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49)
卷十五·痘疹精華 (49)
1. 余義
近有種師,因種苗已斷,權取時苗種之,往往有種出稠密證重者,不知時苗亦必要傳種數兒,俱各順當,性始平和,方與種苗相等。至於種法,凡種一兒,用痂三、四粒放茶杯內,滴入清水數匙,指尖攪濕,將水傾去,用柳木小杵,研十數轉,如漿糊狀,用新棉捏一小團,如棗核大,長短粗細,量兒鼻孔大小,棉團不可太鬆,松恐苗氣易往外泄,將棉團一頭蘸痂糊於上,塞兒鼻中,男左女右,塞勿太進,恐兒不適意,亦勿太出,恐易於脫落,須寬緊淺深適中為妙。塞後勿任兒手拈出,若嚏打出,仍急塞入。
下苗後,以六個時辰為度,天熱早取出數刻,天寒多留數刻,苗氣漸次傳遍五臟,至七日或八、九日發熱,發熱三日而見點矣。將發熱時,小兒頸項必發小塊,狀如痰核,乃毒氣結聚於此,痘發必稀,不必醫治,痂後漸消。若用時苗種者,項中無塊可辨。兒之可種與否,須察其體之虛實,及有無宿病。
調護之法,當節飲食,適寒溫,防驚嚇,此皆種師俱各明悉,茲不重贅。(葉天士)
放苗之七日,應期發熱而出者,為活動之苗。放而不出者,苗性不靈,行至半途而止。如自鳴鐘之失時,爆竹之不過線。○曾記程漢昭先生有五不放之說:解顱目多白者不放;肉虛軟多痰者不放;膚枯發黃有疳積者不放;鼻孔小者不放;未周歲者不放。痘師能避此五種,自不致失手矣。
○予謂五者之外,尤有三不放:病後未復元者不放;身生瘡疥者不放;時痘出處不放。恐時疫傳染,內外交攻,體難任也。(《痘訣余義》)
選案
張圓庵侍御子,年十三歲,六月南歸,感受暑熱,躁渴狂煩,服天水散不止,改服大順散,人事昏沉,二便閉塞五日。予與白虎湯,用石膏煎汁代茶,一晝夜漸覺鬆快,小便稍長,從新壯熱。予曰:此痘發矣。急與內托清散,仍用石膏為君,閱二日痘始出,唇舌燥裂,以石膏二十斤、黃連一斤煎汁頻進,方獲起脹灌膿。前後二十七日,計用石膏八十五斤,黃連三斤。
此種火毒之證,世不常有,非侍御公篤信,安望生全?○黃武功郎,五歲出痘,下身稠密,上截全無。予曰:此誤下過也。改用升發之劑,始得漸布於上。適予渡江數日,武功聽俗醫,恣用芩、連、犀角,八朝無漿,遣人迎予,與以參、耆內托立起。○吳皋門郎,十一歲,逆痘變爛,收功一月後,忽又發痘遍身,一日出齊,三日灌足,第四日一片破爛,全無痘形,膿水淋漓,用松花蕎麥粉,愈撲愈甚。
予審視曰:此原無痘毒,乃脾虛濕勝,究系從前用麻黃髮為臭爛,元氣耗去,未用參、術調補耳。內服異功散,外以人參末糝之,隨糝隨干,內外共用人參一斤五兩,至今破處絕無疤痕。○範道生郎,十三歲,出痘,醫用生地、羚羊、芩、連、梔、柏,致淫濕淋漓,不能成漿。
白話文:
近來有些種痘師,因為傳統種苗已經斷絕,就隨便取用當時流行的痘苗來接種,常常造成接種後痘子過於密集且病情嚴重的狀況。他們不知道當時的痘苗也必須要經過傳種幾代,讓它的特性變得溫和之後,才能與傳統種苗的效果相當。至於種痘的方法,凡是要種痘的時候,取出一顆痘痂,用三、四粒痘痂放入茶杯中,滴入幾匙清水,用指尖攪濕,將水倒掉,用柳木小杵研磨十幾次,研磨成漿糊狀,用新棉花捏成小團,大小像棗核,長度粗細要量好孩童的鼻孔大小。棉團不可太鬆,鬆了恐怕痘苗的氣容易外洩,將棉團一頭蘸上痘痂漿糊,塞入孩童的鼻孔,男生塞左邊,女生塞右邊。塞的時候不要太深入,怕孩童感到不適,也不要太淺,怕容易脫落,鬆緊深淺適中最好。塞入後不要讓孩童用手拿出來,如果打噴嚏噴出來,要趕快塞回去。
