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雜證匯參 (3)
卷十·雜證匯參 (3)
1. 咳嗽
經義
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對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帝曰:願聞其狀。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容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胠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
白話文:
黃帝問道:肺為什麼會讓人咳嗽?岐伯回答:五臟六腑都會讓人咳嗽,不只是肺。黃帝說:請您詳細說明。岐伯說:皮膚和毛髮是肺的表象,皮膚和毛髮最先接觸到外邪,外邪就會隨著表象進入身體。寒涼的食物進入胃,再沿著肺脈到達肺部,就會導致肺寒。肺寒就會讓外邪入侵,使肺部藏納外邪,就會造成肺咳。五臟都會在各自的時間內生病,如果不是它們生病的時間,就會互相傳染。
肺咳的症狀是咳嗽且呼吸急促,有聲音,嚴重時會咳血;心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心痛,喉嚨裡有梗塞的感覺,嚴重時會咽喉腫痛;肝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兩脅下疼痛,嚴重時無法轉動身體,轉動時兩胠下會脹滿;脾咳的症狀是咳嗽時右胠下疼痛,隱隱作痛牽連到肩背,嚴重時無法活動,活動就會加劇咳嗽;腎咳的症狀是咳嗽時腰背疼痛,嚴重時會咳出涎液。黃帝說:六腑的咳嗽呢?岐伯說:五臟長期咳嗽就會轉移到六腑。
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復滿,不欲食飲。○秋傷於濕,上逆而咳。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咳嗽煩冤者,是腎氣之逆也。○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少陰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素問》)
白話文:
脾臟長期咳嗽,會影響胃部,導致胃部咳嗽,表現為咳嗽伴隨嘔吐,嚴重時會吐出蟲子;肝臟長期咳嗽,會影響膽囊,導致膽囊咳嗽,表現為咳嗽伴隨嘔吐膽汁;肺臟長期咳嗽,會影響大腸,導致大腸咳嗽,表現為咳嗽伴隨腹瀉;心臟長期咳嗽,會影響小腸,導致小腸咳嗽,表現為咳嗽伴隨氣短;腎臟長期咳嗽,會影響膀胱,導致膀胱咳嗽,表現為咳嗽伴隨尿失禁;長期咳嗽,會影響三焦,導致三焦咳嗽,表現為咳嗽伴隨胸悶,食慾不振。秋季受濕氣侵襲,向上逆行而導致咳嗽。秋季受濕氣侵襲,冬季會產生咳嗽。咳嗽煩躁不安,是腎氣逆行所致。喘咳,是水氣與陽明經絡交匯所致。少陰經所說的嘔咳上氣喘,是指陰氣在下,陽氣在上,陽氣浮動無依,所以會出現嘔咳上氣喘。咳嗽上氣,厥逆在胸中,過於手陽明、太陰經脈。
哲言
咳嗽諸證,有風嗽、寒嗽、濕嗽、熱嗽、郁嗽、勞嗽、食積嗽、氣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火嗽、夜嗽、天行嗽。(《醫學入門》)
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生痰也。咳嗽謂有聲有痰,因傷肺氣,復動脾濕也。(《機要》)
風寒嗽者,鼻塞聲重惡寒;火嗽者,有聲痰少面赤;勞嗽者,盜汗出多作寒熱;肺脹嗽者,動則喘急息重;濕嗽者,嗽動便有痰聲,痰出嗽止。(戴復庵)
《經》言臟腑皆有咳嗽。嗽屬肺,何為臟腑皆有之?蓋咳嗽為病,有自外而入者,有自內而發者。風寒暑濕,先自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故雖外邪欲傳臟,亦必先從其合而為嗽,此自外而入者也;七情鬱結,五臟不和,則邪火逆上,肺為氣出入之道,故五臟之邪,上蒸於肺而為嗽,此自內而發者也。
白話文:
哲言:咳嗽諸證解說
咳嗽諸證分類
咳嗽的病症很多,可分為風嗽、寒嗽、濕嗽、熱嗽、郁嗽、勞嗽、食積嗽、氣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火嗽、夜嗽、天行嗽等。 (《醫學入門》)
咳嗽的定義與成因
咳,指的是沒有痰卻有聲音,是因為肺氣受損而不能清氣所致。嗽,指的是沒有聲音卻有痰,是因為脾濕動而產生痰液。咳嗽則是指有聲音又有痰,這是因為傷了肺氣,又使得脾濕動而造成的。 (《機要》)
常見咳嗽類型
- **風寒嗽:**鼻塞,聲音沉重,怕冷。
