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症玉函》~ 卷之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9)

1. 暑症

暑症有中熱中暑之分。大約中暑則陰症居多,而中熱多是陽症。何以辨之?中暑之人,半皆居於高堂大廈,雖暑氣明是熱氣,如何說是陰經之病?不知陰氣之虛而後陽邪來犯,仍作陰症治之,其症必然腹痛頭暈吐瀉兼作,甚則角弓反張,霍亂吐瀉。法當以健脾為主,而佐之祛暑之藥,實為得之。

方用卻暑仙丹。倘角弓反張,加入肉桂五分,否則不可加也。此治陰症之法如此。若中熱陽症若何?必得之肩挑負販之人,於烈日火輪之下,汗出如雨,一時暴中,當速以解暑為先,而利水為次,不可仍補其氣也。方用化熱仙丹。此方妙在亦用青蒿。蓋青蒿最能去暑,暑去而利其膀胱,是暑從小便而出一劑而即愈也。

白話文:

暑症的辨別與治療

暑症可分為中熱和中暑兩種。一般來說,中暑多屬陰症,而中熱則多屬陽症。

如何辨別呢?中暑之人,通常住在高樓大廈,雖然暑氣是熱氣,但為何會是陰經之病呢?這是因為體內陰氣虛弱,才導致陽邪入侵,形成陰症。因此,中暑患者常會出現腹痛、頭暈、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角弓反張、霍亂等症狀。

治療中暑,應以健脾為主,並輔以祛暑藥物,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方劑:

  • 卻暑仙丹:用於治療中暑。若出現角弓反張,可加入肉桂五分,否則不可添加。

中熱陽症的辨別與治療

中熱陽症多發生在肩挑負販等在烈日下勞作的人群身上。他們因汗出如雨,突然中暑,應以解暑為先,利水為輔,不可盲目補氣。

方劑:

  • 化熱仙丹:用於治療中熱陽症。此方妙在使用了青蒿,因為青蒿最善於祛暑,暑氣去除後,利尿排毒,暑氣便可從小便排出,一劑即可痊癒。

此治陽症之中熱又如此。

卻暑仙丹

青蒿(五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三錢) 白朮(三錢) 香薷(一錢) 陳皮(五分) 半夏(五分) 甘草(五分)水煎服

化熱仙丹

青蒿(一兩) 香薷(三錢) 石膏(三錢) 知母(一錢) 麥冬(三錢) 甘草(一錢) 陳皮(一錢)車前子(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是治療陽症中熱的方劑,稱為「卻暑仙丹」和「化熱仙丹」。「卻暑仙丹」由青蒿、人參、茯苓、白朮、香薷、陳皮、半夏、甘草組成,水煎服。「化熱仙丹」則由青蒿、香薷、石膏、知母、麥冬、甘草、陳皮、車前子組成,水煎服。

2. 喘症

喘症之宜分別也。喘症一時而來者,感外來之風邪也。必氣急不能喘息,聲如酣聲,肩必抬上,背心寒冷,熨之火而不見其熱,吐痰如湧泉,人不得臥。此乃陽症之喘也。用參蘇飲一劑而輕,再劑而愈。或用小柴胡湯加減用之,亦無不奏功如響,故不必更立方法也。惟陰喘之症,最為可畏,而又最難治療也。

其症亦作喘狀,人亦不能臥,得食則少減,太多則䐜脹,咳嗽不已,夜必更甚。此等之喘,乃似喘而非真喘,氣之有餘,實氣之不足也。蓋腎氣大虛,欲離其根,惟此一線元陽,挽回於臍之上下,欲絕而不遂絕之時也。法當大補其氣,而竣補腎中之陰,使木火既濟,始可成功。

白話文:

喘病的治療,應當區分不同情況。

突然發作的喘病,是感染了外界的風寒。病人會呼吸急促,幾乎不能喘氣,聲音像打鼾一樣,肩膀會抬起來,背部冰冷,即使用火熨也感受不到熱度,痰液像泉水一樣湧出,病人無法躺下。這是陽性喘病。服用參蘇飲一劑就會減輕,兩劑便可痊癒。或者用小柴胡湯加減服用,同樣都能迅速見效,所以不必再另立新的治療方法。

