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53)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53)

1.

疹毒上攻於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外應皮毛,故多咳嗽、泄瀉。得之早者,其嗽必減。致變喘逆,嗽實喘虛,得嗽者出,得喘者入,合目懶倦,其疹時出時沒,喉痰胸滿,面色變白,疹閉不出,因而告危。○疹出泄瀉,或瀉稀水頻數者,有吉有凶,要看疹透不透。若遍身稠密紅紫者,此乃陽火得泄,吉也。

疹一發透,其瀉自止。宜用升麻葛根湯。若疹已收,瀉猶未止,驗其體熱,疹必未透,前藥加翹、蒡、黃連、木通,以分利之。若疹色淡,體不熱,口不渴,大小便利,飲食少進,此為凶象,乃虛寒之證,治當溫補,或兼收澀。若火毒未淨,喘而泄瀉溺澀者,柴芩湯。煩渴作瀉者,白虎湯、豬苓湯。

疹家不忌瀉,瀉則陽明之邪熱得解,是亦表裡分消之義。○疹出二、三日,兩鼻俱干,收完時,毒氣輕者,清涕即來,就思飲食,不必服藥。若清涕來遲,不思食者,仍須清肺解毒。○疹後多嗽,餘毒假嗽而散,旬日之內,尚宜有嗽,不可見嗽多而治嗽。○疹後陰血因受煎熬,故多虛耗,以致身熱不已,午後尤甚者,治當滋陰清火,養陰退陽。

○疹後餘毒入胃,久而不散,以致牙齦黑爛而成走馬牙疳,沿及兩頰浮腫,鼻生紅點,穿頰破腮,缺唇墮鼻,聲啞,不食,而為崩砂狐惑敗壞之證。○疹後煩熱嘔吐者,毒留肺胃也,化斑湯、解毒湯。壯熱乾咳,便秘煩渴者,疹邪不解也,三黃丸利之,或涼膈散、金花丸。虛煩者,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花粉。

熱雖退,渴咳不止者,生脈散加甘、桔、二母、花粉。○疹後自利者,積熱移於大腸也,四苓散加木通、芩、連、白芍,或益元散。利下鮮血者,白頭翁湯。此由熱邪內陷故也,大忌止澀。○疹後喘嗽痰血者,毒留肺胃也,治用芩、連、山梔、元參、知母、花粉、人中黃。○疹後潮熱乾咳,便溏食減者,中氣虛也,宜補之,六君湯。

微微咳嗽者,餘毒未淨也,清肺飲、消毒飲。疹後咳嗽,但清餘熱,消痰壅,自愈,如貝母、甘、桔、麥冬、花粉、薄荷、元參之屬,勿用收斂。○疹後發熱煩躁,悶瞀驚悸者,陰血衰耗,毒乘心肝也,宜養血安神,四物湯去川芎加麥冬、棗仁、竹葉、燈心、甘草、菖蒲、茯神、黃連、辰砂。亦有不應藥而成疳瘵者。

○疹後聲啞不出,喘渴身熱不退,久不愈者,此熱毒未盡,肺金受克故也,清金降火湯、甘桔牛蒡湯,加知母、元參、竹葉、花粉、麥冬、杏仁。○孕婦出疹,以安胎清熱為主,四物湯加味主治,或用黃芩一味,既能安胎,又能解毒。○熱毒蒸胎,胎多受傷,而母常無恙者,何也?蓋疹與痘不同,痘宜內實,故胎落而母亡;疹宜內虛,故胎下而母安。然孰若子母兩全之為愈也。

白話文:

麻疹的毒氣如果向上侵襲肺部,因為肺與大腸是相連的,而肺又對應到皮膚毛髮,所以常常會引起咳嗽和腹瀉。如果發病早期就出現這些症狀,咳嗽通常會比較輕微。但如果病情惡化,可能會轉變成喘氣、呼吸困難的狀況,咳嗽是實證,喘是虛證。如果出現咳嗽,表示麻疹將要發出來,如果出現喘氣,則表示麻疹會往內侵襲,病人會感到疲倦、想睡,麻疹會時有時無,喉嚨有痰,胸口悶脹,臉色蒼白,如果麻疹閉塞不發,情況就會很危險。

