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六·方藥備考 (9)
卷十六·方藥備考 (9)
1. 內經方論
內者,性命之道;經者,載道之書。其書乃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六臣,講求而成。其方高簡奧妙,不易測識。今人罕能用之者。然既為古聖之神方,自不得不錄之於首。(《成方切用》)
澤術麋銜散
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病名酒風。治之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素問》)
酒風,即《風論》曰: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其傷在脾胃。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內因酒濕所傷,則邪留肌肉;外因風邪傷衛,則陽氣去,腠理疏,元府開,筋痿弱。是證之所由來也。麋銜祛在表之風;澤瀉滲在裡之濕;白朮助脾胃之氣以卻邪。合以三指撮者,是為散,欲其緩於中以去病也。
後飯者,即仲景云:服藥已,啜熱稀粥,以助藥力也。(《古方選注》)
蘭草湯
有病口甘者,病名脾癉。此肥美之所發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其氣上溢,傳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素問》)
省頭草,花葉俱香,燥濕不變。脾癉是有餘之疾,必其人數食甘美而多肥,惟此清蔬,可除脾經陳久蘊蓄之熱。蓋其味辛性寒,主開結利竅,解熱止渴,故以一味單行,能使肥甘不化之氣,盪滌無餘,則其性之峻利可知。苟非肥美所發之癉,又非所宜也。(《古方選注》)
雞矢醴
有病心腹滿,旦食而不能暮食,病名鼓脹。治之奈何?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素問》)
醴,甜酒也。少曲多米,釀之一宿而成者佳。雞無前陰,溺屎同竅,佐以桃仁、大黃微利,水濕從大便而出。清酒為熟谷之氣,達於皮毛,行於脈絡,下通水道。雞屎與醴同行,復能使水濕從小便而出,二便通利,腹脹潛消矣。(《古方選注》)
四烏鰂骨一藘茹丸
有病胸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臊腥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及傷肝也。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治之以四烏鰂眉,一藘茹,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素問》)
烏鰂骨丸,皆血肉之品。蓋血枯氣去,苟非有情之物,焉能留戀氣血而使之生長?烏鰂魚骨,鹹溫下行,性澀去脫,久服令人有子,可知其固氣益精之功矣。藘茹鹹酸入肝,活血通經,疏氣行傷。丸以雀卵,壯陽益血。藥後即飯,復飲鮑魚汁,厭其藥性下行,利腸續絕。每用五丸者,《經》言脫血入房,肝傷由於中氣之竭,故欲其留頓中宮,仍從脾胃轉輸於下也。(《古方選注》)
生鐵落飲
有病怒狂者,生於陽也。陽氣者,暴折而難決。病名陽厥,奪其食則已。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使之服以生鐵落飲者,下氣疾也。(《素問》)
白話文:
[內經方論]
