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一·雜證匯參 (5)
卷十一·雜證匯參 (5)
1. 齒
經義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八八則齒髮去。(《素問》)
天有列星,人有牙齒。○齒者,骨之所終。○手陽明之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足陽明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靈樞》)
齒為戶門。(《難經》)
哲言
齒得咸則堅,得甘則蝕,得酸則軟,得辛、苦則若不知。咸益本臟也,甘主剋制也,酸奪母氣也,辛為其所自生,苦為其所勝,故相安也。○齒先生而牙後生,齒薄而牙厚也;牙先落而齒後落,齒逸而牙勞也。齒為戶門,為飲食所入之路,百物之精皆由此入,可不惜與?○牙齒得自生後,七八月生,亦七八歲易,既易而缺,即不復生。所以既生復易者,如草木之孚甲,雖草木所以生而長自落。
白話文:
經義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八八則齒髮去。(《素問》)
女子七歲時腎氣旺盛,因此牙齒更換,頭髮生長。三七 之時,腎氣達到平衡,所以長出堅固的真牙並達到生長極限。男子八歲時,腎氣充足,頭髮生長,牙齒更換。三八歲時,腎氣達到平衡,筋骨強健,因此長出堅固的真牙並達到生長極限。五十八歲時,腎氣衰退,頭髮脫落,牙齒枯萎。八十八歲時則牙齒和頭髮都脫落了。 (《素問》)
天有列星,人有牙齒。○齒者,骨之所終。○手陽明之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足陽明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靈樞》)
天上有繁星,人有牙齒。牙齒是骨骼的延伸。手陽明經脈的支脈,從鎖骨上緣,經過頸部,穿過臉頰,進入下排牙齒。足陽明經脈,向下沿著鼻樑外側,進入上排牙齒。(《靈樞》)
齒為戶門。(《難經》)
牙齒是人體的門戶。(《難經》)
哲言
齒得咸則堅,得甘則蝕,得酸則軟,得辛、苦則若不知。咸益本臟也,甘主剋制也,酸奪母氣也,辛為其所自生,苦為其所勝,故相安也。○齒先生而牙後生,齒薄而牙厚也;牙先落而齒後落,齒逸而牙勞也。齒為戶門,為飲食所入之路,百物之精皆由此入,可不惜與?○牙齒得自生後,七八月生,亦七八歲易,既易而缺,即不復生。所以既生復易者,如草木之孚甲,雖草木所以生而長自落。
牙齒遇到鹹味則堅固,遇到甜味則容易腐蝕,遇到酸味則軟化,遇到辛辣或苦味則感覺遲鈍。鹹味滋補五臟,甜味主導克制,酸味奪取母氣,辛味是牙齒的生發之物,苦味是克制牙齒之物,所以互相調和。牙齒先長出來,乳牙後長出來,牙齒薄,乳牙厚。乳牙先脫落,牙齒後脫落,牙齒輕鬆,乳牙勞累。牙齒是人體的門戶,是食物進入人體的通道,所有食物的精華都由此進入,我們怎能不珍惜呢?牙齒從出生後七八個月長出來,也在七八歲時更換,更換後如果缺失,就不會再長出來。所以牙齒生長後又會更換,就像草木的果實,雖然是草木生長出來的,但長到一定程度後也會自然脫落。
