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一 (19)
卷之一 (19)
1. 痰症
痰症之分上下者,其故何哉?痰在胃中者上也,痰在脾中者下也,痰在腎中者下之下也。世人謂肺中有痰者誤,蓋肺乃嬌藏一物不容,如何有痰?肺痰者,因肺有病因謂之也,其實皆胃中之痰耳。若心亦有痰,肝亦有痰,二皆因其病而命名,而終不可謂心肝有痰不統之於胃中也。
故言胃而凡有在上之痰舉皆包之矣。治上之痰,奈何?健其胃而清其痰,補其氣而利其濕,治上焦之痰,其庶幾乎?然而上痰終何以辨之?必感風寒而得之,或黃或白,或成磈而膠結不開,或嘔吐而終朝不已,或胸悶而作脹,或鼻塞而氣粗,或咳嗽而隨吐,或咯唾而難出,或如敗絮,或如黃膿,此皆上痰也。我有一方可以通治之神效方,名曰「攻痰散」,此方健胃補氣,又兼利濕消痰而去風也。
痰在下者,雖有脾腎之別,而症實相同。脾氣之虛而後腎水之泛,腎氣之乏而後脾土之虧,原相因而至也。其症則有純吐清水者,蓋命門無火則水寒,命門無火則土亦寒,水土既寒,又何有堤防之障哉?勢必狂潤洶湧,上騰氾濫而不可止遏。方用「返流湯」,一劑而痰靜,再劑而痰消,四劑而痰無矣。
此方妙在以白朮為君,健脾而佐之以補腎消痰之藥,引水歸源而先堅其土氣,俠水不能蕩其土,則土自然能制夫水也。
攻痰散
白朮(三錢) 茯苓(五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半夏(三錢) 神麯(一錢) 黃芩(一錢)甘草(一錢) 天花粉(二錢)水煎服
返流湯
白朮(一錢) 山藥(五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山茱萸(五錢) 北五味(二錢) 肉桂(二錢) 人參(三錢) 白芥子(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痰症】
為何要區分痰症的上與下呢?因為痰在胃中,這屬於上方;痰在脾臟中,這算下方;而痰在腎臟中的,則是下方的下方。世人常認為肺部會有痰,這是個錯誤的觀念。肺部是個非常脆弱的器官,不容納任何異物,怎麼可能會有痰呢?所謂的肺部痰,是因為肺部發生疾病才如此稱呼,實際上那些痰都是源自胃部。同樣地,心臟和肝臟也會有所謂的痰,但這些也是基於疾病才如此命名,最終我們不能說心臟和肝臟真的有痰,所有的痰都應歸類為胃部產生的。
所以,當我們提到胃部時,基本上所有位於上方的痰都被涵蓋了。那麼,該如何治療上方的痰呢?我們需要強化胃部功能,清除痰液,補充元氣,排除濕氣,這樣就能有效治療上焦的痰症。然而,我們該如何判斷是否為上方的痰呢?通常是由感冒或受涼引起的,痰可能是黃色或白色,或是凝固成塊,不易溶解,或者會導致早晨持續嘔吐,或者感到胸部悶脹,或是鼻塞呼吸困難,或者咳嗽時伴有嘔吐,或者吐出的痰黏稠難吐,或者像破舊的棉絮,或者像黃色的膿狀物,這些都是上方痰的症狀。我有個神奇的方子,可以全面治療這種痰症,名為「攻痰散」。這個方子可以強化胃部、補充元氣,同時有助於排除濕氣和痰液,並能驅風。
對於下方的痰,雖然脾臟和腎臟會有區別,但實際上的症狀是相同的。脾氣虛弱後,腎臟的水分就會過多;腎氣不足後,脾臟的功能就會減弱,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其症狀可能就是單純嘔吐清水,這表示生命之門沒有足夠的熱力,因此水分寒冷;生命之門缺乏熱力,土壤也就會變得寒冷。一旦水和土都變冷,就無法形成有效的阻隔。結果就是水分無限制地湧動,向上膨脹泛濫,無法停止。治療這種痰症,可以使用「返流湯」,服用一次,痰液就會平靜;再次服用,痰液就會消失;連續服用四次,痰液就會完全消除。
