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二·醫學溯源 (13)
卷二·醫學溯源 (13)
1. 辨脈
軟散則病脈矣,腎脈軟散,腎敗之徵;脾脈代散,土絕之候。若二脈交見,尤為必死之符。○營行脈中,脈以血為形。芤脈中空,脫血之象也。偽《訣》云:寸芤積血在胸中,關裡逢芤腸胃癰。是以芤為蓄血積聚之實脈,非失血虛家之空脈矣。且云兩頭有,以頭字換《脈經》之邊字,便相去千里矣。
○濡脈之浮軟,與虛脈相類,但虛脈形大,而濡脈形小也。濡脈之細小,與弱脈相類,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偽《訣》云:按之似有舉還無,是弱脈而非濡脈矣。濡脈之無根,與散脈相類,但散脈從浮大,而漸至於沉絕,濡脈從浮小,而漸至於不見也。從大而至無者,全凶之象;從小而至無者,凶吉相半也。
在久病、老年之人見之,尚未至於必絕,若平人、少壯、暴病見之,名為無根,去死不遠矣。○微之為言,無也,其象極細極軟。仲景曰:縈縈如蛛絲狀,其細而難見也;瞥瞥如羹上肥狀,其軟而無力也。輕取如無,故曰陽氣衰;重按欲絕,故曰陰氣竭。久病得之,多不可救,謂正氣將次滅絕也;卒病得之,猶或可生,謂邪氣不至深重也。
○向以革脈即牢脈,非也。蓋革浮而牢沉,革虛而牢實,形與證皆異也。叔和云:三部脈革,久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甲乙經》曰: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者死。言急如湧泉,則浮取之,不止於弦大,而且數、且搏、且滑矣。曰弦絕,不止於豁然,而且無根蒂矣。
○腎之為臟,配坎應冬,萬物蟄藏,陽氣下陷,故其脈主沉陰而居里。若誤與之汗,則如蟄蟲出而見霜;若誤與之下,則如飛蛾入而見湯。○伏脈主病,在沉陰之分,隱深之處,非輕淺之劑所得破其藩垣也。傷寒以一手脈伏為單伏,兩手脈伏為雙伏,不可以陽證見陰脈為例。
火邪內郁,不得發越,乃陽極似陰,故脈伏者,必得大汗而解,如久旱將雨,必先六合陰晦,一回雨後,庶物咸蘇也。又有陰證傷寒,先有伏陰在內,而外復感寒邪,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須投姜附,及灸關元,陽始回而脈始出矣。若太谿、衝陽皆無脈者,必死無疑。
○樹以根深為牢,蓋深入於下者也;監獄以禁固為牢,蓋深藏於內者也。仲景云:寒則牢固,又有堅固之義也。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實大弦長,牢之體也。牢脈主病,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屬陰寒;以其形弦實也,故咸為堅積。若失血亡精之人,內虛當得革脈,若反得牢脈,是脈與證反,可卜死期矣。
○實為邪氣盛滿堅勁有餘之象,既大矣,而且長、且堅,又且三候皆然,則諸陽之象,莫不畢備,故但主實熱,不主虛寒。緊與實雖相似,而實相懸。緊者熱為寒束,故其象繃急而不寬舒;實者邪為火迫,故其象堅滿而不和柔。○《素問》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脈弱以澀,是為久病。
白話文:
