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二·雜證匯參 (7)
卷十二·雜證匯參 (7)
1. 諸蟲
經義
腸中有蟲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以手按聚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蟲不動,乃出針。○帝曰:人之涎下,何氣使然?岐伯曰: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中熱則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
胃緩則氣逆,故唾出。(《靈樞》)
哲言
蟲得木氣乃生,得雨氣乃化。故非厥陰風木之氣不生,非太陰濕土之氣不化。(張子和)
蟲由濕熱鬱蒸而生,觀之日中有雨,則禾節生蟲,其理明矣。善乎!張戴人推言之也。曰:水火屬春夏,濕土屬季夏,水從土化,故多蟲焉。人患蟲積,多由飢飽失宜,或過餐魚鱠酒酪,中脘氣虛,濕熱失運,故生諸蟲。小兒最多,大人間有其候。心𩞄腹痛,嘔吐涎沫,面色萎黃,眼眶鼻下青黑,飲食不進,肌肉不生,默默欲眠,微有寒熱,如不早治,相生不已。古人云:蟲長一尺,則能害人,蟲若串貫,殺人甚急。
白話文:
經義
腸胃中如果有蟲瘕以及蛟蛕,都不能用小針去取。心腸疼痛,一陣陣地發作,腫脹聚集,在腹中上下移動,疼痛有間歇,腹熱口渴流口水,這是蛟蛕。用手指按住腫脹的地方,不要讓它移動,用大針刺進去,蟲子不動,才拔出針。
○黃帝問道:人的口水流出來,是由什麼氣引起的?岐伯答道:胃中有熱就會使蟲子活動,蟲子活動就會使胃部鬆弛,胃部鬆弛就會使廉泉穴張開,所以口水會流出來。○胃中有熱就會消化食物,消化食物就會使蟲子上下活動,腸胃充盈就會使胃部鬆弛。
胃部鬆弛就會使氣逆,所以會吐口水。(《靈樞》)
哲言
蟲子依靠木氣而生,依靠雨氣而化。所以,如果不是厥陰風木之氣,蟲子就不會生長;如果不是太陰濕土之氣,蟲子就不會變化。(張子和)
蟲子是由濕熱鬱積而生,觀察到太陽下有雨,就會在禾苗的節間生蟲,道理很清楚。張戴人推論得很好,他說:水火屬春夏,濕土屬季夏,水從土化,所以蟲子很多。人患蟲積,大多是由於飢飽不節,或者過度食用魚膾、酒酪,導致中脘氣虛,濕熱失調,因此就會生出蟲子。小孩子最容易得這種病,大人中也有出現這種症狀的。心𩞄腹痛,嘔吐口水,面色萎黃,眼眶和鼻下發黑,食慾不振,肌肉不長,昏昏欲睡,略有寒熱,如果不及時治療,蟲子就會不斷繁殖。古人說:蟲子長到一尺長,就能害人;如果蟲子連成串,就會很快致人死亡。
(《證治準繩》)
濕熱生蟲,譬之溝渠汙濁積久不流,則諸蟲生於其中。(《推求師意》)
風字從蟲,蟲,風化也。濕熱鬱久則生蟲,腐草為螢,陳麥為蛾之類。果實外殼完整,蟲生於內,人之腸胃,無物不受,豈得無蟲?其猖狂於腸胃,為痛為嘔,為嗽為嗜,種種煩苦,須仗醫藥。至蛔蟲乃人之消化搬運者,偶為食傷,則或吐出,或瀉出,和中自安,不可攻伐。(《醫學六要》)
一曰伏蟲,長四寸許,為群蟲之長。二曰蛔蟲,長尺許,輕則嘔吐腹痛,多則貫心殺人。三曰白蟲,長五寸余,母子相生,其形轉大,至四五尺則殺人。四曰肉蟲,狀若爛杏,令人煩滿。五曰肺蟲,其狀如蠶,令人咳嗽聲嘶。六曰蝟蟲,狀如蝦蟆,令人嘔吐。七曰弱蟲,狀如瓜瓣,令人多唾。
白話文:
濕熱環境容易滋生蟲子,就像積水不流的溝渠會長滿蟲子一樣。風字裡有蟲字,蟲就是風化的意思,濕熱鬱積久了就會生蟲,就像腐草會生螢火蟲,陳麥會生蛾子一樣。果實外殼完整,蟲也能生在裡面,人體腸胃更是無物不包,怎麼可能沒有蟲呢?蟲子在腸胃裡橫行霸道,會引起疼痛、嘔吐、咳嗽、嗜睡等各種痛苦,需要依靠藥物治療。蛔蟲是人體消化和運輸的幫手,偶爾因為飲食不當,會吐出來或拉出來,只要調理好腸胃就會自癒,不可輕易使用藥物攻擊。常見的腸胃蟲有七種:第一種是伏蟲,長約四寸,是蟲類的首領。第二種是蛔蟲,長約一尺,輕則嘔吐腹痛,重則貫穿心臟致死。第三種是白蟲,長約五寸,母子相生,形體不斷增大,長到四五尺就會致命。第四種是肉蟲,形狀像爛杏,會讓人感到腹部飽滿不適。第五種是肺蟲,形狀像蠶,會引起咳嗽、聲音嘶啞。第六種是蝟蟲,形狀像蝦蟆,會讓人嘔吐。第七種是弱蟲,形狀像瓜瓣,會讓人唾液增多。
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令人腸鳴。九曰蟯蟲,狀如菜蟲,形至微細,居洞腸間,令人痔痢。又有三尸蟲,狀如馬尾薄筋,依脾而居,有頭尾,長三寸。又有勞蟲、隔噎蟲、癩蟲、蠱蟲、狐惑蟲,未易枚舉,類推而治之可也。(《醫統》)
蟲瘕之證,其痛則懊憹難忍,或肚腹腫起而結聚於內,或往來上下而行無定處,或蟲動則痛、靜則不痛,而有時休止,或腹熱喜渴而口涎出者,是皆蟲瘕之為患也,○蟲之為病,人多有之,由於化生,誠為莫測。在古書,雖曰由濕由熱,由口腹不節,由食飲停積而生,是固皆有之矣。
然以常見驗之,則凡臟強氣盛者,未見其有蟲,正以隨食隨化,蟲自難存。而蟲能為患者,終是臟氣之弱,行化之遲,所以停聚而生耳。然生蟲數者之中,又惟生冷為最,即如收藏諸物,但著生水,或近陰濕,則易蛀腐。故凡愛養小兒,極當節其水果。至治蟲之法,雖當去蟲,而欲治其生蟲之本,以杜其原,尤當以溫養脾腎元氣為主。
白話文:
八種蟲叫做赤蟲,形狀像生肉,會讓人腸鳴。九種蟲叫做蟯蟲,形狀像菜蟲,形狀非常細小,住在直腸裡,會讓人患痔瘡和痢疾。還有三尸蟲,形狀像馬尾巴上的細筋,依附在脾臟上,有頭有尾,長三寸。還有勞蟲、隔噎蟲、癩蟲、蠱蟲、狐惑蟲等等,不一一列舉,可以類推而治。
蟲瘕的症狀,疼痛難忍,令人心煩意亂,肚子腫起且有結塊,或在肚子裡上下移動,位置不定,或者蟲子動的時候就會痛,靜止的時候就不痛,有時還會暫停,或者肚子發熱口渴,並且流口水,這些都是蟲瘕所造成的疾病。蟲子引發的疾病,很多人都會遇到,是由於身體的化生功能失調所致,實在是難以捉摸。古書上說是由於濕氣、熱氣、飲食不節、食物積聚而產生的,這些原因的確都存在。
但是根據平常觀察到的情況,臟腑功能強盛、氣血充沛的人,從未見過他們有蟲子,這是因為他們吃進去的食物都能及時消化,蟲子自然難以生存。而能夠引發疾病的蟲子,最終都是因為臟腑虛弱、氣血運行遲緩,所以才停留在體內而產生。在眾多產生蟲子的原因中,以吃生冷食物最容易導致蟲子產生,就像收藏物品,如果沾了生水或者靠近陰濕的地方,就容易被蟲蛀腐爛。因此,照顧小孩,必須嚴格控制他們吃水果的量。至於治療蟲子的方法,雖然要驅蟲,但更重要的是治療蟲子產生的根本原因,從源頭上杜絕,以溫養脾腎元氣為首要原則。
但使臟氣陽強。非惟蟲不能留,亦不能生也。予制有溫臟丸方最宜。(張景岳)
補編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蛔厥者,烏梅圓主之。(《金匱》)
吐蛔一證,內傷者有熱、有寒,有虛、有實,有風木所化,有濕熱所生,小兒患者最多,大人亦復不少。其證必兼心腹作痛,嘔酸痰水。治法:熱者清之;寒者溫之;虛者補之;風木所化者平之;濕熱所生者清利之,法固善矣。第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果實熱為害,先暫治標,而後求本。
