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雜證匯參 (9)
卷十·雜證匯參 (9)
1. 厥
經義
黃帝問曰:厥之寒熱者,何也?岐伯對曰: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帝曰:熱厥之為熱也,必起於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帝曰:寒厥之為寒也,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岐伯曰: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從外,皆從內也。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脈至如喘,名曰暴厥。○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內奪而厥,則為喑痱,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白話文:
黃帝問:「人為什麼會有寒厥和熱厥?」岐伯回答:「陽氣衰弱在下,就會造成寒厥;陰氣衰弱在下,就會造成熱厥。」黃帝又問:「熱厥的熱氣,為什麼一定從腳底開始?」岐伯解釋:「陽氣從腳趾外側開始,陰脈則集中在腳底並匯聚於腳心,所以陽氣旺盛時腳底就會發熱。」黃帝接著問:「寒厥的寒氣,為什麼一定從五指向上蔓延到膝蓋?」岐伯回答:「陰氣從五指內側開始,集中在膝蓋下方並匯聚於膝蓋上方,所以陰氣旺盛時,寒氣就會從五指蔓延到膝蓋。這些寒氣,並不是從體外入侵,而是從體內產生的。」
陽氣過於勞累,就會使陽氣擴張、精氣耗竭,在夏季積聚於體內,導致人體虛弱而發生厥症。陽氣過於憤怒,就會使形氣耗竭,血液上涌,導致人體虛弱而發生厥症。秋季受濕氣侵襲,濕氣上逆而咳嗽,就會引發痿厥。脈象如喘息,叫做暴厥。血液和氣一起上涌,就會導致大厥。內部受損而導致厥症,就會出現言語不清、皮膚起疹,這是腎虛的表現。少陰經氣不到達,就會導致厥症。厥症逆行侵犯臟腑就會死亡,逆行侵犯經脈就會存活。
(《素問》)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神無知也,其狀若屍,故曰屍厥。(《靈樞》)
哲言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張仲景)
人身氣血灌注經脈,刻刻流行,綿綿不絕,凡一晝夜當五十度營於身。或外因六淫,內因七情,氣血痰食,皆能阻遏運行之機,致陰陽二氣不相接續而厥作焉。厥而口噤牙閉者,實厥也;厥而口張自汗者,虛厥也。(《證治匯補》)
厥證之起於足者,厥發之始也。甚至卒倒暴厥,忽不知人,輕則漸蘇,重則即死,最為急候。後世不察,但以手足寒熱為厥,又以腳氣為厥者,謬之甚也。雖仲景有寒厥、熱厥之分,亦以手足為言,蓋彼自辨傷寒之寒熱耳,實非《內經》之所謂厥也。今人不知厥證,而皆指為中風。
白話文:
當邪氣入侵手少陰、足少陰、太陰、足陽明經脈的絡脈時,這五條絡脈都會匯聚到耳中,並向上連接到左耳角。如果五條絡脈都虛竭,就會導致全身脈絡跳動,而意識卻消失,看起來就像屍體一樣,所以稱為屍厥。
所謂厥症,就是陰陽氣機無法順暢流通而導致的。厥症的表現就是手腳冰冷。
人體的氣血在經脈中不斷流動,循環不息,一天一夜要運行五十圈。如果受到外來的六淫邪氣或內在的七情、痰飲、食積等的阻礙,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造成陰陽氣機不能相接而發生厥症。厥症中口緊閉牙齒咬緊的是實厥,厥症中嘴巴張開自汗的是虛厥。
