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38)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38)

1. 證治要略

驚發痘後,書云莫救者,是指目閉無神,而兼吐瀉,唇白肢冷者言也。如痰熱內甚,小便閉澀,或素有驚疾,又當別論。服安神定驚之劑,亦自收功。(《慈幼筏》)

痘至五、六朝,忽然手足牽縮一團,不知者以為驚搐使然,豈知陽明受梟毒之熬鑠,而經絡不得營血以滋養故也,謂之一把縛,須服羚羊散。○此證多見於四、五、六朝。若見於兩、三朝,則為驚搐;若見於八、九朝,則作寒戰治之。(《證治準繩》)

啼哭

小兒出痘,而晝夜啼哭者,當辨其虛、實、表、里而治之。有內未得出,或外未得散,而啼哭者,此毒氣不解之使然也;有陽邪火盛,紅赤掀突而啼哭者,此痘盤疼痛之使然也;有心腎本虛,邪熱乘陰而啼哭者,此或神志不攝,或煩熱不安之使然也;有飲食不節,或偶停滯而啼哭者,此胃氣不和,腹痛腹脹之使然也。

知此之由,而辨得其真,則內未出者,表之託之;外未散者,解之化之;火盛者清其熱;神虛者養其陰。若痘毒本微,而無故啼哭者,多由飲食內傷,或二便秘結,去其停滯,通其壅閉,務令表裡和暢,營衛通行,則神安而痘善矣。(《景岳全書》)

腰痛

痘初腰痛,是毒伏於腎而不出;痘後腰痛,是毒已出外而復歸於腎。故痘中腰痛,初時慮其難出,後來慮其難成。《經》云:痘毒歸腎者死。(《仁端錄》)

痘瘡發熱而先腰痛者,最忌證也。《經》曰:腰者腎之府。又曰:太陽所至為腰痛。蓋足太陽膀胱,為十二經之首,其脈俠脊循膂絡腎。痘瘡之毒,起於右腎之下,而循太陽散於諸經,自里達表也。初熱而腰即痛,此邪由膀胱直入於腎,關節不利耳。宜解毒以瀉少陰之邪,發表以通太陽之經,使邪氣不得深入,則瘡雖稠密,或可愈也。

治若少緩,則太陽之邪,由表以傳於陽;少陰之邪,由里以傳於陰;表裡受病,陰陽俱傷,則營衛之脈不行,臟腑之氣不通,或為不出,或為癢塌,或為黑陷,終莫救矣。更有因腎經虛怯,相火內爍,真陰不得勝邪,以致腰痛者,初宜升發達表,俟其出後,即與地黃丸料,以防變黑歸腎,乃克有濟。此證多因稟賦不足,謂之折腰痘。

○腰主於腎,人之一大關節也。血氣流通則安,血凝氣滯則痛。腎實則屈伸壯,腎虛則屈伸難。故腰痛乃痘證之切忌也。初熱而痛者,是蘊毒初動,火熱亢極,腎水虧虛也,治宜升發而兼清解。若痘出乾枯者,即宜養血;若腎元大虛而痛者,倍加滋陰補腎之劑。否則,腎敗毒深,必難救矣。

然男子成婚破陽之後,出痘腰痛者尚可療,以其虛於後天也;若童子出痘腰痛者,多難治,乃先天之不足,為真虛也。(《馮氏錦囊》)

痘出腰痛,最為惡候。古云解毒以瀉少陰之邪,發表以通太陽之經,使邪氣不得深入,痘雖稠密,或可愈也。此亦可謂知治法矣。予謂瀉少陰之邪,則以黑豆為主;通太陽之經,則以羌活為使。○雜證腰痛,多不能仰,痘出腰痛,多不能俯。(《痘訣余義》)

白話文:

證治要略

驚厥(痘後驚厥)

古書上說痘疹發過後,如果出現驚厥就不容易救治,這是指病患眼睛緊閉、目光呆滯、同時伴隨嘔吐腹瀉、嘴唇發白、四肢冰冷的狀況。如果是由於體內痰熱嚴重、小便不通暢,或者本身就有驚厥病史,那就需要另外考慮。使用安神定驚的藥物,也能夠產生效果。

「一把縛」(手足蜷縮)

痘疹到了第五、六天,如果突然出現手腳蜷縮成一團的狀況,不了解的人會以為是驚厥抽搐引起的,殊不知這是因為陽明經受到痘毒的煎熬,導致經絡沒有足夠的血液滋養而造成的,稱之為「一把縛」,需要服用羚羊散。這種情況多發生在第四、五、六天。如果發生在第二、三天,那就是驚厥抽搐;如果發生在第八、九天,就要當作寒戰來治療。

