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六·方藥備考 (17)
卷十六·方藥備考 (17)
1. 傷寒方論
大、小青龍,攻太陽之表,有水火之分;大、小陷胸,攻太陽之裡,有痰飲之別。(柯韻伯)
按:大承氣,所下者燥屎;大陷胸,所下者蓄水;小陷胸,所下者黃涎。(《傷寒類方》)
桃仁承氣湯、抵當湯
仲景制大青龍、大柴胡、白虎湯,治三陽無形之熱結。三承氣之熱實,是糟粕為患;桃仁、抵當之實結,是蓄血為眚。在有形中,又有氣血之分也。凡仲景用硝、黃,是蕩熱除穢,不是除血。後人專以氣分、血分對講,誤認糟粕為血,竟推大黃為血分藥,不知大黃之芳香,所以開脾氣而除腐穢,故方名承氣耳。若不加桃仁,豈能破血?非加蛭虻,何以攻堅?是血劑中又分輕重也。
凡癥瘕不散,久而成形者,皆蓄血所致。今人不求其屬而治之,反用三稜等氣分之藥,重傷元氣,元氣日衰,邪氣易結。蓋謂槽粕因氣行而除,淤血因氣傷而反堅也。明知此理,則用抵當丸,得治癥瘕及追蟲攻毒之效。(柯韻伯)
桃仁承氣,治淤血將結之時;抵當治淤血已結之後。(《傷寒類方》)
瓜蒂散、梔豉湯
邪在營衛之間,惟汗是其出路,故立麻黃、桂枝二方。邪在胸腹之間,惟吐是其出路,故立瓜蒂、梔豉二方。瓜蒂散主胸中痞硬,治在上焦;梔豉湯主腹滿而喘,治兼中焦。猶麻黃之主皮膚,桂枝之主肌肉。瓜蒂散,峻劑也,猶麻黃之不可輕用;梔豉湯,輕劑也,猶桂枝湯之可更用。
故太陽表劑,多從桂枝加減;陽明表劑,多從梔豉加減。陽明用梔豉,既可用之以去邪,即可用之以救逆。今人但知汗為解表,不知吐亦為解表。知吐中便有發散之說,不知所以當吐之義。故於仲景大法,取其汗下,遺其吐法耳。(柯韻伯)
瓜蒂、梔豉,皆吐劑。要知瓜蒂吐痰食宿寒;梔豉吐虛煩客熱。如未經汗、下,邪郁胸膈而痞滿者,謂之實,宜瓜蒂散,此重劑也;已經汗、吐、下,邪熱乘虛,客於胸中而懊憹者,為虛煩,宜梔豉湯,此輕劑也。(《醫方集解》)
白虎湯
白虎湯,是解胃腑內蒸之熱,非治外經之熱也。昔人以石膏辛涼,能解利陽明風熱,若不佐以麻、葛之品,何以走外?此說似是而實非。蓋陽明在經之邪,縱使有大熱,而不煩渴,自有葛根湯、桂枝加葛根等治法,並無藉於石膏也。(張路玉)
夫以石膏一物之微,入甘溫隊中則為青龍;從清涼同氣則為白虎。惟聖神之哲,乃能用之恰當。此龍虎所為慶風雲之會也。設在表之風寒未除,當用青龍而反用白虎;設在裡之熱渴已逼,當用白虎而反用青龍。倒行逆施,能不敗乎?世傳孫思邈有降龍伏虎之能,豈非以仲景之心法為道法耶?(喻嘉言)
白虎加人參,於清火中益氣;調胃用甘草,於攻實中慮虛。(柯韻伯)
白話文:
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都是針對太陽經的表證用藥,但一個是針對有水邪的,一個是針對有火邪的;大陷胸湯和小陷胸湯,都是針對太陽經的裡證用藥,但一個是針對有痰飲的,一個是針對有不同痰的。
大承氣湯,是針對腸道內的乾燥糞便;大陷胸湯,是針對體內積蓄的水液;小陷胸湯,是針對體內黃色的痰液。
桃仁承氣湯和抵當湯,都是張仲景所創,他創立大青龍湯、大柴胡湯、白虎湯,是用來治療三陽經沒有實質形狀的熱邪結聚。三承氣湯是針對腸道內糟粕堆積;而桃仁承氣湯和抵當湯是針對體內蓄積的瘀血。這兩者雖然都是有形的病邪,但一個是糟粕,一個是瘀血。凡是張仲景使用芒硝、大黃等藥,都是為了清除體內的熱邪和污穢,並不是為了清除血液。後人把氣分、血分分開來講,誤以為糟粕就是血,甚至認為大黃是治療血分的藥物。其實,大黃的芳香氣味,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清除體內的腐敗污穢,所以才稱為承氣湯。如果沒有加入桃仁,怎麼能破除瘀血呢?如果沒有加入水蛭、虻蟲,又怎麼能攻破堅硬的瘀血呢?所以說,治療血分病的藥物,也有輕重之分。