厥症從足部開始,是厥症發生的初始階段。嚴重時會突然倒地昏迷,失去意識,輕者逐漸恢復,重者直接死亡,屬於非常危急的狀態。後世一些醫家不了解厥症的真正含義,只以手腳寒熱來判定厥症,甚至將腳氣也歸為厥症,這是非常錯誤的。雖然張仲景將厥症分為寒厥和熱厥,也是以手腳的寒熱來區分,但他只是在辨別傷寒的寒熱症狀,並不是《內經》中所說的真正的厥症。現在很多人不懂厥症,都把它當作中風。
夫中風者,病多經絡之受傷;厥逆者,直因精氣之內奪。表裡實虛,病情當辨。(張景岳)
厥有數種:有因肝風痰火及龍雷之火上衝而作者,有因相火上衝陽明氣塞而作者,有因膽怯心虛痰火氣閉而作者,有因元氣虛逆而作者,有因風寒邪閉而作者。又有屍厥、煎厥、痿厥、食厥、痙厥、癇厥,與夫角弓反張之類,最易驚人,極難辨識,須詳審色脈,分別施治。
大概以大指掐拳內者重,掐拳外者輕;脈大浮洪有力者易治,脈沉細數急不連貫者難治;面青,環口青,唇白,鼻孔黑,人中吊者危。此論極為秘要。(孫慶曾)
陰精衰,則火獨治而有熱厥;命火衰,則水獨治而有寒厥。是二厥皆生於腎,以腎為水火之司也。(吳鶴皋)
白話文:
中風是因為經絡受傷,厥逆則是由於精氣被奪。表裡虛實,要仔細辨別病情。厥逆有許多種類,有因肝風痰火、龍雷之火上衝而引起的,有因相火上衝陽明氣塞而引起的,有因膽怯心虛痰火氣閉而引起的,有因元氣虛逆而引起的,有因風寒邪閉而引起的。還有屍厥、煎厥、痿厥、食厥、痙厥、癇厥,以及角弓反張等等,這些都很容易讓人驚慌,極難辨識,必須仔細觀察面色脈象,分別施治。
一般來說,掐拳內部的大拇指比較重,掐拳外部的比較輕;脈象大浮洪有力比較容易治療,脈象沉細數急不連貫比較難治;面色青,環口青,唇白,鼻孔黑,人中吊的人情況危急。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醫學知識。
陰精衰竭,就會導致火獨盛而出現熱厥;命火衰微,就會導致水獨盛而出現寒厥。這兩種厥逆都源於腎臟,因為腎臟是水火之源。
寒厥暴亡,與中寒異。蓋中寒之寒,乃隨中隨發;寒厥之寒,乃由寒邪久伏於內,復有新寒觸之,遂厥而暴亡。故其證狀雖皆口噤,四肢強直,昏不知人,而其原實一為即發之病,一為積久觸發之病,此其原異。且發時,中寒則卒然僵仆,人不及防;寒厥則先四末逆冷,而後昏冒強直,其間少需時候,此其病作亦異。
且中寒倉卒間一身受邪,難分經絡;寒厥則邪之所積,早入臟腑,內陷已深,此其病所自發又異。然則"寒厥暴亡"四字,謂其因寒致厥而後暴亡,非如中寒、中暑、中惡、中氣等卒中而亡之暴也。每一病古人立一名,夫豈徒哉!(《見聞錄》)
白話文:
寒厥暴亡和中寒不同。中寒的寒氣是隨著身體內部的變化而發作,而寒厥的寒氣則是長期潛伏在體內,遇到新的寒氣刺激就會突然發作,導致昏厥而暴亡。雖然兩種情況都可能出現口噤、四肢僵直、昏迷不醒的症狀,但中寒是突然發病,而寒厥則有先兆,例如四肢發冷,然後才昏迷僵直,這之間需要一段時間。此外,中寒是全身受到寒邪侵襲,難以區分經絡,而寒厥則是寒邪積聚在臟腑,已經深入體內,所以發病的原因也不一樣。所以,「寒厥暴亡」指的是因為寒氣導致昏厥而暴亡,跟中寒、中暑、中惡、中氣等突然發作而亡的不同。古人給每種疾病取一個名字,絕非隨便。
補編
陽厥補陰,壯水之主;陰厥補陽,益火之原。此陰厥、陽厥與傷寒之陰、陽二厥不同。傷寒陽厥用推陳致新,陰厥用附子理中,冰炭殊途,死生反掌。(《趙氏醫貫》)
厥者,從下逆上之病;痙者,明其風強之狀。是證總由血氣日偏,陰陽一併而成,譬如風雷之烈猛,鬱極而發也。大抵可吐者,如痰食填塞胸中,用瓜蒂散及燒鹽探引;可清可折者,如厥陽壯火,升逆莫制,用玉女煎、龍薈丸;可開可降者,如氣厥、薄厥而形氣暴絕,有五磨飲及蒲黃酒。穢濁蒙神而昏亂無知者,有牛黃至寶及蘇合香丸;飛屍卒厥者,先宜酒醴引導,並施針灸。
白話文:
補編
陽厥需要補陰,壯水之主;陰厥需要補陽,益火之原。這裡的陰厥、陽厥與傷寒中的陰厥、陽厥不同。傷寒陽厥要用推陳致新法治療,陰厥則用附子理中,方法截然不同,生死只在一念之間。
厥者,指從下逆上而發的病症;痙者,則說明風邪強盛。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在於血氣日漸偏虛,陰陽失衡,就像風雷般猛烈,鬱積到極點就會爆發。
