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一·雜證匯參 (12)
卷十一·雜證匯參 (12)
1. 腹痛(附臍痛)
經義
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冬日重感於寒,即泄,當臍而痛。○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靈樞》)
哲言
腹痛分為三部:臍以上痛者為太陰脾,當臍痛者為少陰腎,少腹痛者為厥陰肝,及沖、任、大小腸。每部各有五賊之變,七情之發,六氣之害,五運之邪,至紛至搏,苟能辨其氣、血、虛、實、內傷、外感而為之調劑,無不切中病情。(李士材)
腹痛有寒,有熱,有虛,有實,有食積,有濕痰,有死血,有蟲。大抵胃脘下大腹痛者,多屬食積外邪;繞臍痛者,多屬痰火積熱;臍下少腹痛者,多屬寒,或瘀血,或溺澀。(《醫方集解》)
白話文:
大腸有病時,腸子會劇烈疼痛並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冬天容易受到寒氣侵襲,就會腹瀉,並在肚臍周圍疼痛。
小腸有病時,下腹部會疼痛,腰部和脊椎骨會牽連到睪丸疼痛,而且會常常感到憋悶。
膀胱有病時,下腹部偏向一側腫脹疼痛,用手按壓時,就會想小便卻尿不出來。
邪氣侵犯脾胃,就會導致肌肉疼痛。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就會感到寒冷,腸子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肚子也疼痛。
腹痛可以分為三個部位:肚臍以上疼痛屬於太陰脾,肚臍部位疼痛屬於少陰腎,下腹部疼痛屬於厥陰肝,以及沖脈、任脈、大小腸。每個部位都有五種病因、七種情緒、六種氣候、五種運氣的邪氣,各種病因錯綜複雜地互相影響。只要能辨別出是氣虛、血虛、虛症、實症、內傷、外感,並根據情況進行調治,就能對症下藥。
腹痛分為寒、熱、虛、實、食積、濕痰、死血、蟲等種類。一般來說,胃脘以下、大腹部疼痛,大多是食積或外邪侵犯所致;繞肚臍疼痛,大多是痰火積熱所致;肚臍以下、下腹部疼痛,大多是寒氣、瘀血或尿路不通所致。
腹痛乃脾家受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無形而痛。蓋暴傷飲食,則胃脘先痛而後入腹。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後入腹。血積上焦,脾火熏蒸,則痛從腹而上攻。血積下部,胃氣下陷,則痛從腹而下墜。傷於寒者,痛無間斷,得熱則緩。傷於熱者,痛作有時,得寒則減。因飢而痛者,過飢即痛,得食則止。
因食而痛者,多食則痛,得便乃安。吞酸腹痛,為痰鬱中焦。痞悶腹痛,為氣搏中州。火痛,腸內雷鳴,沖斥無定,痛處覺熱,心煩口渴。蟲痛,肚大青筋,飢即咬齘,痛必吐水,痛定能食。氣虛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促。血虛痛者,痛如芒刺,牽引不已。○腸癰痛者,腹重而痛,身皮甲錯,繞臍生瘡,小便如淋。
白話文:
