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六·方藥備考 (3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方藥備考 (31)

1. 雜證方論

《經》曰:血主濡之,故以地黃為君;堅者削之,故以大黃為臣;統血者脾也,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又酸苦湧泄為陰,故以甘、芍、桃仁為佐;咸走血,苦勝血,故以乾漆之苦,四蟲之咸為使。夫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淤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今人遇一勞證,便用滋陰之藥,服而不效,坐以待斃,術豈止此耶?(李時珍)

白話文:

《內經》說:血的功能是滋潤身體,所以用生地黃作為主藥;堅硬的積塊要削弱它,所以用大黃作為輔助藥;統管血液的是脾臟,脾臟喜歡舒緩,所以要用甘味來使它舒緩;又因為酸味和苦味有湧泄陰液的功能,所以用甘草、白芍、桃仁作為佐藥;鹹味能入血分,苦味能勝過血的滯塞,所以用乾漆的苦味和四種蟲類的鹹味作為使藥。濁陰之氣如果不能下降,那麼清陽之氣就無法上升;淤積的血如果不去除,那麼新的血就無法產生。現在的人遇到一種虛勞的病症,就使用滋陰的藥物,吃了卻沒有效果,就坐著等死,難道醫術就只有這樣嗎?(李時珍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