白話文:
只要能使臟腑之氣陽氣旺盛,不僅能驅除已有的蟲體,更能防止它們滋生。我研製的溫臟丸方最適合這種情況。
蛔蟲病症會讓人吐口水,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藥也無法徹底根治,甘草粉蜜湯可以治療。蛔蟲引起的厥逆,烏梅丸可以治之。
吐蛔症狀是由內傷引起的,包括熱症、寒症、虛症、實症,以及風木化、濕熱生等原因,小兒患者最多,成人也不少。這種病症必然伴隨心腹疼痛、嘔吐酸水和痰水。治療方法是:熱症用清熱藥物,寒症用溫熱藥物,虛症用補益藥物,風木化用平調藥物,濕熱生用清利藥物,這些方法都很好。但要記住,物必先腐而後蟲生,果實熱是病根,先暫時治標,之後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若虛熱為災,宜急治本,而決無標可求。否則蟲可殺,而人獨不可殺耶?又有時令吐蛔,始得之二、三日,壯熱如烙,口渴喜冷,舌苔黃厚而燥,厥冷不過肘膝,二便秘澀,其人強壯,脈洪大,或沉數有力者,乃邪在陽明,胃中熱甚,蛔不能容。治宜清熱逐邪,如麥冬、丹皮、貝母、黑豆、銀花、黃泥、黃連之屬,此治陽明實熱有餘之吐蛔也。
然亦有胃寒之人,時令二、三日,吐蛔,在胃而不在厥陰者,即投理中湯治之,勿泥胃熱而概用涼藥也。如至七、八日後,身體微熱,口不渴飲,舌苔雖黃厚而潤,厥冷過於肘膝,二便清利,其人體弱,或屬老幼,脈虛大,或細遲無力者,乃邪陷厥陰,胃中虛冷,蛔不能安。
白話文:
如果虛熱導致疾病,就應該趕快治本,而不要只追求表面的症狀。否則蟲子可以殺,人難道就不能殺嗎?有些人得了時令吐蛔,發病兩三天,發熱像烙鐵一樣,口渴喜歡喝冷飲,舌苔黃厚且乾燥,手腳冰冷到肘膝以下,大便秘結,患者體質強壯,脈搏洪大,或沉數有力,這是邪氣在陽明經,胃中熱盛,蛔蟲無法忍受。治療應該清熱逐邪,例如麥冬、丹皮、貝母、黑豆、銀花、黃泥、黃連等等,這是治療陽明實熱有餘引起的吐蛔。
但也有胃寒的人,同樣在時令兩三天內吐蛔,但蛔蟲在胃中而不是在厥陰經,這種情況就應該用理中湯治療,不要因為胃熱就一概用涼藥。如果到了第七八天,身體微熱,口不渴不喝水,舌苔雖然黃厚但潤濕,手腳冰冷超過肘膝,大小便通暢,患者體質虛弱,或是老人小孩,脈搏虛大,或細弱无力,這就说明邪氣陷入了厥陰,胃中虛寒,蛔蟲無法安頓。
治宜溫脾胃、補肝腎,如理中湯加人參、桂、附、丁香、烏梅;或八味湯加人參、枸、菟、耆、術,此治厥陰虛寒不足之吐蛔也。夫內傷吐蛔,責在脾而先責在腎;時令吐蛔,治在邪而先治在正。若不知此,而可謂之善醫乎?(《會心錄》)
蟲類雖多,其原皆由飲食停滯,濕熱鬱蒸,變化而成。凡面色萎黃,飲食不為肌膚,起伏作痛,聚散不定,痛止即能飲食者,皆有蟲積。或從嘔出,或從便出,治法當觀其微甚。若蟲勢驟急者,暫為攻逐,如黑醜、檳榔、大黃、胡粉、山稜、莪朮,蟲去則調其脾胃。緩者用酸苦泄熱燥濕,兼以相制相畏之品,如川連、胡連、蘆薈、苦楝、烏梅、川椒、雷丸、蕪荑、使君、榧肉,脾弱者兼運其脾,胃滯者兼消其滯。○吐蛔本屬肝胃之病,蓋因厥陰之邪上逆,蛔不能安,故從上而出也。
白話文:
治療應該溫暖脾胃、補益肝腎,例如理中湯加入人參、桂枝、附子、丁香、烏梅;或者八味湯加入人參、枸杞、菟絲子、黃耆、蒼朮,這樣可以治療厥陰虛寒不足導致的吐蛔。
內傷導致的吐蛔,應該責怪脾胃,但更應該責怪腎臟;季節性吐蛔,應該治療外邪,但更應該調理正氣。如果不知道這些道理,怎么能算是好的醫生呢?
