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二(亨)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亨) (1)

1. 臂痛

臂痛雖小症而虛實宜分,蓋此等之症最難辨也。實症若何?其痛長長在於一處,皮毛之外,但覺苦楚,按之痛更甚,口渴便閉,此實邪也。用搜風散火祛痰之味,自然有效。苟若不然,更添疼痛。吾以外祛湯治之一劑而痛輕,兩劑而痛減,三劑而痛愈,使邪從外入仍從外出也。

虛症若何?其痛不定,或走來而走去,或在左而移右,捶之而痛減,摩之而痛安,或作磈而現形,或生瘢而見色,口必不渴而痰結更深,腸必乾枯而溺偏清白,此真氣之虛而痰氣壅滯固結而然也。若用祛風之劑而身原無風,或用祛火之藥而體非實火,即用消痰之劑而正氣既虛痰亦難去,必須用健脾補腎之藥而後佐之去風去火去痰之品,自然手到病除也。方用衛臂散。

此方全不去治臂痛而單去滋肝益腎,水木有養,自不去克脾,脾氣健旺,自能運動四肢,何致有兩臂之痛哉。

外祛湯

白朮(五錢) 防風(三錢) 炒梔子(三錢) 荊芥(三錢) 半夏(三錢) 烏藥(三錢) 甘草(一錢) 白芍(三錢) 水煎服

衛臂散

黃耆(一兩) 當歸(五錢) 防風(一錢) 白芥子(三錢) 白芍(五錢) 茯苓(五錢) 熟地(五錢) 枸杞子(三錢) 薏仁(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手臂疼痛】

手臂疼痛雖然看似小病,但我們需區分是實證還是虛證,因為這種病症往往較難辨別。那什麼是實證呢?如果疼痛持續在同一位置,表面皮膚感覺痛苦,一按壓痛感更強烈,且伴有口渴和便祕,這就是實證,是由於邪氣所致。可用搜風散火、祛痰的藥物,會有明顯療效。若使用不對症的藥物,疼痛可能會加重。我用的外祛湯,一劑就能減輕疼痛,兩劑讓痛感減弱,三劑就能痊癒,使邪氣從外來再從外去。

那麼虛證又是如何呢?疼痛的位置不定,可能來回移動,或從左側轉移到右側,敲打能減輕痛感,按摩則感到舒緩,或出現腫塊、疤痕,口不渴但痰多,大便乾硬,小便卻清白,這是因為正氣虛弱,痰氣阻塞所導致的。如果使用祛風藥物但身體並無風邪,或是使用清熱藥物但身體並無實火,即使使用化痰藥物但正氣已虛弱,痰也難以消除,必須使用補脾腎的藥物,輔以祛風、清熱、化痰的藥物,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我使用的藥方為衛臂散。

這個藥方並非直接治療手臂疼痛,而是滋補肝腎,養護肝腎功能正常,就不會過度消耗脾臟,脾氣旺盛,自然能夠運行四肢,何至於出現手臂疼痛呢?

【外祛湯】

藥材:白朮(5錢)、防風(3錢)、炒梔子(3錢)、荊芥(3錢)、半夏(3錢)、烏藥(3錢)、甘草(1錢)、白芍(3錢),用水煎煮服用。

【衛臂散】

藥材:黃耆(1兩)、當歸(5錢)、防風(1錢)、白芥子(3錢)、白芍(5錢)、茯苓(5錢)、熟地(5錢)、枸杞子(3錢)、薏仁(3錢),用水煎煮服用。

2. 足痛

兩足之痛亦有虛實,其症與兩臂相同而少有異者,蓋足居下流,多感水濕之氣。實症之生,必為水腫,按之皮肉如泥者是也。虛症之生,雖感水氣而不致腫脹之如泥,骨中作酸,時痛時止,久之膝大而腿脹者是也。實症宜瀉其水,用牽牛、甘遂各二錢,煎湯服之,即時獲效,正不必俟其大腫而後治之也。

虛症不可瀉水,宜補其氣而兼利濕,溫其火而帶治其風之為得也。方用顧足散。此方之妙,妙在用氣分之藥以壯其氣,氣壯而後利水,則水自出而邪自難留也。

顧足散

黃耆(一兩) 薏仁(一兩) 芡實(五錢) 白朮(一兩) 車前子(五錢) 肉桂(五分) 防風(五分) 茯苓(五錢) 白芥子(五錢) 水煎服

白話文:

【腳痛】

腳部疼痛也有虛實之分,其症狀與雙臂相似但有些微差異。由於腳部位於身體下方,容易受到濕氣影響。若是實證,會出現水腫,按壓下去皮膚就像泥巴一樣軟。如果是虛證,雖然也會感受到濕氣,但不會像實證那樣腫脹如泥,而是骨頭會感到痠痛,時痛時止,長時間下來,膝蓋會變大且腿部會浮腫。

實證應當排水,可以使用牽牛和甘遂各二錢,煎湯服用,立即見效,不需要等到嚴重腫脹才來治療。

對於虛證,不能排水,應該補氣且兼利濕,溫暖體內之火並順便治理風邪,這樣纔是恰當的。這裡推薦使用顧足散。

顧足散的妙處,在於使用了補氣的藥物以壯氣,氣壯後再利水,這樣水分自然排出,邪氣自然難以停留。

顧足散配方

黃耆(一兩)、薏仁(一兩)、芡實(五錢)、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肉桂(五分)、防風(五分)、茯苓(五錢)、白芥子(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3. 齒痛

齒痛人之最小之疾也,然不得其陰陽之道,最不能愈而最苦也。齒之部位不同,有臟腑之各屬,然而各分臟腑之名目,反致炫惑,不若單言陰陽易於認識。雖然陰陽終於何而辨之,仍亦辨之臟腑而已矣。大約陽症之痛,多屬於陽明胃經之火。此火多是實火發作之時,牙床必腫,口角流涎,喉嚨作痛,欲食甚難,不食作痛,汗出而口渴,舌燥而便閉。

倘以補陽補氣之藥,祛風殺蟲之方治之,多有不效,即或少有效驗,亦隨止而隨痛牽連作楚者比比也。法當用竹葉石膏湯一劑而痛輕,二劑而全愈,不必三劑也。至於虛症之痛,多是腎經之病。腎水熬干,腎火上越。齒乃骨之餘,骨髓無腎水以相資,使致齒中作痛。倘亦以祛風散火殺蟲之品急救之,不特無濟於事,而痛且更甚從前。

或一齒之痛,後必上下之齒全痛矣。法當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骨碎補,治之一劑而痛失,真奇異之法也。二方治虛實之齒痛,實為至妙。惟是蟲牙作祟,不可拘於虛實之分,以五靈脂為細末,先以淨水嗽口,後以醋調靈脂含漱多時,立時蟲死而痛除,又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牙痛】

牙痛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病,但如果不懂得陰陽的道理,這種疼痛卻是最難痊癒,也最讓人感到痛苦的。牙齒的位置不同,各自歸屬於不同的臟腑,但若過於強調各臟腑的區別,反而會令人混淆不清,不如單純地講述陰陽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即便如此,最終要如何辨識陰陽,還是得回到辨別臟腑的原則上。

大體來說,屬於陽性症狀的牙痛,多是因胃經的火熱所引起。這種火熱多半是實火發作,當此火熱發作時,牙齦必定會腫脹,嘴角流出唾液,咽喉感到疼痛,吃東西非常困難,不吃東西同樣疼痛,會出汗並且口渴,舌頭乾燥,排便困難。

如果用補陽、補氣的藥物,或是袪風、殺蟲的方法來治療,通常效果不佳,即使偶爾有些許改善,但疼痛往往很快再度出現,這種情況十分常見。正確的做法應該使用竹葉石膏湯,服用一劑後疼痛會減輕,兩劑後就能完全康復,不需要再服第三劑。

至於屬於陰性症狀的牙痛,多是因為腎臟問題。腎臟的水分枯竭,腎火上衝。牙齒是骨骼的一部分,如果骨髓缺乏腎臟水分的滋養,就會導致牙齒疼痛。如果仍然使用袪風、散火、殺蟲的藥物緊急處理,不僅對病情毫無幫助,甚至可能讓疼痛更加嚴重。

有時候,一顆牙齒開始疼痛,接著上下其他牙齒也會跟著痛起來。這種情況應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麥冬、五味子和骨碎補來治療,服用一劑後疼痛就會消失,這真是奇妙的療法。上述兩個方子用來治療虛實兩種類型的牙痛,確實非常巧妙。

不過,對於因蛀牙引起的疼痛,就不能單純地以虛實來區分了。可以將五靈脂研磨成細末,先用清水漱口,然後用醋調和五靈脂,長時間含在口中漱口,立刻就能殺死蛀蟲,消除疼痛,這點也不可不知。