這個方子的巧妙之處,在於以白朮作為主要成分,它能夠強化脾臟,同時輔以補腎、化痰的藥材,將水分導回源頭,並先鞏固土氣。當水分無法侵蝕土壤時,土壤自然就能控制水分。
以下是兩個方子的具體配方:
攻痰散
白朮(3錢) 茯苓(5錢) 柴胡(1錢) 白芍(5錢) 半夏(3錢) 神麯(1錢) 黃芩(1錢)甘草(1錢) 天花粉(2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返流湯
白朮(1錢) 山藥(5錢) 薏仁(5錢) 芡實(5錢) 山茱萸(5錢) 北五味(2錢) 肉桂(2錢) 人參(3錢) 白芥子(5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2. 癆病
癆病之宜分上下也。五臟過勞皆能成癆,何以止分上下?不知五臟成癆,非由上以損下,即由下以損上也。故言上下而五臟之癆症已不外於此也。又何必逐臟以細別之乎?由上而損下者何如?大約先損其心,而後傷於肺。肺傳之肝,肝傳之脾,脾傳之腎,而後死也。其症之外見者若何?心驚不寐,咳嗽吐痰,飲食少思,兩脅微悶,夢遺不休,身發潮熱,足膝無力。此等之症,初起之時,補其陽虛而少佐之滋陰之品,自易奏效。
無如世人不知治法,妄用消痰降氣克削之劑,不至於成癆不已。其已成癆又不用殺蟲之藥於大補氣血之中,無怪乎奄奄垂絕也。吾今憫惜世人,特傳奇丹於初病之時,於已病之時,急用吾方,皆可回春。方名補上救癆丹。此方之妙,平平無奇,而實有奇效乎?補之中而寓以剿殺之計,所以奏功如響也。
由下而上損者如何?因房勞而起也。先損其腎,腎傳之心,心乃傳之肺,肺傳之肝,肝傳之脾,脾仍傳之腎。其症身先發熱,骨蒸多汗,以致夢寐恍惚,吐痰不已,似飢非飢,似痛非痛,脅脹心跳,腹瀉腸鳴,不可勞役,力難勝任。久則奄奄臥床,難於起立者是也。若誤認作陽虛,誤用參耆,必致陽愈旺而陰愈消。
咳嗽吐血,唾血衄血,而不能止,夢遺精滑,強陽不倒,骨髓作酸,頭暈眼花,惡症種種,不可枚舉。誰知皆是不慎女色而然也。必須大用補陰,而加之化蟲之味,始能奪命返魂,重登壽域。否則行屍坐鬼,不過旦夕,為世上之人而已。吾今傳一奇方,專治下癆,實見奇功。
方名重春奪命丹。此方妙在地骨皮同鱉甲,地慄同用。蓋癆病未有不骨髓內熱者。地骨入於骨中,以清其虛熱。鱉甲無孔不鑽,與地慄粉相濟。有蟲則殺,有隙則填。陰虛則補,陽旺則衰。三者並用,實有至理。況各品又純是補陰制陽之味。陰足而陽有不平者乎?此方之所以神而肆也。
補上救癆丹
麥冬(三兩) 生棗仁(三兩) 炒棗仁(三兩) 山藥(六兩) 芡實(六兩) 地骨皮(六兩) 丹皮(六兩) 當歸(六兩) 白芍(一斤) 人參(三兩) 北五味(二兩) 橘紅(八錢) 白薇(三兩) 神麯(三兩) 茯神(三兩) 萬年青(三片) 薏仁(五兩) 天門冬(六兩)各為細末,蜜為丸。每日空腹服五錢,早晚各一服。
重春奪命丹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薏仁(五錢) 芡實(五錢) 山藥(五錢) 地骨皮(一兩) 丹皮(五錢) 地慄粉(五錢) 鱉甲末(三錢) 生何首烏(三錢) 菟絲子(三錢) 砂仁(一粒) 人參(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標題:[癆病]
內容:癆病應當區分上和下。五臟過度勞累都可能形成癆病,爲何只區分上和下?這是由於五臟形成的癆病,不是從上損耗到下,就是從下損耗到上。因此說上和下,五臟的癆病症狀已經不超出這個範圍了。又何必逐一臟器詳細區別呢?