蟲類雖然很多,但根源都是飲食停滯,濕熱鬱積,變化而成。如果面色萎黃,飲食無法滋養肌膚,腹部起伏疼痛,疼痛位置不定,疼痛停止後就能進食,這些都是有蟲積的表現。蟲子可能會從嘔吐物中吐出,也可能會從大便中排出,治療方法應該根據蟲子的情況而定。
如果蟲子勢頭急迫,可以暫時用藥物攻逐,例如黑醜、檳榔、大黃、胡粉、山稜、莪朮,蟲子排出後就應該調理脾胃。如果蟲勢緩慢,可以用酸苦泄熱燥濕的藥物,同時加入相制相畏的藥物,例如川連、胡連、蘆薈、苦楝、烏梅、川椒、雷丸、蕪荑、使君、榧肉,脾胃虛弱者還要兼顧運脾,胃滯者還要兼顧消滯。
吐蛔本屬於肝胃的疾病,是因為厥陰的邪氣上逆,蛔蟲無法安穩,所以從上部吐出。
其因客邪為病而致吐蛔者,雖有瀉心湯、桂枝黃連湯、安胃丸等方,然皆不離乎仲景之烏梅丸法,以苦辛酸寒熱並用。至於幼稚有吐蛔、瀉蛔及諸蟲之證,治標則有殺蟲之方;治本則溫補脾胃,或佐清疳熱。前人各有成法,不必重贅。(《臨證指南》)
平時嗜酒,血入於酒,則為酒鱉;平時多氣,血凝於氣,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則為血鱉;搖頭掉尾,如蟲行止,上侵胃脘,食人脂膜;或附脅背;或隱胸腹。惟蕪荑炒煎服之,兼養胃益血理中,乃可殺之。若徒以雷丸、錫灰,不能去也。(《仁齋直指》)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外邪入侵导致呕吐蛔虫,虽然有泻心汤、桂枝黄连汤、安胃丸等方剂,但都离不开张仲景的乌梅丸的用药方法,以苦、辛、酸、寒、热并用的方法来治疗。至于小孩子呕吐蛔虫、腹泻蛔虫以及其他虫症,治标的方法是用杀虫的方剂;治本的方法则是温补脾胃,或配合清热解毒。古人都有各自的治疗方法,这里就不再赘述。
平时喜欢喝酒,血液融入酒中,就会形成酒鳖;平时气盛,血液凝滞在气中,就会形成气鳖;虚劳体寒,败血痰凝,也会形成血鳖。它们会摇头摆尾,像虫子一样活动,向上侵犯胃脘,吞噬人体脂肪膜;或附着在胁背;或隐藏在胸腹。只有用芜荑炒制后服用,兼顾养胃益血和调理脾胃,才能杀死它们。如果只是用雷丸、锡灰,是无法去除的。
吐蛔,有寒、有熱、有寒熱交錯。寒則手足厥逆,吐出之蛔色淡白者,理中湯加烏梅、蜀椒;甚則蛔死而形扁者危矣。熱則蛔色赤而多跳動不已,安蛔丸主之。寒熱交錯,則病者靜而復時煩,得食而嘔,蛔聞食臭出,烏梅丸主之。大抵吐蛔寒熱交錯者多,方中每用川椒、黃連、烏梅之類。蓋蛔聞酸則靜,得苦則安,遇辣則伏。(薛立齋)
如或希奇怪病,除痰、血外,百治不效者,即是蟲為患。視其經絡虛實,更參脈證消息治之。○按古方殺蟲,如雷丸、貫眾、乾漆、蠟蟲、百部、鉛灰,皆所常用。有加附子、乾薑者,壯正氣也;加苦參、黃連者,蟲得苦則安也;加烏梅、訶子者,蟲得酸則伏也;加藜蘆、瓜蒂者,欲其帶蟲而吐也;加芫花、黑醜、大黃、巴豆者,欲其帶蟲而下也。
白話文:
吐蛔症狀及治療方法
吐蛔,也就是嘔吐蛔蟲,可以分為寒、熱、寒熱交錯三種情況:
- 寒性吐蛔: 手腳冰冷發麻,吐出的蛔蟲顏色淡白。治療方法以理中湯加烏梅、蜀椒為主,如果病情嚴重,蛔蟲死亡並變得扁平,則預後不佳。
- 熱性吐蛔: 吐出的蛔蟲顏色鮮紅,並不斷跳動。治療方法以安蛔丸為主。
- 寒熱交錯吐蛔: 病人時而安靜,時而煩躁不安,吃東西就嘔吐,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吐出蛔蟲。治療方法以烏梅丸為主。