所以既易不復生者,如草木之株干,傷一枝則一枝折而不能更發也。來自生後,去自生前,亦猶草木之華實耳。(《張氏醫通》)
齒者腎之標,口者脾之竅,諸經多會於口。其牙齒乃手、足陽明之所過,上齦隸於坤土,足陽明胃脈之所貫也,止而不動;下齦嚼動不休,手陽明大腸脈之所貫也。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故其病不一。牙者腎之標,亦喜寒,寒則堅牢。熱甚則齒動、齦斷而痛,故治療不同。(李東垣)
精完則齒固,腎衰則齒豁,虛熱則齒動,髓溢則齒長。(《醫學入門》)
腎主骨,齒者骨之餘,髓之所養。足陽明之支者,入於上齒;手陽明之支者,入於下齒。若骨髓不足,陽明脈虛,則齒之諸病生矣。陽明實則齒堅牢,陽明虛則齒浮動。又有齒痛者,乃陽明經有風、冷、濕、熱之邪,乘虛而入,聚而為液、為涎,與齒間之氣血相搏擊而痛也。若熱壅盛則腫而痛也,熱不盛則齒齦微腫而根浮也。
白話文:
人體就像草木一樣,一旦損傷就無法復原,就好比樹枝折斷後無法再生長。人的生命如同草木的花果,來自於出生,終將歸於死亡。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嘴巴是脾臟的開口,許多經脈都匯聚於口。牙齒是手陽明和足陽明經脈經過的地方,上牙齦屬坤土,足陽明胃脈貫穿,所以固定不動;下牙齦不停咀嚼,手陽明大腸脈貫穿。手陽明經脈怕冷喜熱,足陽明經脈喜冷怕熱,所以牙齒疾病表現不同。牙齒是腎臟的外在表現,也喜寒,寒則堅固。過熱則牙齒鬆動、牙齦斷裂疼痛,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精氣充足則牙齒堅固,腎臟衰弱則牙齒鬆動,虛熱則牙齒搖晃,髓液外溢則牙齒變長。腎臟主骨,牙齒是骨骼的延伸,由髓液滋養。足陽明經脈的支脈通向上面牙齒,手陽明經脈的支脈通向下面牙齒。如果骨髓不足,陽明脈虛弱,就會出現各種牙齒疾病。陽明經氣充足則牙齒堅固,陽明經氣虛弱則牙齒鬆動。牙齒疼痛是陽明經脈受到風、寒、濕、熱等邪氣入侵,乘虛而入,聚集形成液體和唾液,與牙齒之間的氣血相搏擊而導致的。如果熱氣鬱積則腫痛,熱氣不盛則牙齦微腫且牙根鬆動。
有蟲牙痛者,由濕熱生蟲,蝕其根也。有齒間血出者,乃風熱之邪,由陽明之支入齒齦,搏於血也。有齒齲者,亦風熱之邪入陽明,搏於齒齦,氣血腐化為膿也。有齒䘌者,是蟲蝕齒至齦,膿爛汁臭也。有齒挺者,由風熱傳入齒齦間,液沫為膿,氣血竭,肉齦消,故齒根露而挺出也。
有齒動搖者,由陽明氣血虛也。有齒蠹者,由骨髓不榮,故令牙齒黯黑也。以此而言,豈非諸齒病皆因陽明之所致哉?(《證治準繩》)
腎虛牙疼其齒浮,血虛牙疼其齒癢,火熱牙疼其齒燥,蟲蝕牙疼其齒黑,風熱牙疼其齒腫,濕熱牙疼其齒木。(《繩墨》)
白話文:
牙齒疼痛可能是濕熱導致蟲蛀牙根,牙齦出血可能是風熱邪氣侵入牙齦,牙齒蛀洞也是風熱邪氣侵入牙齦,牙齒腐爛流膿則是蟲蛀牙根至牙齦,牙齒突出則是風熱侵入牙齦,導致牙齦消退,露出牙根。牙齒鬆動可能是陽明氣血虛弱,牙齒發黑可能是骨髓不足,這些牙齒疾病都與陽明經絡有關。腎虛牙痛會感到牙齒浮動,血虛牙痛會感到牙齒發癢,火熱牙痛會感到牙齒乾燥,蟲蛀牙痛會感到牙齒發黑,風熱牙痛會感到牙齒腫脹,濕熱牙痛會感到牙齒僵硬。