肚子痛通常是脾脏出了问题。可能是受到外在因素影响而痛,也可能受到内在因素影响而痛。例如,吃坏肚子,胃会先痛,然后疼痛会蔓延到腹部。突然生气,两侧肋骨会先痛,然后疼痛会蔓延到腹部。如果血液瘀积在上焦,脾脏有火气,就会从腹部开始往上痛。如果血液瘀积在下焦,胃气下陷,就会从腹部开始往下痛。寒气入侵会导致持续疼痛,用热敷可以缓解。热气入侵会导致间歇性疼痛,用冷敷可以减轻。饿了肚子痛,饿得越厉害越痛,吃东西就能缓解。吃东西肚子痛,吃得越多越痛,排便后就能好。胸口发酸、肚子痛,是痰湿阻滞在中焦。腹部胀闷疼痛,是气滞阻滞在中焦。火热引起的疼痛,肠子里会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疼痛部位会发热,还会感到心烦口渴。虫子引起的疼痛,肚子会像大青虫一样蠕动,饿了就会咬噬,疼痛时会吐口水,疼痛过后就能吃东西。气虚引起的疼痛,按压疼痛部位会感到舒服,呼吸短促。血虚引起的疼痛,像针扎一样,疼痛感持续不断。肠痈引起的疼痛,腹部沉重疼痛,皮肤像铠甲一样紧绷,肚脐周围会生疮,小便像淋一样。
疝痛者,大腹脹,小腹急,下引睪丸上衝而痛。痧痛者,或吐或瀉,絞痛轉筋。陰毒痛者,爪甲青,面唇黑,厥逆嘔吐。積聚痛者,有形可按。痢疾痛者,後重逼迫。婦人腹痛,多關經水。胎孕。宜審之。○小腹為至陰之位,厥陰所屬。有沉寒下虛,有積熱內郁,或忿怒所致。
或房勞損傷,致中上二焦清純之氣,下陷於至陰之地,郁久不舒,痛連陰器,久則元氣愈虛,不能歸複本位,所以痛無休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補,總宜調和氣血為主。(《證治匯補》)
補編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金匱》)
白話文:
疝痛:腹部膨脹,下腹部緊張,疼痛感向下延伸至睪丸,並有上升的痛感。 痧痛:可能伴有嘔吐或腹瀉,劇烈疼痛並伴有肌肉抽筋。 陰毒痛:指甲發青,臉色及嘴脣變黑,出現逆冷嘔吐的症狀。 積聚痛:可以摸到固定的疼痛部位。 痢疾痛:有後重感,疼痛逼迫。 婦人腹痛:通常與月經、懷孕有關。 需要詳細評估症狀。 小腹是陰部最深處,屬於厥陰系統。可能存在寒氣過重或熱氣內滯,或是情緒激動所導致的問題。也可能因為房事過度導致身體清純之氣下陷至小腹,長時間不舒暢,引起小腹疼痛,使得元氣逐漸虛弱,無法回復正常位置,因此疼痛持續不減。 然而,肝主疏洩,不適合使用強烈的補品,總體來說,應該以調和氣血為主。 腹中有寒氣,會出現雷鳴般的疼痛,以及胸部脹滿和嘔吐的症狀,可以使用附子粳米湯來治療。 若疼痛嚴重到有閉塞感,可以使用厚朴三物湯來進行治療。
腹痛非一,須知患之無形、有形。無形者,如寒凝火鬱,氣阻營虛,及夏秋暑濕痧穢之類是也。有形者,如蓄血食滯,癥瘕、蛔、疝,及偏好成積之類是也。審其痛勢之高下,辨其色脈之衰旺,究因何起?大都在臟者,以肝、脾、腎為主;在腑者,以腸胃為先。夫臟有賊克之情,非比腑病而以通為用也。
此通字勿執攻下之謂。若通陽泄濁者,如吳茱萸湯及四逆湯法;清火泄郁者,如左金丸及金鈴散法;開通氣分者,如四七湯及五磨飲法;宜攻營絡者,如山甲、桃仁、歸鬚、韭根及下瘀血湯法;緩而和者,如甘芍湯及甘麥大棗湯法;柔而通者,如蓯蓉、柏子、肉桂、當歸及復脈湯加減法。
白話文:
腹痛非一,須知患之無形、有形。
腹痛的原因很多,必須了解它是無形的病症,還是有形的病症。無形的病症,例如寒氣凝結、火氣鬱結、氣機阻滯、營氣虛弱,以及夏季和秋季因暑濕、痧穢引起的病症等等。有形的病症,例如積蓄的血液、食物停滯、癥瘕(婦科腫塊)、蛔蟲、疝氣,以及偏食導致的積聚等等。
審其痛勢之高下,辨其色脈之衰旺,究因何起?
