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一·雜證匯參 (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雜證匯參 (8)

1. 咽喉

經義

喉主天氣,咽主地氣。○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嗌乾,不可內食。(《素問》)

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足少陰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靈樞》)

哲言

凡《經》言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天氣閉塞也;云咽痛、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地氣閉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俱病,天地之氣並閉塞也。(孫一奎)

喉有二管:一為氣管,一為食管。食管在前,氣管在後。人有自刃而不死者,傷食管而未傷氣管也,故食管在前。氣管上通於鼻,人方食時,氣無不通,非食急未有嗆入氣管者。以鼻吸之,食急嗆入者,仍歸食管,故氣管在後。(《醫參》)

白話文:

喉嚨主管着天氣,咽喉主管着地氣。肝臟是人體的中樞,由膽囊決策,咽喉是肝臟的助手。陰陽失衡交結,就會形成喉痹。邪氣入侵足少陰經絡,會導致咽喉乾燥,無法吞咽食物。

咽喉是水穀通過的通道,喉嚨是氣體上下流通的要道。足少陰經絡生病,會出現口乾舌燥、咽喉腫脹、呼吸急促、咽喉乾燥疼痛等症狀。喉痹不能說話的,就需要取足陽明經脈;能說話的,就需要取手陽明經脈。

凡是經書中提到喉痹的,是指喉嚨呼吸不暢、無法說話,天氣閉塞;說咽喉疼痛的,是指咽喉無法吞嚥唾液和食物,地氣閉塞;說喉痹和咽喉疼痛的,是指咽喉同時患病,天地之氣都閉塞。

喉嚨有兩條管道:一條是氣管,一條是食管。食管在前面,氣管在後面。有些人自刎卻沒有死,是因為傷了食管但沒有傷到氣管,所以食管在前面。氣管向上通往鼻腔,人吃東西的時候,氣體暢通無阻,不會被食物嗆入氣管。如果用鼻子吸氣,吃東西太快被嗆到,食物還是會回到食管,所以氣管在後面。

喉者,候也;咽者,嚥也。咽接三脘以通胃,故以之咽物;喉通五臟以系肺,故以之候氣。氣喉谷咽,皎然明白。(《得效方》)

咽與喉,會厭與舌,四者同在一門,其用各異。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納食,故嚥氣通於地。會厭管乎其上,以司開闔,食下則吸而掩,氣上則呼而出。是以舌抵上齶,則會厭能閉其喉。四者更相為用,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熱氣上行,結薄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似蛾,是謂乳蛾,有雙、單之分。

其比乳蛾差小者,名曰閉喉。熱結於舌下,復生小舌者,名曰子舌脹。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者,名曰木舌脹。熱結咽喉,腫繞於外,且麻且癢,腫而大者,名曰纏喉風痹。暴發暴死者,名曰走馬喉痹。八種之名雖詳,一言可了,曰火。微者以咸軟之,甚者以辛散之,其最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

白話文:

喉嚨是呼吸的通道,咽喉是吞嚥的通道。咽喉連接三脘,通往胃部,所以用來吞嚥食物;喉嚨連接五臟,與肺部相連,所以用來呼吸。呼吸與吞嚥,清晰明瞭。

咽喉、會厭和舌頭,四者共處一處,但功能各不相同。喉嚨用來吸氣,所以喉氣通達天際;咽喉用來吞食,所以嚥氣通達大地。會厭位於上部,負責開合,食物往下吞時會吸住並關閉,氣體往上呼時會張開。因此,舌頭抵住上顎,會厭就能閉住喉嚨。四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否則飲食受阻,性命不保。

熱氣上行,凝結在喉嚨兩側,靠近外側腫起,形狀像蛾,稱為乳蛾,有單雙之分。

比乳蛾小的,稱為閉喉。熱氣凝結在舌頭下方,長出小舌頭的,稱為子舌脹。熱氣凝結在舌頭中間,導致舌頭腫脹的,稱為木舌脹。熱氣凝結在咽喉,腫脹蔓延到外側,又麻又癢,腫脹很大的,稱為纏喉風痹。突然發作,迅速致死的,稱為走馬喉痹。八種病症雖然名稱不同,但可以用一個詞概括,就是「火」。輕微的可以用鹹軟之物治療,嚴重的可以用辛辣之物治療,最有效的莫過於用砭針放血,血一放出來病就好了。