牙痛:外冒風熱、吸受寒冷者,外因也;陰虛火動、氣鬱血熱、蟲蛀者,內因也;硬物所支、打擊所致者,不內外因也。(陳無擇)
牙證不外乎風、火、蟲、虛,此但言其痛耳。他如牙宣、牙菌、牙癰、穿牙毒、骨槽風、走馬牙疳之類,皆由於濕火熱毒蘊結牙床。須分上下二齒,辨明手、足陽明及少陰之異。(《臨證指南》)
齒牙之痛有三證:一曰火,二曰蟲,三曰腎虛。三者不同,辨得其真,無難治矣。○古有晨昏叩齒之說,雖亦可行,然而谷谷震動,終非善道。余每因勞、因酒,嘗覺齒有浮突之意,但輕輕咬實,漸咬漸齊,或一、二次而根自固。又小解時,先咬定牙根而後解,則腎氣亦賴以攝。非但固精,亦能堅齒。(張景岳)
白話文:
牙痛的成因,可以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包括風熱入侵和受寒,內因則包括陰虛火旺、氣鬱血熱、蟲蛀等。此外,也有可能因硬物碰撞或受到打擊所致,這不屬於內外因。
牙齒疾病除了疼痛,還有其他症狀,例如牙宣、牙菌、牙癰、穿牙毒、骨槽風、走馬牙疳等等,這些都是濕火熱毒在牙床積聚引起的。診斷時要區分上下牙齒,並且辨別手足陽明經和少陰經的不同。
牙齒疼痛可歸因於火、蟲、腎虛三種情況。三者病因不同,只要辨別清楚,治療就不難。古人提倡晨昏叩齒,雖然可行,但過度震動牙齒並非良策。我個人在勞累或飲酒後,常感覺牙齒鬆動,但只要輕輕咬合,慢慢咬齊,一次或兩次就能恢復堅固。另外,小便時先咬緊牙根,再排泄,也能幫助腎氣收斂。如此不僅能固精,也能堅固牙齒。
今人漱齒,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飲食之毒,積於齒縫,當於夜晚刷洗,則垢穢盡去,齒自不壞。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於養齒者。(《金丹全書》)
唇腫、齒焦者死,脾、腎絕也。○齒變黑者死,少陰絕也。○陰陽俱竭,其齒如熟小豆者死。(扁鵲)
補編
濕熱齒痛者,承氣湯下之。上、下牙痛不可忍,牽引入腦,或喜寒惡熱,脈洪數有力者,涼膈散。腸熱齒齦脹痛者,清胃散。火鬱痛者,越鞠丸。腎虛痛者,六味湯加骨碎補。虛寒痛者,八味湯加骨碎補。風熱痛者,羌、獨、荊、防、芎、辛、薄荷、生地之類,水煎漱咽。風毒及熱壅上攻,牙齦痛或齦縫肉胬出者,消風散,臨臥漱服。
白話文:
現在的人早上刷牙,這是錯誤的。一天的飲食殘渣積聚在牙縫裡,應該在晚上刷牙,才能清除污垢,保護牙齒。所以說,早刷牙不如晚刷牙,這是懂得養護牙齒的人的做法。
嘴唇腫脹、牙齒焦黑的人會死,因為脾腎機能衰竭。牙齒變黑的人會死,因為少陰經氣枯竭。陰陽氣血完全耗竭,牙齒像煮熟的小豆子一樣的人會死。