- **火嗽:**有聲音,痰少,臉色發紅。
- **勞嗽:**盜汗多,容易發冷發熱。
- **肺脹嗽:**活動時喘不過氣,呼吸急促且沉重。
- **濕嗽:**咳嗽時伴隨著痰聲,痰吐出來後咳嗽就會停止。 (戴復庵)
咳嗽的根源
《經》書上說,所有的臟腑都可能導致咳嗽。雖然咳嗽屬於肺的病症,但為什麼會說臟腑皆有咳嗽呢?因為咳嗽的病因,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內部的。
- **外邪入侵:**風、寒、暑、濕等外邪先從皮膚毛髮進入體內,而皮膚毛髮是肺的表皮,所以外邪要傳入臟腑,必定先從肺的表皮入侵而產生咳嗽。這就是外邪入侵導致咳嗽的原因。
- **內傷鬱結:**七情鬱結,五臟不和,就會導致邪火逆上。肺是氣體出入的通道,所以五臟的邪氣就會上蒸到肺部,而產生咳嗽。這就是內傷鬱結導致咳嗽的原因。
然風寒暑濕有不為嗽者,蓋所感者重,竟傷臟腑,不留於皮毛;七情亦有不為嗽者,蓋病尚淺,止在本臟,未即上攻。所以傷寒以有嗽為輕,而七情鬱結之嗽,久而後見。(《張氏醫通》)
肺為華蓋,以覆諸臟,其二十四空竅,虛如蜂窠,吸之則滿,呼之則虛,最喜清涼,不耐煩熱。今心、肝、脾、腎四藏之火熱上炎,則隨所吸之氣,入於竅中,則戛戛然而嗽,甚至肺葉乾枯,不能振舉,水精不能四布,五經不能並行,而成敗證。總緣肺之空竅,只受得臟腑中固有元氣,受不得一分邪氣耳。○外感見咳嗽為輕,內傷見咳嗽為重。(《己任編》)
咳嗽一證,諸家立論太繁,以余觀之,止惟二證:一曰外感,一曰內傷,而盡之矣。夫外感之咳,必由皮毛而入。蓋皮毛為肺之合,而凡外邪襲之,則必先入於肺,久而不愈,自肺而傳於五臟也。內傷之嗽,必起於陰分。蓋肺屬燥金,為水之母,陰損於下,則陽孤於上,水涸金枯,肺苦於燥,肺燥則癢,癢則咳不能已也。
白話文:
咳嗽雖然是常見病症,但其成因卻十分複雜。有些時候,風寒暑濕入侵,卻沒有引起咳嗽,這是因為邪氣侵襲太過嚴重,直接傷及臟腑,沒有停留在皮毛表面;而七情鬱結導致的咳嗽,則是因为病症尚淺,僅限於某個臟腑,尚未向上蔓延。所以,傷寒引起的有咳嗽症狀相對較輕,而七情鬱結引起的咳嗽,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出現。
肺是人體的屏障,覆蓋在其他臟器之上,它像蜂窩一樣,有二十四個空竅,吸氣時滿盈,呼氣時空虛,最喜清涼,最怕炎熱。如果心、肝、脾、腎四臟的火熱上炎,就會隨著吸入的氣體進入肺竅,引起咳嗽,甚至導致肺葉乾枯,無法正常呼吸,水液無法正常運行,五經不能同時運作,最終演變成嚴重的病症。總而言之,肺的空竅只能容納臟腑固有的元氣,不能容納任何邪氣。外感引起的咳嗽相對較輕,而內傷引起的咳嗽則較為嚴重。
關於咳嗽的病因,古人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但依我看來,主要可以歸為兩種:外感和內傷。外感引起的咳嗽,一定是邪氣從皮毛侵入。因為皮毛是肺的表象,外邪侵襲時,必定先入肺,時間久了就會蔓延到五臟。而內傷引起的咳嗽,一定是陰分受損。肺屬金,主燥,是水的母親,陰液虧損,陽氣就會孤虛,導致水液枯竭,金氣受損,肺部乾燥,就會癢,癢就會咳嗽。
總之,咳證雖多,無非肺病,而肺之為病,亦無非此二者而已,但於二者之中,辨陰陽分虛實耳。(張景岳)
《內經》:"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此脫文也,今特正之。曰: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於燥,冬生咳嗽。六氣配四時之理,燦然明矣。蓋濕者,水類也。燥者,火類也。濕病必甚於春夏,燥病必甚於秋冬。痎瘧明是暑濕合邪,然濕更多於暑,何反遺而不言?至於咳嗽,全是火燥見病,何反以為濕耶?(喻嘉言)
五臟勞咳:疲極傷肝,咳則左脅引痛;勞神傷心,咳則咽乾咯血;勞力傷脾,咳則短氣無力;叫呼傷肺,咳則嘔吐白沫,口燥聲嘶;房勞傷腎,咳則腰背引痛,寒熱夜發。(《證治匯補》)
白話文:
總之,咳嗽雖然有很多原因,但根本上都是肺部疾病,而肺部疾病也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肺陰虛,一種是肺氣虛。關鍵在於要根據陰陽和虛實來區分病症。
《內經》說:「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這句話缺了一部分,現在我把它補上。應該說: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濕,秋必痎瘧。秋傷於燥,冬生咳嗽。六氣與四時相配的道理,非常明顯。因為濕氣屬於水,燥氣屬於火。濕病在春夏季節更嚴重,燥病在秋冬季節更嚴重。痎瘧是暑濕結合的病邪,但濕氣比暑氣更重,為什麼反而不說濕氣呢?至於咳嗽,完全是火燥引起的疾病,為什麼反而說成是濕氣呢?
