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48)
卷十五·痘疹精華 (48)
1. 余義
不知創自何人,用以發痘。今醫以為奇品,竟相傳用。考本草痘疹諸書,皆所不載。審其性質,不過為陰寒濕毒之蟲耳。惟其有毒,所以亦能發痘;惟其寒濕,所以最能敗脾。且發痘不從血氣,而從毒藥,痘雖起而中則敗矣。此與揠苗者何異?矧以濕毒侵脾,弱稚何堪?故每見多服桑蟲者,毒發則唇膚俱裂,脾敗則泄瀉不止,前車既覆,後可鑑矣!○凡發痘之藥,用本不同。
有以毒攻毒而發痘者,如穿山甲、人牙、蟬蛻之屬是也;有解毒清毒而發痘者,如紫草、紅花、牛蒡、犀角、木通、連翹之屬是也;有升提氣血而發痘者,如芎、芷、荊芥、升麻之屬是也;有解散寒邪而發痘者,如麻、桂、柴、葛、防風、紫蘇、蔥白之屬是也;有行氣行滯,以通雍塞而發痘者,如丁香、木香、陳皮、厚朴、山楂、大黃之屬是也;有益火回陽,健脾止瀉而發痘者,如桂、附、乾薑、肉蔻之屬是也。凡此,孰非發痘之法?然但可為佐,必以血氣為主。
(《景岳全書》)
人參補氣生漿,虛證用之甚善,如火毒未清,妄用之,其禍立見,務要仔細。黃耆亦然。有溫補已到,漿只不來,或半漿難足,此係尚欠解毒之故,或燒人屎,或糞缸岸煆過研末,二味擇一,加穿山甲於內,或牛黃散亦可。書云:斥補法以防過益,進清涼以助結痂。此言漿足不可再用參、耆,倘不知此,見痘不收,愈補愈壞。
○黃耆催漿,只宜生用,黶時以蜜炙之。(《仁端錄》)
凡蟲蟻皆攻,無血者走氣,有血者走血,飛者升,地行者降。○火毒歸肺,余遵孫真人葦莖湯,間有效者。(葉天士)
古人謂痘瘡但見紅點,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此蓋為痘疏毒少者言。後人不達立言之旨,遽謂凡痘見點,俱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乃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之劑,痘出太密,正宜服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潤之,郁者疏之,過者平之,陰精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若痘疏毒少者,雖他藥亦不可服,況升麻葛根湯乎?(萬密齋)
放痘
古有種痘良法,相傳至今,至穩至當。蓋正痘因外感時邪而發,種痘則種於無病之時,豈非避危就安之妙法乎?種法全在好苗。夫苗者,即取他兒種落之痂,謂之種苗,無時行之氣。若自出之痂,謂之時苗,有時行之氣,若不辨而用,名雖為種,實與傳染時痘無異。然種苗要擇痘稀色潤,漿濃痂厚,光澤尖圓者,此氣血充足,陰陽合德之上苗也。
收貯瓷瓶,緊護其口,置清涼處,勿觸穢氣。其苗在北方,天氣涼,春時一月之內,冬月四、五十日尚可種。南方氣溫,夏月四、五日,春月二十日,冬月三十日,久則氣薄無力,恐種不出。欲覓此苗,訪有人家種痘,向其懇求數粒,即可源源而種。或平日於同道種師老誠者言明,彼此互借,則苗亦可不斷。
白話文:
關於「余義」:
不知道是誰開始使用的,這種方法是用來發痘疹的。現在的醫生都把它當成珍貴的藥方,互相傳用。但查閱本草和痘疹相關的書籍,都沒有記載這種方法。仔細探究它的性質,不過就是一種陰寒濕毒的蟲子罷了。正因為它有毒,所以也能誘發痘疹;正因為它寒濕,所以最容易傷害脾胃。而且,這種發痘疹的方法並不是從身體的氣血出發,而是靠毒藥來催發,痘疹雖然發出來了,身體內部卻已經敗壞了。這和拔苗助長有什麼區別呢?更何況用濕毒來侵襲脾胃,對於體質虛弱的幼兒來說,怎麼受得了?所以常見到很多服用桑蟲的人,毒性發作時,嘴唇和皮膚都會裂開,脾胃受損則會腹瀉不止,前人的慘痛教訓,後人應該引以為戒啊!