對於可吐的病症,比如痰食堵塞胸中,可以用瓜蒂散及燒鹽探引法;對於可清可折的病症,比如陽厥導致火氣旺盛,向上逆衝,可用玉女煎、龍薈丸;對於可開可降的病症,比如氣厥、薄厥導致形神俱絕,可以用五磨飲及蒲黃酒。
對於穢濁蒙蔽心神而昏迷不醒的病症,可以用牛黃至寶丸及蘇合香丸;對於突然昏厥的病症,要先用酒醴引導,並施以針灸。
若從虛論,如內奪而厥者,有地黃飲子之通攝下焦;煩勞陽張,令人煎厥者,有人參固本,加入金箔、方諸水,壯水制火。血厥陽騰絡弗,參乎從陰從陽。色厥,精脫於下,急與大劑挽元;腎厥,宗許學士之椒附以通陽;蛔厥,有仲景之安蛔法。陽極用救陰之劑,陰極有扶陽之方。
是證獨重在肝,蓋肝者,將軍之官,善幹他臟者也。肝氣一逆,則諸氣皆逆,氣逆則痰生,火沸風旋,神迷魂蕩,無所不至矣。若犯於上者,不免凌金爍液,有門冬湯及瓊玉膏之補金柔制;若犯於中而為嘔為脹者,用六君去朮加木瓜、薑、芍及附子粳米湯加人參,補胃平肝;若震及心脾而為悸為消者,用甘麥大棗合龍、蠣,緩急重鎮;若挾少陽之威而乘巔繞絡者,用羚角、鉤藤、元參、連翹,熄風清絡;若本臟自病而體用失和者,以椒、梅、桂、芍,益體宣用;若因母臟之虛而擾及子臟之位者,用三才配合龜、甲、磁、朱及復脈減辛味復入雞黃,安攝子母。至於痿厥之治,取血肉介類,改湯為膏,謂其力味重實,填隙止厥最速。
白話文:
如果從虛弱的角度來看,像內虛導致昏厥的,可以用地黃飲子來滋補下焦;如果因勞累陽氣過盛,導致昏厥的,可以用人參來固本,再加入金箔和方諸水,以滋陰降火。血虛導致昏厥,要根據情況選擇補陰或補陽。面色蒼白昏厥,代表精氣下虛,要緊急用大劑量藥物來回補元氣;腎虛導致昏厥,可以用仲景的附子椒湯來溫陽通經;蛔蟲導致昏厥,可以用仲景的安蛔方。陽氣過盛時要使用滋陰藥物,陰氣不足時要使用溫陽藥物。
這些病症主要都與肝臟有關,因為肝臟是將軍之官,容易影響其他臟腑。肝氣一旦逆亂,其他臟腑的氣機也會跟著逆亂,氣逆就會導致痰濕生長,內火旺盛,風氣旋轉,神志不清,無所不能。如果肝氣上逆,會損傷肺金,導致津液虧損,可以用門冬湯和瓊玉膏來滋補肺金,柔肝制火;如果肝氣中逆,導致嘔吐脹滿,可以用六君去朮湯加入木瓜、薑、芍藥,以及附子粳米湯加人參來健脾胃,平肝氣;如果肝氣侵犯心脾,導致心悸消瘦,可以用甘麥大棗合龍骨、牡蠣來緩解心悸,鎮心安神;如果肝氣挾少陽之威,導致頭昏眼花,四肢麻木,可以用羚羊角、鉤藤、元參、連翹來熄風清絡;如果肝臟本身有病,導致體用失調,可以用椒、梅、桂、芍藥來益氣宣通;如果母臟虛弱,影響子臟的功能,可以用三才配合龜甲、磁石、朱砂,以及復脈湯減辛味加入雞黃,來安攝子母。至於痿厥的治療,可以用血肉、介殼類藥物,把湯劑改成膏劑,因為它們的藥力強,可以快速填補虛損,止住昏厥。
(《臨證指南》)
暴死卒倒,其因甚多。如暴僕口噤吐涎,體暖脈虛者,中風也,分辨真偽施治。如腹痛額黑,手足收引,脈來沉遲,無氣以息者,中寒也,宜理中四逆湯,更灸關元。有本質陰虛,暑途勞役,暴僕昏絕者,名曰中暑,宜生脈散加香藿。如卒倒有痰聲者,名曰痰厥,宜六君子湯加竹瀝、薑汁。
有行立之間暴眩僕絕,喉無痰聲,身無邪熱者,此陰虛而陽暴絕也,宜獨參湯。有暴怒卒倒,身冷無涎者,名曰氣厥,宜四磨飲。有食後著寒著氣而暴死者,名曰食厥,宜大棗探吐之。有大怒載血瘀於心胸而暴死者,名曰血厥,宜逐瘀行血。有感臭穢瘴毒暴死者,名曰中惡,宜醋炭熏鼻,醒後,以藿香正氣散調之。
白話文:
《臨證指南》暴死卒倒之因與治法
人突然暴死或昏倒,原因很多。
1. 中風:
- 表現:突然昏倒,口緊閉不能說話,吐出唾液,身體發熱,脈搏虛弱。
- 治療:需辨別真偽,對症下藥。
2. 中寒:
- 表現:腹部疼痛,額頭發黑,手腳抽搐,脈搏沉而慢,呼吸微弱。
- 治療:服用理中湯、四逆湯,並灸關元穴。
3. 中暑:
- 表現:體質虛弱,陽氣不足,在炎熱天氣勞累後,突然昏倒。
- 治療:服用生脈散,並加入藿香。
4. 痰厥:
- 表現:昏倒時有痰聲。
- 治療:服用六君子湯,並加入竹瀝、薑汁。
5. 陰虛陽暴:
- 表現:突然昏倒,沒有痰聲,身體沒有發熱,屬於陰氣虛弱,陽氣突然耗竭。
- 治療:服用獨參湯。
6. 氣厥:
- 表現:突然暴怒昏倒,身體冰冷,沒有吐出唾液。
- 治療:服用四磨飲。
7. 食厥:
- 表現:吃東西後受寒或受氣,突然暴死。
- 治療:用大棗催吐。
8. 血厥:
- 表現:因暴怒而導致血瘀在心胸,突然暴死。
- 治療: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
9. 中惡:
- 表現:聞到臭穢或瘴毒而突然暴死。
- 治療:用醋炭熏鼻,清醒後服用藿香正氣散。
或探喪入廟,暴絕,面赤不語者,名曰屍厥,亦宜醋炭熏鼻法,更服蘇合丸。有傷寒新瘥,與婦人交,忽患少腹急痛,外腎攣縮,面黑喘急,冷汗自出者,名曰脫元;有因大吐瀉後,卒然肢厥,不省人事者,名曰脫陽,俱急以蔥白縛切,安放臍上,再以熨斗熨之,後灌參附薑湯。又有男女交接而死者,有夢中脫泄而死者,治照前法,遲則不及。
○男女涎潮於心,卒然中倒,扶入暖室端坐,作醋炭熏之,令醋氣入鼻,其涎自退。輕者即醒,重者亦知人事,不可一點湯水入喉,使痰繫心包,必成廢人。初厥用生半夏或細辛、皂角末吹鼻,有嚏可治。(《證治匯補》)
白話文:
在探訪喪家進入廟堂時,突然昏厥,臉色紅潤且不說話的,稱為「屍厥」,對此應使用醋炭薰鼻的方法,並服用「蘇合丸」。若是新癒的傷寒病患者,與婦女發生性行為後,突然出現小腹緊張疼痛,外生殖器收縮,臉色發黑,呼吸急促,冷汗自行流出的情況,稱為「脫元」;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大量嘔吐或腹瀉後,突然四肢冰冷,失去意識的,稱為「脫陽」,對於這些急症,應緊急將「蔥白」綁成段狀,放置於肚臍上方,再用熨斗溫熱之,接著灌服「參附薑湯」。另外,還有一些在性行為中死亡,或者夢中失禁死亡的情況,治療方法類似以上所述,若處理過晚可能就來不及了。
男女在性行為中忽然昏倒,應扶入溫暖的房間,端坐,使用醋炭薰鼻,讓醋氣進入鼻腔,使口中的口水自然減少。輕度的患者會馬上清醒,重度的患者也會知道自己的狀況,但不能立即喝任何飲料進入喉嚨,以防痰液阻塞心包,導致成為廢人。初期昏厥時可用生「半夏」或「細辛」,加上皁角粉吹入鼻孔,若有打噴嚏現象,表示可以進行治療。(出自《證治匯補》)
凡中風、中氣、中暑、中寒、暴厥,俱不得妄動以斷其氣。《內經》明言:氣復返則生。若擾亂其氣,不得復返,致夭枉者多矣。(汪石山)
肝風內煽,發厥不省人事,重用茯神木治效。此病雖屬肝風內煽,然必上搏於心,心君為之不安。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屬肝,以木製木,則風定心安而厥自止。(沈金鰲)
脈候
寸脈沉大而滑,為痰氣食厥諸有餘之證;微濡而弦,為陰陽虛厥諸不足之證;大小無常為屍厥;沉細無力為蛔厥。(《證治匯補》)
選案
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曰:太子病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氣,邪氣蓄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故暴蹶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乎?曰:未也。言:臣,秦越人也。
白話文:
凡是中風、中氣、中暑、中寒、暴厥,都不要輕舉妄動,以免斷絕氣息。《內經》明確指出:氣息回歸才能生存。如果擾亂氣息,使其無法回歸,導致夭折的人很多。
肝風內襲,導致發作昏迷不醒,大量使用茯神木治療有效。這種病雖然屬於肝風內襲,但必然上衝心臟,使心神不安。茯神原本治療心臟,而茯神木又屬肝經,用木來制木,就能平息風邪,安寧心神,使發作停止。