五臟勞咳:過度疲勞傷肝,咳嗽時左側肋骨會疼痛;勞神傷心,咳嗽時會咽喉乾燥,咳血;勞力傷脾,咳嗽時會呼吸短促无力;大聲喊叫傷肺,咳嗽時會嘔吐白色泡沫,口干聲嘶;房事過度傷腎,咳嗽時會腰背疼痛,寒熱交替,夜間發作。
先嗽後痢,肺虛陽氣下陷也;先嗽後瘧,金衰不能平木也。(周慎齋)
嗽而復瀉者,為肺移熱於大腸,臟腑俱病;嗽而發熱不止者,為陰虛火炎。皆難治。(《醫方集解》)
補編
咳嗽治分四時:春氣上升,潤肺抑肝;夏火炎上,清金降火;秋濕熱甚,清熱瀉濕;冬風寒重,解表行痰。(《明醫雜著》)
咳嗽一證,有外感內傷之分,陰陽虛實之別。外感之咳,因偶受風寒,由皮毛而入肺,其證頭痛身痛,惡寒發熱,鼻塞聲重,鼻涕氣急,其脈浮大而緊,或弦大而數,及素無積勞虛咳之證,而忽病咳不已者,即外感之證也。宜用甘桔湯,升發肺氣,使邪從外達,疏通肌腠,使熱從表散,此治外感咳嗽之法也。
白話文:
咳嗽後拉肚子,是肺虛導致陽氣下降;咳嗽後發瘧疾,是金氣衰弱無法制衡木氣。咳嗽後腹瀉,表示肺部熱氣移至大腸,導致臟腑都生病;咳嗽伴隨發燒不止,是陰虛導致火氣旺盛。這些情況都很難治療。
咳嗽的治療要根據季節來區分:春天陽氣上升,要滋潤肺部,抑制肝氣;夏天火氣旺盛,要清熱降火;秋天濕熱較重,要清熱瀉濕;冬天風寒較重,要解表化痰。
咳嗽的病因分為外感和內傷,以及陰陽虛實的區別。外感咳嗽是因為偶爾受風寒,從皮毛進入肺部,症狀包括頭痛、身痛、惡寒發熱、鼻塞聲重、鼻涕氣急,脈象浮大而緊,或弦大而數,以及原本沒有積勞虛咳,突然發病咳嗽不止,這就是外感咳嗽。應該使用甘桔湯,升發肺氣,使邪氣從外排出,疏通肌膚腠理,使熱氣從體表散發,這是治療外感咳嗽的方法。
內傷之咳,凡肝腎陰虛於下而木火刑金者,其證灑寒潮熱,形瘦容減,痰多帶血,氣短喉干,其脈弦大而空,或弦細而數,及素有酒色勞傷之患,而致咳嗽日增者,即內傷勞損陰虧之證也。宜用六味湯,補陰斂陽,使肺氣充實,補水保元,使虛火歸根,此治陰虧咳嗽之法也。
又有元陽下虧而水冷金寒者,其證畏寒喘促,嘔惡泄瀉,水泛痰冷,腹脹食減,其脈細澀而微,或浮大而遲,及素有下元虛寒之患,而漸至咳嗽日甚者,即內傷陽虧勞損之證也。宜用八味湯,溫補真元,使生氣上布,填助真火,使陰寒冰消,此治陽虧咳嗽之法也。
白話文:
內傷引起的咳嗽,凡是肝腎陰虛導致木火剋金的,症狀表現為發冷、潮熱交替,形體消瘦,容貌憔悴,痰多帶血,呼吸短促,喉嚨乾燥,脈象弦大而空,或者弦細而數,再加上平時有酒色過度、勞累傷身的情況,導致咳嗽日益加重,這就是內傷勞損、陰氣虧損的表現。應該服用六味湯,滋補陰氣、斂收陽氣,使肺氣充實,補充水分,保護元氣,使虛火歸於根本,這就是治療陰虛咳嗽的方法。
還有一種情況是元陽不足導致水寒金冷,症狀表現為畏寒、呼吸急促,嘔吐、惡心、腹瀉,痰液稀薄而冷,腹部脹滿、食慾減退,脈象細澀而微弱,或者浮大而遲緩,再加上平時有下元虛寒的情況,逐漸導致咳嗽加重,這就是內傷陽氣虧損、勞損的表現。應該服用八味湯,溫補真元,使生氣上達,補充真火,使陰寒消散,這就是治療陽虛咳嗽的方法。
且內傷之咳,不獨肺金為患也,《經》謂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所以肺金之虛,多由腎水之涸,而腎與肺又屬子母之臟,呼吸相應,金水相生,苟陰損於下,陽孤於上,肺苦於燥,不咳不已,是咳雖在肺,而根實在腎。奈何近日庸工,每遇內傷之咳,惟投清金之藥,以為穩當,蓋不知肺受他人之侮,我又從而侮之,是以治咳而咳愈甚矣。
雖然,更有說焉,脾為倉廩之官,後天之本,散精與肺,有生金之能,灌溉四旁,有益肺之力。若久咳而滋補無功,必須培養脾元,補母以及其子。先賢有言,補腎不如補脾。誠知肺屬辛金,生於己土,而歸脾、四君之屬所宜急進也。總之,外感之咳,實中亦有虛,宜寓攻於補;內傷之咳,虛中或挾實,宜補水兼清。
白話文:
咳嗽不只是肺部的問題,腎經也與肺經相連,腎精不足會導致肺氣虛弱。肺和腎是母子關係,互相影響,腎虛會導致肺燥而咳嗽。很多醫生只用清肺的藥物治療咳嗽,卻忽略了腎虛的根本問題,反而加重病情。