要仔細觀察腹痛的程度,高低起伏,辨別患者面色和脈象的虛實強弱,探究腹痛的原因。
大都在臟者,以肝、脾、腎為主;在腑者,以腸胃為先。
大多數腹痛,是臟腑病變引起的,以肝、脾、腎為主;如果是在腑,則以腸胃為先。
夫臟有賊克之情,非比腑病而以通為用也。
臟腑之間有互相克制的關係,不能像治療腑病一樣,只注重通泄。
此通字勿執攻下之謂。
這裡的「通」字,不要誤解為一定要攻下。
若通陽泄濁者,如吳茱萸湯及四逆湯法;
如果要通陽泄濁,可以使用吳茱萸湯、四逆湯等方劑。
清火泄郁者,如左金丸及金鈴散法;
如果要清火泄郁,可以使用左金丸、金鈴散等方劑。
開通氣分者,如四七湯及五磨飲法;
如果要開通氣分,可以使用四七湯、五磨飲等方劑。
宜攻營絡者,如山甲、桃仁、歸鬚、韭根及下瘀血湯法;
如果需要攻破營絡,可以使用山甲、桃仁、歸鬚、韭根以及下瘀血湯等方劑。
緩而和者,如甘芍湯及甘麥大棗湯法;
如果需要緩和調理,可以使用甘芍湯、甘麥大棗湯等方劑。
柔而通者,如蓯蓉、柏子、肉桂、當歸及復脈湯加減法。
如果需要柔潤通暢,可以使用蓯蓉、柏子、肉桂、當歸以及復脈湯加減等方劑。
至於食滯消之,蛔擾安之,癥瘕理之,內疝平之,痧穢之候以芳香解之,偏積之類究其原而治之,是皆化裁之法也。(《臨證指南》)
寒滯之痛:有內寒者,如食寒、飲冷之類,隨其宜而治之。有外寒者,或觸不時之寒邪,或犯客令之寒氣,或受暴雨痧氣之陰毒,以致心腹攪痛,或吐、或瀉,或不吐瀉而為乾霍亂等。總由寒氣犯臟,或在上焦,或在中、下二焦。凡痛急在上者,用吐最妙;在中、下者,俱宜解寒行滯,以排氣飲為主,甚者宜四逆湯、理中湯。又神香散可解三焦之滯,隨證作引送之。
白話文:
食物積滯就應該消解它,蛔蟲擾亂就應該安撫它,癥瘕積塊就應該理順它,內疝就應該讓它平復,痧穢的徵兆就應該用芳香之物來解毒,偏積之類就要追究其根本原因並對症治療,這些都是化裁治療的方法。
寒氣引起的疼痛,有內寒的,比如吃寒涼食物、喝冷飲之類,就應該根據情況對症治療。也有外寒的,可能是接觸到不時令的寒邪,或者犯了時令禁忌的寒氣,或者受到暴雨痧氣的陰毒,導致心腹攪痛,或吐或瀉,或不吐瀉而出現乾霍亂等。總之,都是寒氣侵犯臟腑,或者在上焦,或者在中焦、下焦。凡是疼痛急劇在上焦的,用吐法最有效;在中焦、下焦的,都應該解寒行滯,以排氣飲為主,嚴重者宜用四逆湯、理中湯。另外,神香散可以解三焦的積滯,根據情況作引導和送服。
○血積腹痛有四:傷寒有蓄血證。成無己曰:邪氣聚於下焦,則津液不通,血氣不行,留滯於下,是生脹滿而硬痛也,詳《傷寒門》。婦人有蓄血痛證,詳《婦人門》。跌打損傷有蓄瘀腹痛證,但去其瘀而痛自愈。食鬱既久而胃脘有瘀血作痛者,宜生韭飲。○氣血虛寒不能營養心脾者,最多心腹痛證。
然必以積勞、積損,及憂思不遂者,乃有此病。或心、脾、肝、腎,氣血本虛而犯勞傷,或犯寒氣及飲食不調者,亦有此證。凡虛痛之候,每多連綿不止,而無急暴之勢,或按揉、溫熨,痛必稍緩。其在心、脾、胸、脅之間者,則或為慼慼,或為䰍䰍,或似𩞄非𩞄,或飢勞更甚,或得食稍可,或懊憹無跡,莫可名狀。或形色青黃,或脈微氣弱,是皆虛寒之證。
