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25)
卷十五·痘疹精華 (25)
1. 因期施治
況投利濕下注之藥而結痂,上焦已經轉燥,若毒仍留伏,焉能收黶?再論幼稚陽常有餘,陰未充長,布痘至於結痂,一身脂液大損,陰氣告匱可知,故暮夜屬陰,時為煩熱者,正《內經》云:陰虛生內熱也。昔西鄰吳氏女,年甫四歲,痘系順證,漿滿成痂,忽發煩躁,夜熱不寐,晨起安然,醫用保元、異功,熱躁益加,更醫以為毒氣未盡,用桑、蠶暨涼解藥,熱甚而添泄瀉。余視漿痂形色,詢其平日起居,用六味湯一服而安。
此二條人多忽而不究,故辨及之。(葉天士)
收黶
黶非難事,難於漿也。漿足則毒化,化則毒盡,毒盡則黶矣。黶重頭面,余則輕之,漿黶不及頭面,是謂氣道乖和,陰陽閉塞,而失其宜。故痘黶必以頭面為主,而天庭尤為頭面之主。蓋氣之上也,始在於下,則成扶搖之勢,及至中上,則滂沛橫流,及頂之微末,則緩遊而已。倘中上不橫流,微末烏得有餘勁乎?不漿而黶,死無論矣。
漿清而黶,與死為鄰。微稠而黶,須復其斑,後必發毒,乃可得生。漿稠而黶,可決其生。漿稠不黶,火沸不停。(《黃帝逸典》)
收黶時無雜證,方為正黶;或熱,或渴,或瀉,或痰響,或咬牙寒戰,或煩躁不安,皆謂之收不回,非正黶也。○螺螄黶最上;頂露松香,皮塌牽連者,名雞矢黶,次之;漿清不成黶者,急則內攻,緩則發毒。○三、五粒中間收一、二粒,謂之打花焦,最吉。○大寒之痘,怕出不出;大暑之痘,慮收不回。
暑月陽氣盡泄,體弱之兒,氣血有限,盡供出長之用,至收黶時無以復續,更遭酷暑,金水俱傷,忽然內陷者有之。此雖非醫罪,能於漿足之後不減參、耆、歸、芍,更加熟地、麥冬,庶幾可保。(《橡村痘訣》)
膿後結痂,理之常也。有過期不收,遍身潰爛者,其因有六:有因大便秘結,表裡俱實,熱氣蒸郁,毒氣散漫,陽氣太盛,無陰氣以斂之而不收者,治宜清涼;有因泄瀉裡虛,脾胃虧弱,元氣外散,表裡不固,陰氣太盛,無陽氣以斂之而不收者,治宜溫補,有因渴飲多,以致水漬於脾,濕淫肌肉而不收者,治宜滲濕;有因天寒失於蓋覆,瘡受凍冷,血凝毒滯而不收者,治宜溫和;有因天熱過求溫暖,瘡被熱蒸而不收者,治宜清涼;有因食少氣虛而不收者,治宜補脾。大抵痘之成就,猶谷之秋成。
蓋五穀得陽氣以成熟,非涼風至則不能結實;痘之膿而不焦,猶苗之秀而不實,治須識其清涼之義可也。然亦有膿後氣血虛耗,是以不黶,不可與前同視。(《馮氏錦囊》)
痘正收黶時,黶而不黶,非氣虛必血熱也。氣虛血熱,唇舌之紅不紅辨之。亦有時令致然者,時寒用溫劑調之,時熱用涼劑清之。○痘至結黶,未有不作氣息者,帶腥氣者佳,口臭者死,全無氣息,有餘毒也,須解之。(《慈幼筏》)
白話文:
[因期施治]
更何況使用利濕、導瀉的藥物反而使痘痂結成,此時上焦已經轉為乾燥,如果毒素仍然潛伏,怎麼可能讓痘痂順利脫落呢?再說,幼兒的體質通常是陽氣有餘,陰氣尚未充足,長痘到結痂的過程中,全身的脂液大量損耗,陰氣虧虛是可以想見的。所以,夜晚屬於陰,時常感到煩熱,正是《內經》所說的「陰虛生內熱」。以前,西邊鄰居吳家的女兒,剛滿四歲,長痘的狀況本來很順利,痘漿飽滿形成痘痂,突然出現煩躁,夜晚發熱難以入睡,早晨起來卻又恢復正常。醫生用了保元、異功等藥,結果煩躁更加嚴重。後來,又有醫生認為是毒氣未盡,用了桑葉、蠶等清涼解毒的藥物,反而導致發熱加重,還出現了腹瀉。我仔細觀察了她痘痂的形態和顏色,詢問她平常的起居習慣,只用了一劑六味湯,她的病就好了。