總之,用來發痘疹的藥物,各有不同的作用機制:
有些是用毒藥來攻毒,促使痘疹發出來的,像是穿山甲、人牙、蟬蛻等;有些是用來解毒清熱的,讓痘疹發出來的,像是紫草、紅花、牛蒡、犀角、木通、連翹等;有些是用來提升氣血的,促使痘疹發出來的,像是芎、芷、荊芥、升麻等;有些是用來驅散寒邪的,讓痘疹發出來的,像是麻黃、桂枝、柴胡、葛根、防風、紫蘇、蔥白等;有些是用來運行氣血,疏通阻塞的,讓痘疹發出來的,像是丁香、木香、陳皮、厚朴、山楂、大黃等;有些是用來補益陽氣,健脾止瀉的,讓痘疹發出來的,像是桂枝、附子、乾薑、肉豆蔻等。這些藥物,哪一種不是發痘疹的方法呢?然而,它們都只能作為輔助,必須以身體的氣血為主。
(出自《景岳全書》)
人參可以補氣生津液,對於虛弱的症狀效果很好,但如果體內的火毒還沒清除,就胡亂使用,很快就會出問題,一定要謹慎小心。黃耆也是一樣。有時溫補已經足夠了,但痘疹裡的漿液就是不出來,或是只能出一半,這表示身體還缺乏解毒,可以考慮使用燒過的人屎或糞坑岸邊燒過的灰,磨成粉末,二選一使用,再加入穿山甲,或是使用牛黃散也可以。書上說:要限制補益的方法來防止補過頭,要使用清涼的藥物來幫助結痂。這表示痘疹漿液充足後,就不可以再使用人參、黃耆了,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看到痘疹不收,反而越補越糟。
黃耆用來催生漿液,只適合生用,痘疹快要結痂時,可以用蜂蜜炙烤過後使用。(出自《仁端錄》)
所有蟲蟻都有攻擊性,沒有血的會走氣,有血的會走血,會飛的會向上走,在地上爬的會向下走。火毒會歸於肺,我遵從孫思邈的葦莖湯,有時會有效。(出自葉天士)
古人說,痘疹只要出現紅點,就不能服用升麻葛根湯,擔心會發散得太過,導致身體虛弱。這是針對那些痘疹毒素較少的人來說的。後人沒有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就認為只要痘疹出現紅點,都不能服用升麻葛根湯,這是錯誤的。升麻葛根湯這四味藥,是發表解毒、疏通氣血、升降陰陽的藥物,如果痘疹出得太密集,正適合服用它,可以讓陷下去的痘疹浮起來,讓乾燥的痘疹滋潤,讓鬱結的痘疹疏通,讓過多的痘疹平息,這樣可以讓陰精不衰竭,陽毒也不會太過亢盛。如果痘疹毒素很少,即使是其他藥物也不能隨便服用,更何況是升麻葛根湯呢?(出自萬密齋)
關於「放痘」(種痘):
古代有種痘的好方法,流傳至今,既安全又可靠。真正的痘疹是受到外來邪氣侵襲而發的,而種痘則是在沒有生病的時候進行,這不就是避開危險,選擇安全的好方法嗎?種痘的關鍵在於要有好的痘苗。所謂痘苗,就是取其他孩子已經結痂的痘痂,叫做「種苗」,沒有當時流行的疾病的氣息。如果是自己出的痘痂,叫做「時苗」,有當時流行的疾病的氣息。如果沒有分辨清楚就使用,雖然名稱是種痘,實際上和傳染時疫痘疹沒有區別。種苗要選擇痘疹稀疏、顏色潤澤、漿液濃稠、痂皮厚實、光亮尖圓的,這是氣血充足、陰陽和諧的上等痘苗。
將痘苗收存在瓷瓶中,密封瓶口,放置在陰涼處,不要接觸污穢之氣。如果痘苗在北方,天氣涼爽,春天時一個月內,冬天四、五十天還可以種痘。南方氣溫較高,夏天四、五天,春天二十天,冬天三十天,時間太久,痘苗的氣力就會減弱,恐怕就種不出來了。想要尋找痘苗,可以拜訪有種痘經驗的人家,向他們懇求幾粒,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種痘了。或者平時和同行的老實誠懇的種痘師傅說好,彼此互相借用,這樣痘苗也不會斷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