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二·醫學溯源 (28)

回本書目錄

卷二·醫學溯源 (28)

1. 治法

《經》云:治病必求其本。故舉其略曰:死以生為本,欲救其死,勿傷其生;邪正為本,欲攻其邪,必顧其正;陰以陽為本,陽存則生,陽盡則死;靜以動為本,有動則活,無動則止;血以氣為本,氣來則行,氣去則凝;證以脈為本,脈吉則吉,脈凶則凶;先者後之本,從此來者,須從此去;急者緩之本,孰急可憂,孰緩無慮;內者外之本,外實者何傷?中敗者堪畏;下者上之本,滋苗者先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虛者實之本,有餘者拔之無難,不足者攻之何忍?真者假之本,淺陋者只知見在,精妙者疑似獨明。總之求本之道無他,勿傷其生而已。

○按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二句,為病治之大綱。其辭似顯,其義甚微,最當詳辨。而辨之有最難者,何也?蓋實言邪氣實,宜瀉也;虛言正氣虛,宜補也。凡邪正相搏而為病,則邪實正虛皆可言也。故主瀉者,則曰邪盛則實,實當瀉也;主補者,則曰精奪則虛,虛當補也。

各執一句,茫無確見,藉口文飾,孰得言非!是以至精之訓,反釀莫大之害,不知理之所在,有必不可移易者,余請析此為四:曰孰緩、孰急、其有、其無也。所謂緩急者,察虛實之緩急也。

無虛者急在邪氣,去之不速,留則生變也;多虛者急在正氣,培之不早,臨期無濟也;微實微虛者,但治其實,可一掃而除也;甚實甚虛者,所畏在虛,但固守根本,則邪無不退也;二虛一實者,兼治其實,開其一面也;二實一虛者,兼治其虛,防生不測也。總之,實而誤補,固必增邪,猶可解救,其禍小;虛而誤攻,真氣忽去,莫可挽回,其禍大。此虛實之緩急,不可不察也,所謂有無者,察邪氣之有無也。

凡風、寒、暑、濕、燥、火,皆能為邪,邪之在表、在裡、在腑、在臟,必有所居,求得其本,則直取之,此所謂有,有則邪之實也;若無六氣之邪,而病出三陰,則惟情欲以傷內,勞倦以傷外,非邪似邪,非實似實,此所謂無,無則病在元氣也。不明虛實有無之義,必至以逆為從,以標作本,絕人長命,可不慎哉!(《類經》)

治病之則,當知邪正,當權重輕。凡治實者,譬如耘禾。禾中生稗,禾之賊也,有一去一,有二去二,耘之善者也。若有一去二,傷一禾矣;有二去四,傷二禾矣;若識禾不的,俱認為稗,而計圖盡之,則無禾矣。此用攻之法,貴乎察得其真,不可過也。凡治虛者,譬之給餉,一人一升,十人一斗,日餉足矣。

若百人一斗,千人一斛,而三軍之眾,又豈擔石之糧所能活哉?一餉不繼,將並前餉棄之,況於從中克減乎?此用補之法,貴乎輕重有而也。○凡臨證治病,不必論其有虛證、無虛證,但無實證可據而為病者,便當兼補,以調營衛精血之氣。亦不必論其有火證、無火證,但無熱證可據而為病者,便當兼溫,以培命門脾胃之氣。

白話文:

治法

《內經》說: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病根。簡略來說就是:生命以生存為根本,想要挽救生命,就不要傷害生機;邪氣與正氣的消長為根本,想要攻克邪氣,就必須顧全正氣;陰氣以陽氣為根本,陽氣存在則能生存,陽氣耗盡則會死亡;靜止以活動為根本,有活動則能生存,沒有活動則停滯;血液以氣血為根本,氣血運行則血液流通,氣血停滯則血液凝固;診斷以脈象為根本,脈象吉利則預後吉利,脈象凶險則預後凶險;後果以起因為根本,疾病從何而來,就應從何入手治療;急症以緩和為根本,哪個急症值得擔憂,哪個緩症可以不用擔心;局部以整體為根本,外在的實證有什麼好擔心的?內在的虛症才真正可怕;下焦以中焦為根本,滋養苗芽要先鞏固根基,砍伐下部必定枯萎上部;虛證以實證為根本,有餘的可以很容易去除,不足的又怎麼忍心攻伐呢?真實的病症以虛假的病症為根本,淺薄的人只看到表面的現象,精明的人卻能獨具慧眼識別真偽。總之,找到病根的方法很簡單,就是不要傷害生機。

