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一·雜證匯參 (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雜證匯參 (2)

1. 鬚髮眉

(附眉稜骨痛、毛)

經義

女子七歲,腎氣實,齒更髮長。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枯。○發者血之餘。○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素問》)

帝曰:婦人無須者,無血氣乎?岐伯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腹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澹滲皮膚,生毫毛。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衝任之脈,不榮口唇,故須不生焉。

白話文:

女子七歲時腎氣充盈,牙齒更替,頭髮生長。到了三十五歲,陽明經脈衰弱,面容開始顯得焦枯,頭髮開始脫落。男子八歲時腎氣充盈,頭髮生長,牙齒更替。到了四十八歲,腎氣衰退,頭髮脫落,牙齒枯萎。頭髮是血液的剩餘。腎臟主宰著封藏,是精氣的所在,它的外現是頭髮。腎臟與骨骼相連,頭髮是腎臟的榮華。過度食用甜食會導致骨頭疼痛,頭髮脫落。

皇帝問道:女子沒有鬍鬚,是因為沒有血氣嗎?岐伯回答: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胞宮,向上循行腹腔內部,是經絡之海。它們向外浮行,循著腹部右側向上,匯聚於咽喉,分支絡於嘴唇和口腔。血氣旺盛則充盈肌膚,滋潤肉體,血氣過盛則會滲透皮膚,長出毛髮。現在婦女生產後,氣盛而血不足,因為她們經常失血。衝脈和任脈不能滋潤口唇,所以不長鬍鬚。

帝曰:士人有傷於陰,陰氣絕而不起,陰不用,然其須不去,宦者獨去何也?岐伯曰: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不生。帝曰:其有天宦者,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其故何也?岐伯曰:此天之所不足也。其衝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不生。

○足陽明之上,氣血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氣少血多則髯少,血氣皆少則髯無,兩吻多畫。○足少陽之上,血氣盛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須,血氣皆少則無須。○手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髭美。血少氣多則髭惡,血氣皆少則無髭。○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有多須。

白話文:

皇帝問道:「士人受傷損害陰氣,陰氣消散無法恢復,陰氣無法使用,但鬍鬚卻不會脫落,宦官卻獨自脫落鬍鬚,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宦官被去除了宗筋,損傷了衝脈,血氣流失無法恢復,皮膚內部緊縮,嘴唇口角沒有光澤,所以鬍鬚不生。」

皇帝又問:「有些人天生就是宦官,從未受過傷,也沒有失血,但鬍鬚卻不生,這是什麼原因呢?」岐伯回答:「這是天生不足。他們的衝任二脈不強盛,宗筋無法形成,有氣卻沒有血,嘴唇口角沒有光澤,所以鬍鬚不生。」

足陽明經脈的部位,氣血旺盛則鬍鬚茂盛而長,血少氣多則鬍鬚短,氣少血多則鬍鬚稀疏,氣血都少則鬍鬚全無,嘴唇上有很多皺紋。足少陽經脈的部位,氣血旺盛則連接下巴的鬍鬚茂盛而長,血多氣少則連接下巴的鬍鬚茂盛而短,血少氣多則鬍鬚稀疏,氣血都少則沒有鬍鬚。手陽明經脈的部位,氣血旺盛則嘴脣上的鬍鬚茂盛。血少氣多則嘴脣上的鬍鬚稀疏,氣血都少則沒有嘴脣上的鬍鬚。手太陽經脈的部位,氣血旺盛則有很多鬍鬚。

○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靈樞》)

哲言

在頭曰發,發者,拔也,拔擢而出也。在目曰眉,眉者,媚也,有娬媚也。頤下曰須,須者,秀也,物成乃秀,人成而須生也。在頰曰髯,隨口搖動,髯髯然也。口上曰髭,髭者,姿也,為姿容之美也。(《萬病回春》)

人身毫毛皆微而發獨盛者,何也?百脈會於百會,血氣上行而為之生髮也。血氣上行,必有所止,止而因復下行,則發為之衛。發頻剃而血氣不敝者,猶山生草木,原以供人之翦伐也。發剃則復長,不剃則長以時定,亦與草木無異也。髮長極則末歧,末歧則中折,草木之華實似之。

白話文:

腳上的太陽經絡,血氣旺盛的人眉毛漂亮,眉毛上會有細毛。血多氣少的人眉毛則不好看。手上的少陽經絡,血氣旺盛的人眉毛漂亮且長。

頭上的毛髮,叫做發,發代表拔擢,從身體中向上生長。眼睛上的毛髮,叫做眉,眉代表媚,有吸引人的媚態。下巴上的毛髮,叫做須,須代表秀,事物成熟後才顯得秀美,人長大了才會長出鬍鬚。臉頰上的毛髮,叫做髯,隨著嘴巴的搖動而飄動,像鬍鬚一樣。嘴巴上面的毛髮,叫做髭,髭代表姿,是容貌的美麗之處。

人身上的毛髮都很細微,只有頭髮特別茂盛,為什麼呢?因為全身的經脈都匯聚在百會穴,血氣向上運行,滋養頭髮生長。血氣向上運行,必然有所停滯,停滯後再向下運行,頭髮就成了身體的保護層。頭髮經常剃掉,血氣卻不會損耗,就像山上的草木,可以不斷被砍伐,卻依然生長。剃掉頭髮,頭髮就會重新長出來,不剃掉頭髮,頭髮就會按照時間規律生長,這和草木沒有什麼不同。頭髮長到極限,末端就會分叉,分叉後就會斷裂,這就像草木的花果一樣。

白則如草木就枯,生氣竭索矣。人之衰老,始於發白,則氣血之上行者無力也。發所以衛頭,陽上極而發不能衛,故汗出發潤而知其必死也。氣血逆則發逆,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死。○眉也者,肝之守也。合則眉散,怒則眉豎,愁則眉蹙,喜則眉開,癘則眉落,壽則眉長,勞則眉青,風則眉痛。

其穴為攢竹,其骨為眼眶,其下覆也則目瞑。凡毛皆凹生,而此獨凸出,肝氣之外見者也。(《醫參》)

鬚髮,毛類也,無關於病。然一損損於肺,則皮聚而毛落。又大風之病,令人鬚眉脫落,亦可畏也。聞之血虛者其鬚髮早白,亦見有盛衰之候。人年將至四十,不可不預為計也。大抵發屬心、屬火,故上生;須屬腎、屬水,故下生;眉屬肝、屬木,故側生。男子腎氣外行,上為須,下為勢;女子、閹人無勢,故亦無須。