4. 心痛

心痛之宜辨虛實也。古人云:「痛無補法。」是痛不可以虛實言也。然虛可補而實可瀉。心痛言虛實即宜言補瀉矣。人恐不相信,不知心痛有可補之道,人未之知也。如心痛之時,晝夜呼號,飲食難進,此實火也。斷斷不可用補,一補而痛必更甚,必有死亡之禍。然而能於補中瀉火,亦未嘗不可卻病。

蓋補正氣少,而去火之藥多,又何患乎補也?方用「先攻散」,治之一劑即止痛,神方也。論此方有白芍之酸收,似乎不宜治火痛之心病。誰知梔子、枳殼、貫眾各皆祛火散邪之藥,而無芍藥以調和之,則過於殺伐,未必不使窮寇之死鬥。妙在用芍藥以解紛,則剿撫兼施,實有人謀不測之機也。

至於可補之心痛,亦因其虛而可補故補之也。其痛必時重而時輕,喜手按而不喜不按,與之飲食而可吞。此痛名為「去來痛」也。去來痛原是虛症,豈可執「痛無補法」而不用純補之藥哉?吾今立一方,名為「消痛補虛飲」,一劑而痛如失,二劑全愈,不再發,亦神方也。蓋去來之痛,全在心氣之虛,少有微寒留於膻中之下。

寒遠則不痛,寒近則少痛也。此等之病,往往有經歲經年而不愈者,亦因人不敢用補,邪無畏懼,留住於皇畿內地,時時偷竊作祟耳。今吾用大劑補藥以補其膻中,譬如相臣得令,英察精明,必然擒賊、小偷、細盜,焉敢潛住皇居左右哉?此方之所以神耳。

先攻散

芍藥(五錢) 梔子(五錢) 枳殼(五錢) 貫眾(五錢)水煎服

消痛補虛飲

人參(五錢) 白朮(五錢) 茯神(五錢) 枳殼(一錢) 廣木香(一錢) 白芍(一兩) 當歸(五錢) 甘草(一錢) 附子(一片重二分) 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心痛】

對於心痛的情況,我們應該區別虛實。古人曾說:「疼痛的情況下不能使用補法。」這句話暗示著疼痛不能單純地以虛或實來判斷。然而,虛證可以通過補益來治療,實證則可用瀉法。談到心痛的虛實,就應該講述補法和瀉法。但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其實心痛也有適合使用補法的情況,只是大家還不知道。

例如,如果心痛到晝夜不停呼叫,難以進食,這是實火的表現。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能用補法,一旦用了,疼痛會更加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然而,如果能在補法中加入清火的成分,也是可以治病的。

用「先攻散」這個方子,只用一劑就能止痛,可謂神奇。這個方子雖然含有白芍的酸收性質,似乎不太適合治療心臟因火熱引起的疼痛。但是,梔子、枳殼、貫眾都是能祛除火氣和邪氣的藥物,若沒有芍藥來調和,可能會太過強烈,反而讓病情惡化。芍藥的使用就像調解紛爭,剿撫並施,其中的智慧難以估量。

對於虛弱導致的心痛,因為其虛弱性質,所以適合使用補法。這種疼痛時重時輕,患者喜歡用手按壓,也能進食。這種疼痛被稱為「去來痛」。去來痛原本就是虛證,怎能固守「疼痛不適用補法」的觀念,而完全不使用補藥呢?現在我提供一個方子,叫做「消痛補虛飲」,服用一劑後,疼痛感消失,再服用一劑就能完全康復,而且不會再發,也是神奇的方子。

去來痛的形成,主要因為心氣虛弱,有微寒滯留在膻中下方。寒氣離心越遠,疼痛就越輕;寒氣接近心臟,就會產生疼痛。這種疾病往往長時間無法痊癒,就是因為人們不敢使用補藥,導致邪氣無所畏懼,一直留在身體的核心部位,隨時偷襲造成麻煩。現在我使用大量的補藥來滋補膻中,就像是有才能的大臣得到命令,聰明果斷,必定能捉拿小偷和盜賊,他們怎敢在皇宮附近潛伏?這就是這個方子之所以神奇的原因。

【先攻散】

芍藥(5錢)、梔子(5錢)、枳殼(5錢)、貫眾(5錢),用水煎煮服用。

【消痛補虛飲】

人參(5錢)、白朮(5錢)、茯神(5錢)、枳殼(1錢)、廣木香(1錢)、白芍(1兩)、當歸(5錢)、甘草(1錢)、附子(一片重2分)、白芥子(3錢),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