白話文:
血積腹痛有四種:傷寒留有蓄血症狀。成無己說:邪氣聚集在下焦,導致津液不通,血氣運行不暢,停滯在下焦,就會產生脹滿且硬痛的感覺,詳細內容請參考《傷寒門》。婦女也會有蓄血疼痛症狀,詳細內容請參考《婦人門》。跌打損傷也會導致瘀血積聚在腹部,引起疼痛,只要去除瘀血,疼痛自然會消失。飲食積滯日久,導致胃脘積聚瘀血疼痛的,可以用生韭飲治療。
氣血虛寒無法滋養心脾者,最容易出現心腹疼痛症狀。
然而,必須是因勞累過度、損傷積累,以及憂思鬱結而導致才會有這種疾病。或是心、脾、肝、腎本身氣血虛弱,又過度勞累或受傷,或是受寒氣侵襲,或是飲食不節,也會出現這種症狀。凡是虛痛,往往持續不斷,沒有突然發作的趨勢,或者按揉、溫熨,疼痛都會稍稍緩解。疼痛位於心、脾、胸、脅之間的,有時會覺得心慌意亂,有時會覺得胸悶氣短,有時像痛又不像痛,有時飢餓勞累時更甚,有時吃飯後稍微好些,有時莫名其妙地感到煩躁,難以形容。或面色青黃,或脈象微弱氣虛,這些都是虛寒的症狀。
此非甘溫養血、補胃和中不可也,宜大小營煎、理陰煎之類主之。若氣虛者必加人參,陽衰者必佐以桂、附。○下虛腹痛,必因虛挾寒,或陽虛中寒,察無形跡而喜按、喜暖者是也。男子則間有之,惟女人居多。宜理陰煎主之。若虛中挾滯而血不行者,惟決津煎最妙。○火邪熱鬱,亦有心腹痛之證。
然火在上者,必煩渴喜冷;火在下者,必脹秘淋澀。務兼脈證,察其真有火邪,方可治以寒涼。○蟲痛證治詳《諸蟲門》。○痰飲停滯胸膈,亦能作痛。凡胸脅膨悶,漉漉有聲,或作醋心嘔惡,或痛連脅背者,皆其證也。治宜清膈煎、二陳湯之類。若郁痰凝結,消之不去者,非吐法不除。
白話文:
這不是滋補氣血、溫暖脾胃不可的,應該用大營煎、理陰煎這類藥方來治療。如果氣虛,一定要加人參,陽氣衰弱,就必須用桂枝、附子來輔助。下焦虛寒導致腹痛,一定是虛弱夾雜寒氣,或是陽氣虛弱導致寒氣入侵,觀察無明顯徵兆但喜歡按壓、喜暖的人就是這個症狀。男性偶爾會出現,但女性比較多。應該用理陰煎來治療。如果虛弱中夾雜瘀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那就用決津煎最有效。
火邪熱鬱也會造成心腹疼痛。但是,火邪在上的人,一定會口渴、喜歡喝冷飲;火邪在下的人,一定會腹脹、便秘、小便澀痛。必須綜合脈象和症狀,確認真的是火邪入侵,才能用寒涼藥物治療。蟲痛的治療方法,詳見《諸蟲門》。痰飲停滯胸膈,也會造成疼痛。凡是胸脅部脹滿、有咕嚕咕嚕的聲音,或者感到胸口發酸、嘔吐,或者疼痛連及脅背,都是痰飲停滯的表現。治療應該用清膈煎、二陳湯這類藥方。如果痰飲鬱結,久久不消,那就必須用吐法來清除。
○陰寒腹痛,凡男、婦有因房室後中寒而痛積者,先用蔥、姜熱熨臍腹,後用理中四逆湯治之。其有痛極至危者,須灸氣海等穴。(張景岳)
腹中寒痛,建中湯;熱痛,黃芩芍藥湯。(周慎齋)