其實,脾胃是後天之本,能滋養肺氣,補脾可以間接幫助肺部。治療咳嗽,要根據不同情況,外感咳嗽要攻補兼施,內傷咳嗽要補腎清熱。
外感之咳,脈數易治,邪退則脈靜;內傷之咳,脈數難治,愈虛則愈數。至於疫後咳嗽,熱傷真陰也;瘧痢咳嗽,脾胃虧虛也;肺癰咳嗽,風寒外襲,積熱內傷,蓄有膿血也;肺痿咳嗽,金氣外泄,肺臟內損,病劇衰靡也;瘡閉咳嗽,皮毛之毒,內攻肺臟,肺受毒害也;支飲咳嗽,脾胃生痰,肺失治節,清肅不行也;脹滿咳嗽,土不制水,浸漬入肺,關門不利也;哮喘咳嗽,內有夙根,痰塞肺竅,太陰屢困也;乾咳無痰,氣不生精,精不化氣,津液枯涸也。嗽證多端,治法各異,尤必以補元氣為上策也。
(《會心錄》)
咳為氣逆,嗽為有痰。內傷外感之因甚多,不離乎肺臟為患。若因於風者,辛平解之;因於寒者,辛溫散之;因於暑者,當與微辛微涼,苦降淡滲;因於濕者,有兼風、兼寒、兼熱之不同,以理肺治胃為主;若因秋燥,則喻氏之義最精;因於火者,以甘寒為主。至於內因為病,有剛亢之威,木扣而金鳴者,當清金制木,佐以柔肝入絡;若土虛而不生金,真氣無所稟攝者,有甘涼、甘溫二法。
白話文:
外感引起的咳嗽,脈搏快速,容易治療,邪氣退去後,脈搏就會平穩;內傷引起的咳嗽,脈搏快速,難以治療,體虛越嚴重,脈搏越快。疫病後咳嗽,是熱氣傷了陰氣;瘧疾痢疾後的咳嗽,是脾胃虛弱;肺癰引起的咳嗽,是風寒入侵,積熱內傷,導致肺部積聚膿血;肺痿引起的咳嗽,是肺氣外泄,肺臟內部受損,病情嚴重衰弱;瘡瘍引起的咳嗽,是皮膚毛髮中的毒素,侵入肺臟,導致肺部受到毒害;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是脾胃生痰,肺部失調,清氣無法下降;脹滿引起的咳嗽,是脾土不能制約水濕,水濕侵入肺部,肺氣不通;哮喘引起的咳嗽,是內有舊疾,痰液阻塞肺部,太陰經脈屢次受阻;乾咳無痰,是氣無法生精,精無法化氣,津液枯竭。咳嗽的症狀很多,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補益元氣。
又因水虛痰泛,元海竭而諸氣上衝者,則有金水雙收,陰陽並補之治,或大劑滋填鎮攝,保固先天一氣元精。至於飲邪致嗽,另有專門,兼參可也。(《臨證指南》)
外感之嗽,與內傷之嗽,其所本不同,而所治亦異。蓋外感之嗽,其來在肺,故必由肺以及他臟,此肺為本而他臟為標也;內傷之嗽,先因傷他臟,故必由他臟以及肺,此他臟為本而肺為標也。凡治內傷者,使不知治他臟而單治肺,則真陰何由以復?陰不復則嗽終不愈;治外感者,使不知治陽而妄治陰,則邪氣何由以解?邪不解則嗽終不停。○外感之嗽,其來暴;內傷之嗽,其來徐。
外感之嗽,因於寒邪;內傷之嗽,因於陰虛。外感之嗽,可溫可散,其治易;內傷之嗽,宜補宜和,其治難。此固其辨也。然或其脈證素弱,而忽病外感者有之;或其形體素強,而病致內傷者亦有之。此中疑似,但於病因脈色中細加詳察,自有聲應可證也。○內傷之嗽,必皆本於陰分。
白話文:
如果因為體內水分不足導致痰液上涌,又或是先天精氣不足,導致氣逆上衝,就要採取滋陰補腎,同時調和陰陽的治療方法,或者用大劑量的藥物滋補填補,鎮壓收斂,以保護先天精氣。至於因為喝水過多導致的咳嗽,則有專門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使用。
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各有差異。外感咳嗽是由於肺部受到外邪入侵引起的,所以治療要從肺部入手,再影響其他臟腑,也就是說肺是根本,其他臟腑是分支;內傷咳嗽則是由於其他臟腑損傷引起的,所以治療要先治好其他臟腑,再影響到肺部,也就是說其他臟腑是根本,肺是分支。治療內傷咳嗽,如果只治肺而不治其他臟腑,身體的陰氣就無法恢復,咳嗽就無法痊癒;治療外感咳嗽,如果不懂得治療陽氣,而胡亂滋補陰氣,邪氣就無法去除,咳嗽就無法停止。
