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讀》~ 禽部 (1)
禽部 (1)
1. 禽部
(李時珍曰。禽者。蟲之一類也。毛協四時。色合五方。山禽岩棲。原鳥地處。其交也。或以尾臎。或以睛睨。其生也。或以翼胞。或以氣變。是以五鳩九扈。少皞取以名官。雄雉鴟鴞。詩人藉以觀感。聖人之於禽也豈徒然哉。)
白話文:
李時珍說: 禽類是一種動物,有毛的身體,在 四季中生長,其毛的顏色還與五方相配。山禽棲息在山岩上,水鳥生活在原野上。禽類的交配方式,有的以尾部相交,有的以眼神相交。禽類的生殖方式,有的以卵生,有的以氣生。因此,五鳩、九扈,少皞(傳說中的帝王)用這些禽類的名稱來命名官職。雄雉和鴟鴞,詩人借它們來抒發感情。聖人對禽類的認識豈是徒然的。
2. 烏骨雞
補肝家血液之虧。理產治勞。甘平無毒。治肺腎虛羸之疾。白毛黑骨。金水相生。巽木屬風。能動風而發毒。內金化食。可消食以寬中。煅捕殼以調搽。磨翳敷瘡。下疳盡愈。煎矢白而酒服。通腸治鼓。性味鹹寒。雞冠氣稟純陽。治中惡且除客忤。雞子性平甘潤。安五臟尤養心神。
白話文:
補肝散:
用於治療肝血虧虛,產後虛弱勞損。本品甘平無毒,可治療肺腎虛弱羸瘦之疾,白毛黑骨。金水相生,巽木屬風,能動風而發毒。內金化食,可消食以寬中。煅捕殼以調搽,磨翳敷瘡,下疳盡愈。煎矢白而酒服,通腸治鼓。
雞冠散:
性味鹹寒,雞冠氣稟純陽,治中惡且除客忤。
雞子散:
性平甘潤,安五臟尤養心神。
(烏骨雞。雞之種類甚多。大抵以白毛黑骨。皮肉盡黑者良。雞為巽木。性味甘平。血肉有情之品。肝虛者宜食之。以其外白內黑。得金水相生之意。故肝肺腎三臟血液不足者最宜。然又能動風發毒。一切外證。一切風病人忌之。○雞內金。即雞硬肝內之黃皮也。凡雞所食之物。
白話文:
烏骨雞:雞的種類很多,大多數是白色的毛髮和黑色的骨頭。皮肉都是黑色的雞是最好的。雞是巽木。性質和味道甘平。血肉有情之物。肝虛的人適合食用,因為它的外表是白色的,內部是黑色的,具有金水相生的含義。因此,肝、肺、腎三臟血液不足的人最適合食用。但是,它也能動風發毒,一切外證,一切風病人忌吃。
雞內金:就是雞硬肝內的黃皮。凡是雞所吃的食物,都會在它的硬肝內停留一段時間,然後被消化吸收。所以,雞內金具有健胃消食、補脾益氣的作用。它可以治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
皆在此消化。炙黑用之。為消磨水穀之物。且能治淋濁。止遺尿。以雞無小便也。○煅孵殼研末。治目翳下疳諸瘡。皆取脫退之意也。○雞屎白。雄雞屎乃有白。鹹苦性寒。下行善降。入肝脾二腸。能消導一切水穀濕熱積滯。凡鼓脹蠱脹屬實熱者。皆可用之。金匱治轉筋入腹用之者。
白話文:
一切都使它消化。把它烤焦以後使用。用於消磨食物。還能治療淋病濁尿。止遺尿。因為雞沒有小便。研末煅燒雞蛋殼。治療眼睛翳膜,下疳等瘡症。這都是取其脫退變化的意義。雞屎白。雄雞的糞便才會有白色。鹹苦性寒。向下運行,善於下降。進入肝臟、脾臟和大腸。能消化一切食物、濕熱積滯。凡是脹氣、蠱脹屬於實熱的,都可用它來治療。金匱治轉筋入腹,用它來治療。
以肝邪乘脾。雞屎能利脾也。○雞冠血以丹雄者為良。味鹹平。得至高純陽之氣。故能闢陰邪。治中惡五絕等證。至於塗口目歪斜者。以其能入血透絡。雞為巽畜。可以治風也。○雞子生涼熟溫。內黃外白。入心肺。寧神定魄。和合熟食。亦能補益脾胃。生沖服之。可以養心營。
可以退虛熱。在用者之神化耳。)
白話文:
-
由於肝臟的邪氣侵襲脾臟。雞屎可以促進脾臟功能。
-
雞冠血以丹雄者為佳。味道鹹平。獲得至高純陽之氣。因此能夠驅除陰邪。治療中惡、五絕等病症。至於塗口目歪斜的人,是因為雞冠血能夠進入血液,疏通經絡。雞是巽畜。可以治療風疾。
-
雞蛋生的時候是涼的,煮熟後是溫的。內黃外白。進入心肺。寧神定魄。煮熟後食用,也能補益脾胃。生的時候沖服,可以養心營。
3. 鴨
味合甘鹹。功兼肺腎。養金治嗽。扶久弱之虛勞。退熱滋陰。可流行於水府。生血專能解石毒。金銀砒葛都除。野鳧並可益虛羸。性味功能相似。(鴨一名鶩。有家野兩種。家者為鶩。野者為鳧。均以色白者為良。此水禽也。入肺腎兩臟。味甘微咸。性涼無毒。益陰利水。是其所長。
白話文:
味道是甘和鹹的,功效包括肺和腎。滋養肺金,治療肺咳。幫助虛弱的人補益,退熱滋陰。藥力可以到達水府。生血能解石毒。金、銀、砒霜、葛毒都能消除。野鴨也能補益虛弱。性質和功效相似。(鴨子別名鶩。有家鴨和野鴨兩種。家鴨就是鶩。野鴨就是鳧。都以羽色白的為佳。這是一種水禽。歸肺腎兩臟。味道甘帶點鹹。性涼無毒。滋陰利水是它們的長處。
然亦只可充烹飪。畢竟非治病之藥。○鴨血性味鹹寒。功專解毒。但須熱飲方佳。亦古今相傳之法耳。又治溺水死者。灌之即活。蚯蚓傷者。塗之亦愈。亦氣之相感也。)
白話文:
然而鴨肉也只可以充當烹飪之用,畢竟不是治病的藥。鴨血性味鹹寒,功效專門解毒,但需要熱飲才見效。這也是古往今來相傳的方法。另外,鴨血還可以治療溺水死亡的人,灌下去就能活過來。蚯蚓傷口也可以塗鴨血來治癒,這也是氣的相互感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