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42)
卷十五·痘疹精華 (42)
1. 證治要略
失音
痘瘡初出,聲音洪亮者,形病而氣不病也;未發聲音不出者,形不病而氣病也:既發聲不出者,形氣俱病也。○有心火刑肺而失音者,肺屬金主聲,中有二十四空,凡發諸語言者,皆空中之氣鼓動也。五行金空則鳴,實則啞。痘瘡之火起於心,上熏於肺,肺氣脹郁,故竅塞而無聲也。
以導赤散合甘桔湯加牛蒡子主之。○有痘毒歸腎而失音者,《經》曰:會厭者,音聲之戶也。痘黑陷伏,則毒歸於腎,邪氣客於會厭,則厭不能發,開闔不利,故卒啞也。○有喉舌潰爛而失音者。咽喉者,所以司呼吸,發音聲,猶管籥也。毒火上熏,咽喉先受,賁門、會厭、舌齶之位,皆痘所聚。
初出之時,失於調治,以致咽喉腫塞,管籥窄狹,舌本強硬,呼吸不利,音聲不出矣。此上二證,治之則難。○若七日以後,痘瘡成漿之際,而失音者,乃氣喉有痘,初出細小不覺,及至肌表之痘成漿,喉中之痘亦成漿,其毒壅盛,管籥窄狹,故出聲不清,而為咽啞也。大率七日以前失音者,併為逆證;七日以後失音者,不治自愈。
蓋外痘結痂,則喉中之痘自痊故也。當用甘桔湯服之於未發之前,清其氣道,使毒不犯。此預治之法,不可不知。○若痘瘡黶後而失音者,乃餘毒上攻於咽,以致腫痛乾澀,聲音不出,宜甘露飲、甘桔防風湯、元參升麻湯主之。(王好古)
寒戰咬牙
痘證有寒戰咬牙者,或謂心火熱甚,亢極而戰,反兼水化,此為內熱;或曰俱屬於寒,如嚴冬之氣,伏陽在內,不勝其寒,故手足戰慄,而齒自動。皆未得其旨也。斯證有先後之序,用藥有緩急之宜:七日以前寒戰者,乃心火亢極,上熏肺金,而孔竅閉塞,故寒戰也,當以表熱治之;七日以前咬牙者,乃陽明胃經走上下齒齦,邪並陽明,故咬牙也,主胃熱,宜清之;七日以後寒戰者,乃陰凝於陽,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作寒戰也,宜以氣虛治之;七日以後咬牙者,乃陽陷於陰,陰分虛,則陽入血道而作咬牙也,主血虛,宜補之。是七日前有此證者屬熱而凶,七日後有此證者屬虛而有可治,須兼痘色,辨其吉凶。
然二證多發於痘後,屬虛無疑,雖有少熱,亦餘熱耳。(《金鏡錄》)
此證以七日前後分治固是,然不若初、中、末分治為便當。初出,面色晃白,而寒慄齒動者,寒束其表,毒不得越,溫以散之;痘後氣虛不振者,溫補以建其中。皆不易之法。惟五、六、七朝,漿行未行,漿足未足之際,而忽見寒戰咬牙之證者,虛實之分,必參之形色而始決。(許宣治)
汗
痘瘡自汗者,以陰中之火自里達外,皮膚為之緩,腠理為之疏,津液流行,故多自汗。但得身常潮潤,此乃陰陽調和,血脈通暢,實為美證。蓋熱隨汗減,毒隨汗散,邪不能留,則易出易解,不必治之。然只宜微汗,不宜大汗,若汗出過多,則氣泄衛弱,恐難收黶,或為癢塌寒戰,此則速宜固表,以斂其汗。又有汗出不止,其熱反甚者,此邪熱在表,陰為陽擾,速宜清火解毒,陽邪退,而汗自斂。
白話文:
[證治要略]
失音
痘疹剛開始發出來的時候,如果聲音洪亮,表示身體雖然生病,但氣沒有問題;如果還沒發出來就沒有聲音,表示身體沒有大問題,但氣出問題了;如果發出來後才沒聲音,表示身體和氣都有問題。
- 有一種情況是因為心火太旺,灼傷肺部導致失音。肺屬金,主管聲音,肺中有二十四個孔竅,所有語言的發出都是靠孔竅內的氣鼓動產生的。五行中,金屬性空靈則發出聲音,如果實質堵塞則會變成啞巴。痘疹的火氣源於心,向上熏蒸肺部,導致肺氣脹滿鬱結,所以孔竅阻塞而發不出聲音。這種情況,應該用導赤散配合甘桔湯,再加牛蒡子來治療。
