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二·醫學溯源 (19)
卷二·醫學溯源 (19)
1. 審證
經義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瘈,皆屬於火;諸痛癢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神有餘則笑不休,不足則悲。○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利少氣。○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足則厥。○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百病之生。○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素問》)
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何謂五奪?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
○何謂五逆?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䐃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是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五逆也。(《靈樞》)
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周禮》)
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為正邪。(《難經》)
哲言
千般災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也。○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痛也;言遲者,風也;搖頭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者,心痛也。(張仲景)
醫之審病,如吏之審案,望聞即兩造具備,察言觀色之時,問而筆之,供詞也,切則考鞫親切而論治,為判斷髮落矣。(韓飛霞)
療病先察病機,五臟未虛,六腑未竭,血脈未亂,精神未散,服藥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勢已劇,命將難存。(《湯液本草》)
白話文:
審證
各種頭暈目眩,都與肝有關;各種寒冷引起的收縮、牽引,都與腎有關;各種胸悶、氣滯,都與肺有關;各種濕氣導致的腫脹、腹滿,都與脾有關;各種發熱、昏厥、抽搐,都與火有關;各種疼痛、搔癢、瘡瘍,都與心有關;各種手腳冰冷、拉肚子,都與下部有關;各種虛弱、氣喘、嘔吐,都與上部有關;各種精神錯亂、身體顫抖,像失去心神一樣,都與火有關;各種脖子僵硬,都與濕有關;各種氣逆衝上,都與火有關;各種腹脹,肚子大,都與熱有關;各種煩躁、狂亂,都與火有關;各種突然僵硬,都與風有關;各種生病時身體發出聲音,敲起來像打鼓一樣,都與熱有關;各種身體浮腫,疼痛、發酸、驚恐,都與火有關;各種身體扭曲、肢體僵硬、體液混濁,都與熱有關;各種疾病產生的體液,清澈寒冷,都與寒有關;各種嘔吐酸水、腹瀉急迫,都與熱有關。
脈搏強盛,皮膚發熱,肚子脹氣,大小便不通暢,感到胸悶昏沉,這叫做「五實」;脈搏細弱,皮膚寒冷,氣息微弱,腹瀉不止,吃不下飯,這叫做「五虛」。喝下米粥,腹瀉停止,那麼虛弱的人就能活下來;身體出汗,之後能順利排便,那麼實症的人就能活下來。神氣過於旺盛就會不停地笑,神氣不足就會悲傷。氣息過於旺盛就會氣喘咳嗽,呼吸急促,氣息不足就會呼吸平順,氣息微弱。血氣過於旺盛就會容易發怒,血氣不足就會恐懼害怕。形體過於旺盛就會腹脹,小便不暢,形體不足就會四肢無力。
意志過於旺盛就會腹脹,消化不良,意志不足就會手腳冰冷。發怒時氣會往上衝,高興時氣會鬆弛,悲傷時氣會消散,恐懼時氣會往下沉,寒冷時氣會收縮,炎熱時氣會發散,驚嚇時氣會紊亂,勞累時氣會耗損,思慮過多時氣會凝結,這九種氣的變化不同,就會產生各種疾病。陽氣虛弱就會感到身體寒冷,陰氣虛弱就會感到身體內部發熱,陽氣旺盛就會感到身體外部發熱,陰氣旺盛就會感到身體內部寒冷。(出自《素問》)
進入一個國家要了解當地的風俗,進入別人家要了解他們避諱的事情,上廳堂要講究禮節,看病時要詢問病人習慣的生活方式。什麼是「五奪」?身體的肌肉消瘦,這是第一奪;大量失血之後,這是第二奪;大量出汗之後,這是第三奪;大量腹瀉之後,這是第四奪;剛生產完和大量失血之後,這是第五奪。
什麼是「五逆」?發熱的疾病,脈搏平靜,汗已經出了,脈搏卻變得強盛躁動,這是第一逆;腹瀉的疾病,脈搏卻洪大,這是第二逆;身體麻木,不能移動,瘡瘍破裂,身體發熱,脈搏時有時無,這是第三逆;縱慾過度導致形體消瘦,身體發熱,面色蒼白,之後又拉出瘀血,這是第四逆;忽冷忽熱,身體消瘦,脈搏強勁有力,這是第五逆。(出自《靈樞》)
醫官負責管理民眾的疾病,一年四季都會有流行病:春天會有頭痛等疾病,夏天會有搔癢、疥瘡等疾病,秋天會有瘧疾等寒性疾病,冬天會有咳嗽、氣喘等疾病。(出自《周禮》)
從後面來的邪氣是虛邪,從前面來的邪氣是實邪,從所不能勝過的來的是賊邪,從所能勝過的來的是微邪,自身發病的叫做正邪。(出自《難經》)
哲言
各種災難,不外乎三種:一是經絡受到邪氣侵襲,進入臟腑,這是內因;二是四肢九竅的血脈運行不暢,堵塞不通,這是外來侵襲皮膚;三是房事、刀傷、蟲獸咬傷等。醫生給病人把脈,病人打哈欠,是沒有生病;脈搏呻吟,表示疼痛;說話遲緩,表示有風邪;搖頭,表示內裡疼痛;走路緩慢,表示身體表面僵硬;坐著身體向前傾伏,表示氣短;坐著卻翹起一隻腳,表示腰痛;內裡有實邪,保護腹部像懷抱著蛋一樣,表示心痛。(出自張仲景)
醫生診斷疾病,就像官吏審理案件,通過望診、聞診就好像兩方都已經到場,觀察病人的言行舉止,記錄下來,就好像口供一樣,把脈就好像仔細審問,親自了解情況,然後才能判斷如何治療。(出自韓飛霞)
治療疾病,首先要觀察病機,五臟沒有虛弱,六腑沒有耗竭,血脈沒有紊亂,精神沒有散失,服用藥物一定能活。如果疾病已經形成,也只能痊癒一半。如果病情已經非常嚴重,那麼生命就很難保全了。(出自《湯液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