辨脈
脈搏柔軟散漫,就是病脈。腎脈柔軟散漫,是腎臟衰敗的徵兆;脾脈柔軟散漫,是脾土衰竭的徵象。如果這兩種脈象同時出現,更是必死的徵兆。營氣運行於脈中,脈象以血液為形體。芤脈(脈象空虛)是血液脫失的表現。《脈訣》說:寸關尺三部脈位都芤,寸部芤則積血在胸中,關部和尺部芤則腸胃有癰腫。所以,芤脈是血液瘀積的實證,而不是失血導致的虛證。而且,《脈訣》中所說的「兩頭有」,如果將「頭」字改成《脈經》中的「邊」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濡脈浮而軟,與虛脈相似,但虛脈脈形較大,而濡脈脈形較小。濡脈細小,與弱脈相似,但弱脈沉在深處,而濡脈浮在淺處。《脈訣》說:按下去好像有,放開又沒有,這是弱脈而不是濡脈。濡脈沒有根,與散脈相似,但散脈從浮大逐漸沉而消失,濡脈從浮小逐漸消失不見。脈象從大而消失,凶險之兆;從小而消失,凶吉各半。
在久病或老年人身上見到這種脈象,不一定馬上就會死亡;如果是在健康人、年輕人或暴病患者身上見到,稱為無根之脈,離死不遠了。微脈是指脈象極細極軟,像無一樣。《傷寒論》說:像蜘蛛絲一樣細而難見;像羹湯表面的油脂一樣軟而無力。輕輕按壓好像沒有脈,這是陽氣衰弱;重按幾乎摸不到,這是陰氣耗竭。久病出現這種脈象,大多無法治愈,說明正氣將要滅絕;暴病出現這種脈象,還有可能活下來,說明邪氣還沒有深入。
以往認為革脈就是牢脈,這是錯誤的。因為革脈浮而牢脈沉,革脈虛而牢脈實,脈象和證候都不同。醫家說:三部脈皆為革脈,久病得之則死,暴病得之則生。《甲乙經》說:脈象渾渾如湧泉,病情加重面色萎黃,脈象綿綿細弱如弦斷者將死。脈象急促如湧泉,則浮取之,不僅脈大而數,而且搏動有力,滑利。說脈象如弦斷,不僅脈象豁然消失,而且沒有根蒂。
腎臟與坎卦相配,應於冬季,萬物潛藏,陽氣下降,所以腎脈沉隱於裡。如果錯誤地使用發汗的治療方法,就像蟄伏的蟲子遇到霜凍;如果錯誤地使用下瀉的治療方法,就像飛蛾投入沸湯。伏脈主病,位於沉陰之分,隱藏很深,輕淺的藥物無法突破其屏障。傷寒論中,單手脈伏稱為單伏,雙手脈伏稱為雙伏,不能用陽證出現陰脈來解釋。
火邪內郁,不能發洩,就好像陽氣極盛而表現得像陰虛,所以脈伏者,必須大汗才能解脫,就像久旱將雨,必須先有陰霾,一場雨後,萬物才能復蘇。還有一種陰證傷寒,內有伏陰,外面又感受寒邪,陰盛陽衰,四肢厥逆,六脈沉伏,必須使用溫陽藥物,並灸關元穴,陽氣才能回升,脈象才能恢復。如果太谿穴和衝陽穴都摸不到脈,就一定是死定了。
樹木根深才能牢固,是因為根深入地下;監獄要牢固,是因為深藏於內。傷寒論說:寒邪則脈象牢固,又有堅實的含義。沈氏說:似沉似伏,是牢脈的位置;脈象實大弦長,是牢脈的體象。牢脈主病,由於在沉脈部位,所以都屬於陰寒;由於脈象弦實,所以都是堅實的積聚。如果失血亡精的人,內虛應該出現革脈,如果反而出現牢脈,就是脈象與證候相反,可以預測死亡時間。
實脈是邪氣盛滿、堅勁有力過度的表現,脈象既大又長又堅實,三部脈皆如此,這是諸陽俱盛的表現,所以只主實熱,不主虛寒。緊脈與實脈雖然相似,但實脈與緊脈截然不同。緊脈是熱邪被寒邪束縛,所以脈象繃緊而不舒展;實脈是邪氣像火一樣逼迫,所以脈象堅滿而不柔和。《素問》說:脈象弱而滑利,是有胃氣;脈象弱而澀滯,是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