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二·醫學溯源 (17)

回本書目錄

卷二·醫學溯源 (17)

1. 辨脈

真藏脈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

○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帝曰:見真臟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臟者,皆稟氣與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與手太陰,必因與胃氣乃至與手太陰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

○凡持真臟之脈者:肝至懸絕急,十八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脈至如火新燃,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懸去,是腎氣予不足也,棗華而死。○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死。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無力,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熟,寒熱獨並於腎也。

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素問》)

十怪脈:一曰釜沸,二曰魚翔,三曰彈石,四曰解索,五曰屋漏,六曰蝦游,七曰雀啄,八曰偃刀,九曰轉豆,十曰麻促。(《得效方》)

太素脈

世人有以太素脈,而言人貴賤窮通者,此妄之甚也,予嘗考其義矣。夫太者,始也,初也,如太極大乙之太;素者質也,本也,如繪事後素之素。此蓋言始初本質之脈也。此果何脈耶?則必指元氣而言也。東垣曰:元氣者,胃氣之別名。胃氣之脈,蔡西山所謂不長、不短、不疏、不數、不大、不小,應手中和,意思欣欣,難以名狀者是也。無病之人,皆得此脈。

以此脈而察人之有病、無病則可,以此脈而察人之富貴貧賤則不可。何也?胃氣之脈,難以形容,莫能名狀,將何以為貴賤窮通之診乎?竊觀其書,雖名《太素》,而其中論述,略無一言及於太素之義;所作歌括,率多俚語,原其初意,不過托此以為徼利之媒,後世不察,遂相傳習,莫有能辨其非者。

白話文:

辨脈

真臟脈象:

肝脈:脈至急促,像刀刃般銳利,感覺像撥動琴瑟的弦,顏色青白無光澤,毛髮脫落則將死。 心脈:脈搏有力堅實,像一串薏苡子般,顏色赤黑無光澤,毛髮脫落則將死。 肺脈:脈象大而虛弱,像羽毛輕拂皮膚般,顏色白赤無光澤,毛髮脫落則將死。 腎脈:脈搏有力但斷續,像用手指彈石頭般,顏色黑黃無光澤,毛髮脫落則將死。 脾脈:脈象弱而時快時慢,顏色黃青無光澤,毛髮脫落則將死。

帝質問岐伯:見到真臟脈象就代表死亡,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五臟都依靠胃氣來維持。胃是五臟的根本。臟腑之氣無法自行到達手太陰經,必須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所以,邪氣盛則精氣衰弱。病情嚴重時,胃氣無法與臟腑之氣一起到達手太陰經,因此真臟之氣獨自顯現。真臟之氣獨自顯現,代表疾病已勝過臟腑,所以會死亡。

各種真臟脈象的預後:

肝脈懸絕急促,十八日內死亡;心脈懸絕,九日內死亡;肺脈懸絕,十二日內死亡;腎脈懸絕,七日內死亡;脾脈懸絕,四日內死亡。

其他脈象:

脈象浮沉相合,但次數正常,每分鐘脈搏超過十次以上,代表經氣不足,輕微則九十日內死亡。 脈象像新燃起的火,代表心精虧損,如枯草般迅速死亡。 脈象像散落的樹葉,代表肝氣虛弱,如同樹葉凋零般死亡。 脈象像客人告辭(脈塞而鼓,然後消失),代表腎氣不足,像棗花凋謝般死亡。 脈象像濕泥,代表胃精不足,像榆莢落地般死亡。 脈象像橫線,代表膽氣不足,像禾苗成熟般死亡。 脈象像弦線,代表胞宮精氣不足,病人常說話,霜降時節死亡;不說話則可治癒。 脈象像交錯的漆線(左右兩側脈搏),輕微則三十日內死亡。 脈象像湧出的泉水,浮鼓於肌肉中,代表太陽經氣不足,氣息微弱,像韭菜開花般死亡。 脈象像鬆軟的泥土,按之無力,代表肌肉氣虛,先出現黑白等五種顏色,頭髮脫落後死亡。 脈象像懸雍垂(浮按無力,切之則更大),代表十二經脈氣不足,像水凝固般死亡。 脈象像偃月刀(浮按都急促有力),五臟俱虛,寒熱獨犯腎臟,病人不能坐,立春時節死亡。 脈象像丸狀滑利,按之不得,代表大腸氣不足,像棗葉生長般死亡。 脈象像花朵盛開,病人易恐懼,不想坐臥,行走站立時總聽見聲音,代表小腸氣不足,季秋時節死亡。(出自《素問》)

十種怪脈:釜沸、魚翔、彈石、解索、屋漏、蝦游、雀啄、偃刀、轉豆、麻促。(出自《得效方》)

太素脈:

世人用太素脈來論斷人的貴賤窮通,這是極其錯誤的。我曾考究過它的含義。「太」是開始、最初的意思,如同太極、大乙的「太」;「素」是本質、根本的意思,如同繪畫時底色的「素」。這大概是指人體最初始本質的脈象,也就是元氣。東垣先生說,元氣是胃氣的別稱。蔡西山所說的脈象不長不短、不疏不密、不大不小,應手平和,氣息舒暢,難以形容的脈象,就是胃氣的脈象。沒有疾病的人,都會有這種脈象。

用這種脈象來判斷人有沒有病是可以的,但用它來判斷人的富貴貧賤則不可。因為胃氣的脈象難以形容,無法用它來判斷人的貴賤窮通。仔細研讀相關書籍,雖然書名為《太素》,但內容卻絲毫沒有提及太素的含義;書中所作的歌訣,大多是俚語。其最初的意圖,不過是藉此謀取利益。後世的人不加辨別,便相傳習之,沒有人能辨明其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