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36)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36)

1. 證治要略

蓋毒解則胃通,胃通則食、藥得入,此驗過之法,便而易行,不得已時,皆可用也。(《橡村痘訣》)

痘證,先賢立論甚詳,但近時氣候變遷,竟有不同於向日者,莫甚於伏毒而為時癘壅遏。初起寒熱悠悠,腰腹並無痛楚;兩朝見點,亦色潤而形單,並非要害之處,身熱未解,得嚏便通,根窠雖立,不易掀發;一到三朝,神蒙氣喘,斑點全無,唇不腫,口不渴,毒伏內攻,迅如反掌。雖進芳香雙解大劑劫奪,一無奏績,亦末如之何也已矣。(《吳醫匯講》)

夾斑疹丹痧癭

磊磊如雲頭成片者為丹;色淡形浮,捫之礙手者為疹;紅紫深入肉中,如蚤所咬,捫之不礙手者為斑。莫不由熱而生。更有一片紅紫,熱甚啼叫者,名赤遊丹,又名火丹。皆以其形色而名之也。發於頭面四肢者輕,胸腹陰囊者重。此證只宜清涼,不宜過表。予用芩、連、梔、柏取效,勢迫者急宜砭之。

予嘗治痘初標發熱鼻衄,遍身發出紫斑,斑多於痘,用十神解毒合犀地黃湯,連進三日,斑退痘起成漿而愈。蓋血熱之斑可治,時疫之斑不可治。毒到肌肉之斑可治,毒伏在胃之斑不可治也。(《橡村痘訣》)

書謂紅斑者生,紫斑者死,黑斑、藍斑百不救一。雖然,亦有紅斑死,而紫斑、藍斑得生者。夫斑,血熱也,失於解利則發斑,惡痘斑出,勢所必然,無論顏色皆死。但得天庭疏朗,痘形色善,又當別論。

○先出疹,疹收而痘始出,曰墊疹;疹與痘並出,疹收而痘始長,曰夾疹;痘出有小小顆粒堆於痘上,曰罩痘;痧痘出皮肉間,隱隱有斑點,大小不一,曰夾斑;皮肉間豔色紅赤,如雲頭突起成片,曰丹毒;黶後痂落疹出,曰蓋疹。種種不同,要皆痘毒之浮游散漫於皮膚間者,只當於痘中求治法,不可與正經麻疹斑毒同科。○初見大小不一,有點色如痱者,曰夾疹;又有一等瑣屑紅點,隱隱肉間,曰夾痧。

治亦同法,丹毒亦然。但須正痘悅目,方為痧疹之夾,不然是痘也,最當別晰。又有痘出數顆,面部夾疹,遍身圓淨疏朗,形色紅活,出見兩日而盡沒者,莫不驚愕,然此疹也,非痘也。痘沒必悶亂煩躁,此則安靜,且正痘顯然,故知其為疹也,治以平劑自愈。然未沒時,亦難識認。

(《慈幼筏》)

痘出夾疹,謂之兩虎蹲欄。蓋痘宜補而不宜瀉,瀉則不長養;疹宜瀉而不宜補,補則多喘逆。然在痘初只宜透托,既可托痘,又兼發疹,疹出即解,兩安無礙。惟在灌膿之際,不可太發,宜於助漿劑中去參、耆加入牛蒡、桔梗、蟬蛻、殭蠶等藥助漿,兼理肺氣,肺氣既清,則陽毒自散。至於痘後發者,則單治疹可也。

又凡先見疹子,而夾出如水痘者,此是正痘,因疹子耗去營血,故白似水痘。但與發散疹子,疹散而痘自成,不可認作水痘。蓋疹子從不夾水痘也。○膚疹者,乃熱毒發越而然。出時形如麻狀,但色赤成片為異耳,治宜清涼解毒,疹散痘出,自必稀朗。又有癮疹者,隱隱於皮膚之間,發時多癢,亦與解毒為主。

白話文:

證治要略

大體來說,毒素解除,腸胃就會暢通,腸胃暢通,食物和藥物才能順利進入體內,這是經過驗證且簡便易行的方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都可以採用。(《橡村痘訣》)

痘疹這種病,前人已經有很詳細的論述,但近來氣候變化,情況竟然和過去不同,最明顯的是潛伏的毒素導致時疫壅塞。剛開始發病時,會感覺時冷時熱,但腰腹並不會疼痛;一兩天後出現疹點,顏色滋潤且形狀單個,並不是在重要的部位,雖然身體發熱還沒退,但打個噴嚏就會感覺舒暢,痘疹的根基雖然建立,但不容易爆發出來;到了三、四天,會出現神智不清、呼吸急促,身上完全沒有斑點,嘴唇不腫、口也不渴,這是毒素潛伏在體內攻擊,變化非常快。即使使用大量芳香解毒的藥物來搶救,也沒有效果,實在是束手無策。(《吳醫匯講》)