(張子和)

咽喉之病,有單乳蛾、雙乳蛾、單喉痹、雙喉痹、纏喉風、急喉痹、懸雍垂、梅核氣、屍咽、谷賊、骨鯁、咽痛、咽瘡。○懸雍生於上齶,雖無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亦熱使然也。○屍咽者,陰陽不和,脾肺風熱,毒氣壅盛不通,致令屍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癢、或痛,與傷寒狐惑同,當參考。○谷賊者,谷芒強澀,人誤食之,滯於咽門,遂令刺肺。

若不急治,亦能殺人。(《仁齋直指》)

補編

喉證:治實之法,先宜發散,次宜清涼,或湧導痰涎,或針刺出血;治虛之法,須遵《內經》從治之旨,徐徐頻與。(《醫學正傳》)

白話文:

咽喉疾病有很多種,包括單乳蛾、雙乳蛾、單喉痹、雙喉痹、纏喉風、急喉痹、懸雍垂、梅核氣、屍咽、谷賊、骨鯁、咽痛、咽瘡。懸雍垂位於上顎,雖然不直接與咽喉相關,但如果突然腫起來,也是因為熱氣所致。屍咽是陰陽失調、脾肺風熱、毒氣阻塞不通暢,導致屍蟲發動,向上侵蝕喉嚨,患者可能感到癢或痛,與傷寒狐惑症狀類似,需要參考治療。谷賊是因為誤食辛辣燥熱的食物,阻塞在咽喉,刺激肺部。如果不及時治療,也可能致命。

治療咽喉疾病,實證應先發散,再清涼,或引導痰涎排出,或針刺放血;虛證則需遵循《內經》的治療原則,慢慢調養,經常服用藥物。

喉痛治法,視火之微甚:微則正治,甚則反治。撩痰、出血,隨宜而施,或針手大指少商出血。若腫達於外,必外敷藥。有表證者,宜甘、桔、荊、防、羌活,表而出之。不惡寒者,可用酸味吹喉取痰,常以鵝翎蘸米醋攪咽中,摘出其痰。若乳蛾腫甚者,先以小刀就蛾上刺出其血,再用牙硝吹點,以退火邪。

內服如射干、青黛、甘、桔、梔、芩、惡實、大黃之類,以散上焦之熱。外敷如生卜、韭根、伏龍肝之類。若咽瘡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與口瘡同例。用薔薇根皮、黃柏、青黛煎含細嚥亦妙。(《推求師意》)

白話文:

喉痛治療方法

喉嚨痛的治療方法,要根據火氣的輕重程度來決定:輕微的火氣,就應該採用正治的方法;嚴重的火氣,則要採取反治的方法。

若喉嚨有痰、出血,則要根據情況,適當進行處理,例如可以用針刺大拇指少商穴放血。如果腫脹已經蔓延到外部,就必須外敷藥物。

如果有表證,就應該使用甘草、桔梗、荊芥、防風、羌活等藥物,從體表發散出病邪。如果沒有惡寒症狀,就可以用酸味藥物吹喉嚨,引出痰液,例如用鵝毛蘸米醋攪動喉嚨,然後將痰液取出。

如果是乳蛾腫脹嚴重,可以先用小刀在乳蛾上刺出血,然後用硝石吹點,以退火邪。

內服藥物可以使用射干、青黛、甘草、桔梗、梔子、黃芩、惡實、大黃等,以散去上焦的熱氣。外敷藥物可以使用生白芥子、韭根、伏龍肝等。

如果咽喉潰瘍是白色的,則多為唾液積聚;如果是紅色的,則多為出血。其治療原則,大致與口瘡相同。可以使用薔薇根皮、黃柏、青黛煎煮後含在口中慢慢吞咽,效果也很好。

(以上內容出自《推求師意》)

《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之脈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也。夫二經之脈,並絡於喉,故氣熱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脹甚則痹,痹甚則不通而死。即所謂喉癬、喉風、喉蛾等類是也。推原十二經,惟足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咽喉。