濕熱導致牙痛的,用承氣湯瀉下。上下牙齒疼痛難忍,痛感牽引到腦部,或者怕冷喜熱,脈搏洪數有力,用涼膈散。腸熱導致牙齦腫脹疼痛的,用清胃散。火鬱導致牙痛的,用越鞠丸。腎虛導致牙痛的,用六味湯加骨碎補。虛寒導致牙痛的,用八味湯加骨碎補。風熱導致牙痛的,用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川芎、辛夷、薄荷、生地等藥物水煎漱口。風毒和熱邪上攻,牙齦疼痛或者牙齦縫肉腫出來,用消風散,睡前漱口服用。
風寒入腦痛者,羌活附子湯。(薛立齋)
凡牙痛必用胡椒、蓽茇,能散浮熱。監以升麻、寒水石,佐以薄荷、荊芥、細辛之類。如用清涼藥痛反甚者,須從治之。(《丹溪心法》)
凡飲食不潔,臭腐之氣淹積日久,由是熱盛生風,風勝生蟲,蛀食齒中。根有黑點,蝕盡一齒,又度其餘,甚至疳䘌皆其種類。宜清徹腸胃,以治其本;擦牙誅蟲,以理其標。(《證治匯補》)
白話文:
風寒入侵頭部導致疼痛的人,可以用羌活附子湯治療。(薛立齋)
所有牙痛的情況,都應該使用胡椒和蓽茇,它們可以散去浮熱。再用升麻和寒水石來監控病情,輔以薄荷、荊芥、細辛等藥物。如果使用清涼藥物後牙痛反而加重,就需要調整治療方法。(《丹溪心法》)
所有飲食不潔,臭腐之氣積聚日久,就會導致熱氣旺盛生風,風氣盛行產生蟲子,蛀食牙齒。牙根會有黑點,一顆牙齒被蛀蝕殆盡後,就會蔓延到其他的牙齒,甚至會發展成疳積,這些都是同一類疾病。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通腸胃來治本,以擦牙殺蟲來治標。(《證治匯補》)
牙床腐爛、齒牙脫落,謂之'走馬'。此蓋熱毒蘊畜而然,大為凶候。速瀉陽明之火,兼服綠豆飲;外用冰白散敷之。(張景岳)
溫熱病看舌後,亦須驗齒。齒為腎余,齦為胃絡,熱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且二經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動血,結瓣於上。陽血色紫如干漆,陰血色黃如豆瓣。陽血若見,安胃為主;陰血若見,救腎為要。然豆瓣色者多險。若證不逆,尚在可治,否則難治。蓋陰下竭、陽上厥也。
○齒光燥如石者,胃熱甚也。若無汗、惡寒,衛偏勝也,辛涼泄胃透汗為要。若如枯骨色者,腎液枯也,為難治。若上半截燥者,水不上承,心火炎上也,急急清心救水,俟枯處轉潤為妥。○齘齒者,濕熱化風,痙病也。咬牙者,胃熱走絡也。若咬牙而脈證皆衰者,胃虛無穀氣內榮,虛則喜實也。
白話文:
牙床腐爛、牙齒脫落,叫做「走馬」,這是因為熱毒積聚造成的,是個很不好的徵兆。要趕快瀉去陽明經的火氣,同時服用綠豆飲,外部則用冰白散敷在患處。
診斷溫熱病,除了看舌頭,還要觀察牙齒。牙齒是腎氣的餘氣所化,牙齦是胃經的絡脈,熱邪如果沒有傷到胃液,就會損耗腎液。而且兩條經脈的血都流經牙齒和牙齦,如果病症嚴重到傷到血,就會在牙齦上結塊。陽血的顏色紫得像乾漆,陰血的顏色黃得像豆瓣。如果看到陽血,就要以安胃為主;如果看到陰血,就要以救腎為主。不過豆瓣色的陰血就比較危險。如果病症沒有逆轉,還是可以治療的,否則就難治了,因為陰氣不足、陽氣虛衰。
