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一·雜證匯參 (1)
卷十一·雜證匯參 (1)
1. 面
經義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面腫曰風。○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素問》)
黃帝問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敗之也。○面熱者足陽明病。(《靈樞》)
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難經》)
哲言
面不畏寒而畏熱,血氣之所湊也;肘膝臀腨不畏熱而畏寒,血氣之所不湊也。其血氣尤甚者,面能並熱不畏。故經以為其皮獨厚,寒暑不能傷也。(《醫參》)
白話文:
經義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面腫曰風。○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素問》)
意思是:人到五七之年(三十五歲),陽明經脈開始衰弱,面容就會開始變得憔悴。○臉部腫脹,稱為“風”。○心臟是生命之本,也是精神的變化之源,心神的外在表現就在臉上。
黃帝問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敗之也。○面熱者足陽明病。(《靈樞》)
黃帝問道:頭面和身體一樣,都屬於骨骼連接筋脈,血液和氣息是相同的。天氣寒冷時,土地會凍裂,人也會感到寒冷,手腳變得遲鈍,但是臉部卻不會穿衣服,這是為什麼呢?岐伯回答說:十二條經脈,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它們的氣血都匯聚到臉部。而且臉部的皮膚較厚,肌肉堅實,所以即使天氣非常寒冷,也無法損傷它。○臉部發熱,是足陽明經的病症。
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難經》)
為什麼只有臉部能耐寒呢?因為人頭是所有陽經匯聚的地方,陰經都到達頸部就回去了。只有陽經都上達頭部,所以讓臉部能夠抵禦寒冷。
哲言
面不畏寒而畏熱,血氣之所湊也;肘膝臀腨不畏熱而畏寒,血氣之所不湊也。其血氣尤甚者,面能並熱不畏。故經以為其皮獨厚,寒暑不能傷也。(《醫參》)
意思是:臉部不怕冷而怕熱,是因為氣血匯聚於此。而肘、膝、臀、腨等部位不怕熱而怕冷,是因為氣血不匯聚於此。氣血特別旺盛的人,臉部甚至可以同時耐熱而不怕冷。所以經書說臉部的皮膚特別厚,寒暑都無法傷害它。
風邪入皮膚,痰飲積腑臟,則面䵟黯。脾、肺二經風濕搏而為熱,故面生瘡。(《張氏醫通》)
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而生大熱。有時而火上炎,獨燎其面。(李東垣)
凡病人面赤皆屬火。若面紅氣盛者,此火證無疑也。若顴赤如指、如縷而餘地不赤者,此陰虛也。仲景曰:面赤戴陽者,下虛故也。面紅不退者,邪盛病進為難愈。面白者,氣虛也。白兼淡黃而氣不足者,失血也。白而枯者,血氣俱敗也。青兼白者,陽虛陰勝也。久病面轉黃蒼者,此欲愈也。
病人面黃潤而微赤者,主濕熱。黃兼青者,此木邪犯土,不治。面色青蒼者,主痛。病愈而面色如煤不開者,終不吉。平人面色如灰塵,眼下青黑者,必病重。女人面色青者,必肝強脾弱,多怒少食,或經脈不調,顴頰鮮紅,名帶桃花。此陰中有虛火,多淫無子。(張景岳)
白話文:
如果風寒入侵皮膚,痰濕積聚在內臟,就會導致臉色暗淡。脾經和肺經的風濕互相搏擊產生熱氣,就會長臉上的瘡。