種苗放入鼻孔後,以六個時辰為準,天氣熱的話早一點取出,天氣冷的話可以多留一些時間。痘苗的氣會漸漸傳遍五臟,到七、八天或九天時會發熱,發熱三天後會出現痘點。快發熱時,孩童的脖子一定會出現小腫塊,形狀像痰核,那是毒氣聚集在這裡,痘子發出來會比較稀疏,不需要治療,結痂後腫塊會漸漸消退。如果是用當時的痘苗接種的,脖子上就沒有腫塊可以辨識。孩童是否適合種痘,要觀察他的體質是虛弱還是強壯,以及是否有舊病。
照顧的方法,要注意飲食,冷暖要適當,預防驚嚇,這些種痘師都應該很清楚,所以就不再重複說明。(葉天士)
痘苗放入鼻孔後七天,如果按照預期發熱出痘的,代表是活的痘苗。如果放了沒有發熱出痘的,代表痘苗不靈活,在傳播的過程中就停止了,就像自鳴鐘時間不準,爆竹沒有引線就沒辦法爆炸一樣。曾經記得程漢昭先生說過有五種情況不能種痘:囟門還沒閉合、眼睛有很多白眼球的人不能種;肌肉虛弱鬆軟、痰多的人不能種;皮膚乾燥枯黃、有疳積的人不能種;鼻孔太小的人不能種;未滿一歲的孩童不能種。種痘師如果能避開這五種情況,自然就不會失手。
我認為除了這五種之外,還有三種情況不能種痘:大病初癒、還沒有完全康復的人不能種;身上長瘡疥的人不能種;當時正在流行天花的地方不能種,怕引起時疫傳染,內外一起發病,身體難以承受。(《痘訣余義》)
選案
張圓庵侍御的兒子,十三歲,六月從南方回來,因為天氣炎熱而中暑,煩躁口渴,服用天水散沒有效果,改服大順散,卻人事不省,大小便不通五天。我給他開白虎湯,用石膏煎汁代替茶水,喝了一天一夜漸漸感覺舒服,小便稍微通暢,又開始發高燒。我說:這是要出痘了。趕快給他服用內托清散,仍然以石膏為主藥,過了兩天痘子開始出現,嘴唇和舌頭都乾燥龜裂,用石膏二十斤、黃連一斤煎汁頻繁服用,才讓痘子順利發脹灌膿。前後二十七天,總共用了石膏八十五斤,黃連三斤。
這種火毒之證,世間不常見,如果不是侍御公深信不疑,怎麼能保住性命呢?黃武功郎,五歲出痘,下半身痘子密集,上半身卻完全沒有。我說:這是誤用了瀉下的藥物造成的。改用升發的藥物,才慢慢地把痘子引發到上半身。剛好我渡江去了幾天,武功聽信庸醫,隨意使用黃芩、黃連、犀角,八天都沒有漿液,派人來請我,我用參、耆內托才使痘子順利發脹。吳皋門郎,十一歲,得了逆痘變成潰爛,收尾一個月後,忽然又發痘遍佈全身,一天就全部出現,三天就灌足膿液,第四天全部潰爛,完全沒有痘子的形狀,膿水淋漓。用松花蕎麥粉,越撲越嚴重。
我仔細觀察後說:這原本就不是痘毒,而是脾虛濕盛,追究原因是因為之前用麻黃發汗導致氣味腐敗,元氣耗損,沒有用人參、白朮來調理補養。內服異功散,外敷人參末,隨敷隨乾,內外總共用了一斤五兩的人參,直到現在破掉的地方都沒有疤痕。範道生郎,十三歲,出痘,醫生用生地、羚羊、黃芩、黃連、梔子、黃柏,導致濕氣過盛,膿液淋漓,不能成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