外感咳嗽發病迅速,內傷咳嗽發病緩慢。外感咳嗽是因為寒邪入侵引起的,內傷咳嗽是因為陰虛引起的。外感咳嗽可以用溫散的方法治療,比較容易治癒;內傷咳嗽則需要滋補和緩的方法治療,比較難治癒。這就是辨別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的方法。不過,也有些病人原本身體虛弱,卻突然患上外感咳嗽;有些病人原本身體強壯,卻因為疾病而導致內傷咳嗽。遇到這種情況,就要仔細觀察病因和脈象,才能確診。內傷咳嗽的根本原因都是陰虛所致。
何為陰分?五臟之精氣是也。然五臟皆有精氣,而又惟腎為元精之本。肺為元氣之主。故五臟之氣分受傷,則病必自上而下,由肺由脾以極於腎;五臟之精分受傷,則病必自下而上,由腎由脾以極於肺。肺腎俱病,則他臟不免矣。所以勞損之嗽,最為難治,正以其病在根本而不易為力也。
故欲治上者,不在乎上而在乎下;欲治下者,不在乎下而在乎上。知氣中有精,精中有氣,斯可以言虛勞之嗽矣。○一外邪證,多有誤認為勞傷而遂成真勞者,此必其人體氣柔弱,醫家望之,已有成心,故見其發熱,遂認為火,見其咳嗽,遂認為勞,率用滋陰降火等劑。寒邪在表,涼藥妄投,表裡合邪,稽留不解。
白話文:
陰分指的是五臟的精氣,其中腎是元精的根本,肺是元氣的主宰。如果五臟的氣分受損,病症會從上往下,由肺、脾一路蔓延到腎;如果五臟的精分受損,病症會從下往上,由腎、脾一路蔓延到肺。肺腎同時生病,其他臟腑也難免受影響。因此,勞損引起的咳嗽最難治療,因為病根在根本,不易治癒。
想要治癒上半身的病,重點不在上半身而在下半身;想要治癒下半身的病,重點不在下半身而在上半身。明白氣中含有精,精中也含有氣,就能理解虛勞咳嗽的病理了。有些外邪引起的症狀,常被誤認為勞傷而演變成真正的勞損,這往往是因為患者體質虛弱,醫生誤判,看見發熱就認為是火症,看見咳嗽就認為是勞傷,隨便用滋陰降火等藥物。寒邪停留在體表,又誤用寒涼藥物,表裡邪氣結合,病情久久不退。
俗云:傷風不愈變成勞。夫傷風豈能變勞,特以庸醫誤治,久而不愈,不至成勞不已也。○乾咳嗽證,在丹溪云乃痰鬱火邪在肺中,宜用苦梗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不已則成勞,須用倒倉法,此證多因不得志者有之。愚謂此說不然。夫既云不得志,則其憂思內傷,豈痰火病乎?又豈苦梗倒倉所宜攻乎?蓋乾咳嗽者,以肺中津液不足枯涸而然。此明系內傷虧損,肺腎不交,氣不生精,精不化氣,所以乾澀如此。
但其有火、無火,亦當辨治。若臟平無火者,止因肺虛,故必先補氣,自能生精。若臟氣微寒者,非辛不潤,故必先補陽,自可生陰。若兼內熱有火者,須保真陰,故必先壯水,自能制火。若但知消痰開鬱,將見氣愈耗,水愈虧,未免為涸轍之鮒矣。(張景岳)
白話文:
俗話說:「傷風不愈變成勞。」其實傷風並不會變成勞,只是庸醫誤治,久治不愈,才會演變成勞累不堪。乾咳嗽的症狀,丹溪先生說那是痰火鬱結在肺中,應該用苦梗開之,下方用補陰降火藥物治療,若久治不愈就會變成勞,需要用倒倉法治療。這種症狀多發生在不得志的人身上。我認為這個說法不對。既然是不得志,那應該是憂思內傷,怎麼會是痰火病呢?又怎麼可以用苦梗、倒倉法來治療呢?乾咳嗽是因為肺中津液不足,乾燥而引起的。這明顯是內傷虧損,肺腎不交,氣不生精,精不化氣,所以才會乾燥無力。
但是,乾咳嗽有火和無火,也要分別治療。如果臟腑平和無火,只是因為肺虛,就必須先補氣,自然就能生精。如果臟氣微寒,就需要辛辣之物來滋潤,所以必須先補陽,才能滋生陰氣。如果同時伴有內熱有火,就需要保護真陰,所以必須先壯水,才能制火。如果只知道消痰開鬱,就會導致氣越來越耗,水越來越虧,最終就像涸澤之鮒一樣,無計可施了。
一嗽痰即出者,脾濕勝而痰滑也。連嗽十數聲痰不即出者,肺燥勝而痰澀也。嗽而無痰者,以甘寒潤其肺。痰多致嗽者,以辛平燥其脾。(張路玉)
