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32)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32)

1. 證治要略

○痘有當汗者,汗之;當汗不汗,後必變證。壯熱皮燥,喘促面浮,可汗也。痘隱隱不出,肉腫瘡不腫,毒停不成漿,或因寒倒黶,皆可汗也。但兼解、兼補有殊耳。可清也,可下也,舌之黃燥可驗矣;可溫也,可補也,舌之淡潤可驗矣。○治痘之藥不可過。過熱則涸,過寒則凝,過燥則耗血,過潤則滑腸,過攻則損真,過補則助邪。

○治痘證不治雜證,千古秘論也。雜證有日,痘證只兩七日之期,且痘中之雜證,緣失治而作,今猶治雜證而不治痘,將雜證愈甚而痘愈憊矣。(《慈幼筏》)

雜證緣痘證而生出者,治痘證為當;痘證因雜證而羈絆者,理雜證為良。(徐仲光)

痘如奕棋,變化最多,自古至今無同局。治痘之方亦當隨機應變,印板方子使不得。○痘之全體,無非氣、血、毒三字,即從三字推求。然三字要分得開,合得攏,分得開是看法,合得攏是治法。○痘有三關,打得過方算成功。三關者,出得出、灌得起、收得回是也。○灌之機在出,黶之基在灌。

未有點不離肉而能灌者,未有漿色清淡而能黶者。○出不出,由乎天;灌不起,由乎體;收不回者,醫之罪也。○一見發熱,便防其閉,莫待煩悶斑見,而始覺其閉;一見出齊,便思其灌,莫待灰白紫黑,而始愁其不灌;一見其灌,便思其收,莫待塌陷倒黶,而始覺其難收。譬之博奕,著著求先,則盡善矣。

○癢塌是內攻事;臭爛是外出事;癰腫螺疔,是欲攻不得攻,欲出不得出事。○癢塌是毒未化事;鬼腫是毒化一半事;臭爛是毒化已後事;癰腫螺疔,是毒化未盡事。會得此等境界,便識得用藥。蓋氣血交則毒化。

癢塌是氣血不曾交會,故不救,鬼腫螺疔,是既交會而中阻,故為可治;臭爛是既交會之後,火盛毒化,氣血不能約束,只須扶其氣血,火退自平,若能於漿足之時,早加白芍以制之,則無臭爛之患。○臭痘多在頭面,火氣從上也;灰白先見天庭,元氣不充也;發疱多在四肢,土不勝水也;倒黶先見頸項,內攻之門戶也。○用藥之法:暑月要表得輕、清得猛、轉得快;天寒要表得透、清得緩、轉得遲。

○體實之兒,前面表得開、下得通、清得透,後面便受得補;體虛之兒,前面清得艱難,後面便補得礙手。○痘之傳染,如放花爆,藥線一著,勢無停止,似無需乎藥力。其所以用藥者,開其表,使之易發;清其火,使無燔爍而損膿;補其氣血,助其出之盡也。翁氏立此三法,痘之大體不外乎此。

而雜證相干,治無定法。(《橡村痘訣》)

痘疹與傷寒相類,頭痛身熱,足冷脈數,疑似之間,只與升麻湯解之,痘發未發皆可服,但不可疏利。傷寒表邪,固不可下,痘疹發熱在表,尤不可下。世人不察,乃云初覺以藥利之,宣其毒也。誤矣!(《活人書》)

白話文:

[證治要略]

