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碥》~ 卷之六·諸方(上) (2)
卷之六·諸方(上) (2)
1. 黃耆人參湯
黃耆(一錢,如自汗過多者加一錢),人參(去蘆),白朮(各五分),蒼朮(半錢,無汗一錢),橘皮(不去白),甘草(炙),當歸身(酒洗),麥門冬(去心,各二分),黃柏(酒洗),神麯(炒,各三分),升麻(六分),五味子(九粒),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食遠或空心服之。忌酒、食、面、大料之物及冷食。
白話文:
【黃耆人參湯】
所需材料如下:黃耆(若自身汗量過多,使用兩錢,否則一錢)、人參(去除蘆部)、白朮(兩者各五分)、蒼朮(若無汗則用一錢,否則半錢)、橘皮(不需要去除白色部分)、炙甘草、當歸身(需先用酒清洗)、麥門冬(去除心部,兩者各二分)、黃柏(需先用酒清洗)、神麯(需先炒過,兩者各三分)、升麻(六分)、五味子(九粒)。
烹煮方式為,將以上材料加入兩杯水進行煎煮,直到水量剩下一杯時,去掉殘渣,趁微熱服用。最好在餐後一段時間或空腹時服用。
在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食用麵食、調味濃重的食物以及冷食。
2. 酒煮黃連丸
黃連(去須,十二兩),好酒(五斤),上將黃連以酒煮乾,研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熟水送下。
白話文:
【酒煮黃連丸】
所需材料為:黃連(去除根部細小的鬚,共十二兩),以及高品質的酒(五斤)。
首先,將黃連用酒煮至酒完全蒸發,然後磨成粉末。再將此粉末製成大小如同梧桐子的丸狀,利用滴水成丸的方式製作。
每次服用時,可取三五十粒丸藥,在空腹時以溫熱的開水送服。
3. 清暑益氣湯
黃耆(一錢半,汗少減五分),蒼朮(一錢半),升麻(一錢),人參(去蘆),白朮,陳皮,神麯,澤瀉(各五分),甘草(炙),黃柏(酒浸),葛根,青皮(去穰),當歸身,麥門冬(去心,各三分),五味子(九粒),加薑、棗,水二盞,煎至一盞,食遠稍熱服。劑之多少,臨時斟酌。
白話文:
【清暑益氣湯】
黃耆(使用一錢半,如果汗少則減為五分),蒼朮(一錢半),升麻(一錢),人參(要去除蘆部),白朮,陳皮,神麯,澤瀉(以上各五分),甘草(需經過炙烤),黃柏(用酒浸泡過),葛根,青皮(要去除穰部),當歸身,麥門冬(要去除心部,以上各三分),五味子(九粒)。製作時加入薑和棗,用兩盞的水量煎煮至剩下一盞,應在飯後一段時間趁微熱服用。藥物的份量多少,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4. 清燥湯
黃耆(一錢半),黃連(去須),蒼朮,白朮(各一錢),陳皮(五分),五味子(九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三分),當歸(一錢二分),澤瀉(五分),柴胡,麥門冬,生地黃,神麯(炒),豬苓,黃柏(酒製),甘草(炙,各二分),每服半兩,水二盞,煎一盞,去滓稍熱空心服。
白話文:
【清燥湯】
藥材如下:黃耆(4.5公克)、黃連(去除根鬚部分)、蒼朮、白朮(各3公克)、陳皮(1.5公克)、五味子(9粒)、人參、白茯苓、升麻(各1公克)、當歸(3.6公克)、澤瀉(1.5公克)、柴胡、麥門冬、生地黃、神麯(炒過)、豬苓、黃柏(用酒製過)、甘草(烘培過,各0.6公克)。
服用方法:每次取半兩藥材,加入兩杯水煮至剩一杯,去掉藥渣後趁溫熱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