然《內經》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者,蓋以君、相二火獨勝,則熱且痛也。歷考咽喉湯方,皆用辛散、咸軟,去風痰、解熱毒為主。如元參升麻湯、聖濟透關散,及玉鑰匙、如聖散、普濟消毒飲,皆急於治標而緩於治本耳。又考仲景《傷寒論》咽喉生瘡等證,每用甘草、桔梗,半夏散及湯。

白話文:

《經》書上說:陰陽相合而阻塞,就稱為喉痹。陰是指手少陰君火,是心臟的經脈;陽是指手少陽相火,是三焦的經脈。這兩條經脈都與喉嚨相連,所以氣熱就會在喉嚨內部阻塞,阻塞嚴重就會腫脹,腫脹嚴重就會痹痛,痹痛嚴重就會不通暢而死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喉癬、喉風、喉蛾等病症。從十二經脈來看,只有足太陽經從後頸別向下,其他的經脈都匯聚在咽喉。

但是《內經》中單獨提到陰陽相合而阻塞導致喉痹,是因為君火和相火過盛,就會產生熱痛。翻閱過去治療咽喉的湯方,都以辛散、鹹軟的藥物為主,主要是驅風痰、解熱毒。像元參升麻湯、聖濟透關散、玉鑰匙、如聖散、普濟消毒飲,這些方子都是急於治標而緩於治本。再看仲景的《傷寒論》中關於咽喉生瘡等症狀,經常使用甘草、桔梗、半夏散及湯。

一為少陰水虧,不能上濟君火,以致咽喉生瘡,不能出聲,故以半夏之辛滑,佐雞子清利竅通聲,使以苦酒入陰,劫涎斂瘡。桂枝解肌,由經脈而出肌表,悉從太陽開發。而半夏治咽痛,可無燥津、涸液之患也。一為陰火上結而為咽痛,故用甘草甘涼泄熱,功在緩腎急而救陰液,佐以桔梗,開提足少陰之熱邪也。

若腎液下泄,不能上蒸於肺,致絡燥而為咽痛者,又有傷寒一法,潤燥、解熱、緩中,使其陰陽協和而後愈,是固本而兼治標者也。他如風火上郁,陰虧脈數而痛者,又有辛涼清上諸法。咽喉緊痹,氣熱而痛者,則清肺瀉熱。情志鬱勃,相火上炎而痛者,則降氣開鬱。腎液下虧,肝陽上越而痛者,宗錢氏六味湯。

白話文:

如果是因为身体虚弱,水液不足,无法滋润咽喉,导致咽喉生疮、失声,可以使用半夏辛滑的特性,搭配鸡子清利咽喉,并用苦酒滋养阴液,收敛疮口。桂枝可以解肌,从经脉到达肌表,疏通太阳经脉。半夏治疗咽痛,不会燥伤津液。

如果是因为阴火上炎导致咽痛,可以用甘草甘凉的性质泄热,滋养肾阴,缓解肾虚,并配合桔梗,引导出足少阴经的热邪。

如果是因为肾液下泄,无法滋润肺部,导致咽喉干燥而疼痛,可以使用伤寒法,润燥、解热、缓中,使阴阳协调,从而恢复健康。这属于固本兼治的方法。

此外,如果是因为风火上炎、阴虚脉数导致咽痛,可以使用辛凉清热的方法。如果是因为咽喉紧闭、气热疼痛,则要清肺泻热。如果是因为情绪郁闷、相火上炎导致咽痛,则要降气开郁。如果是因为肾液下亏、肝阳上亢导致咽痛,则可以用钱氏六味汤治疗。

陰陽交虛,龍相上灼而痛者,宗仲景豬膚法。(《臨證指南》)

凡單、雙乳蛾,若毒未甚、膿未成者,治之自可消散。若勢甚者,必須砭出其血,此因其急,不得已而用之也。○治喉痹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內經》火鬱發之。發謂發汗,然咽喉中豈能發汗?故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陰虛喉痹,其證內熱、口渴、喉干,或唇紅頰赤,痰涎壅盛,然必尺脈無神,或六脈雖數而浮軟無力。是皆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

火甚者,宜滋陰八味煎、加減一陰煎;火微者,宜六味地黃湯、一陰煎。若因思慮焦勞,兼動心火者,宜二陰煎。○格陽喉痹,由於無根之火,客於咽喉而然,察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象。診其六脈微弱,全無滑大之意,速用鎮陰煎為上,八味地黃湯次之。○喉癬者,凡陰虛勞損之人,多有此病。