白話文:

頭髮變白就像草木枯萎一樣,代表生機耗盡。人衰老的徵兆從頭髮變白開始,說明氣血運行無力。頭髮負責保護頭部,陽氣衰竭,頭髮就無法保護頭部,因此人臨死前會汗流浹背,頭髮油膩。氣血逆行,頭髮就會逆長,嬰兒生病時頭毛全部逆長就會死亡。眉毛是肝臟的守護者,心情平和時眉毛舒展,生氣時眉毛豎起,憂愁時眉毛緊皺,喜悅時眉毛舒展,生病時眉毛脫落,長壽的人眉毛長,勞累時眉毛發青,受風時眉毛疼痛。眉毛的穴位叫攢竹,位於眼眶骨下方,覆蓋眼眶,讓眼睛閉合。所有的毛髮都是凹陷生長,唯獨眉毛凸出,是肝氣外露的表現。

鬍鬚和頭髮同屬毛髮,並非疾病的徵兆。但是,肺氣受損會導致皮膚收縮,毛髮脫落。此外,大風病會導致人脫鬚眉,也十分可怕。據說血虛的人容易早生白髮,也反映了身體盛衰狀況。人到四十歲,就應該開始預防衰老。總之,頭髮屬於心火,因此向上生長;鬍鬚屬於腎水,因此向下生長;眉毛屬於肝木,因此向側面生長。男人腎氣外泄,向上形成鬍鬚,向下形成陰毛;女人和太監沒有陰毛,因此也沒有鬍鬚。

而眉發無異,則知須之屬腎也明矣。(《證治合參》)

年少發早白落,此血熱太過也。世俗止知發者血之餘,血衰故耳。豈知血熱而發反不茂!肝者,木也。火多水少,木反不榮;火至於頂,炎上之甚也。熱病汗後,發多脫落,豈有寒耶?(張子和)

補編

發黃白,七寶美髯丹。○發白須黃、發落不生、皮毛枯槁,俱是營衛氣衰,黃耆建中湯下六味丸。○染須法:揀好茄棵,留初生第一枚。傍蒂上面,挖去一塊,嵌入水銀三分,仍以挖下者掩上、紮好,余花摘去。久之,茄中悉化為水,取貯罐中。以水浸罐之半,勿令乾。須梢一沾,全須盡黑。(《張氏醫通》)

白話文:

眉毛和頭髮的變化與腎臟有關,這一點很清楚。年輕人頭髮早白或脫落,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世俗只知道頭髮是血液的餘氣,血液衰敗才會導致頭髮問題,卻不知道過熱也會讓頭髮不茂盛。肝屬木,火盛水少,木無法得到滋養;火氣上炎,嚴重灼傷頭部。熱病出汗後,頭髮大量脫落,怎麼可能是寒氣入侵造成的呢?頭髮發黃或變白,可以服用七寶美髯丹。頭髮變白、鬚髮稀疏、皮膚毛髮乾燥,都是營衛氣虛造成的,可以服用黃耆建中湯和六味丸。染髮的方法是用茄子,選擇剛長出的第一根茄子,在蒂部挖個洞,放入水銀,再用挖出來的茄子蓋住,綁好,摘掉其他花朵。時間久了,茄子就會化成水,把水裝進罐子里,用一半的水浸泡罐子,不要讓它乾。用浸泡過的水沾染頭髮,就能讓頭髮變黑。

附眉稜骨痛

眉稜者,目系之所過,上屬於腦。外挾風寒,內成鬱熱,上攻頭腦,下注目睛,則眉稜骨作痛。又有肝火上壅者,有風痰上攻者,有濕氣內郁者,有肝經血虛見光則痛者,有肝經傷飲晝靜夜劇者。若婦人經行將盡,不能安養,或以針黹勞神,致令眉稜骨痠痛者,專主益陰養血。(《證治匯補》)

眉稜骨痛者,此肝血失養、腎水不榮於骨,主三年之內有大風疾至,明其根本既拔而外邪乘襲也。治宜滋補肝腎,少佐風藥,以使上達。(馮楚瞻)

附毛

《素問》曰:肺主皮毛,肺敗則皮毛先絕。可知周身之毛,皆肺主之。察其毛色枯潤,可以覘肺之病。然《靈樞》云: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悴;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脛毛美長,血多氣少則脛毛美短,血少氣多則胻毛少,氣血皆少則無毛;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腋下毛美。各有至理,均宜參詳。

(張仲岩)

白話文:

眉稜骨疼痛是眼睛的經絡經過的地方,與大腦相連。外受風寒或內積鬱熱,就會上攻頭腦,下及眼睛,導致眉稜骨疼痛。另外,肝火上炎、風痰上攻、濕氣內郁,或是肝經血虛、肝經傷寒都會導致眉稜骨疼痛。婦女月經將結束時,如果沒有好好休息,或長時間勞神,也會導致眉稜骨痠痛,這時就要以滋陰養血的方式來調理。

眉稜骨疼痛也可能是肝血不足、腎水不能滋養骨頭所致,這預示著三年內可能會患上大風病,這是因為身體根本虛弱,外邪趁虛而入。治療要以滋補肝腎為主,輔以驅風藥物,讓藥力上達頭部。

人體的毛髮都由肺臟主宰,肺臟虛弱,毛髮就會先枯萎。觀察毛髮的色澤和潤澤程度,可以判斷肺部的健康狀況。腿部的毛髮長短和顏色,可以反映出血氣的盛衰,手臂腋下的毛髮則可以反映手陽明經的氣血狀況。

2.