- 還有一種情況是痘毒跑到腎臟導致失音。《黃帝內經》說,會厭是聲音的門戶。痘疹顏色變黑、陷下去,表示毒素跑到腎臟,邪氣侵擾會厭,導致會厭無法正常開合,所以突然變成啞巴。
- 還有因為喉嚨潰爛而失音的。咽喉是負責呼吸和發出聲音的地方,像管樂器一樣。毒火向上熏蒸,咽喉首先受損,包括賁門、會厭、舌頭、上顎等部位,都是痘疹容易聚集的地方。痘疹剛開始發出來時,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導致咽喉腫脹堵塞,通道變窄,舌頭僵硬,呼吸困難,就發不出聲音了。上面這兩種情況都比較難治療。
- 如果痘疹發出來七天後,快要化膿時才失音,可能是因為喉嚨裡長了痘,剛開始很小沒注意到,等到皮膚上的痘疹化膿時,喉嚨裡的痘也化膿了,毒素壅盛,管道狹窄,所以發出的聲音不清楚,變成咽啞。大致來說,七天前失音的,通常是逆證;七天後失音的,大多會自己痊癒。因為外面的痘疹結痂後,喉嚨裡的痘疹也會自然痊癒。應該在痘疹還沒發作前,就服用甘桔湯,清理氣道,避免毒素侵犯。這是預防方法,一定要知道。
- 如果痘疹結痂後才失音,是剩餘的毒素向上侵襲咽喉,導致腫痛乾澀,發不出聲音,應該用甘露飲、甘桔防風湯、元參升麻湯來治療。(王好古)
寒戰咬牙
痘疹病人出現寒戰咬牙的情況,有人認為是心火太旺,熱到極點反而出現寒戰,還會產生水液,這屬於內熱;也有人認為是寒氣引起的,就像嚴冬一樣,陽氣潛伏在體內,抵擋不住寒氣,所以手腳發抖,牙齒也跟著動。這些說法都沒有抓住重點。這種情況有先後順序,用藥也要分輕重緩急:
- 七天前出現寒戰的,是心火太旺,向上熏蒸肺部,導致孔竅閉塞,所以出現寒戰,應該用解表熱的方法治療。
- 七天前出現咬牙的,是陽明胃經通過上下牙齦,邪氣也侵犯陽明經,所以咬牙,主要原因是胃熱,應該清胃熱。
- 七天後出現寒戰的,是陰氣凝結於陽,陽氣虛弱,導致陰氣進入氣道而出現寒戰,應該用補氣的方法治療。
- 七天後出現咬牙的,是陽氣陷於陰,陰血虛弱,導致陽氣進入血道而咬牙,主要原因是血虛,應該補血。總之,七天前出現這些症狀屬於熱證,比較兇險;七天後出現這些症狀屬於虛證,還有治癒的可能。一定要配合觀察痘疹的顏色,來判斷病情吉凶。
但是這兩種症狀多半在痘疹之後出現,屬於虛證是無庸置疑的,即使有發熱,也只是餘熱而已。(《金鏡錄》)
這種病症按照七天前後來區分治療固然可以,但是不如按照初、中、末期來區分治療更方便。
- 剛開始發病,臉色蒼白,同時出現寒戰和牙齒動搖,表示寒氣束縛體表,毒素無法發散,應該用溫熱藥來驅散寒邪。
- 痘疹發完後,如果出現氣虛不振,應該用溫補方法來健脾益氣。
這些都是比較穩妥的方法。只有在第五、六、七天,漿液將出未出,或將滿未滿的時候,突然出現寒戰咬牙的症狀,虛實之間,必須參照臉色和精神狀況才能決定治療方法。(許宣治)
汗
痘疹患者會自汗,是因為體內陰火向外散發,皮膚變得鬆弛,毛孔變得疏鬆,津液外流,所以容易出汗。如果身體保持微微濕潤,說明陰陽調和,血脈暢通,這是好現象。因為熱會隨著汗水減少,毒素也會隨著汗水排出,邪氣不會停留,容易痊癒,不需要特別治療。但是汗水不宜太多,只能微汗,如果汗出過多,會導致氣虛衛弱,可能無法順利結痂,或出現搔癢、塌陷、寒戰等情況,應該立即用固表的方法來收斂汗水。還有一種情況是汗出不止,熱反而更嚴重,這是邪熱在體表,陰液被陽邪所擾,應該趕快清熱解毒,陽邪退去,汗水自然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