牙齒的光澤乾燥得像石頭一樣,代表胃熱很嚴重。如果沒有汗、怕冷,代表衛氣偏盛,就要用辛涼的藥物瀉胃、發汗。如果牙齒像枯骨一樣,代表腎液枯竭,就比較難治。如果只有上面半截牙齒乾燥,代表水氣不能上升,心火上炎,要趕快清心、救水,等乾燥的地方恢復潤澤才好。牙齒緊咬,代表濕熱化風,是痙攣病。咬牙代表胃熱傷到經脈。如果咬牙,脈象和症狀都衰弱,代表胃氣虛弱,沒有谷氣來滋養身體,虛則喜實。
舌本不縮而硬,牙咬難開者,非風痰阻絡,即欲作痙也,用酸物擦之即開,酸走筋,木泄土故也。○齒垢如灰糕樣者,胃氣無權,津亡、濕濁用事,多死。○初病齒縫流血痛者,胃火沖激也;不痛者,龍火內燔也。齒焦無垢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劫也,當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
(《指南續刻》)
脈候
齒病:尺脈虛大者腎虛,洪數者陰火;關脈浮弦者風熱,洪滑者痰火。(《證治匯補》)
選案
汪丞相之寵,好食厚味。一日熱大作,齒間壅出有肉,漸大脹滿,口不能閉,水漿不入。一醫用生地黃汁一碗;牙皂角數挺炙熱,蘸汁令盡為末,敷壅肉上。隨即消縮,不日而愈。(《醫統》)
白話文:
舌頭根部不縮回且硬,牙齒咬合困難,不是風痰阻礙經絡,就是快要發作痙攣了。用酸性的東西擦拭就能讓嘴巴張開,因為酸性可以疏通筋絡,木剋土的原理。牙齒上的垢像灰糕一樣,代表胃氣虛弱,津液枯竭,濕濁之氣盛行,多半會死亡。剛開始生病時,牙縫流血疼痛,是胃火上衝所致;不痛則是內火熾盛。牙齒焦黑沒有垢者會死亡。牙齒焦黑有垢,是腎熱侵犯胃氣,應該輕微瀉下,或者服用玉女煎,清熱胃、滋養腎臟即可。
脈象方面,尺脈虛大代表腎虛,洪數脈象代表陰虛火旺;關脈浮弦代表風熱,洪滑脈象代表痰火。
汪丞相非常寵愛他的兒子,兒子喜歡吃肥膩的食物。有一天他突然發燒,牙縫之間長出肉狀物,逐漸腫大,嘴巴無法閉合,連水都喝不進去。一位醫生用生生地黃汁一碗,再將數根牙皂角炙熱,蘸上地黃汁,研磨成粉末,敷在腫肉上。腫肉很快就消退,不久就痊癒了。
吳東吉之內齒痛,醫用辛散不效,又用苦寒下之,頭暈自汗,大渴大喘。予至診曰:此腎虛也,與八味湯,一服痛止。(程華仲)
附方
出牙蟲方,用瓦片上置油拌韭子燒煙,擱水碗上,另用漏升覆之。以蛀牙受漏升口中煙,其牙內蟲如針者,皆落水碗中。累效。
哭來笑去散,治牙痛神效。用雄黃、乳香、胡椒、麝香、蓽茇、良薑、細辛各等分為末,每用少許,吹男左、女右鼻中。如牙痛臉腫,用紙卷藥末作條,蘸香油點著,燎牙痛處,條燒盡,痛即止。
白話文:
吳東吉牙齒疼痛,醫生用辛散藥物治療無效,又用苦寒藥物瀉下,結果頭暈出汗,口渴氣喘。我診斷後說:這是腎虛,給他服用八味湯,一劑藥就止痛了。
此外,治療牙蟲的方法是用瓦片放油拌韭子燒煙,放在水碗上,用漏斗罩住。讓患牙接受漏斗中的煙熏,牙齒裡的蟲子就會像針一樣掉入水碗中,效果顯著。
哭來笑去散治療牙痛非常有效。將雄黃、乳香、胡椒、麝香、蓽茇、良薑、細辛等藥材等量研磨成粉,每次取少許吹入左鼻孔(男性)或右鼻孔(女性)。如果牙痛伴隨臉腫,可以用紙卷藥粉成條,蘸香油點燃,熏烤疼痛的牙齒,條燒完,疼痛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