經義

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肝病者,虛則目䀮䀮無所見。○氣脫者目不明。○目內陷者死。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素問》)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

○精散則視歧。○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外眥,下為內眥。○足太陽之筋,支者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上合於太陽為目下綱;足少陽之筋,支者結於目眥為外維。(《靈樞》)

白話文:

經義

《素問》

所有脈絡都與眼睛相關。眼睛靠血液才能視物。肝臟有病,虛弱時則眼睛昏花,看不清東西。氣血衰竭時眼睛就會失明。眼睛內陷的人會死亡。瞳孔高高在上的人是太陽經氣不足,戴著眼鏡的人則是太陽經氣已經絕了。

《靈樞》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形成眼珠。精氣的巢穴是眼眶,骨骼的精氣是瞳孔,筋絡的精氣是黑眼珠,血液的精氣是眼部血管,眼眶中的氣之精氣是白眼珠,肌肉的精氣是眼球的約束力量。包裹著筋骨血氣精華,與脈絡相連,向上屬於腦部,從頸項後方出來。所以邪氣侵入頸項,往往是因身體虛弱。邪氣深入則沿著眼部經絡進入腦部,就會導致腦部轉動。腦部轉動會使眼睛經絡緊縮,眼睛經絡緊縮就會眼花目眩。

精氣散亂則視力模糊。眼睛外側連接到面部的部位叫做外眥,內側靠近鼻子的部位叫做內眥。上面是外眥,下面是內眥。足太陽經的筋脈,分支到眼睛上方叫做目上綱;足陽明經的筋脈,向上與太陽經相連,在眼睛下方叫做目下綱;足少陽經的筋脈,分支到眼睛外側,叫做外維。

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脫陰者目盲。(《難經》)

哲言

人之瞳子黑,故晝見夜不見,陰與陰合也;梟獺之瞳子赤,故夜見晝不見,陽與陽合也;虎、豹、貓、犬、驢、馬之瞳子黃,故晝夜皆見。(《眉公秘笈》)

目之五輪,乃臟腑之精華,宗筋之所聚。白珠屬肺,曰氣輪;烏珠屬肝,曰風輪;兩眥屬心,曰血輪;兩胞屬脾,曰肉輪;瞳神屬腎,曰水輪。○乾為天廓,位兩邊白睛中間。震為雷廓,位白睛上截小眥。兌為澤廓,位白睛下截大眥。坤為地廓,位上下兩胞。離為火廓,位大小眥。

巽為風廓,位烏珠。艮為山廓,位神光。坎為水廓,位瞳子。○眼昏花者傷氣,昏暗者傷血。黑花者,腎虛也;五色花者,腎虛客熱也;青花者,膽虛也;紅花者,火盛也;散杳者,瞳人散大視物杳冥也。(《醫學入門》)

白話文:

肝臟的氣息與眼睛相通,眼睛健康就會分辨黑白。眼睛失去陰氣就會失明。

人眼瞳孔是黑色的,所以白天看得見,晚上看不見,這是陰氣與陰氣相合的結果。貓頭鷹和水獺的眼瞳孔是紅色的,所以晚上看得見,白天看不見,這是陽氣與陽氣相合的結果。老虎、豹子、貓、狗、驢、馬的眼瞳孔是黃色的,所以白天黑夜都能看見。

眼睛的五個輪廓,代表著五臟六腑的精華和筋脈的聚集。白色眼珠屬於肺,稱為氣輪;黑色眼珠屬於肝,稱為風輪;眼角屬於心,稱為血輪;眼瞼屬於脾,稱為肉輪;瞳孔屬於腎,稱為水輪。乾卦代表天廓,位於兩邊眼白中間;震卦代表雷廓,位於眼白上端靠近眼角處;兌卦代表澤廓,位於眼白下端靠近眼角處;坤卦代表地廓,位於上下眼瞼;離卦代表火廓,位於大小眼角;巽卦代表風廓,位於黑色眼珠;艮卦代表山廓,位於瞳孔的光芒;坎卦代表水廓,位於瞳孔。

眼睛昏花是氣虛的表現,眼睛昏暗是血虛的表現。眼黑花是因為腎虛;眼花五色是因為腎虛有熱;眼青花是因為膽虛;眼紅花是因為火盛;眼睛散大,看不清東西是因為瞳孔散大。

華元化云:目形類丸,瞳神居中,有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氣、真精,此滋目之源液也。神膏者,目內包涵膏液,此膏由膽中滲潤精汁積而成者,能涵養瞳神,衰則有損。神水者,先天真一之氣所化,目上潤澤之水也。水衰則有火勝燥暴之患,水竭則有目輪大小之疾,耗澀則有昏眇之危。

虧者多,盈者少,是以世無全精之目。神光者,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心,火之用事也。火衰則有昏瞑之患,火炎則有焚燥之殃。心,君主也。通於大眥,故大眥赤者實火也。命門,相火也,通於小眥,故小眥赤者虛火也。真血者,即肝中升運滋目之血,此血非比肌肉間日行之血,即天一所生之水也。

白話文:

華元化說:眼睛的形狀像圓球,瞳孔位於中央,裡面包含了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氣、真精,這些都是滋養眼睛的源泉。

神膏指的是眼睛內部的膏液,由膽汁滲潤精華積聚而成,能滋養瞳孔,如果神膏衰退就會損傷眼睛。神水指的是先天真一之氣化成的,滋潤眼部的液體。如果神水衰退,就會出現火盛燥熱的毛病;神水枯竭,就會患上眼輪大小不一的眼疾;神水耗竭,就會有眼花昏暗的危險。

眼睛虧損的多,充盈的少,所以世間沒有眼睛完全完美的人。神光起源於命門,通達膽經,發於心臟,是火力的作用。如果火衰退就會出現昏暗不明的毛病,如果火熾盛就會造成眼睛乾澀灼痛的傷害。心臟是人體的君主,通達眼角,所以眼角發紅是實火的表现。命門是相火,通達眼內眥,所以眼內眥發紅是虛火的表現。

真血指的是肝臟上升滋養眼睛的血液,這種血液不同於肌肉間的血液,是天一之氣所生的液體。

真氣者,即目中往來運用之氣,乃先天真一發生之元陽也。真精者,乃先天元氣所化精汁,起於腎,施於膽,而後及瞳神也。凡此數者,一有損,目則病矣。大概目圓而長,外有堅殼數重,中有清脆肉包黑稠神膏一函,外則白稠神水,水外則皆血。膏中一點黑瑩,乃腎、膽所聚之精華,名曰水輪。

五輪之中,惟瞳神乃照。或曰:瞳神,水耶?氣耶?膏耶?血耶?曰:非氣、非血、非水、非膏,乃先天之氣所生,後天之之氣所成,陰陽之妙蘊,水火之精華。血養水,水養膏,膏護瞳神。氣為運用,神即維持,喻以日月,理實同之。(《趙氏醫貫》)

肝熱則腫,心熱則眵;火盛則痛,水化則淚;血虛則酸,氣虛則澀,精竭則昏,神竭則黑,風勝則癢,熱勝則脹,濕勝則爛。(《繩墨》)

白話文:

真氣就是眼睛裡來來往往運作的氣,是先天真一之氣發生的元陽。真精是先天元氣所化的精華,從腎臟開始,流向膽囊,然後到達瞳神。這些東西只要有一樣受損,眼睛就會生病。

概括來說,眼睛圓圓長長的,外面有堅硬的保護層,裡面有清脆的肉包裹著黑稠的神膏,外面是白稠的神水,神水外面都是血。膏中有一點黑亮的東西,是腎臟和膽囊聚集的精華,叫做水輪。

五輪之中,只有瞳神能照亮。有人問:瞳神是水嗎?是氣嗎?是膏嗎?是血嗎?回答:它不是氣、不是血、不是水、也不是膏,而是先天之氣所生,後天之氣所成,陰陽精妙的蘊藏,水火精華的凝聚。血滋養水,水滋養膏,膏保護瞳神。氣負責運作,神負責維持,就像日月一樣,道理是相同的。

肝火旺盛就會腫脹,心火旺盛就會眼屎多;火氣旺盛就會疼痛,水氣化就會流眼淚;血虛就會眼睛酸澀,氣虛就會眼睛乾澀,精華耗竭就會眼花,神氣耗竭就會眼睛變黑,風邪入侵就會眼睛癢,熱邪入侵就會眼睛脹痛,濕邪入侵就會眼睛潰爛。

凡臟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然所以能光燭遠近者,陽之用也;濟之以令光明不竭者,陰之用也。陰陽合德而為精明,非氣血獨能充其力也。蓋氣血止為陰陽之標,非可以稱精華。而陰陽實為血氣之本,所以能致精華也。陰虧則熱,故病目也紅赤暴痛、眼珠刺疼、夜則更甚,然雖腫疼不能開目,若開目則視物能見,豈非陰虛則熱,而邪火乘之,耗其精華,無以為佐助清陽之用。可知陰病而陽不病,是為有火者也。

陽虛則寒,故病目也白翳遮睛、珠不甚痛、但如青盲,雖能開目,而視物則不見,豈非陽虛則寒,而濁陰犯之,遂失其如天與日之光而不彰乎?此乃陽氣自病,是為無火者也。熱者補其真陰,寒者補其真陽。如是則陰陽復能合德而為精明之用矣。請以淺近之理喻之,夫燈之能明者,火也;資其明之用者,膏也。

白話文:

身體各個器官的精華都會匯聚到眼睛,因此我們能看見遠近事物,是陽氣的作用。而讓視力持久明亮,則是陰氣的作用。陰陽共同作用才能產生精明的視力,光靠氣血是無法完全達成的。氣血只是陰陽的表現,並不能代表精華,而陰陽才是氣血的根本,因此能成就精華。陰氣不足就會導致熱症,因此眼睛會紅赤疼痛、眼珠刺痛,晚上症狀更嚴重,即使眼睛腫痛難以睜開,但只要睜開就能看見東西。這說明陰虛生熱,邪火趁虛而入,耗損了精華,無法輔助陽氣發揮作用。由此可知,陰氣病變而陽氣無恙,就是有火症。

陽氣不足就會導致寒症,因此眼睛會出現白翳遮蔽瞳孔,眼珠不太疼痛,只是像失明一樣,雖然能睜開眼睛,卻看不見東西。這是因為陽氣不足而導致寒氣入侵,失去了如同太陽般的光亮,因此無法視物。這就是陽氣本身生病,屬於無火症。針對熱症要補益真陰,針對寒症要補益真陽。這樣陰陽就能重新協調,發揮精明的視力功能。

可以用簡單的道理來比喻:燈能發光靠的是火,而維持光亮需要油脂。

有膏無火,何以能明?有火無膏,則燎然猛烈。二者廢一,便難以成光明之象矣。所謂火中求水,其源不竭;水中求火,其明不滅。一屬有形,一屬無形。惟其無形,故能生出有形。蓋造化之理,皆生於無也。(《馮氏錦囊》)

生食五辛,乘熱飲食,爛頭出血,昏夜讀書,久處煙火,冒涉風霜,博奕不休,飲酒不已,抄寫細字,雕鏤細作,泣淚過多,房室不節,夜視星月,極目瞻視山川、草木,皆喪明之由也。(《千金方》)

《經》言,氣脫者,目不明。越人言:脫陰者目盲。何謂也?氣脫者,暴不明而寂無所見;脫陰則以漸而目昏暗。陽迅速而陰遲滯故也。○暗室置物,因燈而影生。一燈一影,兩燈兩影。無他,其光分也。人有兩目,而視物惟一,竅分而所以注竅之精不分。若精不相合,則視一為二矣。

白話文:

要讓燈光明亮,光源和油脂缺一不可。只有光源,火焰猛烈但無法持久;只有油脂,則無法發光。如同在火中尋水,源源不絕;在水中尋火,光輝永存。火屬有形之物,水屬無形之物,正是無形之物孕育了有形之物。天地萬物的形成,皆源於無形。

生吃辛辣食物,吃熱食,頭部潰爛流血,夜晚讀書,長期處於煙火中,冒著風霜外出,長時間賭博,不停飲酒,抄寫小字,雕刻細緻物件,過度哭泣,房事不節,夜晚觀看星星月亮,極目遠眺山川草木,都會損傷視力。

古籍記載,氣血不足的人,眼睛會看不清。越人說,陰氣不足的人,會失明。為什麼呢?氣血不足的人,視力會突然下降,什麼都看不見;陰氣不足的人,則會逐漸視力模糊。陽氣快速而陰氣遲緩,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

黑暗的房間裡放置物品,因為燈光而產生影子。一盞燈產生一個影子,兩盞燈產生兩個影子。這是因為光線分散的緣故。人擁有兩隻眼睛,卻只能看到一個物體,這是因為眼睛的孔竅雖然分開,但注視物體的精氣卻是合一的。如果精氣不融合,就會看到一個物體變成兩個。

故曰:精散則視歧。○人之倒視者,何氣使然?由目精內陷,不能上輸於瞳人也。陽燧者,鑑之凹然者也,其形中深邊淺,持以照物,無不顛倒。精不上輸於瞳人,則與陽燧無異,故視物亦倒也。其病有二:因阻塞而精不上輸者,可吐而愈;因精虧而不上輸者,非補不愈。(《醫參》)

東垣曰:目能遠視不能近視者,陽氣不足,陰氣有餘也。能近視不能遠視者,陽氣有餘,陰氣不足也。海藏曰:目能遠視,責其有火;不能近視,責其無水。目能近視,責其有水;不能遠視,責其無火。何二子之言相反也,豈無是非之辨哉?先儒謂金水內明而外暗,日火外明而內暗。

白話文:

因此說:精氣散亂就會視力模糊。人為什麼會倒著看?是因為眼睛的精氣內陷,無法輸送到瞳孔。陽燧是凹面的鏡子,形狀中間深而邊緣淺,拿它照物,所有東西都會顛倒。精氣無法輸送到瞳孔,就像陽燧一樣,所以看到東西也是倒的。這種病症有兩種:一種是因為阻塞導致精氣無法輸送到瞳孔,可以吐出痰液而痊癒;另一種是因為精氣虧損導致精氣無法輸送到瞳孔,必須要補才能治好。

東垣說:眼睛能看遠卻不能看近,是因為陽氣不足,陰氣有餘;眼睛能看近卻不能看遠,是因為陽氣有餘,陰氣不足。海藏說:眼睛能看遠,說明它有火;不能看近,說明它缺水。眼睛能看近,說明它有水;不能看遠,說明它缺火。兩位醫生的說法為什麼相反呢?難道沒有是非之分嗎?前人說金水內明而外暗,日火外明而內暗。

然內明者利於近,外明者利於遠。故凡不能遠視者,必陰勝陽也;不能近視者,必陽勝陰也。由此言之,則海藏是而東垣非矣。愚見則但當言其不足,不必言其有餘。不能遠視者,陽氣不足也;不能近視者,陰氣不足也。豈不明顯!若東垣以陰氣有餘、陽氣有餘皆謂之火,則凡能視者,皆火病也。

海藏云:能近視責其有水,能遠視責其有火,則當責者亦是病也。此等議論,余則未敢服膺。○凡病目者,非火有餘則陰不足耳。但辨虛實,可盡之矣。蓋紅腫赤痛,及少壯暫得之病,或因積熱而發者,皆屬有餘。其有既無紅腫,又無熱痛,而但昏澀,或眩暈無光,或年及中衰,或酒色過度,以致羞明黑暗、瞻視無力、珠痛如摳等證,則無非水之不足也。虛者當補,實者當瀉,此固其辨矣。

白話文:

眼睛能看近處代表內在陽氣旺盛,能看遠處則代表外在陽氣旺盛。因此,看不清遠處的人,一定是陰氣過盛,陽氣不足;看不清近處的人,一定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從這個角度來看,海藏的說法是正確的,而東垣的說法就不對了。我認為,我們只需要說明不足之處,不必說有餘之處。看不清遠處的人,是陽氣不足;看不清近處的人,是陰氣不足,這不是很明顯嗎?如果東垣把陰氣過盛和陽氣過盛都說是火,那麼所有能看見的人,都是火病了。

海藏說:能看近處的人,是因為体内有水;能看遠處的人,是因為体内有火,那麽所有需要治療的人,都是病了。我對這樣的觀點不敢苟同。所有眼疾,不是火盛就是陰虛。只需要辨別虛實,就能治好了。如果眼部紅腫發熱疼痛,或者年輕人突然發病,或是因積熱而導致的病症,都屬於實證。如果眼部沒有紅腫,也沒有熱痛,只是昏花模糊,或者眼花頭暈,視力減弱,或是年老体衰,或是纵欲过度,导致畏光眼花,視力減退,眼珠疼痛等等症狀,都是由于体内水不足造成的。虛症需要補,實症需要瀉,這就是辨證論治的道理。

然實中亦有兼虛者,此於腫痛中當察其不足。虛中亦有兼實者,又於衰弱內當辨其有餘。虛實殊途,自有形氣脈色可診可辨也。○眼科有風熱之說,凡見火證,無論有風、無風、無不稱為風熱,多從散治。不知風之為義,最當辨析。夫風本陽邪,然必有外感,方是真風。因風生熱者,風去而火自息,此宜散之風也。

若本無外感,止因內火上炎而為癢、為痛者,人亦稱為風熱。蓋木屬肝,肝主風,因熱極而生風者,熱去而風自息,此不宜散者也。如果風由外感,必見表證,方可兼散。如無表證,但陰火熾上者,則風藥皆不可用。雖曰亦有芩、連清火,然宜升者不宜降,宜降者不宜升。若用藥不精,而翳膜損明,無所不至。

白話文:

雖然體內實證可能伴隨虛證,在腫痛時要留意其不足之處;虛證也可能伴隨實證,在衰弱時要分辨其過剩之處。虛實屬性不同,可以通過形狀、氣息、脈象、顏色等方面診斷辨別。

眼科有風熱的說法,凡是出現火證,不論是否有風,都稱為風熱,多以散風藥物治療。但要理解「風」的真正意義,需要細緻分析。風本屬陽邪,必須有外感因素才能稱之為真風。由於風而生熱,風消退後火氣自然熄滅,這類風熱宜散之。

如果並無外感,僅因內火上炎而導致眼癢、眼痛,人們也稱為風熱。因為木屬肝,肝主風,由於熱極而生風,熱退後風自然消失,這類風熱不宜散之。如果風是由外感引起,必有表證,才能兼用散風藥物。如果沒有表證,僅是陰火熾盛上炎,則風藥都不可使用。雖然黃芩、黃連等藥物可以清火,但宜升者不宜降,宜降者不宜升。如果用藥不精,可能損傷眼部的翳膜,導致視力下降,後果不堪設想。

○眼目之證,當察色以辨虛實。《經》曰: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故凡治黃赤者,宜清肝瀉火;治青白者,宜壯腎扶陽,此固不易之法也。至於目黃一證,尤宜辨其虛實,不可謂黃者必由熱也。蓋有實熱而黃者,有虛寒而黃者。實熱之黃,如造麴者然,此亦濕熱內蓄,鬱蒸而成,熱去則黃自退,非清利不可也。

若虛寒之黃,則猶草木之調,此以元陽日剝,津液消索而然。其為病也,既無有餘之形氣,又無煩熱之脈證,惟因乾涸,所以枯黃。其衰已甚,使非溫補,何以回生?不可因其色黃,概認為熱,而再加清利,鮮不危矣。○翳障當分虛實,大都外障者,多因赤痛而成。赤痛不已,則或為胬肉,或為瘢𥀬,此皆有餘之證,治當內清其火,外磨其障。

白話文:

观察眼睛的症状,要先辨别颜色来判断虚实。《经》书上说:眼睛发黄发红的,大多是热气盛;眼睛发青发白的,则热气少。所以治疗眼睛发黄发红的,应该清肝泻火;治疗眼睛发青发白的,应该滋补肾阳。这是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至于眼睛发黄这一症状,更应该辨别虚实,不能一看到黄就说是热气。因为有实热引起的黄,也有虚寒引起的黄。实热引起的黄,就像酿酒用的麦芽一样,这是湿热内积,郁结蒸腾而导致的,热退了黄自然就会消退,必须清利才能治好。