然而陰性喘病,是最令人害怕的,也是最難治療的。

這種病症也表現為喘,病人同樣無法躺下,吃一點東西症狀會稍微減輕,但吃太多就會腹脹,咳嗽不斷,夜間症狀加重。這種喘病看似喘,其實不是真正的喘,是氣虛,而非氣實。這是因為腎氣虛弱,元氣想要離散,只有臍上下一線元陽在苦苦支撐,快要絕了卻又沒有完全絕掉。治療方法應該是大補元氣,並滋補腎中陰氣,讓木火相濟,才能成功治癒。

否則氣斷而速斃矣。方用回絕神奇湯一劑而喘輕,再劑而喘定,一連四劑,自有起色,而後始可加入桂附之品,少少用之,不可多用以劫奪之也。蓋氣絕非參不能回於無何有之鄉,腎虛非熟地山藥不能濟其匱乏。然腎虛之故,終由於肺氣之虛。肺氣既虛,腎水不能速生,故又助肺氣之旺,而後金能生水,子母有相得之宜,自然肺氣下行而腎氣上接,何至有喘病之犯哉。

回絕神奇湯

人參(三兩) 熟地(四兩) 麥冬(三兩) 山茱萸(二兩) 玄參(一兩) 牛膝(一兩) 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否則氣息斷絕就會迅速死亡。應該使用回絕神奇湯,服用一劑後喘息減輕,再服一劑喘息平穩,連續服用四劑,便會看到病情好轉,之後才能加入桂枝、附子等藥物,少量使用,不可過多,以免劫奪元氣。

因為氣息絕亡,只有人參才能將之挽回,腎虛乏力,只有熟地、山藥才能補充不足。但腎虛的根本原因,終歸還是肺氣虛弱。肺氣虛弱,腎水便難以迅速生成,所以也要補益肺氣,讓肺氣旺盛,如此金氣才能生水,母子相得益彰,自然肺氣下降而腎氣上升,何至於患上喘病呢?

回絕神奇湯

人參(三兩) 熟地(四兩) 麥冬(三兩) 山茱萸(二兩) 玄參(一兩) 牛膝(一兩) 白芥子(三錢) 水煎服。

3. 中邪

邪有陰邪有陽邪,雖辨之不清,無致大害,然而亦不可不辨者,辨之清,用藥得當,自然易於奏功也。陽邪之中,大約罵詈之聲不絕於口,發狂而走,不欲安靜,或呼見大頭之鬼,或喊見金甲之神,眼直視而口吐白沫者是也。倘以熱藥投之,立時死矣。法當用醒邪湯治之,自愈。

或疑陽症而何以仍用陽藥,不知陽藥可以祛陽邪,非人參之助正氣則邪不能退也。陰邪之中,雙目必閉,安臥無聲,或自言自語,聲必低微,或遺尿手撒,或痰響如酣,或身子發熱,不喜見明者是也。倘以寒藥投之,亦立時身喪。法當用扶正蕩邪湯治之。此方之妙,妙在用人參為君而佐之生棗仁為臣。

白話文:

邪氣分為陰邪和陽邪,雖然不一定能清楚分辨,但也不能完全不辨別。辨別清楚了,用藥才能得當,自然容易奏效。陽邪的症狀,通常是喋喋不休,發狂亂跑,坐立不安,或是看見大頭鬼,或是喊著看見金甲神,眼睛直視,嘴巴吐白沫。如果用熱藥治療,立刻就會死亡。應該用醒邪湯治療,才能自愈。

有人可能會懷疑陽症為何還要用陽藥,其實陽藥可以驅除陽邪,只是需要用人參來幫助正氣,才能讓邪氣退去。陰邪的症狀,通常是雙眼緊閉,安靜無聲,或是自言自語,聲音微弱,或是遺尿,或是痰鳴如鼾,或是身體發熱,不喜歡見光。如果用寒藥治療,也會立刻死亡。應該用扶正蕩邪湯治療。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以人參為主藥,再輔以生棗仁。