凡是腹內腫塊,久久不能消散,形成固定形狀的,都是因為體內蓄積了瘀血。現在的人不追究病因,反而使用三稜等治療氣分的藥物,嚴重損傷了元氣,導致元氣更加衰弱,邪氣更容易凝聚。他們認為,糟粕可以隨著氣的運行而排除,而瘀血因為氣的損傷反而更加凝結。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可以使用抵當丸,既可以治療腹內腫塊,又可以驅除體內寄生蟲,攻克毒邪。
桃仁承氣湯,是用來治療瘀血將要結聚的時候;抵當湯,是用來治療瘀血已經結聚之後。
病邪在營分和衛分之間,唯一可以驅邪的路徑就是發汗,所以才創立了麻黃湯和桂枝湯這兩個方子。病邪在胸腹之間,唯一可以驅邪的路徑就是嘔吐,所以才創立了瓜蒂散和梔豉湯這兩個方子。瓜蒂散主要治療胸中痞硬,治療的是上焦的病;梔豉湯主要治療腹部脹滿而喘,治療的是中焦的病。這就好像麻黃湯主要針對皮膚,桂枝湯主要針對肌肉一樣。瓜蒂散是比較峻猛的藥劑,就像麻黃湯一樣,不可以輕易使用;梔豉湯是比較溫和的藥劑,就像桂枝湯一樣,可以較為頻繁地使用。
所以,太陽經的表證,多是從桂枝湯加減變化而來;陽明經的表證,多是從梔豉湯加減變化而來。陽明經使用梔豉湯,既可以用來去除邪氣,又可以用來治療逆證。現在的人只知道發汗可以解表,卻不知道嘔吐也可以解表。要知道嘔吐本身就有發散的作用,並且要知道什麼情況應該使用嘔吐的方法。所以,他們只是繼承了張仲景的發汗和攻下之法,卻遺漏了嘔吐的方法。
瓜蒂散和梔豉湯,都是催吐的藥劑。要知道瓜蒂散是用來吐出痰液、食物和積滯的寒邪;梔豉湯是用來吐出虛煩和客熱。如果沒有經過發汗、攻下,邪氣鬱積在胸膈導致痞滿,這就是屬於實證,應該使用瓜蒂散,這是比較強的藥劑;如果已經經過發汗、嘔吐、攻下,邪熱趁虛而入,停留在胸中導致心煩不安,這就是屬於虛煩,應該使用梔豉湯,這是比較輕的藥劑。
白虎湯,是用来解决胃腑内部蒸腾的热邪,而不是用来治疗体表经络的热邪。以前有人认为石膏性味辛凉,能够解除阳明经的风热,如果不配伍麻黄、葛根等药物,如何能够把热邪从体表驱散?这种说法表面上看似有道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阳明经的病邪,即使出现高热,但如果患者没有口渴的症状,自然有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等方剂可以治疗,根本不需要用到石膏。
如果把少量石膏加入温补的药方中,就像青龙一样能行云布雨,如果把石膏加入清凉的药方中,就像白虎一样能威震四方。只有圣人般的智慧,才能恰当地使用石膏。这就像龙和虎,相遇时能兴起风云。如果在体表的风寒还没有去除时,应该使用青龙汤却反而使用了白虎汤;如果在体内的热渴已经很严重时,应该使用白虎汤却反而使用了青龙汤。这样做,怎能不失败呢?世人传说孙思邈有降龙伏虎的能力,难道不是因为他把张仲景的医术心得当作了自己的道法吗?
白虎加人参汤,在清热泻火的同时补益气血;调胃承气汤使用甘草,在攻下实邪的同时考虑到患者的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