邪氣盛則為實證,精氣虧損則為虛證,這兩句話是治療疾病的大綱。表面上看起來很淺顯,但實際含義卻很深奧,最需要仔細辨析。而辨析中最困難的是什麼呢?因為實證指的是邪氣盛實,應該瀉法治療;虛證指的是正氣虛弱,應該補法治療。凡是邪正相搏而導致疾病,則邪實正虛都可能存在。所以主張瀉法的醫生,就說邪氣盛則為實證,實證就應該瀉法治療;主張補法的醫生,就說精氣虧損則為虛證,虛證就應該補法治療。

各執一詞,沒有明確的見解,只用文字來掩飾自己的觀點,誰又能說誰錯呢?因此,過於精妙的醫學理論反而會造成巨大的危害,不懂得其中道理所在,有些原則是絕對不能改變的。我將其分析為四點:緩、急、有、無。所謂緩急,是指觀察虛實的緩急程度。

沒有虛證,急於去除邪氣,如果速度不夠快,邪氣滯留就會產生變化;有較多虛證,急於培補正氣,如果不及時,等到病情危急時就來不及了;輕微的實證和虛證,只要治療實證,就能一掃而除;嚴重的實證和虛證,最應該擔心的是虛證,只要固守根本,邪氣自然會退去;兩個虛證一個實證,就要兼顧治療實證,打開一個缺口;兩個實證一個虛證,就要兼顧治療虛證,防止病情意外加重。總之,實證誤用補法,雖然會加重邪氣,但還可以搶救,禍害較小;虛證誤用攻伐之法,正氣突然耗損,就無法挽回,禍害極大。虛實的緩急,不可不察。所謂有無,是指觀察邪氣的有無。

凡是風、寒、暑、濕、燥、火,都能成為邪氣,邪氣在表在裡,在腑臟,一定有其寄居之所,找到病根,就能直接治療,這就是所謂的“有”,有就是邪氣盛實;如果沒有六淫邪氣,而疾病產生於三陰,則可能是情欲損傷內臟,勞倦損傷外體,看似邪氣實證,但實際上卻不是,這就是所謂的“無”,無就是病在元氣。不明白虛實有無的道理,必定會導致治法相反,治標不治本,讓人喪失長壽的機會,不可不謹慎啊!(出自《類經》)

治療疾病的原則,應該認識邪正,掌握輕重。凡是治療實證,就像除草一樣。稻田中長了稗草,是稻子的害蟲,去除一株除一株,去除兩株除兩株,這是除草的高手。如果除一株稗草卻損傷兩株稻子;除兩株稗草卻損傷四株稻子;如果不懂得辨別稻子和稗草,都認為是稗草,想要全部除盡,那麼稻子就全部沒有了。所以用攻伐的方法,貴在辨別清楚,不可過度。凡是治療虛證,就像發放軍餉一樣。一個人一升米,十個人一斗米,每日的軍餉就足夠了。

如果一百個人只有一斗米,一千個人只有一斛米,那麼三軍將士,又怎麼能用擔石的糧食來養活呢?如果軍餉供給不上,將士們就會拋棄之前的軍餉,更何況從中克扣呢?所以用補法,貴在輕重有度。凡是臨證治療疾病,不必論其是否有虛證,只要沒有實證可以依據而發病的,就應該兼補,以調和營衛精血之氣。也不必論其是否有火證,只要沒有熱證可以依據而發病的,就應該兼溫,以培補命門脾胃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