棗仁生用,實有妙理。蓋中邪之病昏昏欲睡,不以棗仁生用,則其氣更昏而不能醒。生棗仁得人參,更有殊功,所以相佐而相合也。陰寒非桂附不能祛邪,然非參苓甘術一派扶正之藥,亦不能奪魂於俄頃,返魄於須臾也。論理此方去附桂,亦可兼治陽症之中邪;終不若二方分治之更妙。

猶願人細為消息之耳。

醒邪湯

人參(三錢) 石膏(一錢) 半夏(三錢) 菖蒲(一錢) 黃連(一錢)水煎服

扶正蕩邪湯

人參(三錢) 白朮(一兩) 附子(一錢) 半夏(三錢) 菖蒲(一錢) 茯神(五錢) 甘草(一錢)麥冬(三錢) 丹參(一錢) 當歸(五錢) 肉桂(一錢) 生棗仁(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生棗仁有獨特的功效,因為中邪昏沉欲睡的人,如果不使用生棗仁,病情會更加昏沉難以清醒。生棗仁搭配人參,更能發揮特殊效果,兩者相輔相成。陰寒邪氣需要桂枝和附子才能驅除,但沒有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等補益正氣的藥物,也無法迅速驅除邪氣,使神魂歸位。理論上,去除附子、桂枝,也可以治療陽症的中邪,但還是分開治療更有效。希望大家仔細研究理解。

醒邪湯:人參三錢、石膏一錢、半夏三錢、菖蒲一錢、黃連一錢,水煎服。

扶正蕩邪湯:人參三錢、白朮一兩、附子一錢、半夏三錢、菖蒲一錢、茯神五錢、甘草一錢、麥冬三錢、丹參一錢、當歸五錢、肉桂一錢、生棗仁三錢,水煎服。

4. 吐血

吐血宜分陽症陰症者,尤宜細辨。蓋吐血犯人濁道,不比衄血之犯清道也。清道者氣道也,濁道者食道也。胃中無血,而胃中有血,吐血從口中而出者,非胃中之血而何?此血也,因胃中有竅不閉,而血乃妄行。然而此血非止胃經一經之血也,蓋心肝肺脾腎之血俱奔騰於胃腕之外,而滲入於胃中,胃不能藏,所以上湧而吐也。然五臟之血俱不可傷,而腎經尤甚。

一傷腎則經年累月而不可止遏矣。蓋胃為腎之關,關門不閉,而腎中之血自然上升於胃,又理之易知者也。然同是五臟之失血,又何以辨其為陰為陽?此又有故。蓋吐血無火不能吐血,而無水亦不能吐血也。無火吐血人能知,無水吐血人難測其故。又何也?吾先言其有火者,胃本土也,而實有火在胃。

白話文:

吐血要區分陽證和陰證,尤其要仔細辨別。因為吐血是犯了人體的濁道,不像鼻出血犯的是清道。清道是指氣道,濁道是指食道。胃中本無血,但吐血從口中出來,這血一定是來自胃中。這是因為胃中有竅門不閉合,導致血液妄行。然而這血不僅僅是胃經的血液,因為心、肝、肺、脾、腎的血液都奔騰到胃脘之外,滲入胃中,胃無法容納,所以就往上湧吐出來。但五臟的血液都不可受傷,其中腎經尤為嚴重。

如果傷了腎經,就會經年累月地止不住血。因為胃是腎的關口,關門不閉,腎中的血自然就會上升到胃中,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然而同樣是五臟失血,為什麼要辨別陰陽呢?這也有原因。因為吐血沒有火氣就不能吐血,沒有水也不能吐血。沒有火氣吐血的人能知道,但沒有水吐血的人就難以測知原因。這是為什麼呢?我首先說有火氣的情況,胃是土的根本,而實際上胃中是有火的。

