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4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45)

1. 余義

辨法勿以黑痘作疔。蓋黑痘猶痘也;疔則陷入肉中,形如螺蓋,捏之有核,割之不痛。黶後疔爛,七日前後者,四聖丹主之。(《慈幼筏》)

大人痘

大人無輕痘,緣其毒之久蓄也。久蓄之毒,氣之輕者不足以感動,必待天行疫癘之年,始能相感,治與嬰幼大異。嬰幼七情未乾,混元未破,痘之出,一味治痘,而且膚薄腠疏,自能易出易長。若二十以上為難,三十以上更難,其所難者,在男則有酒色之傷,在女則有經產之患,真元既破,表氣復堅,痘點繁密,有能送毒出外,無內陷之憂者鮮矣。

治法疏托以後,大約男子以滋腎為先,女子以養肝為本,松肌透毒,相機而動,無使傷我氣血,則得之矣。(《橡村痘訣》)

年長出痘,男女欲火已動,其初即見膝痛腰痠,咽喉窒痛欲閉,苦辛寒藥必不效驗,宜甘鹹寒滋水制火,佐以解毒。六、七日來痛勢日緩,聶氏有參麥清補方,余每用六味湯加龜膠、元參、秋石獲效。(葉天士)

出幼之童,嗜欲開,血氣耗,虛火炎蒸,或煩或渴,或咽痛,鼻時出血,毒盛不任溫補,當是時,參麥清補湯頻服於五、六日前,猶或可救。若七、八日不成膿,非參歸鹿茸湯不可。(《慈幼筏》)

孕婦痘

孕婦出痘,始終以安胎為主,不可犯動其胎,其初以參蘇飲發之,出後安胎散為佳。(萬密齋)

孕婦出痘,氣血虛則胎不安,氣血熱則胎不安,氣血滯則胎不安。故安胎散參、苓、朮、草所以補氣,歸、芎、芍藥所以養血,黃芩所以清熱,香、砂、紫蘇、陳皮、大腹皮所以行滯。(《醫方考》)

治孕婦痘,要無失時,胎之墮也,非血熱,必氣虛,藥投其時,皆有安胎之妙。○痘證墮胎,審在何時:在初出,補而升之;在起脹,補而清之;在行漿,則峻補之。又當視其根暈,散與不散,為生死證驗。(程華仲)

孕婦出痘,在於初出之時胎落者,則血氣雖虛,然熱毒亦因走泄,兼之未經起脹灌漿,則血氣未曾外耗,倘痘非險逆,加以大補托裡,每多可生。至於收黶之時胎落者,則毒已出表,亦多無事,但重虛而元氣易脫,宜倍補益耳。若正當起脹灌漿而胎落者,則氣血衰敗,內外兩虛,既不能逐毒以外出,則毒必乘虛而內攻,為不救者多矣。(《馮氏錦囊》)

出痘行經

女人月事,時至必行,漿行經至,險也。痘之成功,全藉氣血,氣虛可為,血虛難為,痘不倒陷,根暈不散,猶可冀生,倒陷根散者死。治法,養其陽以生其陰。若證屬血熱,又有得行經而反吉者。然在見點起脹時,非灌膿時所宜也。(程華仲)

逆證死期

痘之失治,必至於死,然死之日、死之狀何如?沈虛明曰:鬱而不出者,三日死;出而不齊者,六日死;不起脹者,九日死;不灌漿者,十二日死。凡內攻之痘,皆死於十二日之前;不成痂者,十五日死。又毒陷於脾者,泄瀉而死;毒壅於胃者,乾枯焦黑而死;郁毒未解者,喘促而死;火毒未解者,外剝而死。(程華仲)

白話文:

余義

辨別方法不要把黑痘當成疔瘡。黑痘仍然是痘的一種;而疔瘡是深入肉中,形狀像螺絲蓋,按壓時有硬核,割開也不會感到疼痛。如果黑痘之後出現疔瘡潰爛,並且發生在七天左右,可以用四聖丹治療。(出自《慈幼筏》)

大人痘

成年人出痘不是小事,因為體內積蓄的毒素已經很久了。長期積累的毒素,輕微的氣血不足以引發,必須等到流行疾病發生的時候,才會相互影響,治療方法和嬰幼兒有很大的不同。嬰幼兒的情感沒有受到太多的干擾,元氣也沒有被破壞,出痘時,只需要專心治療痘瘡,而且皮膚薄、毛孔疏鬆,痘痘自然容易長出。如果二十歲以上出痘就比較困難,三十歲以上更困難。困難的原因,男性通常有飲酒和性生活過度造成的損傷,女性則有經期和生產的影響,導致體內的真元之氣受損,體表的防禦功能也變強了。痘點會密集地出現,能順利將毒素排出體外,沒有向內潰陷危險的情況很少。