白話文:

當陰陽虛弱,導致龍相(即喉嚨)灼痛時,可以採用仲景的豬膚法治療。單雙乳蛾,如果毒性不嚴重、尚未化膿,就可以自行消散。如果情況嚴重,必須用砭石刺出血,這是因為病情緊急,不得已而為之。治療喉痹的火邪,如同救火一般,不容耽誤。《內經》提到,火邪鬱結而發,發指的是發汗,但咽喉部位無法發汗,所以出血就是發汗的一種方式。陰虛喉痹的症狀包括內熱、口渴、喉嚨乾燥,也可能伴隨唇紅面赤、痰液壅盛,但尺脈必定無力,或六脈雖然數但浮軟無力。這都是腎陰虧損,水不能制火造成的。火邪嚴重者,應服用滋陰八味煎、加減一陰煎;火邪輕微者,應服用六味地黃湯、一陰煎。如果因思慮焦勞,同時伴有心火亢盛者,應服用二陰煎。格陽喉痹是由於無根之火客於咽喉而引起,觀察其症狀,會發現上熱下寒,完全不像火邪的表現。診脈時六脈微弱,沒有滑大之意,應立即服用鎮陰煎為上,八味地黃湯次之。喉癬多發生於陰虛勞損之人。

其證滿喉生瘡,紅痛,久不能愈。此水虧虛火證也,宜用前陰虛喉痹之法治之。○瘟毒喉痹,乃天行之氣。其證咽痛、項腫,此濕熱壅盛,最凶之候。宜清諸經之火,或瀉陽明之熱,當察緩急而治之。東垣普濟消毒飲最妙。○凡火壅於上,食物之類,最宜雪梨漿、綠豆飲,或蘿蔔汁和以清泉,少加元明粉,攪勻徐飲,既可消痰,亦可清火。(張景岳)

喉痛皆少陰病,但有寒、熱、虛、實之分。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沖咽喉,鬱結不舒,或腫、或痛,證必內熱、口乾、面赤,痰涎湧上,脈數無力。蓋緣腎水虧損,相火無制而然。須用六味地黃湯,加門冬、五味大劑服之。又有元陽虧損,無根之火,遊行無制,客於咽喉者,須用八味丸煎湯冷飲,引火歸元。

白話文:

喉嚨裡長了瘡,又紅又痛,很久都不好,這是陰虛火旺的症狀,可以用治療陰虛喉痺的方法來治。瘟毒喉痺是傳染病,症狀是咽喉疼痛、脖子腫脹,這是濕熱壅盛,很危險的徵兆,要清熱解毒,或是瀉掉陽明經的熱,要根據病情輕重來治療。東垣的普濟消毒飲最有效。凡是火氣上炎的,食物方面最適合吃雪梨汁、綠豆湯,或是蘿蔔汁加清水,再加一點元明粉,攪拌均勻慢慢喝,既能化痰,也能清火。

喉嚨痛都是少陰病,但有寒熱虛實之分。少陰之火就像奔馬一樣,逆流衝擊咽喉,鬱結不通,就會腫脹疼痛,症狀必然是內熱、口乾、臉紅、痰液湧上,脈象數而無力。這是因為腎水虧損,相火失控而導致。應該用六味地黃湯,再加門冬、五味子,大量服用。還有一種是元陽虧損,無根之火,到處遊走失控,跑到咽喉的,應該用八味丸煎湯冷飲,引導火氣歸元。

此正褚氏所謂上病療下也。人之咽喉如曲突,曲突火炎,若以水自上灌下,突曝烈矣。惟灶床下以盆水映之,上炎即熄。此上病療下之一驗也。○又有急喉痹,其聲如齁,痰如曳鋸,為肺絕之候,速煎獨參湯救之,遲則不及。(《趙氏醫貫》)

喉痛之證,挾風火者十居八、九。若驟以滋膩酸斂之劑投之,百不一生。如辛酉壬戌患喉痛者,十人有五,不但服溫燥之藥者立斃,即用清涼藥中少加重濁者,尚且不救。余治愈百人,皆辛寒清淡疏散之品。若依此法,無一活矣。(《醫貫砭》)