腹屬坤土,久病宜和脾胃。如脈弦急,木剋土也;用建中湯,取芍藥味酸,於土中瀉木。如脈沉細,水侮土也;用理中湯,取乾薑味辛,於土中瀉水。如脈沉緩,腹痛自利,水穀不化;用平胃散,取蒼朮味苦,於土中瀉濕。胃氣陷者加升麻、柴胡以升之,有食積者,加山楂、麥芽以消之。(《醫學入門》)
白話文:
肚子冷痛,無論男女,如果因為房事後受寒而導致疼痛積聚,先用蔥薑熱敷肚臍和腹部,再用理中湯、四逆湯治療。如果疼痛劇烈危及生命,需要灸氣海等穴位。肚子寒痛,用建中湯;熱痛,用黃芩芍藥湯。肚子屬土,久病應該調和脾胃。如果脈象弦急,代表木剋土,用建中湯,因為芍藥味酸,可以瀉木於土。如果脈象沉細,代表水侮土,用理中湯,因為乾薑味辛,可以瀉水於土。如果脈象沉緩,肚子痛還拉肚子,飲食不消化,用平胃散,因為蒼朮味苦,可以瀉濕於土。胃氣虛陷的,加升麻、柴胡來升提;有積食的,加山楂、麥芽來消食。
脈候
凡病虛、實,辨脈皆易;惟心腹痛,脈多難辨。雖滑實有力者多實,虛弱無神者多虛,此其常也。然暴痛之極,每多沉伏、細澀,最似極虛。不知氣為邪逆,則脈道不行,因而沉伏。然細察之,必有梗梗然弦緊之意,此必寒邪阻遏陽氣,多有是脈。若火邪作痛則不然,不得因其細微認為虛脫。
妄用補劑,必大誤矣。但當察其形氣,以見平素之強弱,問其病因,以知新病、久病。大都暴痛脈忽細伏多實,久痛脈本微弱為虛。(張景岳)
選案
方某病腹痛。磊塊起落,如波浪然,晝輕夜重。醫用辛香理氣,不驗。診脈浮緩弦小,重按似澀。謂曰:此血病,作氣治謬矣。彼謂血則有形,今發時雖有塊磊,然痛減則無跡,非氣而何?不知有形者,血積也;無形者,血滯也。滯視積略輕耳。若作氣論,則前藥胡不驗?用四物湯加稜、莪、乳香、沒藥,服之霍然。(汪石山)
白話文:
脈候
凡是患病,無論是虛症還是實症,辨別脈象都很容易;只有心腹疼痛,脈象就比較難辨別。雖然滑實有力者大多為實證,虛弱無神者大多為虛證,這是常理。然而,劇烈的疼痛,常常會出現沉伏、細澀的脈象,最像極度虛弱。卻不知這是由於邪氣逆行,導致脈道不通暢,所以才會沉伏。但細細觀察,一定會有梗梗然弦緊的跡象,這是因為寒邪阻遏陽氣,很多患者都有這種脈象。如果火邪作痛則不同,不可因為脈象細微就認為是虛脫。
妄用補藥,必然會犯下大錯。只能觀察患者的形貌和氣息,以了解平時身體的強弱,詢問病因,以辨別是新病還是舊病。總之,劇烈疼痛,脈象突然細微沉伏者大多為實證;長期疼痛,脈象本就微弱者多為虛證。(張景岳)
選案
方某患腹痛,腹部有腫塊,起伏不定,像波浪一樣,白天輕微,晚上加重。醫生用辛香理氣的藥物治療,沒有效果。診脈發現脈象浮緩弦小,重按則感覺澀滯。醫生說:這是血病,用氣藥治療就錯了。方某說:如果是血病,應該有形狀才對,現在發病時雖然有腫塊,但疼痛減輕後就沒有痕跡了,不是氣病是什麼?醫生卻說:有形狀的是血積,沒有形狀的是血滯。血滯比血積輕微而已。如果說是氣病,那為什麼之前的藥物沒有效果呢?於是醫生用四物湯加稜、莪、乳香、沒藥治療,服用後疼痛立刻消失。(汪石山)