如果虚寒引起的黄,就像草木枯萎一样,这是因为元阳逐渐消退,津液逐渐枯竭而造成的。这种病,既没有多余的形气,也没有发热烦躁的脉象,只是因为身体干燥,所以才发黄。如果病情已经很严重,不进行温补,怎么能够恢复呢?不能因为眼睛发黄,就一概认为是热气,再用清利的方法治疗,很容易造成危险。

眼翳和障眼膜应该区分虚实,一般来说,外来的障眼膜,大多是因为发红疼痛而引起的。发红疼痛不止,就会形成胬肉,或者留下瘢痕,这些都是有余之症,治疗应该内清火气,外磨障眼膜。

若內障者,外無雲翳而內有矇蔽。《綱目》謂其有翳在黑睛內遮瞳子而然。《龍木論》又云:腦脂流下作翳者,足太陽之邪也,肝風衝上作翳者,足厥陰之邪也。治以針法。聞有巧手,能用金針於黑眼內撥去雲翳,取效最捷。此雖聞之,未見其人。

又有所謂內障者,察其瞳子則本無遮隔,惟其珠色青藍,或兼綠色,或瞳人散大,別無熱壅等證,而病目視不明,或多見黑花,此悉由腎氣不足,故致瞳子無光,若有所障,而內實無障也。治當專補腎水,氣虛者當兼補其氣。(張景岳)

《經》云: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又云:目者,肝之竅。肝與膽為表裡,肝液、膽汁充足,目乃能遠視。故無論外感、內因,皆與肝膽有關係焉。夫六淫之邪,惟風、火、燥居多,寒、濕亦間有之。內起之證,肝、膽、心、腎為多,他臟亦間有之。至於論治,則外感之證,必有頭痛、寒熱、鼻塞、筋骨痠疼,脈見緊數浮洪,一切表證,方可清散。內因之證,有虛實之殊。

白話文:

如果眼睛內障,外表沒有白翳,但內部卻有障礙。《本草綱目》說,這是因為有翳膜遮蓋瞳孔造成的。《龍木論》又說:腦脂流下形成翳膜的,是足太陽經的邪氣;肝風上衝形成翳膜的,是足厥陰經的邪氣。治療可以用針灸的方法。聽說有巧手醫生,可以用金針在黑眼球內撥開翳膜,效果最快。雖然聽說過,但還沒見過這樣的人。

還有一種內障,觀察瞳孔並沒有被遮蔽,只是瞳仁呈青藍色,或兼有綠色,或瞳孔散大,沒有其他熱壅等症狀,但是眼睛看不清楚,或看到很多黑點,這是由於腎氣不足,導致瞳孔無光,好像被遮擋了一樣,其實內部並沒有障礙。治療應該專門補腎水,氣虛的病人還要同時補氣。(張景岳)

《經書》說:五臟六腑的精華,都向上匯聚到眼睛。又說:眼睛是肝臟的竅竅。肝臟與膽囊相表裡,肝液、膽汁充足,眼睛才能看得遠。所以無論是外感還是內因,都與肝膽有關。六淫邪氣中,以風、火、燥居多,寒、濕也偶爾出現。內起的病症,以肝、膽、心、腎為主,其他臟腑也偶爾出現。至於治療,外感的症狀,一定會有頭痛、寒熱、鼻塞、筋骨痠痛,脈象緊數浮洪,一切表證,可以用清散的方法治療。內因的症狀,有虛實之分。

實者,肝、膽之風熱盛也。凡暴赤腫痛,脹悶難開,翳膜眵淚,酸澀作癢,皆實證也。當驅風散熱。虛者,腎經之水火衰也。凡久病青盲雀目,內障昏矇,五色花翳,迎風淚出,皆虛候也。治宜壯水益火。若陰血雖虧,而風熱未淨,則審其緩急,相參而治。若久服寒涼,虛陽轉盛,則當補以甘溫,從乎反佐。

此內治之大法也。若日久失調,氣血凝滯、火熱壅結而為赤腫腐爛、翳膜遮蔽,致成外障。譬之鏡受汙垢,必當濯磨,須用點藥。若但服藥,必不能愈。至於內障,但宜服藥,點藥徒傷血氣,無益有損。更當知目眥白珠屬陽,故晝痛,點苦寒藥可效。瞳子黑睛屬陰,故夜痛,點苦寒藥反劇。

白話文:

實證指的是肝膽風熱盛行。表現為突然出現紅腫疼痛、脹悶難消、眼膜模糊有眼屎、酸澀發癢等症狀,需要驅風散熱治療。虛證則是指腎經的水火衰弱。表現為久病導致青盲、眼球小、內障、視力模糊、眼球有五色花斑、迎風流淚等症狀,需要滋補腎水益腎火來治療。

如果陰血不足,但風熱尚未消散,要根據病情輕重,兼顧兩方面進行治療。如果長期服用寒涼藥物,導致虛陽過盛,就要用甘溫的藥物來補虛,採用反佐法治療。

以上是內治的總體原則。如果病程較長,氣血凝滯、火熱阻塞,導致紅腫腐爛、眼膜遮擋,形成外障。就像鏡子沾染污垢,必須清洗擦拭一樣,需要點藥治療。單純服用藥物,效果不佳。對於內障,只要服用藥物即可,點藥反而會傷血氣,弊大於利。更應該了解,眼白屬於陽,所以白天疼痛,點苦寒藥物可以緩解。瞳孔屬於陰,所以晚上疼痛,點苦寒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

是外治之法,亦當以陰陽區別也。更有肝陰虧耗,木火上炎,眼胞紅腫、睛珠刺痛、眵淚如膿、白晴如努、目珠上竄、不得寤寐,甚則巔腦如破,此內發之風,宜育陰熄風、柔肝滋腎。凡羌、防、芎、藁等藥,皆不可用,失治成痼而不可救。(《臨證指南》)

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太過則脈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目者,肝之外候也,在五行屬木。木之為物,太茂則蔽密,太衰則枯悴。蔽密則風不疏通,故多摧拉;枯悴則液不浸潤,故無榮華。人之有目,如天之有日月也。

目之有翳,如日月之有云霧也。凡云之興,未有不因蒸騰而起。隆冬猶然,況炎夏乎?目不因火則不病。氣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在針,則神庭、上星、囟會、前項、百會。