飲食不節制就會導致胃病,胃病會導致氣短、精神萎靡,並且容易發熱。有時熱氣上炎,只燒灼著臉部。
凡是病人臉色發紅,都屬於火症。如果臉紅氣盛,那是火證無疑。如果顴骨發紅像手指、像絲線,而其他部位不紅,則是陰虛。仲景說過:臉紅像戴著太陽帽一樣,是下焦虛弱。臉紅不退,則邪氣盛,病情加重,難以治癒。臉色發白,是氣虛。白中帶淡黃,且氣不足,是失血。白而枯槁,是血氣俱敗。青中帶白,是陽虛陰盛。久病後臉色變黃蒼,是病情將要好轉。
病人臉色發黃潤且微紅,說明是濕熱。黃中帶青,說明木邪犯土,難以治癒。面色青蒼,說明有疼痛。病癒後臉色像煤炭一樣,一直不能恢復,則預後不佳。普通人臉色像灰塵一樣,眼下方青黑,則病情一定很嚴重。女人臉色青,說明肝氣過盛,脾氣虛弱,容易生氣,食慾不佳,或者經期不調,顴骨頰部鮮紅,稱為帶桃花。這是陰虛中有虛火,容易放縱情慾,難以生育。
補編
咳逆倚息不得臥,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加大黃以利之。(《金匱》)
面痛屬火,蓋諸陽皆會於面。火,陽類也。心者,生之本,神之變,其華在面。心,君火也。暴痛多實,久痛多虛,高者抑之,郁者開之。血熱者涼血,氣虛者補氣。不可專以苦寒瀉火為事。(《證治準繩》)
面腫有虛實:腫者為實,浮者為虛。實腫者,或熱、或痛,乃因風火上炎,此以邪之有餘也。脈必緊數,證必寒熱。風則散之,火則清之,壅滯秘結則通之、利之。邪去而腫自消也。○虛浮者,無痛、無熱,而面目浮腫。此或以脾肺陽虛,輸化失常,或以肝腎陰虛,水邪泛溢。
白話文:
咳嗽喘不過氣來,無法躺下,如果臉色發紅像喝醉了,這是胃火上衝,熏灼到臉部。可以使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加黃連來幫助排泄。
臉痛屬於火熱,因為所有陽氣都匯聚於面部。火屬陽性。心臟是生命的根本,神明的變化,其外在表現就在臉部。心臟是君火。突然發作的疼痛多半是實證,久痛多半是虛證,高熱的要降溫,鬱結的要疏通。血熱的要涼血,氣虛的要補氣。不能只用苦寒藥物瀉火。
臉部腫脹有虛實之分:腫脹的是實證,浮腫的是虛證。實證的腫脹,可能發熱,也可能疼痛,這是因為風火上炎,屬於邪氣過盛。脈象一定緊數,症狀一定寒熱交替。風邪要散之,火邪要清之,阻塞不通的要通利。邪氣去除,腫脹自然消退。虛浮的腫脹,沒有疼痛,也沒有發熱,但面部浮腫。這可能是脾肺陽虛,運化失常,也可能是肝腎陰虛,水邪泛濫。
然浮而就上,其形虛軟者,多由乎氣;腫而就下,按而成窩者,多由乎水。治氣者,須從脾肺,虛則補之,實則順之;治水者,須從脾腎,虛則化之,實則瀉之。○凡虛浮在氣者,雖曰氣虛,然亦有虛實之異。蓋虛而浮者,多因於脾。此或以勞倦,或以色欲,或以瀉痢,或以中寒,而脈必微弱,氣必虛餒者是也。
虛而腫者,多因於胃,或水火熾盛而濕熱上浮,或縱酒縱食而陽明壅滯。此其脈必滑數,證必多熱者是也。虛實既辨,則或補、或瀉、或利、或清,詳酌而為之治也。(張景岳)
面腫曰風,兩頰赤腫如沸。酒調消風散,或羌、防、升、芷、牛蒡、蔥、豉汗之。○風熱面腫痛,升麻湯加白芷、連翹、薄荷、荊芥。○面寒為陽虛陰寒鬱遏所致,升麻湯加附子。○面赤為邪氣怫鬱在經,宜表不宜下。○面戴陽,下虛也。傷寒用四逆湯,雜證用地黃飲子。○面白、善嚏、脈緊者,寒也。
白話文:
浮腫向上,而且軟弱無力,大多是因為氣虛所致;腫脹向下,按壓後會留下凹陷,大多是因為水腫所致。治療氣虛要從脾肺入手,虛則補之,實則順之;治療水腫要從脾腎入手,虛則化之,實則瀉之。
凡是虛浮是因為氣虛所致,雖然都稱為氣虛,但也有虛實之分。虛而浮腫,大多是因為脾虛所致。這可能是由於勞倦、縱欲、瀉痢或中寒所致,脈象一定微弱,氣息一定虛弱無力。