脈象方面,寸脈沉而大且滑,屬於痰氣食積導致的厥症,也就是所謂的有餘之證;脈象微弱而弦緊,屬於陰陽虛弱導致的厥症,也就是所謂的不足之證;脈象時大時小沒有規律,屬於屍厥;脈象沉細無力,屬於蛔厥。
案例方面,扁鵲路過虢國,虢國太子去世了,扁鵲來到宮門下,詢問主管宮廷事務的官員喜方說:「太子得了什麼病?」喜方回答:「太子患的是血氣不調,交錯不順,無法宣泄,突然發作在體表,就成了中害。精神無法阻止邪氣,邪氣積聚而無法宣泄,所以陽氣緩弱而陰氣急迫,因此突然昏倒去世了。」扁鵲問:「太子去世多久了?」喜方說:「從雞鳴時分至今。」扁鵲說:「收斂遺體了嗎?」喜方說:「還沒。」扁鵲說:「我是秦國的越人。」
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乎?何以言可生也?扁鵲曰:子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中庶子聞言,目眩舌撟。入報虢君,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扁鵲曰:若太子病,所謂屍蹶者也。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
有間,太子蘇。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服湯二旬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史記》)
宋仁宗寵妃,食次,忽仆倒身冷,急召孫尚杜任診視。奏曰:此氣厥也,吐後即蘇。御坐良久,果蘇。上問:因何得此疾?對曰:貴妃方食暴怒,氣上與食相併,故厥。吐則氣通,故蘇。(《赤水玄珠》)
白話文:
太子不幸去世,扁鹊声称自己能救活他。中庶子怀疑扁鹊的话,认为他吹嘘。扁鹊说:“你不相信我的话,不妨去看看太子,你会发现他的耳朵在鸣,鼻孔张开,双腿到阴部仍然是温热的。” 中庶子听了,顿时头晕目眩,舌头都打结了。他赶忙去向虢君汇报,随后在中阙门外见到扁鹊,说:“久仰先生大名,您来到我们这小小的国家,还愿意出手相救,我们真是万分感激!” 扁鹊说:“太子这是‘屍蹶’之症。” 于是他让弟子子阳磨针石,用针灸太子身上的三阳五会穴。
过了一会儿,太子苏醒过来。扁鹊又让弟子子豹用五分汤熨烫太子,煮药时要减去八分,使其均匀,然后用药熨烫太子的两胁。太子慢慢地能坐起来,并恢复了阴阳平衡,服用汤药二十天后完全康复。因此,天下人都认为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宋仁宗宠爱的妃子正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昏倒,身体冰冷。皇帝急忙召来孙尚杜任诊治。孙尚杜任诊断后说:“这是气厥,只要吐出来就会恢复。” 妃子坐了很久后果然苏醒。皇帝问她为何会得这种病,孙尚杜任回答说:“贵妃吃饭时突然生气,气往上冲,与食物相撞,所以才导致气厥。吐出来就能通气,所以就恢复了。”
一婦患病六七日,時時暈倒,口眼微歪,胸膈脹痛。診脈左關沉弦,右關搏指。詢知因食麵食,胸腹脹痛起,次日便暈倒,至今亦未大便。此食厥也。用枳、樸、山楂、陳皮、半夏、木香、神麯、麥芽、煨薑、大黃,使宿食去,胸膈舒,筋脈通利,各證自愈。(吳天士)
白話文:
一位婦女患病已經六七天了,時常昏倒,嘴巴和眼睛微微歪斜,胸口和隔膜脹痛。診脈時,左手關脈沉而弦,右手關脈搏動指尖。詢問得知,她因為吃了麵食,導致胸腹脹痛,第二天就昏倒,直到現在還沒排便。這是食物積滯導致的昏厥。
應該使用枳實、厚朴、山楂、陳皮、半夏、木香、神麴、麥芽、煨薑、大黃等藥物,讓積滯的食物排出,使胸膈舒展,筋脈通暢,各項症狀自然就會痊癒。(吳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