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三(利) (4)
卷之三(利) (4)
1. 關格
關格之症,原有上下之分,一上格之而不得入,一下關之而不得出也。上下既有相殊,治法亦宜各異。大約上格之而不得入者,當治肝;下關之而不得出者,當治脾。然而開鬱行氣,則上下皆同也。上格之症,水食俱不可下,一得水食則吐出,兩脅飽脹,氣逆拂抑,而覺氣不能通。
初起之時,以逍遙散和解之,何致成不可救藥之症?惟其不與此湯也,則肝木終無解時,又加另服他藥,則愈加脹悶。吾今定一方,緩緩呷之,自然重門漸開,轉輸有路矣。下關之症,大小便俱不能出,上食水穀,覺脹悶欲死,氣急而息粗。初起之時,亦以逍遙散和之,亦隨手奏功,而無如人之不識也。
白話文:
關格症分為上格和下格,上格是食物無法進入,下格是食物無法排出。兩者原因不同,治療方法也應有所區別。上格是由於肝氣鬱結,下格是由於脾氣虛弱。無論上格還是下格,都應以開鬱行氣為治療原則。上格症狀包括水食俱不可下,一吃就吐,兩肋脹滿,氣逆上衝,感覺氣不通暢。下格症狀包括大小便俱不能排出,吃進食物後感到脹悶欲死,呼吸急促。初起時,上格下格都可以用逍遙散調理,效果顯著,但如果患者不服用逍遙散,任由病情發展,就會越來越嚴重,最終可能難以救治。
則脾氣轉燥,而肝木來凌,大小腸火勢阻遏,而不能下達。其勢甚急,然而較上格之症,實少輕也。蓋邪在上難於發泄,邪在下易於推蕩也。用四物湯加大黃柴胡,於補中兼下而散之,則火鬱可開,關門中啟矣。誰謂關格之症,可不分上下以治之乎?
增補逍遙湯
白芍(三錢) 白朮(一錢) 枳殼(一錢) 當歸(三錢) 柴胡(一錢) 香附(一錢) 甘草(五分)川芎(一錢) 炒梔子(一錢) 茯苓(三錢) 陳皮(五分) 天花粉(一錢) 竹瀝(五匙)水煎服
白話文:
脾胃乾燥,肝氣上逆,腸道熱氣阻滯,無法向下排泄。病情急迫,但比上格證狀要輕。因為邪氣在上難以發散,邪氣在下容易驅散。因此用四物湯加黃芩、柴胡,既補中又向下驅散,就能疏解鬱熱,打開閉塞的關竅。誰說關格證狀不能分上下治療呢?
再加逍遙湯,藥方為:白芍三錢、白朮一錢、枳殼一錢、當歸三錢、柴胡一錢、香附一錢、甘草五分、川芎一錢、炒梔子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天花粉一錢、竹瀝五匙,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