一婦腹痛兩月,或以為寒、為熱、為氣、為虛、為食、為蟲,遍嘗試之,其痛轉加。一醫與膏藥如斗,滿腹貼之,其痛益劇。欲揭去膏藥,火熨油調,百計不脫。予見其面色蒼黑,膚燥若樹皮,六脈洪數,問其痛何在?解衣露腹,始知膏藥貼牢之故。叩其不能舉步之由,婦曰:非力弱不能行,乃左腳不可動,動即痛應於心。
予思色脈皆非死候,胡治而益劇也?此必腸癰,左腳莫能舉,是其徵矣。與營衛返魂湯四劑,加銀花為君,酒水煎服。一帖痛減,二帖下臭膿半桶,痛全減,腹上膏藥自脫。四帖服完,婦來詣謝,見者皆驚。(孫一奎)
白話文:
有一位婦女肚子痛了兩個月,各種原因都懷疑過,認為是寒、熱、氣、虛、飲食、蟲,什麼方法都嘗試過,結果疼痛越來越嚴重。一位醫生給她貼了滿腹的膏藥,像是斗一樣多,疼痛反而更劇烈了。想揭掉膏藥,用火熨油調和,用盡各種辦法都無法去除。
我看到她面色蒼黑,皮膚乾燥得像樹皮,六脈洪數,便詢問她疼痛的位置。她解開衣服露出肚子,才知道膏藥貼得太緊的原因。我問她為什麼不能走路,婦女說:「不是因為體力不足,而是左腳不能動,只要動一下,疼痛就會傳到心臟。」
我心想,她的面色和脈象都不是死亡的徵兆,為什麼治療後反而更嚴重呢?這一定是腸癰,左腳不能動就是這個病症的徵兆。我給她開了四劑[營衛返魂湯],以銀花為君,用酒水煎服。一劑藥後,疼痛減輕,二劑藥後,排出半桶臭膿,疼痛完全消失,肚子上的膏藥也自行脫落。服完四劑藥後,婦女前來道謝,見者無不驚訝。(孫一奎)
孫丙章患吐血,咳嗽發熱,肌減食少,怔忡不寐,臍右有塊作痛。醫藥不應,病勢增劇。診脈左寸芤大,右關結滯,兩尺洪盛。予曰:此思郁傷脾,不能統血,血虛發熱,血燥作痛。其塊必不闊而長,不橫而豎,形似鐮刀,非瘀、非痞,乃脾也。脾居胃右,血盈則潤而軟,血少則燥而痛。
亟救三陰,病尚可痊。用歸脾湯去木香加白芍、五味,煎送都氣丸,守服而愈。(楊乘六)
凡腹痛因食者,皆停積中脘,然又有食停小腹者。予治一上舍,因午刻食麵角,至初更食及小腹,下至右角間,停積不行,堅突如拳,痛劇莫可名狀。察其明系面積,計已入腸,此正通則不痛之證。初與木香檳榔丸,下二、三次,其痛如故。因疑藥緩,更投神佑丸,又不效。
白話文:
孫丙章吐血咳嗽,楊乘六治其脾虛血燥
孫丙章患吐血、咳嗽發熱、身體消瘦食慾不振、心悸失眠,右邊肚臍附近有一塊地方疼痛。醫生用藥後病情卻更加嚴重。診脈發現左手寸脈虛大,右手關脈結滯,兩尺脈洪盛。我說:“這是思慮過度損傷脾臟,脾臟不能統攝血液,導致血虛發熱,血燥疼痛。那塊疼痛的地方一定不是寬而短,而是長而窄,豎直而不是橫向,形狀像鐮刀一樣,不是瘀血也不是痞塊,而是脾臟。脾臟位於胃的右邊,血液充盈時就會潤滑柔軟,血液減少時就會乾燥疼痛。
必須緊急救治脾、心、腎三陰,病情才有可能痊癒。可以用歸脾湯去掉木香,加入白芍、五味,煎好後服用都氣丸,堅持服用就會痊癒。”(楊乘六)
凡是因飲食引起腹痛的,大多是食物停滯在中脘部位,但也有些是食物停留在小腹的。我曾經治療一個上舍生,他在午飯時吃了麵角,到了晚上初更時,食物積聚在小腹,並延伸到右下腹,停滯不前,堅硬突出如拳頭般大小,劇烈疼痛,難以形容。觀察他腹部的大小,估計食物已經進入腸道,這是通則不痛的症狀。我最初給他服用木香檳榔丸,服用了兩三次,但疼痛依然存在。我懷疑藥物效果緩慢,又給他服用神佑丸,但依然無效。