總體來說,吐蛔症狀中,寒熱交錯的情況最常見。治療時,常用川椒、黃連、烏梅等藥物。因為蛔蟲聞到酸味會安靜,聞到苦味會安穩,聞到辣味會躲藏。
蟲病治療
如果遇到奇怪的疾病,排除痰、血等因素後,百治不效,很可能是蟲病。應根據患者經絡虛實,結合脈象和症狀,進行治療。
古方中治療蟲病常使用雷丸、貫眾、乾漆、蠟蟲、百部、鉛灰等藥物。
- 加附子、乾薑:目的是壯正氣。
- 加苦參、黃連:目的是讓蟲子安穩。
- 加烏梅、訶子:目的是讓蟲子躲藏。
- 加藜蘆、瓜蒂:目的是讓蟲子隨著藥物一起吐出來。
- 加芫花、黑醜、大黃、巴豆:目的是讓蟲子隨著藥物一起排泄出來。
又雄黃,川椒、蛇床、樟腦、水銀、檳榔治疥蟲;胡桐淚、韭子、蟾酥治齲齒蟲;川槿、海桐皮治癬蟲;青葙子、覆盆葉治九竅蟲;敗鼓皮、桃符版、虎糞骨、死人枕、獺爪、鶴骨驅瘵蟲。或用東引苦楝根、石榴皮煎湯吞藥,取其先得天地生長之氣,以助人身發生之氣,又性能殺蟲,皆有至理。(《醫學六要》)
白話文:
- 使用雄黃、川椒、蛇牀、樟腦、水銀、檳榔可以治療疥蟲。
- 胡桐淚、韭子、蟾酥則適合治療齲齒蟲。
- 川槿、海桐皮適用於治療癬蟲。
- 青葙子、覆盆葉能夠治療九竅蟲。
- 擔鼓皮、桃符版、虎糞骨、死人枕、獺爪、鶴骨可以驅除瘵蟲。
- 可以使用東引苦楝根、石榴皮煎成湯來吞服藥物,因為它們首先吸收天地生長的氣息,有助於增強人的生命力,同時還具有殺蟲的功效,這都是極為合理的治療原則。
以上內容來自《醫學六要》。
丹溪云:蟲頭向下之時,必須俟其向上,法當行於月半之前也。若蟲得食,則不食藥,亦不能下蟲,而徒瀉其虛也。故雖有方,不知其法,則亦不效。凡欲下蟲,必先一日不食而使蟲飢,次早五更,用油煎肉嚼之,良久,腹內蟲聞肉香,頭皆向上而欲食,乃以雞蛋煎餅和藥,嚼而食之。須臾,服蔥湯或白水,以助藥力下行,不萸時而蟲俱下。
然後以白粥補之,隨服補劑調理脾胃,而疾可愈。(徐東皋)
按丹溪所云,皆治蟲法之善者,然此惟緩治之法耳。若蟲證甚急,安能必待其時乎?且以望前、望後辨蟲頭,亦渺茫無據。觀先用香餌而蟲頭可引,豈非望後之治,亦自有法也。(張景岳)
白話文:
丹溪先生論治蟲之法,張景岳先生評述
丹溪先生說: 蟲子頭部向下時,必須等到牠向上時才能驅蟲,最佳時間應在月半之前。如果蟲子已經吃飽了,即使服藥也無法驅蟲,反而只會傷及元氣,徒勞無功。所以,即使有方劑,若不知其法,也無法奏效。
驅蟲方法: 想要驅蟲,必須先禁食一日,讓蟲子飢餓。第二天凌晨五點,用油煎肉,慢慢咀嚼,讓蟲子聞到肉香,頭部向上準備進食。然後用雞蛋煎餅和藥一起食用,片刻後,喝蔥湯或白水幫助藥力下行,不久蟲子就會排出體外。
療後調理: 驅蟲後,以白粥補充營養,並服用補劑調理脾胃,疾病即可痊癒。
張景岳先生評述: 丹溪先生所述治蟲方法確實精妙,但這只適用於緩慢性蟲症。如果蟲症急劇,怎麼能等這麼長時間?而且憑藉觀察蟲頭方向來判斷蟲子的位置,也缺乏依據。觀察到用香餌可以引誘蟲頭向上,可見驅蟲也有其他方法。
脈候
病腹痛有蟲,其脈何以別之?曰:腹中痛,其脈當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蟲。(《金匱》)
選案
吳少師得疾數月,肌肉消瘦,飲食下咽,少時腹如攢攻,且癢且痛,以為勞瘵。張銳切脈云:明早忍飢,勿啖一物,俟銳來為計。旦往請,選一卒往十里外取黃土一盂,而令廚人治面。將午,乃得食,才放筋,取土適至,於是溫酒一升,投土攪其內,出藥百粒,進飲之。覺腸胃掣痛,幾不堪忍,急登溷,暴下穢惡鬥許,有馬蝗千餘,宛轉盤結,半已困死。
