢匕,生薑四片,棗一枚,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溫服,良久再服。(腹痛加芍藥。)
白話文:
【防己黃耆湯】
配方如下:防己一兩,黃耆一兩二錢半,白朮七錢半,甘草(需經過炙烤)半兩。
將以上材料研碎,每次服用時取五錢,另加入生薑四片,大棗一枚,倒入一盞半的水進行煎煮,待水剩下八分滿時,將藥渣濾去,趁溫熱時服用。一段時間後可再次服用以增強療效。
如果伴有腹痛的情況,可在配方中加入芍藥。
3. 清熱滲濕湯
黃柏(鹽水炒,二錢),黃連,茯苓,澤瀉(各一錢),蒼朮,白朮(各一錢半),甘草(五分),水二鍾,煎八分服。如單用滲濕,去黃連、黃柏,加橘皮、乾薑。
白話文:
【清熱滲濕湯】
內容:取黃柏,先用鹽水炒過,用量約為二錢;黃連、茯苓、澤瀉各用一錢;蒼朮和白朮則各用一錢半;再取甘草五分。將這些藥材與兩碗水一同煎煮,直至剩餘八分水量時即可服用。
若單純為了滲濕效果,可不使用黃連和黃柏,改加入橘皮和乾薑。
4. 蒼白二陳湯
陳皮(去白,一錢),半夏(薑製,二錢),茯苓(一錢),甘草(五分),蒼朮(一錢,泔浸),白朮(一錢,土炒),姜三片,水煎。
白話文:
【陳皮】去掉內層白色的部份,用量為一錢。 【半夏】用薑來炮製過,用量為二錢。 【茯苓】用量為一錢。 【甘草】用量為五分。 【蒼朮】用量為一錢,需先用米泔水浸泡。 【白朮】用量為一錢,需先用土炒過。 再加入三片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5. 羌活勝濕湯
羌活,獨活(一錢),川芎,藁本,防風,甘草(炙,五分),蔓荊子(三分),如身重,腰痛沉沉然,中有寒濕也,加酒洗漢防己、附子。
白話文:
【羌活勝濕湯】
這帖藥方包含的藥材有羌活、獨活(用量為一錢)、川芎、藁本、防風、甘草(經過炙烤,用量為五分)、蔓荊子(用量為三分)。如果病人感覺身體沉重,腰痛且有沉悶感,這通常是因為體內有寒濕。這種情況下,應在藥方中加入用酒洗過的漢防己和附子。
6. 辰砂五苓散
(即五苓散加辰砂等分,減桂三之一。)
白話文:
這是指「辰砂五苓散」這個藥方,內容是在原本的五苓散基礎上,添加等量的辰砂,並將肉桂的份量減少到原本的三分之二。
7. 春澤湯
(即五苓散加人參。)
白話文:
「春澤湯的配方就是在五苓散的基礎上添加人參。」
8. 四苓散
(即五苓散去肉桂。)
白話文:
「四苓散就是由五苓散的配方去掉肉桂這個藥材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