余謂此必藥性寒滯不行,再投備急丸,雖連得大瀉,而堅痛不減。潛測其由,不過因面,豈無所以制之?今既逐之不及,非借氣行之不可。計面毒非大蒜不殺,氣滯非木香不行,滯深道遠,非精銳之響導不能達。乃用火酒磨木香,令嚼蒜瓣,香酒送之。一服痛減,三四服後,其痛漸止。
然小腹之塊,後至半年始消。由是知欲消食滯,即巴、黃猶不能及,而推行氣為先。且知欲食下行之道,乃必由小腹下右角而後出於廣腸。此自古無言及,筆之以廣聞見。(張景岳)
一牧童秋初病患滿腹脹痛,茶水入口即吐。初服驅暑消食藥,不應;又進承氣湯,亦不效。纏綿多日,形容枯槁,奄奄待斃。或教以爆竹火藥,燒酒調敷滿腹,只留肚臍不敷,藥干拭去,又重調敷。如此數次,大便暢行,痛止而愈。(《見聞錄》)
白話文:
我認為這一定是藥性寒涼停滯,無法運行,於是又服用備急丸,雖然連續出現腹瀉,但堅硬疼痛並沒有減輕。我暗中推測原因,不過是毒素阻塞,難道就沒有辦法控制它?既然驅除毒素無效,就必須借助氣血運行來解決。考慮到面部毒素非大蒜不能殺滅,氣滯不通非木香不能疏通,而且毒素阻塞深處,路途遙遠,非精銳的引導力量不能到達。於是用火酒磨木香,讓病人咀嚼蒜瓣,用香酒送服。服用一次疼痛就減輕,服用了三四次後,疼痛逐漸消失。
然而小腹的腫塊,直到半年後才消失。由此可知,想要消食化滯,即使是巴豆、黃連也不能完全奏效,而推動氣血運行才是關鍵。而且我還知道食物向下運行的通道,必定要經過小腹右下角,然後才能排出廣腸。這一點自古以來沒有人說過,我把它寫下來,以擴大見聞。
有一個牧童在秋季初病患滿腹脹痛,茶水入口就吐。最初服用驅暑消食的藥物,沒有效果;又服用承氣湯,同樣無效。病情反覆拖延多日,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有人教他用爆竹火藥,用燒酒調和敷滿腹部,只留肚臍不敷,藥物乾燥後擦去,再重新調和敷上。如此反覆幾次,大便暢通,疼痛消失而痊癒。
附臍痛
病人臍腫反出者,此為脾先死。(《難經》)
臍築湫痛,命將難全。(張仲景)
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金匱》)
臍者,齊也,言其上下齊也。伸臂指天,舒足至地,以繩量之,則中正當臍。天樞之穴,正當臍兩旁各二寸,是為身半也。
夫人之臍也,受生之初,父母精血,凝結成胎。在母腹中,母呼兒呼,母吸兒吸,是一身臍帶,如花果在枝而通蒂也。既生之後,從口呼吸,臍門自閉。既長之後,外耗精神,內傷生冷,真氣不得條暢。所以蒸臍固蒂,如水灌土培,草木自茂也。(《醫學入門》)
白話文:
附臍痛
病人臍部腫脹突出,這表示脾臟先衰竭。(《難經》)
臍部築塞,疼痛難忍,性命堪憂。(張仲景)
瘦弱的人繞著臍部疼痛,一定是寒風入侵所致。穀氣不能順利運行,反而向下逆流,氣機必然會衝擊。(《金匱》)