吳亦憊甚,扶息榻上,移時餐粥一器,三日而平。始悟去年夏夜中途躁渴,命挹澗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欲吐之,則徑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銳曰:蟲入滋生,常日遇食時,則聚丹田間吮咂精血,飽則散處,苟惟知殺之,而不能掃盡,無益也。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此蟲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飢畢集,故一藥能洗空之耳。
白話文:
脈候
問: 如果病人肚子痛,懷疑是蟲子引起的,怎麼從脈象判斷呢?
答: 肚子痛的時候,脈象應該沉而像弦一樣,而不是浮而洪大,這樣就說明有蛔蟲。(出自《金匱要略》)
選案
吳少師生病已經幾個月了,身體消瘦,吃東西能咽下去,但過一會兒肚子就像被人用拳頭猛烈地擊打一樣,又癢又痛,他以為是勞累过度造成的。
張銳醫生診脈後说:“明天早上空腹,不要吃任何东西,等我来了再做打算。”第二天早上,吴少师去请张锐医生,医生派人到十里外去取了一盂黃土,然后让厨师煮面。到了中午,吳少師才吃面,剛吃完,就拿黃土按照醫囑服下。接著醫生給他溫酒一升,把土放進去攪拌,然後取出藥丸一百粒,让吳少師服下。
吳少師頓時感到腸胃劇烈疼痛,幾乎無法忍受,趕緊跑到廁所,大量排泄出糞便,其中夾雜着上千条馬蝗,它们相互缠绕在一起,有些已經快要死了。
吴少师身體非常虛弱,只能躺在床上休息。過了很久,他才吃了一碗粥,三天後病就好了。
他这才明白,去年夏天半夜口渴,喝了山涧里的水,刚喝下去就感觉好像有东西在喉咙里,想吐出来却已经咽下去了,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生病。
張銳醫生解释道:“蟲子进入体内,繁殖生长,平时遇到食物的时候,就会聚集在丹田部位吸食精血,吃饱了就分散开来。如果只知道杀死虫子,而不把它們全部清除干净,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我让您空腹引诱它们,因为这种虫子喜欢酒,而且很久没有吃到土的味道,趁着肚子空空的时候,它们会全部聚集起来,所以一服药就能将它们全部清除干净。”
(《證治準繩》)
楊勔得異疾,每發言,腹中有聲效之。有道人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可取服之。如言讀至雷丸,蟲無聲,服之愈。後一丐者疾同,亦服而愈。(《遯齋閒覽》)
鄭春元年壯體肥,患寸白蟲,晝夜從大孔出,飲食倍常,癯瘦殊甚,診脈緊滑。按丹溪云:濕熱生蟲,猶腐草為螢之義,寄於腸胃,為害不淺。治以化蟲丸,去蟲升許,已絕一月矣。間時,蟲復出,思此必有大蟲在內,不除其根,生生不息。病者曰:腹中常覺有大物攪之,公言其然乎?遂以雷丸、檳榔、鶴蝨各三錢,苦楝根七錢,濃煎,上半夜先以砂糖水引蟲口向上,服藥以五更,下小蟲百數。再服二渣,果下大蟲一條,約丈餘,色青白相間,若蛇狀,意謂蟲患再可絕矣。
白話文:
楊勔得了奇怪的病,每次說話,肚子裡都會有聲音回應。一位道人看見後驚訝地說:「這是應聲蟲,應該讀《本草》,遇到蟲不回應的藥物,就可以服用。」結果,楊勔讀到雷丸時,蟲子沒有聲音了,他就服用了雷丸,病就好了。後來,一位乞丐得了同樣的病,也服用了雷丸,也治好了。
鄭春元年,一位身體強壯、肥胖的病人,患上了寸白蟲,白天黑夜從肛門爬出,食慾比平常增加很多,但身體卻非常消瘦,脈象緊滑。根據丹溪的說法,濕熱會生蟲,就像腐草生螢火蟲一樣,寄居在腸胃裡,危害很大。醫生給他開了化蟲丸,蟲子減少了很多,一個月後就消失了。過了一段時間,蟲子又出現了,醫生認為一定還有大蟲在裡面,不除根的話,就會源源不斷地生長。病人說:「肚子裡總是感覺有很大的東西在攪動,你說的是真的嗎?」醫生就用雷丸、檳榔、鶴蝨各三錢,苦楝根七錢,濃煎,上半夜先用砂糖水引誘蟲子向上爬,等到五更時服用藥物,就排出了很多小蟲子。再服用了兩次藥渣,果然排出了一條大蟲,長約一丈,顏色青白相間,像蛇一樣,醫生認為蟲患應該徹底消除了。
越七月,小蟲又復出,仍以前方再服,復下一大蟲,約長七尺許,腹內小蟲不可數計。自此雄雌二蟲俱出,飲食如常,形體復舊。(余午亭)
一族兄賣水為生,好酒,夏月臥處嘗濕。病寒熱旬日,遍身發瘡,瘡中生蟲,癢不可耐。以針挑出,小者如粟,大者如米,或令以雞蛋攤餅貼之,不能遍及。江藕塘先生命採桑葉一石,曬乾,鋪於樓板,夜臥其上。桑葉能去風濕,蟲聞桑香,盡皆鑽出。再以黃柏、苦參作湯浴之,數日而愈。
醫者意也,此不藥之藥也。○一女十歲,脾虛有濕,浮腫肚脹,服補脾利濕之劑,愈而復者再。臍中流出黃水,有蟲一條,長四寸,此亦未見之事。究水與蟲,皆濕熱所生,仍用前劑,加土炒黃連,漸愈後,服補脾末藥,病不復作。(許宣治)
白話文:
七月時分,小蟲又再度出現,服用以前的藥方後,又吐出一條大蟲,大約七尺長,腹中還有數不清的小蟲。從此之後,雄蟲和雌蟲都出來了,飲食如常,身體也恢復原狀。
一位堂兄以賣水為生,嗜酒,夏日臥室常潮濕。他得了寒熱病,持續十多天,全身長瘡,瘡中生蟲,奇癢無比。用針挑出來,小的像小米粒,大的像米粒,也試著用雞蛋攤餅敷貼,但無法覆蓋全部。江藕塘先生吩咐他採集一石桑葉,晒乾,鋪在樓板,晚上睡在上面。桑葉能去風濕,蟲聞到桑葉香味,便會鑽出來。再用黃柏、苦參煮湯洗澡,幾天後就痊癒了。
醫生用心良苦,這就是無藥勝於藥啊。有一位十歲女孩脾虛濕盛,浮腫腹脹,服用補脾利濕的藥方後,治癒又復發兩次。肚臍中流出黃水,還有一條四寸長的蟲,這可真是聞所未聞。仔細想想,水和蟲都是濕熱所生,便繼續用以前的藥方,再加上土炒黃連,逐漸痊癒後,服用補脾末藥,病症不再復發。
一兒偶因飲食不調,幼科治用清火化滯之劑,更損胃氣,反致嘔吐溏瀉,遂致吐蛔。初止數條,漸至數十,成團而出,下亦如之,羸困至極。予與溫胃飲二劑,蟲多如故,不識何所從來,而神化之速一至如此。乃翁切懇先逐此蟲,蟲不盡則病日甚,其能生乎?予弗之聽,但以前藥倍加人參,仍加附子,服二、三劑,吐稀瀉止。乃以理陰煎、溫胃飲出入間用,旬日而蟲漸少,月餘食進肉生。
其翁稱謝,問曰:小豚之病誠危,何以不治蟲,不治吐瀉,而三者俱愈?予曰:公之所畏者蟲也,予之所畏者胃氣也。且凡逐蟲之藥,無有不傷胃氣,向使胃氣再傷,非惟不能逐蟲,而命必隨之。但使脾胃日強,則拔去化蟲之原,而三病同歸一得矣。○一人患心腹痛不可忍,百藥不效。
白話文:
有一個小孩因為飲食不當,幼兒科醫生用清熱化積的藥物治療,反而傷了脾胃,導致嘔吐腹瀉,最後吐出蛔蟲。一開始只吐出幾條,後來越來越多,甚至成團吐出,排泄物中也一樣,小孩虛弱到極點。我給他開了溫胃飲兩劑,蟲子仍然很多,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蟲子會這麼多,而且這麼快就變得這麼厲害。孩子的父親懇求我趕緊驅除蟲子,他說蟲子不除,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孩子還能活下去嗎?我沒有聽他的,只是把之前的藥方加倍人參,並加入附子,服用兩三劑後,嘔吐腹瀉就停止了。之後我用理陰煎和溫胃飲交替使用,十天后蟲子漸漸減少,一個月後孩子能吃肉了。
孩子的父親非常感謝,問我說:孩子的病這麼嚴重,為什麼不治蟲,也不治吐瀉,反而三者都好了?我說:您害怕的是蟲子,我害怕的是脾胃。而且所有驅蟲的藥物,都會損害脾胃,如果再傷了脾胃,不僅不能驅除蟲子,甚至會要了孩子的命。只要脾胃越來越強壯,就能拔除滋生蟲子的根源,三種病症就能同時治癒了。
另外還有一個人患有心腹疼痛,痛得難以忍受,各種藥物都無效。
但於痛極時用拳捶之,痛得少止,而旋止旋作,莫測其故。忽一僧見之曰:余能治也。令病者先食香餌,繼進藥丸,下一異蟲,遂愈。此因蟲嚼腸臟,所以痛極。捶之則五內震動,蟲亦畏伏,不捶則蟲得自由,所以復作。此亦驗蟲奇法,故凡見心腹痛證,但用揉、按、重捻而痛得暫止者,多有因蟲而然也。
(張景岳)
一人腹如鐵石,臍中水出,旋變作蟲行,繞身匝癢,撥掃不盡。用蒼朮濃煎湯浴之,仍以蒼朮入麝香少許調服即愈。(《同壽錄》)
附方
溫臟丸,蟲積多由臟氣虛寒,宜溫健脾胃以杜其源。人參、白朮、當歸、芍藥、茯苓、川椒、榧肉、使君子、乾薑、吳萸、檳榔。為末,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飢時白湯下。○臟寒者加製附子。
白話文:
一個人肚子痛到極點,就用拳頭猛捶,痛得少了一會兒,但又馬上開始痛,反覆發作,讓人摸不著頭緒。突然,一位僧人看到他,說自己能治。他讓病人先吃香餌,接著服下藥丸,還排出了一個奇怪的蟲子,病就好了。原來是蟲子在啃噬腸臟,所以才會痛得厲害。用拳頭捶打,五臟六腑震動,蟲子也害怕躲起來了;不捶打,蟲子就自由活動,所以又開始痛。這個例子驗證了蟲病的奇特治療方法,因此,凡是肚子痛,用手揉、按、捏,能暫時止痛的,大多是因為蟲子引起的。
另一個人,肚子硬得像塊鐵石,肚臍眼流出水,水又變成蟲子在身上爬,周圍癢得受不了,怎麼掃也掃不掉。用蒼朮濃煎湯洗澡,再用蒼朮和少許麝香調和服用,病就好了。
溫臟丸,治療蟲積,主要是因為臟腑虛寒,所以要溫暖健脾胃,從根本上杜絕蟲積。人參、白朮、當歸、芍藥、茯苓、川椒、榧肉、使君子、乾薑、吳萸、檳榔,研磨成粉,用酒曲糊做成丸子,大小像桐子。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粒,或一百粒,空腹用白湯送服。如果臟腑寒涼,可以加製附子。
九味地黃丸,治腎疳。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赤茯苓、當歸、川芎、川楝子、使君子。為丸,空心溫酒下。
白話文:
九味地黃丸,用來治療腎虛引起的疳積。
藥材包括:熟地、山藥、吳茱萸肉、丹皮、赤茯苓、當歸、川芎、川楝子、使君子。
將這些藥材製成丸劑,空腹時用溫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