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便讀》~ 木部 (4)
木部 (4)
1. 訶子
斂肺除痰,降逆溫通能下氣;固腸治痢,酸收苦泄各隨方。大腸有濕熱者忌投,肺部有火邪者勿用。
(訶子苦降之力有餘,酸澀之性不足,故能下肺氣,除胸膈痰食結氣。仲景以之治氣痢,用之治氣也。後世但用以斂肺澀腸,而忘其除痰下氣,亦疏矣。總之,此物同烏梅五味用,則斂;同陳皮厚朴用,則泄,各隨其宜耳。以其性溫,故宜寒病不宜熱病。)
白話文:
訶子能夠收斂肺氣、消除痰液。它能降逆氣、溫通經絡並使氣向下行。還能固澀腸道、治療痢疾。其酸味能收斂,苦味能疏泄,功效會隨著配方而有所不同。大腸有濕熱的人不適合使用,肺部有火熱邪氣的人也不應使用。(訶子的苦味下降力量較強,而酸澀的性質不足,因此能使肺氣下降,消除胸膈間的痰和食物積滯造成的氣結。張仲景用它來治療氣痢,就是取它能使氣下降的功效。後世只用它來收斂肺氣和固澀腸道,卻忘記它能消除痰液、使氣下降,實在是疏忽了。總之,這種藥物和烏梅、五味子一起使用,就會產生收斂作用;和陳皮、厚朴一起使用,就會產生疏泄作用,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使用。由於它性溫,所以適合寒性病症,不適合熱性病症。)
2. 川楝子
清肝火,利小腸。濕熱疝瘕,專療熱厥痛。味苦寒,性有毒。溫邪蟲積,並治小兒疳。根皮達下殺諸蟲,性味相同無別用。
(川楝子此樹處處有之,以川中者為佳。有雌雄兩種:雄者無子,根皮色赤,不可用;雌者有子,根皮色白,可用之。一云其子鳥不食者,不可用。苦寒之性,入心肝小腸膀胱,能導熱下行,治熱厥心痛。凡一切疝氣蟲疳等證,由於濕熱所致者,皆可用之。根皮專殺蟲積,洗服皆效。如煎服,當去粗皮,以近泥有毒也。)
白話文:
川楝子能清除肝火,疏通小腸。它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引起的疝氣腫塊,特別能治療因熱引起的昏厥疼痛。味道苦、性寒,本身帶有毒性。可用於治療溫病邪氣和蟲積,也能治療小兒疳積。川楝子的根皮能往下走,殺滅各種蟲子,根皮的藥性和味道與果實相同,沒有特別區別。
(川楝子這種樹到處都有,以四川產的品質最好。川楝子有雌雄兩種,雄樹不會結果,根皮呈紅色,不能使用;雌樹會結果,根皮呈白色,可以使用。另有一說,鳥不吃的果實就不能用。川楝子屬於苦寒的藥性,能進入心、肝、小腸和膀胱經,能引導熱邪向下走,治療熱厥引起的心痛。凡是各種疝氣、蟲積、疳積等症狀,只要是因濕熱引起的,都可以使用。川楝子的根皮特別能殺滅蟲積,無論是洗用還是內服都有效。如果煎服,應該去掉粗糙的外皮,因為靠近泥土的部分有毒。)
3. 樗白皮
味苦兼澀,性燥且寒,固下有功。治痢療崩愈帶濁,入腸奏效,涼瘀逐濕愈風虛。