治療方法應該先疏通表皮,讓毒素透出來,總的來說,男性應該先滋補腎臟,女性則應該以調養肝臟為根本。鬆弛肌肉,幫助毒素透出,根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不要損傷自身的氣血,這樣就能成功治療。(出自《橡村痘訣》)

年紀較大的人出痘,通常因為慾望已經產生,最初會出現膝蓋疼痛、腰部痠痛、咽喉阻塞疼痛的症狀,用苦寒的藥物治療必定沒有效果。應該使用甘甜、鹹味的寒涼藥物來滋養體內的水液,抑制體內的火氣,並輔以解毒的藥物。如果六七天後疼痛逐漸減輕,聶氏有參麥清補方可以參考,我通常使用六味湯加上龜膠、元參、秋石,效果很好。(出自葉天士的經驗)

已經懂事的兒童,慾望開始產生,氣血也開始耗損,虛火上升,可能會出現煩躁、口渴、咽喉疼痛、鼻子出血等症狀。此時毒素旺盛,不能用溫補的藥物,應該在發病五六天前,頻繁服用參麥清補湯,或許還能救治。如果七八天後仍然不能化膿,就必須使用參歸鹿茸湯。(出自《慈幼筏》)

孕婦痘

孕婦出痘,從頭到尾都應該以安胎為主要目標,不能傷害到胎兒。初期可以用參蘇飲來疏散毒素,出痘後使用安胎散比較好。(出自萬密齋的經驗)

孕婦出痘,氣血虛弱會導致胎兒不安,氣血過熱也會導致胎兒不安,氣血運行不暢也會導致胎兒不安。所以,安胎散中人參、茯苓、白朮、甘草是用來補氣的,當歸、川芎、芍藥是用來養血的,黃芩是用來清熱的,木香、砂仁、紫蘇、陳皮、大腹皮是用來疏通行氣的。(出自《醫方考》)

治療孕婦痘,必須把握時機,避免流產。流產的原因,不是因為血熱,就是因為氣虛。藥物使用得當,都有安胎的作用。要仔細判斷痘瘡導致流產的時間:如果是在剛開始出痘的時候,應該使用補氣的藥物來提升氣機;如果是在痘瘡開始腫脹的時候,應該使用補氣和清熱的藥物;如果是在痘瘡化膿的時候,則應該使用峻補的藥物。還要觀察痘瘡周圍的紅暈,看看是否擴散,這可以判斷病情是否危險。(出自程華仲的經驗)

孕婦出痘,如果在剛開始出痘的時候就流產,說明雖然氣血虛弱,但是熱毒也因為流產而排出,而且沒有經過痘瘡腫脹化膿的階段,所以氣血沒有被大量消耗,如果痘瘡不是非常危險,再加上大補氣血的藥物來扶正祛邪,通常可以保住胎兒。如果是在痘瘡結痂的時候流產,則說明毒素已經排出體外,通常不會有問題,但是因為身體虛弱,元氣容易脫失,應該加倍補益氣血。如果是在痘瘡腫脹化膿的時候流產,則說明氣血衰敗,身體內外都非常虛弱,既無法將毒素順利排出,毒素也會趁虛而入,這種情況通常難以救治。(出自《馮氏錦囊》)

出痘行經

女性月經,時間到了自然會來。如果痘瘡化膿的時候遇到月經來潮,情況就很危險。痘瘡能否順利治癒,完全依靠氣血,氣虛或許還能治療,但血虛就很難治癒。如果痘瘡沒有凹陷,周圍的紅暈沒有消散,或許還有希望,如果凹陷、紅暈消散則表示情況危險。治療方法應該滋養陽氣,從而促進陰液的產生。如果病情屬於血熱,也有可能因為月經來潮反而轉好。但是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痘瘡剛開始出現、還沒有開始腫脹的時候,而不是在化膿的時候。(出自程華仲的經驗)

逆證死期

痘瘡如果治療失當,必然會導致死亡,那麼死亡的時間和狀態是什麼呢?沈虛明說:如果痘瘡鬱積在體內無法發出,三天就會死亡;如果痘瘡發出的不整齊,六天就會死亡;如果痘瘡沒有腫脹,九天就會死亡;如果痘瘡沒有化膿,十二天就會死亡。凡是毒素侵犯內臟的痘瘡,都會在十二天之內死亡;如果痘瘡無法結痂,十五天就會死亡。另外,如果毒素侵犯脾臟,會因為腹瀉而死亡;如果毒素壅塞在胃部,會因為身體乾枯焦黑而死亡;如果體內鬱積的毒素無法解除,會因為喘氣急促而死亡;如果體內的火毒無法解除,會因為皮膚脫落而死亡。(出自程華仲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