所謂「內」,指的是關乎生命本質的道理;所謂「經」,指的是記載這些道理的書籍。《內經》這本書是黃帝與岐伯、鬼臾區、伯高、少師、少俞、雷公這六位大臣共同探討研究而成的。書中的藥方精簡而深奧,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現在很少有人能夠運用這些藥方。然而,這些畢竟是古代聖賢所創的神奇藥方,所以不得不把它們記錄下來放在首位。(《成方切用》)
澤術麋銜散
如果身體發熱、四肢無力、汗如雨下、怕風、呼吸短促,這種病叫做「酒風」。用澤瀉和白朮各十分,麋銜五分,混合後用三根手指頭捏取一撮,在飯後服用。(《素問》)
所謂「酒風」,就是《風論》裡說的:「飲酒後感受風邪,就會形成漏風。」這種病邪傷害的是脾胃。患者會身體發熱、四肢無力、汗出如洗、怕風、呼吸短促。內因是飲酒導致濕氣內生,邪氣滯留在肌肉;外因是風邪侵襲體表,導致陽氣外洩,毛孔疏鬆,汗液流失,筋骨痿弱。這就是此病發生的原因。麋銜可以祛除體表的風邪;澤瀉可以滲利體內的濕氣;白朮可以幫助脾胃之氣來抵禦邪氣。混合後用三指捏取一撮,製成散劑,是為了讓藥力緩慢地發揮作用,從而去除病邪。
所謂「飯後」,就是仲景說的,服藥後要喝點熱稀粥,來幫助藥力發揮作用。(《古方選注》)
蘭草湯
如果口中經常感到甜味,這種病叫做「脾癉」。這種病是因過食肥膩甘美的食物引起的。肥膩的食物會導致體內發熱,甘甜的食物會導致腹中脹滿。體內氣機上逆,進而發展成消渴症。用蘭草來治療,可以去除體內積存的濁氣。(《素問》)
蘭草,又名省頭草,花和葉都帶有香味,可以燥濕卻不會變得乾燥。脾癉是一種過盛的疾病,多半是因為人們經常食用甘甜肥膩的食物所導致,只有這種清淡的蔬菜,可以去除脾經裡積存已久的熱氣。因為蘭草味道辛辣,性質寒涼,可以開通經絡,通利氣機,解熱止渴,所以單獨使用蘭草一味藥,就可以將因過食肥甘導致的壅滯之氣清除乾淨,可見其藥性峻猛。如果不是因為過食肥膩甘甜的食物而引起的脾癉,就不適合使用此方。(《古方選注》)
雞矢醴
如果出現心腹脹滿,早上吃過飯,晚上就吃不下飯,這種病叫做「鼓脹」。應該如何治療呢?可以用雞矢醴來治療,服用一劑就會有明顯效果,服用兩劑就可以痊癒。(《素問》)
所謂「醴」,就是甜酒。用少量的酒麴和大量的米,釀造一夜就可以製成,這樣的最好。雞沒有前陰,排泄尿液和糞便都從一個孔道排出,再加入少量的桃仁和大黃來微微通利大便,讓體內的水濕從大便排出。清酒是熟穀物的精華之氣,可以通達皮膚毛孔,運行於脈絡之中,向下疏通水道。雞屎與醴酒同時服用,又可以使水濕從小便排出,大小便都通暢了,腹脹自然就消除了。(《古方選注》)
四烏鰂骨一藘茹丸
如果胸脅脹滿,影響食慾,發病時先聞到腥臭味,流出清稀液體,先吐血,四肢冰涼,頭暈目眩,時常出現便血,這種病叫做「血枯」。這種病多半是年輕的時候大量失血,或是酒醉後行房,導致中氣耗竭以及損傷肝臟。肝臟受損,所以月經量減少甚至停止。可以用四份烏賊魚骨和一份藘茹,用麻雀蛋清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小豆,在飯後服用五丸,再飲用鮑魚汁,來疏通腸道。(《素問》)
烏賊魚骨丸,都是血肉有情的藥物。因為血枯導致氣血虛弱,如果沒有血肉有情的物質,又怎麼能留住氣血,讓其生長呢?烏賊魚骨,味道鹹,性溫,可以向下疏通,性質收澀,可以止住脫血,長期服用還可以使人有生育能力,可見其固氣益精的功效。藘茹味鹹酸,可以入肝經,活血通經,疏通氣機,消散瘀傷。用麻雀蛋清製成藥丸,可以壯陽益血。服藥後立即吃飯,再喝鮑魚汁,是為了減緩藥性向下走,疏通腸道,接續氣血。每次服用五丸,是因為《內經》說失血後行房,肝臟損傷是由於中氣衰竭,所以要讓藥力停留在中焦,仍然要通過脾胃運輸到下焦。(《古方選注》)
生鐵落飲
如果出現暴怒狂躁,這是因為體內陽氣過盛引起的。陽氣過盛,容易突然崩潰難以控制。這種病叫做陽厥,只要奪走他的食物就會好轉。因為食物入胃後,可以滋養陰氣,陽氣就會得到控制。讓他服用生鐵落飲,可以快速降氣。(《素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