(樗白皮即臭椿樹根皮也。此樹有二種:香者名椿,臭者名樗。苦寒性澀,入大腸能斷下。凡腸澼痢疾因於濕熱留結久而不愈者,皆可用之。時珍以椿皮色赤而香,入血分,其性澀;樗皮色白而臭,入氣分,其性利。故主治之功雖同,而澀利之性則異,諸家本草皆未言及,錄之以備參考。)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質乾燥且寒涼。具有鞏固下焦的功效,能治療痢疾、崩漏、以及白帶混濁。進入腸道後能發揮作用,可以清涼瘀血、驅逐濕氣,並改善風虛的症狀。(樗白皮就是臭椿樹的根皮。這種樹有兩種,香的稱為椿,臭的稱為樗。樗白皮味苦性寒澀,進入大腸能阻斷下瀉。凡是腸道濕熱積滯導致的痢疾久治不癒,都可以使用它。李時珍認為椿樹皮色紅且香,入血分,性質收澀;樗樹皮色白且臭,入氣分,性質通利。因此,雖然兩者的主要治療功效相同,但收澀和通利的性質卻不同,這是其他本草書籍都沒有提到的,特別記錄下來以供參考。)
4. 郁李仁
順氣搜風。燥結立開津易耗。通腸導水。腫浮頓退脹全消。辛苦甘酸。平和潤降。(郁李仁辛苦微甘微酸。性平。專主潤降。通大腸。潤燥結。導一切水閉風閉氣閉等證。但降利之性太過。恐結去而津耗耳。)
白話文:
郁李仁可以順暢氣機、疏散風邪。對於腸道乾燥便秘的情況,能很快地使大便通暢,但容易耗損津液。它能通利腸道、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使腫脹、浮腫的症狀迅速消退。味道帶有辛苦、甘甜和酸味,藥性平和且偏向潤澤下降。
(郁李仁味道辛苦,帶有微微的甘甜和酸味,藥性平和。主要作用是潤澤下降,能夠通暢大腸,潤滑乾燥的腸道,解除便秘,並能引導排除體內一切因水、風、氣不通暢而引起的閉塞症狀。但是它下降通利的藥性太過,需要注意可能會在解除便秘的同時,耗損體內的津液。)
5. 蘇木
味甘鹹而平性。入心肝以達脾。活血行瘀。消風散腫。(蘇木此物專走血分。活血行血而無別用。雖味甘鹹平無毒之品。然血中無滯者。仍屬不宜。能治風。亦血行風自滅耳。)
白話文:
蘇木的味道甘甜帶點鹹味,性質平和。它能進入心經、肝經,並到達脾經。主要功能是活血化瘀,消除風邪引起的腫脹。(蘇木這種藥材專門作用於血液方面,它的功效是活血和運行血液,沒有其他特別的用途。雖然它的味道甘甜、鹹味,性質平和,而且沒有毒性,但如果體內血液沒有瘀滯的人,仍然不適合使用。它能治療風邪,也是因為血液運行通暢後,風邪自然就會消散。)
6. 乾漆
破血消瘀,能續絕和傷,通行肝絡,辛溫有毒,除痹風寒濕,善殺蟲瘡。
(乾漆:漆乃樹之津液。乾漆者,即漆店中桶內所結之漆也。辛苦鹹溫,有大毒。觀其能爛人肌膚,或生漆瘡,可知。《本經》稱其能續絕傷,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等語,蓋蕩煉邪滯,則臟腑安,猶除暴即所以安良也。總之,乾漆乃破血化積之品,殺蟲尤其餘事耳。)
白話文:
乾漆,可以破除血瘀,消除瘀血。它能接續斷裂的筋骨和傷口。可以疏通肝經的脈絡。味道辛辣性溫,但有毒性。可以去除風寒濕引起的痺痛。擅長殺滅寄生蟲和治療瘡瘍。(所謂乾漆,是漆樹的汁液。乾漆就是漆店裡桶內凝結成的漆。味道辛苦鹹,性溫,有劇毒。看看它能腐蝕人的肌膚,或導致漆瘡,就知道了。本草經書記載它能接續斷裂的傷口,安定五臟,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健,延年益壽等等。這大概是因為它能清除體內積聚的邪氣,使臟腑安定,就像剷除暴徒才能使良民安居一樣。總之,乾漆是破血化瘀的藥物,殺蟲只是它的附帶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