無土氣則吐變為火。火存胃中,自然挾血而上奔。此陽火之焚,非水不能相濟。然而血乃有形之物,一時傾盆而出,欲急補其水,一時既難收功,不得不益其氣,使氣生。夫血氣生則氣行,氣行則血止,實有妙理存乎其間。其症必口渴齒痛喉干目赤身熱,便可知為陽症之吐血也。

治之法須用獨參湯一兩飲之最妙。其次莫若當歸補血湯之為更神。倘二方之中能調之三七根末各三錢,再加入荊芥炒黑者為末,同前二方飲之,立止斷不再吐。無奈世人不知妙法,使吐血者致成癆瘵,未必非吾輩天醫過於珍重方法,不肯傳人之咎也。至於陰症何以辨之?或一日而數口,或經年而咳嗽,或痰中見絲,或夜重而日無血跡,或聲啞而聲嘶者是也。治之法又不可專用參歸黃耆之品,當改用純陰之味。

白話文:

人體若缺少土氣,就會導致吐血,變成火熱症狀。這種火熱存在胃中,自然會帶著血液向上衝。這陽火灼燒,必須靠水才能緩解。但血液是有形的東西,一下子大量流失,急著補充水分,效果有限,必須補氣以生血。血液和氣血充足,氣血才能流通,氣血流通就能止血,這其中有奧妙的道理。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會口渴、牙痛、喉嚨乾燥、眼睛紅腫、身體發熱,可以確定是陽性症狀的吐血。

治療方法最好是使用獨參湯,一兩就能見效。其次,當歸補血湯也效果顯著。如果這兩種藥方中再加入三七粉末各三錢,以及炒黑後的荊芥末,與前兩種藥方一起服用,就能立刻止血,不再吐血。可惜世人不知道這種妙法,讓吐血患者變成癆瘵,這未必不是我們醫生太過珍惜方法,不願意傳授的過錯。至於陰性症狀如何辨別?可能是每天吐幾口血,或者咳嗽多年,或者痰中帶有絲狀物,或者晚上吐血嚴重,白天沒有血跡,或者聲音嘶啞,這就是陰性症狀。治療陰性症狀時,不能只用參、歸、黃耆等藥物,應該改用純陰性的藥材。

世醫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最為相宜。但此等之病,非一二劑可以速效。人見六味湯之迂緩而無近功也,往往棄而不用,遂至輕變重而重變亡。吾今憐惜酌定神方,可以長服,而不必如六味丸之必須服至三年也。此方大半補陰,少加陽藥以生胃氣,又用歸經止漏之品以塞其竅,較六味湯為更神。

且此藥味平妥,無有動性。蓋血症最惡動也。

熟地(五錢) 山茱萸(三錢) 麥冬(五錢) 玄參(三錢) 天冬(一錢) 車前子(三錢) 荊芥(炒黑三分) 人參(三分) 山藥(五錢) 薏仁(一兩) 百合(五錢) 三七根(末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傳統醫學認為,在六味地黃湯的基礎上,加入麥冬和五味子,是最為合適的搭配。然而,這種病症並非一兩劑藥物就能快速見效。有些人看到六味湯效果緩慢,就覺得它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往往放棄使用,導致病情輕症變重,重症變亡。

我現在心疼這些病人,特地研製了一個藥方,可以長期服用,不必像六味丸一樣一定要服用三年。這個藥方主要補益陰氣,少量加入陽性藥物以促進胃氣,再用歸經止漏的藥材來封閉漏洞,比六味湯更加神效。

而且這個藥方藥性平和,沒有刺激性。因為血症最怕刺激。

藥方如下:

  • 熟地(五錢)
  • 山茱萸(三錢)
  • 麥冬(五錢)
  • 玄參(三錢)
  • 天冬(一錢)
  • 車前子(三錢)
  • 荊芥(炒黑三分)
  • 人參(三分)
  • 山藥(五錢)
  • 薏仁(一兩)
  • 百合(五錢)
  • 三七根(研末五分)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