夾雜的斑、疹、丹毒、痧

像雲朵一樣成片的,稱為丹;顏色淡、形狀浮在皮膚表面,摸起來有阻礙感的,稱為疹;紅色或紫色的深入肉中,像被跳蚤咬過一樣,摸起來沒有阻礙感的,稱為斑。這些都是因為熱而產生。還有一種,一片紅色或紫色,發熱嚴重、啼哭不止的,稱為赤遊丹,又名火丹。這些都是根據它們的形狀和顏色來命名的。發在頭、臉、四肢的較輕,發在胸腹、陰囊的較重。這種病只能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不宜用發散的藥物。我用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等藥物來治療,效果很好,情況緊急時,應該立即用針刺放血的方法。(《橡村痘訣》)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痘疹初起發熱、流鼻血,全身出現紫色斑點的病例,斑點比痘疹多,我用十神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連續服用三天,斑點消退,痘疹開始長成膿皰而痊癒。這說明血熱引起的斑點可以治療,時疫引起的斑點則無法治療。毒素到達肌肉引起的斑點可以治療,毒素潛伏在胃引起的斑點則無法治療。(《橡村痘訣》)

醫書上說,紅色的斑點可以存活,紫色的斑點會死亡,黑色的或藍色的斑點幾乎沒有救活的。雖然是這樣,也有出現紅斑反而死亡,而出現紫斑、藍斑卻能存活的情況。斑點,是血熱引起的,如果不能及時疏解就會出現斑點,等到痘疹斑點都出來,就必定會死亡,無論是什麼顏色都會死亡。但如果天庭開闊明朗,痘疹形狀和顏色都很好,那就另當別論了。

○先出現疹子,疹子消退後痘疹才開始出現,稱為墊疹;疹子和痘疹同時出現,疹子消退後痘疹才開始長大,稱為夾疹;痘疹上堆積著小小的顆粒,稱為罩痘;痧疹出在皮膚肌肉之間,隱隱約約有斑點,大小不一,稱為夾斑;皮膚肌肉間顏色鮮豔紅赤,像雲朵一樣凸起成片的,稱為丹毒;痘痂脫落後又出現疹子,稱為蓋疹。這些情況都不相同,都是痘毒在皮膚間遊走散漫造成的,應該在治療痘疹的原則中尋找治療方法,不可和一般的麻疹斑毒相提並論。○剛開始出現大小不一、有點像痱子的疹點,稱為夾疹;還有一種細碎的紅點,隱隱約約在肌肉之間,稱為夾痧。

治療方法也相同,丹毒也是如此。但必須痘疹長得好,才能確認是痧疹夾雜,否則就是痘疹,必須要仔細辨別。還有一種情況,痘疹只出幾顆,臉上夾雜著疹子,遍身圓潤舒朗,形狀和顏色都紅活,出現兩天就全部消失的,大家都覺得很驚訝,但這其實是疹子,而不是痘疹。痘疹消退時必定會感到煩躁不安,而疹子消退時則會很安靜,而且真正的痘疹會很明顯,所以可以判斷它是疹子,用平和的藥物治療就會自癒。但在疹子還沒消退的時候,也很難辨認。(《慈幼筏》)

痘疹出現時夾雜著疹子,稱為兩虎蹲欄。痘疹適合用補養的方法,不適合用瀉下的方法,如果瀉下就無法生長;疹子適合用瀉下的方法,不適合用補養的方法,如果補養就會出現喘逆。但在痘疹剛開始的時候,只適合用透發的方法,既可以透發痘疹,又可以同時發散疹子,疹子一出,病情就解除,兩者都可以平安無事。只有在痘疹開始化膿的時候,不能過度發散,應該在幫助化膿的藥物中去掉人參、黃耆,加入牛蒡子、桔梗、蟬蛻、殭蠶等藥物來幫助化膿,同時調理肺氣,肺氣清暢,陽毒自然消散。至於痘疹之後才發疹子的,則單獨治療疹子就可以了。

還有,如果先看到疹子,然後又夾雜著像水痘一樣的痘疹,這是真正的痘疹,因為疹子耗損了營血,所以痘疹看起來像水痘。但應該把它當作發散的疹子來治療,疹子消散,痘疹自然形成,不能把它當作水痘。因為疹子從來不會夾雜水痘。○膚疹,是熱毒發散引起的。出現時形狀像麻子,只是顏色偏紅成片,與麻疹不同,治療上宜清涼解毒,疹子消散,痘疹自然稀疏。還有一種癮疹,隱隱約約在皮膚之間,發作時多會癢,也以解毒為主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