白話文:

治療眼睛病症,也要根據陰陽來區分。如果肝陰不足,導致肝火上炎,就會出現眼皮紅腫、眼球刺痛、眼屎像膿、眼白混濁、眼球亂動、失眠等症狀,嚴重時還會頭疼欲裂,這是內在風邪引起的,需要滋陰熄風、柔肝滋腎。像羌活、防風、川芎、藁本等藥物都不可使用,否則會導致病情加重,難以治療。

古人說眼睛依靠血液才能看到東西,但血液也分過多和不足。血液過多,就會血管阻塞,導致疼痛;血液不足,就會眼睛枯竭而失明。熱則血液流動快,數量多;寒則血液流動慢,數量少。眼睛是肝的外部表現,在五行中屬木。木性過旺就會茂密遮蔽,過衰就會枯萎。茂密遮蔽,就會風氣不通,容易導致疼痛;枯萎,就會津液不足,無法滋養,失去光彩。人的眼睛,就像天上的日月一樣重要。

眼睛上的翳膜,就像日月上的雲霧一樣。雲霧的產生,都是因為蒸騰而起,即使冬天也會如此,更何況炎炎夏日?眼睛的病症,大多是火邪造成的。眼白變紅,是火邪侵犯肺臟;眼肉紅腫,是火邪侵犯脾臟;黑眼珠被翳膜遮蓋,是火邪侵犯肝腎;眼睛裡出現紅血絲,是火邪非常嚴重。治療火邪,只要一句話就能概括。從藥物方面來說,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清熱解毒、瀉火;從針灸方面來說,可以選擇神庭、上星、囟會、前項、百會等穴位。

翳可立退,痛可立止,昧可立明,腫可立消。小兒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經》曰:血實宜決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張子和)

張子和云:目不因火則不病,能治火者,一句可了。余獨補水以配火,亦一句可了。(趙養葵)

內障者,不疼不痛、無淚無眵,細觀如薄霧之形,久視如輕煙之狀。飛蠅散亂,懸蟲虛空,日漸月增。腦脂下結於烏輪,翳障漸生於黑水。(《醫方類聚》)

外障易治,內障難治;暴發者為表易治,久病者為里難治。(劉河間)

羞明有二:熱壅則惡熱,明光能助邪熱,故見明則躁也;血虛膽汁少,則不能運精華以敵陽光,故見明則怯也。○臨診之際,不拘傷寒、雜證,凡見直視、上視、斜視、眼如盲、眼小、目瞪等候,皆系五臟內敗,陰陽絕竭而徵於外者,必死。(林慎庵)

白話文:

翳膜可以立刻消除,疼痛可以立刻止住,視力模糊可以立刻恢復,腫脹可以立刻消退。小孩水氣在上,火氣在下,所以眼睛明亮;老人火氣在上,水氣不足,所以眼睛昏花。《經書》上說:血氣充盈就應該疏導,虛弱就應該補充,充盈就應該瀉掉。(張子和)

張子和說:眼睛如果不因為火氣就不會生病,能治療火氣的,一句話就能概括。我獨自補水來配合火氣,也是一句話就能概括。(趙養葵)

內障是指眼睛不疼不癢,沒有眼淚和眼屎,仔細觀察像薄霧一樣,時間久了像輕煙一樣。蒼蠅亂飛,蟲子在空中飄蕩,一天比一天嚴重。腦脂下降凝結在眼球,翳膜逐漸在黑色眼球上形成。(《醫方類聚》)

外障容易治療,內障難治療;突然發作的屬於表證容易治療,久病的屬於裡證難治療。(劉河間)

畏光有兩種:熱氣鬱結則怕熱,強光能助長邪熱,所以看到光就躁動;血虛膽汁少,則不能運送精華來抵抗陽光,所以看到光就畏懼。臨床上,不論是傷寒還是其他疾病,凡是出現直視、向上看、斜視、眼盲、眼小、目瞪等症狀,都是五臟內部衰敗,陰陽耗竭而外顯的表現,必死無疑。(林慎庵)

雀目乃肝虛之候。蓋木生於亥、旺於寅、絕於申,至於酉戌,木氣衰甚也。宜補肝腎之不足。(《證治匯補》)

陽虛則眼楞緊急,陰虛則瞳子散大。故東垣治眼楞緊急,用參、耆補氣為君,佐以辛味疏散之。而忌芍藥、五味之類,酸收故也。治瞳子散大,用地黃補血為君,佐以酸味收斂之。而忌茺蔚、青葙之類,辛散故也。(婁全善)

瞳神反背者,因風熱搏擊其珠而斜翻轉側,治宜通肝散加全蠍、鉤藤。虛則神效黃耆湯、補中益氣湯,皆可取用。或云:反背即是發白,北人聲韻相似也。安有目系內系而能反背之理?○倒睫拳毛者,由目緊皮縮所致。久則赤爛,神水不清,每多障結、澀凝、淚出之苦。有拔去、翦去者,得效雖速,不知內病未除,未幾復倒。

白話文:

眼睛像雀鳥的眼睛,說明肝臟虛弱。因為木氣在亥月出生,寅月旺盛,申月衰敗,到了酉戌月就非常衰弱了。所以應該要補益肝腎。

陽氣虛弱的人,眼白會緊縮,陰氣虛弱的人,瞳孔會放大。因此,東垣醫派治療眼白緊縮,會用人參、黃耆補氣為主藥,再搭配辛味藥物來疏散。忌用芍藥、五味子等酸味收斂的藥物。治療瞳孔放大,會用地黃補血為主藥,再搭配酸味藥物來收斂。忌用茺蔚、青葙等辛散的藥物。

瞳孔向後翻的人,是因為風熱侵襲眼睛而導致眼珠向側面翻轉,治療應該用通肝散加全蠍、鉤藤。如果體虛,則可以用神效黃耆湯、補中益氣湯,都可以。有人說,瞳孔反背就是眼白發白,因為北方人的口音相似。但眼睛的內部組織怎麼可能反轉呢?睫毛倒插的人,是因為眼皮緊縮導致的。時間久了會發紅、潰爛,眼淚不清晰,經常出現障翳、澀眼、流淚等症狀。有人會拔掉或剪掉睫毛,雖然效果很快,但內部的病症沒有去除,不久就會再次倒插。