這兩條經驗,很多人容易忽略而沒有深入研究,所以特別提出來加以辨明。(葉天士)
收黶
使痘痂脫落並不是難事,難的是痘漿能否順利形成。痘漿充足,毒素才能化解,毒素化解了,才能使痘痂順利脫落。痘痂脫落主要看頭面部位,其他地方可以輕微一些。如果頭面部位沒有痘漿和痘痂,說明氣機不協調,陰陽閉塞,沒有按照正常的規律發展。所以,痘痂脫落一定要以頭面為主,而天庭更是頭面的主導。因為氣是往上走的,如果痘最初長在下面,就會有向上升騰的趨勢,到了中間和上面,就會像水流一樣向四周擴散,到了頭頂的末端,就會慢慢地散去。如果中間和上面沒有水流一樣的擴散,頭頂末端又哪裡來的餘力呢?沒有痘漿就結痂,肯定是死路一條。
痘漿清澈就結痂,與死亡很接近。痘漿稍微濃稠就結痂,需要再使斑點復發,後續一定要再發出毒素,這樣才可能存活。痘漿濃稠就結痂,可以判斷能夠存活。痘漿濃稠但不結痂,就說明體內火氣太旺,還沒有停止沸騰。(《黃帝逸典》)
收痂的時候如果沒有其他雜亂的症狀,才算是正常的結痂;如果出現發熱、口渴、腹瀉、痰鳴、咬牙寒戰或煩躁不安等情況,都說明結痂不順利,不是正常的結痂。形狀像螺螄的痘痂是最好的;痘痂頂端露出松香狀,皮膚塌陷牽連的,稱為雞矢痂,是次一等的;痘漿清澈而不能結痂的,如果情況緊急會轉為內攻,如果情況緩慢則會發毒。痘子中間隔三五個就結一兩個痂的,稱為「打花焦」,是最好的。冬天寒冷時長痘,最怕痘子發不出來;夏天炎熱時長痘,最怕痘痂結不回去。
夏日陽氣全部外泄,體質虛弱的孩童,氣血有限,都用於長痘了,等到結痂的時候沒有氣血可以繼續供應,再加上酷暑的侵襲,金水都受損傷,可能突然出現痘痂內陷的情況。雖然這不能歸咎於醫生的過失,但是如果在痘漿充足後,不減少人參、黃耆、當歸、芍藥的用量,再加入熟地、麥冬等滋陰的藥材,或許就可以確保平安。(《橡村痘訣》)
化膿後結痂,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但有的人過了時間卻不結痂,導致全身潰爛,其中原因有六種:有的是因為大便秘結,體內外都是實證,熱氣蒸騰,毒氣散漫,陽氣太盛,沒有陰氣來收斂,導致痘痂無法結成,治療應該用清涼的藥物;有的是因為腹瀉導致體內虛弱,脾胃虧虛,元氣外散,體表和體內都不穩固,陰氣太盛,沒有陽氣來收斂,導致痘痂無法結成,治療應該用溫補的藥物;有的是因為口渴飲水過多,導致水濕停留在脾,濕邪浸淫肌肉,導致痘痂無法結成,治療應該用滲濕的藥物;有的是因為天氣寒冷沒有注意保暖,瘡口受到寒冷侵襲,血液凝滯,毒素滯留,導致痘痂無法結成,治療應該用溫和的藥物;有的是因為天氣炎熱過於貪圖溫暖,瘡口被熱氣蒸騰,導致痘痂無法結成,治療應該用清涼的藥物;有的是因為食慾不佳導致氣虛,導致痘痂無法結成,治療應該用補脾的藥物。大抵長痘就像穀物成熟一樣,
穀物要靠陽氣成熟,但必須等到涼風吹來才能結實;痘子化膿卻不能結痂,就像稻穗開花卻不能結果,治療應該明白清涼的道理。但也有一些情況是化膿後氣血虛耗,所以不能結痂,不能和前面的情況等同看待。(《馮氏錦囊》)
痘子正在結痂的時候,如果該結痂卻沒有結痂,不是氣虛就是血熱。氣虛血熱,要仔細分辨嘴唇和舌頭是否紅潤。也有的是因為季節的關係,天氣寒冷時要用溫性的藥物來調養,天氣炎熱時要用涼性的藥物來清熱。痘子到了結痂的時候,一定會產生氣息,帶有腥味的最好,口中有臭味的則不好,沒有任何氣息的,說明體內還有餘毒,需要解毒。(《慈幼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