肺胃俱寒,郁住皮毛,氣道不宣,則痰內生而作嗽。散寒所以治標,溫里所以治本,凡形寒飲冷傷肺者,不出二法範圍。若水氣射肺而咳者,責之膀胱與腎,是小青龍、真武之事也。(程郊倩)
今人但知肺主皮毛,一遇外感風寒,概行溫散,不知久則傳裡,變為郁咳,遂成勞瘵,多由不分內外所因,新久之異。夫形寒飲冷,新咳痰稠,固宜溫散。若氣動火炎,久咳無痰,又當清熱潤燥,溫散在所禁矣。常見勞證每由咳嗽而起,治者不究其源,印定傷風,屢用辛溫,卒成不救者有之。(《證治匯補》)
白話文:
咳嗽時痰液立刻吐出,是因為脾濕盛而痰液滑潤;連續咳嗽十幾聲痰卻不出來,是因為肺燥盛而痰液黏稠。咳嗽卻沒有痰,就應該用甘寒藥物潤肺。痰多導致咳嗽,就應該用辛平藥物燥脾。
肺胃都寒,鬱結在皮毛中,氣道不通暢,就會內生痰液而引起咳嗽。散寒是治標,溫裡是治本,凡是因形寒飲冷傷肺而引起的咳嗽,都逃不出這兩種方法。如果水氣上犯肺部而咳嗽,就要責之於膀胱和腎,這是小青龍、真武湯的治法。
現在的人只知道肺主皮毛,一遇到外感風寒就用溫散方法治療,卻不知道久則傳入內裡,變成鬱咳,最終演變成勞瘵。大多數都是因為不分內外而造成的,新病和久病的治療方法不同。對於形寒飲冷導致的近期咳嗽,痰液黏稠,的確應該用溫散方法。但是如果氣機升動、火熱內盛導致的久咳無痰,就應該用清熱潤燥的方法,溫散之法是禁忌。常看到勞證都是由咳嗽而起,治病的人不究其根本,只認定是傷風,反覆使用辛溫藥物,最終導致無法救治。
有肺伏火邪,腠理不閉,風邪易乘,遇感頻發者,當兼清火。若數行解散,則重亡津液,邪蘊而為肺癰,不可不慎。(薛立齋)
虛嗽有二:日間嗽,多吐咯白沫,或噁心者,為氣虛,宜六君湯,加款冬花、五味子。夜嗽多渴,痰不易出,或發熱者,為血虛,宜六味湯,加麥門冬、五味子。(《馮氏錦囊》)
虛火炎上,傷肺咳嗽,該用熟地黃者,先將生地黃代之,二、三服以清其肺,然後用之。不然,則火鬱於肺,有肺痿之患。(羅赤誠)
白話文:
如果肺部有伏火邪氣,導致毛孔不閉合,容易受風寒侵襲,經常感冒,就需要同時清熱。如果一味地使用消散寒邪的藥物,容易損耗津液,使邪氣停滯,最終形成肺癰,不可不慎。
虛咳分為兩種:白天咳嗽,多吐白色泡沫,或有噁心感,屬於氣虛,可用六君湯,加入款冬花和五味子;晚上咳嗽,口渴,痰不易咳出,或發熱,屬於血虛,可用六味湯,加入麥門冬和五味子。
虛火上炎,損傷肺部導致咳嗽,如果要用熟地黃,應先用生地黃代替,服用兩三劑以清肺,再改用熟地黃。否則,火氣鬱結於肺,會導致肺痿的病症。
夜嗽日久,多屬腎真虧損,火炎水涸,津液泛而為痰,須用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萬病回春》)
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乃氣之根。凡咳嗽暴重,引動百骸,氣從臍下奔逆而上者,此腎虛不能納氣歸原,當以安腎丸主之。毋徒從事於肺,此虛則補子之義也。(楊仁齋)
久嗽,有痰者,燥脾化痰;無痰者,清金降火。蓋外感久則鬱熱,內傷久則火炎,俱須開鬱潤燥。七情氣逆者,順氣為先;停水宿食者,分導為要。氣血虛者,補之斂之,不宜妄用澀劑。(《醫方集解》)
凡病人久嗽聲啞,乃是元氣不足,肺氣不滋,宜補元氣,養金潤燥,其聲自亮。若虛勞之人,則宜滋腎水潤肺金為本,訶子百藥煎收斂以治其標,標本兼治,此十全也。(徐春甫)
白話文:
晚上咳嗽持續很久,大多是腎氣虛損,就像火燒水干,津液上涌形成痰,需要用六味丸加上麥冬、天冬滋養腎氣,化解痰液。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肺是氣的統帥,腎是氣的根源。咳嗽劇烈,牽動全身,氣從下腹部逆流而上,這是腎虛不能納氣歸原,應該用安腎丸治療。不要只顧著治肺,這是補腎的道理。久咳有痰的,要燥脾化痰;無痰的,要清金降火。因為外感久了會鬱熱,內傷久了會火炎,都需要開鬱潤燥。七情氣逆的,要先順氣;停水宿食的,要分導消化。氣血虛的,要補氣血,不宜妄用收斂藥物。病人久咳聲音嘶啞,是元氣不足,肺氣不滋,需要補元氣,滋養肺陰潤燥,聲音自然會好。若是虛勞之人,則要滋養腎水潤肺金為根本,用訶子、百藥煎收斂治療表症,標本兼治,才是十全之策。