譬之草木枯槁,則枝葉萎垂,即朝摘黃葉,暮去枯枝,徒傷其本,不若培益水土,則黃者翠而垂者聳矣。此證內伏火熱,而陰氣外行,當瀉其熱,眼皮緩則毛自生,翳膜自退。又有用手法板出內瞼向外,以三稜針出血,立愈。(《張氏醫通》)

凡目赤腫痛者,當散濕熱;赤而干痛者,當散火毒,赤而多淚者,當散風邪;赤而不痛者,當利小便。○眼赤腫痛,古方用藥內外不同。在內湯、散,則用苦寒、辛涼以瀉其火;在外點、洗,則用辛熱、辛涼以散其邪,故點藥莫要於冰片。冰片性大辛熱。故藉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熱氣也。

白話文:

就像枯萎的草木,枝葉會下垂,即使摘掉黃葉,砍掉枯枝,也只會傷害根本,不如滋養水土,讓枯黃的葉子變翠綠,垂下的枝條重新挺立。同樣的道理,眼睛的疾病是因為內有火熱,陰氣外泄,應該要瀉火,眼皮自然會恢復,毛髮也會重新生長,翳膜也會自行消退。另外,可以用手法將內眼瞼翻出來,用三稜針放血,就能立刻痊癒。

凡是眼睛紅腫疼痛的,要散濕熱;眼睛紅而乾燥疼痛的,要散火毒;眼睛紅而流淚的,要散風邪;眼睛紅而不痛的,要利小便。 古方治療眼睛紅腫疼痛,內服和外用藥物有所不同。內服湯藥、散劑,用苦寒、辛涼的藥物瀉火;外用點藥、洗藥,用辛熱、辛涼的藥物散邪,因此點藥最重要的是冰片。冰片性大辛熱,可以拔出火邪,散去熱氣。

有用燒酒洗眼,或用薑末、薑汁點眼者,皆此意也。蓋赤眼是火邪內炎,上攻於目。內治藥用苦寒,是治其本,如鍋底之去薪也。然火邪既客於目,從內出外,若外用寒涼以阻逆之,則火鬱內攻,不得散矣,故點藥用辛熱而洗眼用熱湯,是火鬱發之,從治法也。○人乳點眼,久病昏暗者極效。

以乳與血同源,目得血而能視也。(王節齋)

凡火眼赤澀,以自己小便出時,用指接抹眼中,日三、四次,閉目少頃,神效。此用真水滌去邪熱也。(《醫學綱目》)

選案

鮑鐵匠,鐵出爐,一花射入目中,痛倒在地。招予視之,張其目,撥出鐵花,大如豆瓣。在黑白珠交界之所,瞳人未傷。命取新汲水磨陳墨濃汁頻塗,少時痛止安臥,次日竟得無恙。或問用墨何意?予曰:水勝火,黑勝紅,五行相制之義。(許宣治)

白話文:

有些人在眼睛紅腫時,會用燒酒洗眼睛,或是用薑末、薑汁點眼,這些做法都是基於相同的原理。因為眼睛發紅是火邪內熱上攻眼睛所致。內服藥物使用苦寒性質的藥材,是從根本上治療,就像從鍋底去除柴火一樣。然而,火邪已經侵犯眼睛,從內部向外蔓延,如果用寒涼的東西阻擋它,火邪就會鬱積在內部,無法散發出去。所以點眼藥用辛熱的藥材,洗眼睛用熱水,是為了讓鬱積的火邪發散出去,屬於治標的方法。

母乳滴眼對眼睛長期昏暗、視力衰弱的病症特別有效。因為乳汁與血液同源,眼睛依靠血液才能看到東西。

凡是眼睛發紅、澀痛,可以使用自己的尿液,在排尿時用手指接住一些,塗抹在眼睛裡,每天三到四次,閉目休息片刻,效果顯著。這種做法是利用純淨的水沖刷掉邪熱。

鮑鐵匠在鐵出爐時,被鐵花射入眼睛,痛得倒在地上。我看到後,張開他的眼睛,撥出鐵花,大小如黃豆。鐵花卡在黑眼球和白眼球的交界處,瞳孔沒有受傷。我叫人取來新鮮的水,磨成濃稠的墨汁,頻繁塗抹在眼睛上,一會兒疼痛就止住了,病人安然入睡。第二天,他完全恢復了健康。有人問我為何用墨汁,我說:水能克火,黑色能克紅色,這是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

張石虹老師病目,芩、連、梔、柏無往不投,兩目收束,上皮浮腫蓋下,診脈兩尺浮大,右關浮軟,予曰:脾腎俱虛,寒藥所誤。用六君加柴胡、歸、芍,六味加柴胡、枸杞間服,二日全消。(程華仲)

一人眼睛突出一二寸,以新汲水灌漬,數易之,自入。(《同壽錄》)

晉範寧目疾,就張湛求方。湛戲曰: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視三;簡外觀四;宜起晚五;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火,下以氣篩,蘊於胸中,納諸方寸,修之一年,近能數其目睫,遠視尺棰之影。常服不已,洞見垣外矣。雖是嘲戲,亦奇方也。(《本事方》)

白話文:

張石虹老師的眼睛有病,黃芩、黃連、梔子、側柏都用過了,但都沒有效果,兩眼緊閉,眼皮浮腫蓋住眼球。診脈時,兩尺脈浮大,右關脈浮軟。我說:脾腎兩虛,是寒藥用錯了。就用六君子湯加上柴胡、當歸、芍藥,以及六味地黃丸加上柴胡、枸杞,交替服用,兩天就痊癒了。

有個人眼睛突出了一二寸,用新汲取的水灌洗,多次更换,眼球就自己縮回去了。

晉朝範寧眼睛有病,就向張湛求醫方。張湛開玩笑說:減少讀書一;減輕思慮二;專心內視三;簡化外觀四;晚起五;早睡六。這六件事,用神火熬製,用氣篩過濾,蘊藏在胸中,放入方寸之間,修煉一年,就能數清楚自己的眼睫毛,遠處能看到尺長的木棍的影子。經常服用,就能看透牆壁了。雖然是開玩笑,但也算是一個奇方。

附方

洗方,治赤眼、爛弦風。防風、歸尾、赤芍、黃柏、蟬蛻、膽礬,各等分。煎湯熏洗,早晚二次。

白話文:

洗方:治赤眼、爛弦風

藥材: 防風、歸尾、赤芍、黃柏、蟬蛻、膽礬,各等分。

用法: 將以上藥材煎煮成湯,用藥湯熏洗患處,早晚各一次。

功效: 適用於治療赤眼(眼紅腫)和爛弦風(眼角、眼瞼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