虛而腫脹,大多是因為胃虛所致,可能是水火熾盛導致濕熱上浮,也可能是縱酒縱食導致陽明壅滯。這種情況的脈象一定滑數,症狀一定熱多。
虛實分清後,就應該根據情況選擇補、瀉、利、清等方法,詳細考慮後再進行治療。
面腫如風,兩頰紅腫像沸騰一樣,可以用酒調消風散,或用羌活、防風、升麻、白芷、牛蒡、蔥、豉等藥物發汗。
風熱面腫痛,可以用升麻湯加入白芷、連翹、薄荷、荊芥等藥物。
面寒是因為陽虛陰寒鬱結所致,可以用升麻湯加入附子等藥物。
面赤是因為邪氣鬱結在經脈所致,適合解表,不適合瀉下。
面部發熱,是下焦虛寒所致。傷寒可以用四逆湯,雜證可以用地黃飲子。
面色蒼白、容易打噴嚏、脈象緊弦,是寒證。
羌、防、辛、藁瀉足太陽,少加附子以通其脈。○面色忽黑,因臭氣所沖,一味香附末,鹽湯下三錢。○面上豆痕或斑䵟黶,蜜陀僧末,人乳調敷。(《張氏醫通》)
選案
一人登廁,臭氣熏觸,滿面黑色,月餘不散。相士云:必死。孫兆先生教以沉、檀香各一兩,銼碎,安爐中燒熏帳內,令病者瞑坐,候香盡方可出帳。明日,引鑑照之,黑色散矣。(《赤水玄珠》)
白話文:
羌活、防風、辛夷、藁本可以通利足太陽經,如果需要,可以再加附子幫助通脈。如果臉色突然變黑,可能是因為臭氣熏染,可以服用三錢香附末,用鹽湯送服。如果臉上有痘痕或斑點,可以用蜜陀僧末加人乳調敷。
一個人上廁所時,被臭氣熏到,滿臉烏黑,一個月都消不掉。算命先生說他必死無疑。孫兆先生教他用沉香和檀香各一兩,磨成粉末,放在爐子裡燃燒,熏帳篷,讓病人閉眼坐在帳篷裡,等香燒完才能出來。第二天,照鏡子一看,臉上的黑色就消失了。
2. 腦
經義
腦為髓之海。髓海有餘,則輕勁有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靈樞》)
哲言
腦為髓海,囟以衛之。小兒囟不合者,腦未滿也。腦髓純者靈,雜者鈍。耳目皆由以稟令,故聰明焉。思則心氣上通於囟,腦髓實則思易得。過思則心火爍腦,頭眩、眼花、耳鳴之象立見,而髓傷矣。髓本精生,下通督脈,命火溫養則髓益充。縱欲者傷其命門,不但無以上溫,而且索其下注,腦髓幾何,能禁命門之取給而不敝乎?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皆上行至腦,以為生化之源,安可不為之珍惜?(《醫參》)
白話文:
腦是髓液的匯集處,髓液充足,人就輕盈有力,甚至過於亢奮;髓液不足,就會頭昏耳鳴、腿酸眼花、視力模糊、昏昏欲睡。如果上半身氣血不足,腦部就會供應不足,導致耳鳴、頭昏、眼花。兒童囟門未合,說明腦部尚未發育完全。腦髓純淨則聰明靈活,混濁則遲鈍愚笨。耳目都依靠腦髓來感知,所以聰明的人感官敏銳。思考時心氣會上行至頭頂,腦髓充盈則思緒清晰。過度思考會耗損心火,導致頭昏眼花、耳鳴,甚至損傷腦髓。腦髓源於精氣,向下連通督脈,命門之火溫養則腦髓充盈。縱欲會損傷命門,不僅無法溫養腦髓,還會使其向下流失,腦髓何以承受命門的索取而不衰竭?精氣不足,則需補充營養,這些營養會上行至腦部,成為生化之源,因此要珍惜精氣。
補編
頭腦作痛,猶如刀劈,動輒眩暈,腦後抽掣跳動,舉發無時,此肝經痰火,名曰厥巔疾。厥者,逆也。恚怒太過,氣與血俱逆於高巔。而膽穴又絡於腦。宜清痰降火,以芩、連、花粉、膽草、大黃、蘆薈、丹皮、赤芍之類,調豬膽汁服之。若虛弱人患此,宜六味湯、逍遙散主之。(《證治匯補》)
白話文:
頭疼得像刀劈一樣,稍微動一下就頭昏眼花,後腦勺抽搐跳動,頭髮經常無緣無故地豎起來,這是肝經痰火引起的疾病,叫做厥巔疾。厥指的是逆行。由於過度生氣,導致氣血逆行衝擊頭頂。膽經又與腦部相連。應該清熱化痰降火,用黃芩、黃連、花粉、膽草、大黃、蘆薈、丹皮、赤芍等藥,調和豬膽汁服用。如果是虛弱的人患上這種病,則應該服用六味湯、逍遙散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