咳嗽,治有斂、散二法:斂者,謂收斂肺氣也;散者,謂解散寒邪也。宜散而斂,則將寒邪斂住,為害非輕;宜斂而散,則走泄正氣,害亦非小。又如感風咳嗽,散後表虛,復感寒邪,虛邪相乘,若欲散風,則愈虛其肺,若欲收斂,則愈滯其邪。當先輕解,漸次斂之,肺不致虛,邪不致滯,其嗽自止矣。(徐叔拱)
頓嗽之證,大都肺燥津傷,故咳劇痰不易出,宜仿清燥救肺湯大意。其中妙在枇杷葉清肺降氣,氣下則火降痰順,而逆者不逆,斯咳漸平矣。此所謂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杏仁又在所必需也。(方星岩)
白話文:
咳嗽的治療方法,有收斂和散寒兩種:收斂,就是收斂肺氣;散寒,就是解散寒邪。應該散寒卻收斂,就會把寒邪收斂住,危害不輕;應該收斂卻散寒,就會散泄正氣,危害也不小。又比如,因風寒引起的咳嗽,散寒後體表虛弱,再受寒邪侵襲,虛邪相乘,如果要散風,就會更虛弱肺氣,如果要收斂,就會更滯留寒邪。應該先輕微解除風寒,逐漸收斂,肺氣就不會虛弱,寒邪也不至於滯留,咳嗽自然就會停止了。(徐叔拱)
咳嗽不止的症狀,大多是肺燥津傷,所以咳嗽劇烈,痰不易咳出,可以用清燥救肺湯的方子來治療。清燥救肺湯之所以有效,是因為枇杷葉清肺降氣,氣下降了,肺火就會下降,痰液順暢,逆氣就不會再逆,咳嗽就會逐漸平息。這就是所謂的「肺氣上逆,急食苦以降之」,杏仁也是必須使用的藥物。(方星岩)
岐伯雖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然其所重,全在於肺。蓋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其寒飲食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此舉形寒飲冷傷肺之一端,以明咳始之因耳。"內外合邪"四字扼要比類之法,重在於此。
夫形寒者,外感風寒也;飲冷者,內傷飲食也。風寒無形之邪入內,與飲食有形之邪相合,留戀不捨。治之,外邪須從外出,內邪須從下出,然未可表裡並施也。《金匱》五方,總不出小青龍湯為加減。進而求之暑濕,蓋暑濕之外邪內入,必與素釀之熱邪相合,增其煩咳,宜從辛涼解散,又當變青龍為白虎而兼天水、五苓之屬矣。
白話文:
岐伯虽然说五脏六腑都能导致咳嗽,但他最重视的还是肺。因为皮肤毛发是肺的表里关系,皮肤毛发先受到邪气,邪气就会沿着表里关系进入体内。比如吃寒凉食物进入胃,沿着胃经上行至肺,就会导致肺寒,肺寒就会使内外合邪,邪气就容易侵入肺,从而引发咳嗽。这只是说明寒凉饮食损伤肺引发咳嗽的一个方面,以此来阐明咳嗽的起因。其中“内外合邪”四个字总结了这种类比的方法,非常重要。
所谓形寒,就是外感风寒;饮冷,就是内伤饮食。风寒这种无形的邪气侵入体内,与饮食这种有形的邪气相合,就会停留不去。治疗时,外邪需从外驱散,内邪需从下排出,但不能同时治疗表里。金匮五方,最终都是以小青龙汤为基础加减。更进一步来说,如果遇到暑湿,因为暑湿这种外邪侵入体内,必定会与体内原有的热邪相合,加重咳嗽症状,就要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治疗,同时要将小青龙汤改为白虎汤,并配合天水、五苓等方剂。
進而求之於火,則有君相之合,無內外之合,以心肺同居膈上,心火本易於剋制肺金,然君火無為而治,恆不自動,惟相火從下而上,挾君火之威而刑其肺,上下合邪,為患最烈。治之亦可從內外合邪之例比擬,或引或折,以下其火,俾不至於燎原耳。於中咳嗽煩冤,腎氣之逆,亦為上下合邪,但濁陰之氣,上干清陽,為膈肓遮蔽,任其煩冤,不能透出,亦惟下驅其濁陰而咳自止矣。