從上損耗到下的情況如何?大致先損傷心臟,然後傷害肺部。肺部將疾病傳給肝臟,肝臟傳給脾臟,脾臟再傳給腎臟,然後死亡。疾病的外部表現如何?心悸失眠,咳嗽吐痰,食慾減退,兩側肋骨微悶,夢遺不止,身體發熱,腳膝無力。這些症狀,在初期時,補充陽虛並少量加入滋陰的藥物,容易見效。
但是人們不瞭解治療方法,錯誤使用消痰、降氣、削減的藥物,不到形成癆病不停止。已經形成癆病又不在大補氣血中使用殺蟲藥,無怪乎生命垂危。我現在憐憫世人,特在此傳授奇效的藥方,無論是疾病初期還是疾病已發,急用我的藥方,都能恢復健康。藥方名爲"補上救癆丹"。這藥方的奇妙之處在於平淡無奇,但實際上卻有奇效。在補充的同時暗含剿殺的策略,因此效果顯著。
從下向上損耗的情況如何?這是由於性生活過度引起。先損傷腎臟,腎臟將疾病傳給心臟,心臟再傳給肺部,肺部傳給肝臟,肝臟傳給脾臟,脾臟再次傳給腎臟。症狀首先是身體發熱,大量出汗,導致夢境恍惚,持續吐痰,似餓非餓,似痛非痛,脅脹心跳,腹瀉腸鳴,不能勞動,力量難以勝任。長久臥牀不起,難以站立。如果誤以爲是陽虛,錯誤使用人參,必定導致陽氣更旺而陰氣更消。
咳嗽吐血,吐血鼻血,無法停止,夢遺精滑,強陽不倒,骨髓痠痛,頭暈眼花,各種惡症,無法一一列舉。誰知道都是因爲不謹慎對待性生活所致。必須大量使用滋陰藥物,並加入化蟲的成分,才能奪回生命,重新獲得長壽。否則就像行屍走肉,早晚成爲人間的鬼魂。我現在傳授一個奇效的藥方,專門治療下癆,確實見到奇效。
藥方名爲"重春奪命丹"。這藥方的妙處在於地骨皮與鱉甲,地慄同時使用。癆病患者骨髓內熱的情況普遍存在。地骨皮進入骨髓,以清除虛熱。鱉甲無孔不入,與地慄粉相輔相成。有蟲則殺,有縫則填。陰虛則補,陽旺則衰。三者並用,實有至理。況且各成分又全是滋陰制陽的藥物。陰足而陽有不平嗎?這就是這藥方神奇的原因。
補上救癆丹的配方:
麥冬(三兩)、生棗仁(三兩)、炒棗仁(三兩)、山藥(六兩)、芡實(六兩)、地骨皮(六兩)、丹皮(六兩)、當歸(六兩)、白芍(一斤)、人參(三兩)、北五味(二兩)、橘紅(八錢)、白薇(三兩)、神麯(三兩)、茯神(三兩)、萬年青(三片)、薏仁(五兩)、天門冬(六兩)。各自研磨成細末,蜂蜜製成藥丸。每天空腹服用五錢,早晚各一次。
重春奪命丹的配方: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薏仁(五錢)、芡實(五錢)、山藥(五錢)、地骨皮(一兩)、丹皮(五錢)、地慄粉(五錢)、鱉甲末(三錢)、生何首烏(三錢)、菟絲子(三錢)、砂仁(一粒)、人參(三分),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