凡治喉痹,非吐不可。如膽礬、石綠之類為末,薄荷汁入醋調,以雞翎蘸藥,送入喉內,徐徐引痰吐出為佳。(《東醫寶鑑》)

白話文:

這正是褚氏所說的上病療下的道理。人的咽喉就像彎曲的煙囪,煙囪著火了,如果從上面灌水,火勢會更加猛烈。只有在灶台下面放一盆水照著它,上面的火才會熄滅。這就是上病療下的例子。另外,還有一種急喉痹,聲音像鼾聲,痰像鋸子摩擦的聲音,是肺氣衰竭的徵兆,要趕快煎煮獨參湯來救治,延誤了就會來不及。

喉痛症狀,大多數是風火造成的。如果突然用滋潤油膩、收斂的藥物治療,幾乎都會致命。比如辛酉壬戌年患喉痛的人,十個人中有五個人,不僅服用溫燥藥物會立刻死亡,即使是用清涼藥物中稍微添加一些沉重的藥物,也無法救治。我治癒了一百多人,都是用辛寒清淡、疏散的藥物。如果按照那些方法治療,就沒有人能活了。

治療喉痹,必須要吐出來。比如用膽礬、石綠等藥物研成粉末,用薄荷汁加醋調和,用雞毛蘸藥,送入喉嚨,慢慢地引出痰液,吐出來最好。

痹者,閉也。咽喉閉結,湯藥不通。有形之物,已難下咽,必取無形之氣,從鼻而入。用巴豆壓油紙上,取油紙捻成條子,點燈吹滅,以煙燻鼻,使口鼻流涎,牙關自開。(《名醫類案》)

懸雍謂之帝鍾。腫而下垂,有長數寸者,名帝鍾風。宜用吹藥,不可針,針破殺人。(《得效方》)

咽痛,諸藥不效,乃鼻中生一紅絲,懸一黑泡如櫻,垂至咽門用杜牛膝根,入醋同搗汁,滴鼻內,絲斷珠破,其痛立已。(羅謙甫)

凡治鯁法,皆以類推。如鸕鷀治魚鯁,磁石治針鯁,發灰治發鯁,虎骨治骨鯁,各從其類也。(《三因方》)

白話文:

痹症,就是阻塞的意思。咽喉阻塞,湯藥無法通過。有形狀的食物已經難以下嚥,只能用無形之氣,從鼻子吸入。用巴豆壓在油紙上,取油紙捻成條狀,點燃後吹滅,用煙燻鼻子,讓嘴巴和鼻子流口水,牙關自然打開。

懸雍垂指的是帝鍾。腫大下垂,長度可達數寸,稱為帝鍾風。應該用吹藥治療,不可針灸,針灸會致命。

咽喉疼痛,各種藥物都不見效,鼻子裡長出一根紅色的絲線,懸掛著一個黑色的泡狀物,像櫻桃一樣,垂到咽喉入口處。用杜牛膝根,加入醋一起搗碎取汁,滴入鼻孔,絲線斷裂,泡狀物破裂,疼痛立刻消失。

所有治療魚骨卡喉的方法,都是根據類推。例如,鸕鷀可以治療魚骨卡喉,磁石可以治療針卡喉,頭髮灰可以治療頭髮卡喉,虎骨可以治療骨頭卡喉,都是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來治療。

獸骨鯁,將狗倒吊,取涎嚥下,骨化如神。狗善食骨也。(《萬病回春》)

誤吞稻、麥芒在咽,取鵝涎咽之即下。鵝能食谷也。(《醫學綱目》)

選案

王子周歲,其母以一鐵釘與之玩弄,吞入喉間。其父號呼求救,余聞啼聲,曰:釘下咽矣。索方無計,乃閱本草,見所載曰:鐵畏樸峭。遂用磁石一錢,朴硝二錢,研末,以豬油加蜜,調與服之。解物如芋,潤滑無稜,藥護其外,釘在其中。蓋硝非磁石,不能使藥附釘:磁石非硝,不能逐釘速出。