  • 發汗:如果痘疹需要發汗,就應該讓它發汗。如果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之後一定會產生其他變化。如果出現高燒、皮膚乾燥、呼吸急促、臉部浮腫等症狀,這表示可以發汗。如果痘疹隱隱約約不明顯,肉腫而瘡不腫,毒素積聚無法形成膿漿,或是因為受寒而使痘疹內陷,這些情況都可以發汗。只是根據不同情況,需要配合不同的解毒和補養方法。如果症狀適合清熱、瀉下,可以從舌苔的黃燥來判斷;如果適合溫補,可以從舌苔的淡潤來判斷。
  • 用藥宜慎:治療痘疹的藥物不能過量。藥性過熱會使體液耗竭,過寒會使氣血凝滯,過於燥烈的藥物會損耗血液,過於滋潤的藥物會導致滑腸腹瀉,過於攻伐的藥物會損傷正氣,過於補益的藥物會助長邪氣。
  • 專注痘疹:治療痘疹時不應同時治療其他雜病,這是千古不傳的秘密。其他雜病隨時都可能發生,但痘疹的病程只有大約十四天。而且痘疹期間產生的雜病,多是因為治療不當而引起的。現在如果只治雜病而不治痘疹,只會使雜病更加嚴重,痘疹更加衰敗。
  • 雜病是因為痘疹而引起的,應該以治療痘疹為主。如果痘疹是因為雜病而受到阻礙,就應該先處理雜病。
  • 變化多端:痘疹就像下棋一樣,變化多端,從古至今沒有相同的局面。治療痘疹的方法也應該隨機應變,不能死守固定的藥方。
  • 氣血毒:痘疹的整體情況,不外乎氣、血、毒這三個字,要從這三個字去探求病因。這三個字要能夠分開來看,也要能夠合在一起考慮。分開來看是觀察病情,合在一起考慮是治療方法。
  • 三關:痘疹有三個關卡,能順利通過才算成功。這三關分別是:痘疹能夠順利發出、能夠順利充盈(形成膿漿)、能夠順利消退。
  • 發出與充盈:能夠順利發出是充盈的基礎,能夠充分充盈是消退的基礎。沒有痘點從肉中長出來,就不會有充盈的過程。沒有膿漿顏色清澈透亮,就不會有順利消退的過程。
  • 天、體、醫:痘疹能否發出來,取決於天時(氣候等自然因素);痘疹能否順利充盈,取決於體質;痘疹能否順利消退,則是醫生的責任。
  • 及早預防:一旦出現發熱,就要預防痘疹閉塞不出,不要等到出現煩悶和斑點才發覺閉塞;一旦痘疹發出,就要考慮如何讓它充盈,不要等到出現灰白或紫黑色才憂慮它無法充盈;一旦痘疹開始充盈,就要考慮如何讓它消退,不要等到出現塌陷或內陷才發覺難以消退。就像下棋一樣,每一步都爭取先機,這樣才能做到盡善盡美。
  • 不同情況
  • 發癢塌陷是毒素內攻的表現。
  • 潰爛流膿是毒素外出的表現。
  • 癰腫、螺疔是毒素想攻又攻不出來,想出又出不去的表現。
  • 毒素變化
  • 發癢塌陷表示毒素還沒有被化解。
  • 鬼腫表示毒素已經化解了一半。
  • 潰爛流膿表示毒素已經完全化解。
  • 癰腫、螺疔表示毒素還沒有完全化解。了解這些情況,就能夠知道如何用藥。因為氣血交融,毒素才能化解。
  • 氣血與毒素
  • 發癢塌陷是因為氣血沒有交融,所以難以治療。
  • 鬼腫、螺疔是因為氣血已經交融但受到阻礙,所以還能治療。
  • 潰爛流膿是因為氣血已經交融,火氣旺盛,毒素化解後,氣血無法約束,只需要扶助氣血,火氣消退自然會痊癒。如果能在膿漿充足的時候,早點使用白芍來制約火氣,就不會出現潰爛流膿的情況。
  • 部位與氣
  • 潰爛流膿的痘疹多在頭面部,因為火氣是從上而來的。
  • 灰白色先出現在額頭,表示元氣不足。
  • 水疱多發於四肢,表示脾土無法克制腎水。
  • 內陷的痘疹先出現在頸部,表示內攻的門戶。
  • 用藥方法
  • 在炎熱的夏天,發汗要輕微,清熱要猛烈,轉變要快速。
  • 在寒冷的天氣,發汗要透徹,清熱要緩慢,轉變要遲緩。
  • 體質虛實
  • 體質強壯的孩子,前面能順利地發汗、通便、清熱,後面就能夠承受補益。
  • 體質虛弱的孩子,前面清熱都很困難,後面補益也會受到阻礙。
  • 痘疹傳染:痘疹的傳染就像燃放鞭炮一樣,藥線一點燃,就勢不可擋,似乎不需要藥物的幫助。之所以要用藥,是為了幫助它發出、清除火氣、補益氣血,讓它能順利地發出來。翁氏提出的這三種方法,基本上涵蓋了痘疹的治療原則。
  • 雜病:雜病和痘疹相互影響,治療沒有固定的方法。
  • 痘疹與傷寒:痘疹和傷寒的症狀相似,都會出現頭痛身熱、手足冰冷、脈搏加快等情況。如果難以分辨,可以使用升麻湯來解表,無論痘疹發出與否都可以服用,但不能使用瀉下藥。傷寒是表邪,本來就不能用瀉下藥,痘疹發熱也是在表,更不能用瀉下藥。世人不明就裡,竟然說在初覺時用瀉下藥來宣洩毒素,這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