臍,意指齊,表示上下齊平。舉起手臂指向天空,伸直雙腿觸碰地面,用繩子量一下,中間正對著臍部。天樞穴位於臍部兩旁各二寸處,是身體的中間位置。
**人體的臍部,是生命之始,父母的精血凝聚成胎兒,在母體中,母親呼吸,胎兒也跟著呼吸,靠著一根臍帶連接,如同花果連接著枝幹一樣。出生後,開始從口鼻呼吸,臍門自然閉合。成長之後,外在消耗精神,內在受寒,真氣無法暢通。因此,溫暖臍部,固護臍門,如同灌溉土壤,草木自然生長茂盛一樣。(《醫學入門》)
胃之上口曰賁門,胃之下口曰幽門。計胃長二尺六寸,則當臍正屬胃之部分。脾之筋脈結於臍,胃之筋脈亦挾於臍,至腎之筋脈從腰貫脊,並不及臍。以大腹、少腹屬肝、脾,猶未盡然。而以臍腹屬腎,殊不可解。然則臍腹究何所屬?曰:屬胃。胃脾相表裡,屬胃仍屬脾也。
《難經》曰:臍上痛,心證也;臍下痛,腎證也;臍右痛,肺證也;臍左痛,肝證也;臍之上、下、左、右。《難經》既分屬心、腎、肺、肝,土居中央,臍腹非屬脾胃乎?
腸癰為病,繞臍生瘡,或膿從臍出。(《東垣十書》)
水腫,臍突出者死。(朱丹溪)
附方
白話文:
胃的上端開口叫做賁門,胃的下端開口叫做幽門。胃的長度約為二尺六寸,因此肚臍正對應著胃的一部分。脾的經脈連接到肚臍,胃的經脈也連接到肚臍,然後再延伸到腎的經脈,從腰部穿過脊柱,並不到達肚臍。雖然說腹部和大腹屬於肝臟和脾臟,但並非完全如此。而說肚臍和腹部屬於腎臟,更是無法理解。那麼肚臍和腹部到底屬於哪裡呢?答案是:屬於胃。胃和脾互相表裡,屬於胃也屬於脾。
《難經》中記載:肚臍上疼痛,是心臟病症;肚臍下疼痛,是腎臟病症;肚臍右側疼痛,是肺臟病症;肚臍左側疼痛,是肝臟病症。而肚臍的上、下、左、右,《難經》已經分別歸屬於心、腎、肺、肝,土居中央,那麼肚臍和腹部不就屬於脾胃嗎?
腸癰這個病,會在肚臍周圍長瘡,甚至膿液會從肚臍流出來。(《東垣十書》)
水腫,肚臍突出的人會死亡。(朱丹溪)
營衛返魂湯,生首烏、當歸、赤芍、小茴、木通、甘草節、銀花、貝母、枳殼、白芷水酒煎服。
治陰證腹痛方,用雞蛋七枚煮熟,銀簪撥開一孔,合病人臍上,將手護住,稍涼即換,蛋完痛止。剖驗蛋黃,其色變黑。
驗陰證腹痛法,用雞蛋一枚煮熟,銀器乘熱插通,合病人臍上,將手護住。食頃,取出銀器驗之,如系陰證,銀色變黑。
白話文:
營衛返魂湯
組成: 生地黃、當歸、赤芍、小茴香、木通、甘草節、銀花、貝母、枳殼、白芷。水酒煎服。
功效: 此方用於治療陰證腹痛。
用法: 將藥材用水酒煎煮後服用。
陰證腹痛方
組成: 雞蛋七枚
用法: 將雞蛋煮熟,用銀簪在蛋殼上戳一個小孔,然後將蛋放在病人臍上,用手捂住,待稍涼後再換一個蛋,直到疼痛消失為止。
驗證: 剖開雞蛋,觀察蛋黃顏色,若蛋黃變黑,則為陰證腹痛。
驗陰證腹痛法
用法: 將雞蛋煮熟,用銀器乘熱插入蛋中,然後將蛋放在病人臍上,用手捂住。過一會兒,取出銀器觀察,若銀器變黑,則為陰證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