非油無以潤,非蜜未必服。合是四者,則著者著,逐者逐,潤者潤,同功合力,裹護而出矣。○王蓬雀患喉痹,頭面浮大,喉頸粗極,氣急聲啞,咽腫,口瘡痛甚,坐而不臥者累日矣。脈則細數微弱,言則聲微不振,所服芩、連、梔、柏。此蓋以傷陰而起,復為寒涼所逼,以致寒盛於下,格陽於上。

白話文:

如果誤食了獸骨,可以將狗倒吊,取其口水嚥下,骨頭就會像變魔術一樣化掉。因為狗很擅長吃骨頭。

如果誤吞了稻穀、麥芒卡在喉嚨裡,可以取鵝口水嚥下,就能順利排出。因為鵝很擅長吃穀物。

有一次,王子的母親給他玩鐵釘,結果孩子不小心吞進了喉嚨。孩子父親慌張地求救,我聽見哭聲,就說:「釘子卡在喉嚨裡了!」當時沒有藥方可醫,我便翻閱本草書,發現記載著:「鐵怕樸硝」。於是,我用磁石一錢、樸硝二錢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豬油和蜂蜜調和給孩子服用。這藥方就像芋頭一樣,可以讓鐵釘順滑下滑,藥物包裹住鐵釘,鐵釘則藏在其中。因為樸硝不是磁石,無法讓藥物附著在鐵釘上;磁石不是樸硝,也無法將鐵釘快速排出。

沒有油就無法潤滑,沒有蜂蜜孩子就不肯吃藥。這四者合在一起,才能讓藥物發揮作用,將鐵釘包裹著排出。

王蓬雀患有喉嚨腫痛,頭面浮腫,喉頸粗大,呼吸急促,聲音沙啞,咽喉腫脹,嘴巴潰瘍疼痛難忍,已經連續好幾天只能坐著不能躺下。脈搏微弱細數,說話聲音微弱,他服用黃芩、黃連、梔子、側柏等藥物。這應該是因為傷陰而引起的,又因寒涼之物逼迫,導致寒氣積聚在下,陽氣被阻隔在上。

水飲難入,尤畏煩熱。余曰:危哉!與鎮陰煎,井水浸冷,徐徐咽之。過宿,頭項腫痛,盡消如失。(張景岳)

附方

纏喉風救急方,咽喉兩旁,塊腫如卵,氣塞痰鳴,證在危急。用杜牛膝粗根兩許,勿經水,搗汁和醋,雞毛蘸攪喉中,涎出自消。後吹人中白、冰片。如牙關緊閉,和人乳搗汁,滴入鼻內。有用石萹蓄根,和乳搗汁滴鼻,效同。

又方,京師一醫,持秘方治喉痹,獲利甚廣。偶為翁曙公識破。其方惟用拭麵肥皂,金箔為衣,灌吐稠痰,危證立蘇。

白話文:

患者喝水很困难,尤其害怕闷热。我诊断说情况危急,给他开镇阴煎,用井水浸泡至冰凉,让他慢慢咽下。一夜过后,头颈肿痛全部消失,如同从未发生过。

附方

缠喉风救急方:咽喉两侧肿块像鸡蛋大小,呼吸困难,痰鸣不止,病情十分危急。取牛膝粗根两段,不要用水洗,捣碎后用醋调和,用鸡毛蘸着擦拭喉咙,痰液会自动消退。之后用人中白和冰片吹入鼻腔。如果患者牙关紧闭,可以用人乳捣碎后滴入鼻腔。还可以用石萹蓄根和乳汁捣碎滴入鼻腔,效果一样。

另一个方子:京城有一位医生,掌握着治疗喉痹的秘方,赚了很多钱。后来被翁曙公识破。他的秘方只用擦脸的肥皂,用金箔包裹,灌吐稠痰,危重病人立刻苏醒。

又方,治喉痹乳蛾。用壁錢窩一個,拔病者發一根纏定,燈上以銀簪挑燒,存性為末,吹患處,立消。

白話文:

又一方法,用於治療喉瘡和喉蛾。取一片壁錢大小約一塊錢硬幣的量,選取患者頭髮一根,將頭髮繞在壁錢草上固定好,然後在燈火上使用銀針燒灼壁錢草,待其性質穩定後研磨成粉末,再吹到患處,立刻就能消腫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