麻疹發出來後如果腹瀉,拉肚子或拉稀水,有時好有時壞,關鍵是要看麻疹有沒有完全發出來。如果全身麻疹都密密麻麻地呈現紅紫色,這表示體內的陽火有發洩的出口,是好現象。麻疹一旦完全發出來,腹瀉自然就會停止。可以用升麻葛根湯來治療。如果麻疹已經消退,腹瀉卻還沒停止,而且身體發熱,表示麻疹沒有完全發出來,可以用先前的藥方,再加入翹、蒡、黃連、木通等藥材,來幫助疏通。如果麻疹顏色很淡,身體不發熱,口不渴,大小便正常,吃不下東西,這是兇險的徵兆,是屬於虛寒的症狀,治療時應該用溫補的方式,或者搭配收斂的藥材。如果體內火毒還沒清乾淨,同時出現喘氣、腹瀉、小便不順暢,可以用柴芩湯。如果口渴想喝水,又拉肚子,可以用白虎湯或豬苓湯。

麻疹病人不忌諱拉肚子,因為拉肚子可以把體內的陽明經邪熱排出去,這也是表裡雙解的一種方式。麻疹發出來兩三天後,如果兩個鼻孔都乾燥,等到麻疹快要完全消退的時候,如果身體毒氣比較輕,就會流出清鼻涕,而且開始想吃東西,這時就不需要吃藥。如果清鼻涕來得比較晚,又不想吃東西,還是需要服用清肺解毒的藥物。麻疹之後常常會咳嗽,這是殘留的毒素藉由咳嗽排出,在十天左右的時間內,還是應該會有咳嗽的現象,不可以因為咳嗽就急著治療咳嗽。麻疹過後,身體的陰血會因為受到煎熬而變得虛弱,導致身體持續發熱,尤其在下午更加嚴重,這時候治療應該用滋陰清熱、養陰退陽的方式。

麻疹過後,如果殘餘的毒素進入胃部,久久無法消除,就會導致牙齦潰爛發黑,形成走馬牙疳,並且蔓延到兩頰浮腫,鼻子出現紅點,甚至穿破臉頰,嘴唇和鼻子都壞死,聲音沙啞,吃不下東西,這就是崩砂狐惑的敗壞症狀。麻疹過後如果出現煩躁發熱和嘔吐,表示毒素還留在肺和胃,可以用化斑湯或解毒湯來治療。如果高燒、乾咳、便秘、口渴,表示麻疹的邪氣還沒解除,可以用三黃丸來疏通,或使用涼膈散、金花丸。如果出現虛煩的狀況,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去除半夏,加入花粉。

即使退燒了,如果還是口渴、咳嗽不止,可以用生脈散,加入甘草、桔梗、二母、花粉。麻疹過後如果腹瀉,表示積熱轉移到大腸,可以用四苓散,加入木通、黃芩、黃連、白芍,或者使用益元散。如果拉出來的糞便中帶有鮮血,可以用白頭翁湯。這是因為熱邪陷入體內造成的,絕對不能使用止瀉藥。麻疹過後如果出現喘氣、咳嗽、咳血,表示毒素還留在肺和胃,可以用黃芩、黃連、山梔、元參、知母、花粉、人中黃來治療。麻疹過後如果出現潮熱、乾咳、大便稀溏、食慾不振,表示中氣虛弱,應該用補益的方法,可以使用六君湯。

如果只有輕微的咳嗽,表示毒素還沒完全清除,可以用清肺飲或消毒飲。麻疹後的咳嗽,只要清除殘餘的熱毒,化解痰液,自然會痊癒,可以使用貝母、甘草、桔梗、麥冬、花粉、薄荷、元參等藥材,不要使用收斂的藥物。麻疹過後如果發熱、煩躁、胸悶、心悸,表示陰血衰竭,毒素侵入心肝,應該用養血安神的方式來治療,可以用四物湯,去除川芎,加入麥冬、棗仁、竹葉、燈心草、甘草、菖蒲、茯神、黃連、辰砂。也有一些病人,吃藥後沒有效果,反而形成癆病。

麻疹過後如果聲音沙啞發不出來,喘氣、口渴、身體發熱不退,久久不能痊癒,這是熱毒未盡,肺金受到損傷的緣故,可以使用清金降火湯或甘桔牛蒡湯,加入知母、元參、竹葉、花粉、麥冬、杏仁。孕婦如果得了麻疹,應該以安胎清熱為主,可以用四物湯加味來治療,或者單獨使用黃芩,既能安胎,又能解毒。如果熱毒影響到胎兒,胎兒通常會受到傷害,而母親卻常常沒有事。這是因為麻疹和痘疹不同,痘疹適合體內陽氣充足的人,所以胎兒可能會流產,而母親也會喪命;麻疹則適合體內陰虛的人,所以胎兒可能會流產,但母親卻能平安。但最好的狀況還是母子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