啼哭

小孩子出痘疹時,如果白天晚上都啼哭不止,應該分辨是虛證還是實證,是病在表還是病在裡來進行治療。有的是因為痘疹還沒完全發出來,或者已經發出來了還沒散開,導致毒氣鬱積而啼哭;有的是因為體內陽熱過盛,痘疹紅腫突出而感到疼痛而哭鬧;有的是因為心腎本身就虛弱,邪熱趁虛侵入而啼哭,可能是因為心神不寧,或者是煩躁不安;有的是因為飲食不當,或者偶爾有食物停留在腸胃而啼哭,這是因為胃氣不和,導致腹痛腹脹。

了解這些原因,並且正確判斷病症的真偽,那麼對於痘疹還沒發出來的,就要幫助它透發出來;對於已經發出來但還沒散開的,就要幫助它消散化解;對於火熱過盛的,就要清除熱毒;對於心神虛弱的,就要滋養陰液。如果痘疹本身不嚴重,卻無緣無故啼哭,多半是因為飲食內傷,或者大小便不通暢,應該去除體內積滯,疏通堵塞,務必使身體內外都調和暢通,營衛之氣正常運行,那麼心神自然安寧,痘疹也能順利痊癒。

腰痛

痘疹初期出現腰痛,是毒素潛伏在腎臟而沒有發出來;痘疹發過之後出現腰痛,是毒素已經發散出來,又重新回到腎臟。所以痘疹期間的腰痛,初期要擔心痘疹難以發出,後來要擔心痘疹難以痊癒。《醫經》說:痘毒回到腎臟的,就會死亡。

痘疹發熱前就先出現腰痛,是最危險的症狀。《醫經》說:「腰是腎臟的府邸。」又說:「太陽經脈所到的地方會出現腰痛。」這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經,是十二經脈的首要經脈,它的脈絡夾著脊椎,沿著脊背,聯繫著腎臟。痘瘡的毒素,從右腎下方開始,沿著太陽經脈散佈到全身各經,由裡向外發散。剛開始發熱就腰痛,是邪氣由膀胱直接進入腎臟,導致關節不利。應該用解毒的藥物來洩少陰經的邪氣,用發散的藥物來疏通太陽經的經脈,使邪氣不能深入,這樣即使痘疹很密集,或許還能治好。

如果治療稍微延誤,太陽經的邪氣就會從表傳入陽經,少陰經的邪氣就會從裡傳入陰經,導致表裡都受病,陰陽都受損,那麼營衛的脈絡運行不暢,臟腑的氣機不通,就會導致痘疹發不出來,或者出現痘疹瘙癢塌陷、顏色發黑等嚴重情況,最終無法救治。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腎經虛弱,相火內盛,真陰無法勝過邪氣,導致腰痛,初期應該使用升發達表的藥物,等痘疹發出來後,再用生地黃丸之類的藥物,來防止痘疹顏色變黑並重新歸於腎臟,這樣或許還能有效。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先天體質不足,被稱為「折腰痘」。

腰部是腎臟的主管,是人體一個重要的關節。氣血流通則腰部安適,氣血凝滯則會疼痛。腎氣充足則腰部屈伸自如,腎氣虛弱則屈伸困難。所以腰痛是痘疹非常忌諱的症狀。剛開始發熱就腰痛,是毒素開始發作,火熱過盛,腎水虧虛,治療應該用升發的藥物,同時兼顧清熱解毒。如果痘疹發出來後乾燥枯萎,就要用養血的藥物;如果腎元大虛導致的腰痛,就要加倍使用滋陰補腎的藥物。否則,腎臟衰敗,毒素深入,就難以救治了。

不過,男子在結婚後破了陽氣,出痘疹時出現腰痛,還可以治療,是因為他的腎虛是後天造成的;如果是小孩出痘疹腰痛,就很難治好,那是先天不足,屬於真虛。

痘疹出現腰痛,是最為不好的徵兆。古人說應該用解毒的藥物來洩少陰經的邪氣,用發表的藥物來疏通太陽經的經脈,使邪氣不能深入,這樣即使痘疹很密集,或許還可以治好,這也算是懂得治療方法了。我認為,洩少陰經的邪氣,應該以黑豆為主藥;疏通太陽經的經脈,應該以羌活為使藥。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多半不能後仰,而痘疹引起的腰痛,多半不能前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