進而求之於燥,或因吐、汗而津越於外,或因瀉利而陰亡於下,或營血衰少,不養於筋,或精髓耗竭,不充於骨,乃致肺金日就乾燥,火入莫御,咳無止息。此時亟生其津,亟養其血,亟補其精髓,猶可為也。失此不治,轉盼甕乾杯罄,毛瘁色敝,筋急爪枯,咳引胸背,吊脅疼痛,諸氣膹郁,諸痿喘嘔,種種危候,相因而見,更有何法可以沃其焦枯耶?○風寒外束者,華蓋散。遇冷咳發者,橘皮半夏湯。
白話文:
若要探究火邪的病理,需明白君火與相火的關係。君火居於心,相火居於下焦,相火上炎時會挾帶君火的威勢,損害肺金,上下合邪,導致病勢嚴重。治療需以內外合邪的方式,或引導或折斷相火,使其不致蔓延。若因腎氣逆上而咳嗽,亦屬上下合邪,但濁陰之氣受膈膜遮蔽,無法透出,需下驅濁陰才能止咳。
若因燥邪導致咳嗽,可能是因吐汗津液外泄,或瀉利陰液虧損,或營血不足,或精髓耗竭,導致肺金乾燥,無法抵禦火邪,咳無止息。此時需急補津液、養血、補精髓,才有可能控制病情。若不治療,則會導致身體虛弱,咳喘嘔吐,筋骨萎縮,各種危候相繼出現,無藥可救。
若因風寒外束而咳嗽,可服用華蓋散;若因遇冷而咳嗽,可服用橘皮半夏湯。
○火熱內燔之咳,加減瀉白散。○傷暑之咳,自汗脈虛發渴,人參白虎湯、清暑益氣湯。○傷濕之咳,身重脈細痰多,五苓散、白朮湯。濕熱素蘊於中者,黃連解毒湯。濕熱素蘊於上者,桑皮散。○傷燥之咳,痰結氣逆血腥,杏仁蘿蔔子丸;清金潤燥,天門冬丸、鳳髓湯。○傷腎之咳,氣逆煩冤,牽引腰腹,俯仰不得者,都氣丸。
白話文:
火熱內傷引起的咳嗽,可以服用加減瀉白散。暑熱侵襲導致的咳嗽,伴隨自汗、脈虛、口渴,可以服用人參白虎湯或清暑益氣湯。濕邪入侵引起的咳嗽,伴隨身體沉重、脈搏細弱、痰液多,可以服用五苓散或白朮湯。濕熱內蘊於體內者,可以服用黃連解毒湯;濕熱內蘊於上焦者,可以服用桑皮散。燥邪侵襲引起的咳嗽,伴隨痰液黏稠、氣逆、血腥味,可以服用杏仁蘿蔔子丸;如果需要清熱潤燥,可以服用天門冬丸或鳳髓湯。腎氣不足引起的咳嗽,伴隨氣逆、胸悶、腰腹部牽引、呼吸困難,可以服用都氣丸。
水飲與裡寒合作,腹痛下利者,真武湯。○營衛兩虛之咳,營虛發熱,衛虛惡寒,寧肺湯。虛勞之咳,五味黃耆散、麥門冬飲。○乾咳無痰,火熱內壅,首用四物桔梗湯開提之。傷酒熱積者,用瓊玉膏滋潤之。色欲過度,腎水不升者,用八味丸蒸動之。○內傷之咳,治各不同:火盛壯水,金虛崇土,郁甚舒肝,氣逆理肺,食積和中,房勞補下。○至於上焦虛寒嘔吐涎沫者,用溫肺湯。
白話文:
如果水飲和裡寒一起造成腹痛和腹瀉,可以用真武湯。營衛兩虛導致的咳嗽,營氣虛弱導致發熱,衛氣虛弱導致怕冷,可以用寧肺湯。虛勞導致的咳嗽,可以用五味黃耆散或麥門冬飲。乾咳無痰,是因為內火旺盛,可以用四物桔梗湯來疏通氣機。因為喝酒傷了脾胃導致熱積,可以用瓊玉膏滋潤。性生活過度導致腎水不足,可以用八味丸溫補腎陽。內傷導致的咳嗽,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治療:火盛可以用滋陰降火,金虛可以用補金生土,鬱氣可以用舒肝理氣,氣逆可以用理肺降氣,食積可以用和胃消食,房勞可以用補腎固精。上焦虛寒導致嘔吐涎沫,可以用溫肺湯。
上、中二焦俱虛者,用加味理中湯。三焦俱虛者,用加味三才湯。○久咳肺痿肺損,痰中見血,潮熱聲颯者,人參養肺湯。久咳宜收澀者,人參清肺湯。○凡治咳,不分外感內傷,虛實新久,襲用清涼藥,少加疏散者,因循苟且,貽患實深,良醫所不為也。○凡治咳,遇陰虛火盛,乾燥少痰,及痰咯難出者,妄用二陳湯,轉劫其陰而生大患者,醫之罪也。○凡咳而且利,上下交徵,而不顧其人中氣者,十無一起,如此死者,醫殺之也。
白話文:
上焦和中焦都虛弱的人,可以用加味理中湯。三焦都虛弱的人,可以用加味三才湯。長期咳嗽,肺氣虛弱、肺部受損,痰中帶血,發熱、聲音嘶啞,可以用人參養肺湯。長期咳嗽,需要收斂肺氣的,可以用人參清肺湯。治療咳嗽,不論是外感還是內傷,虛證還是實證,新病還是舊病,都不可一味使用清涼藥物,只稍微加入疏散藥物,這樣敷衍了事,後患無窮,是良醫不應該做的事情。治療咳嗽,遇到陰虛火旺,乾燥少痰,或者痰咳不出的情況,就胡亂使用二陳湯,會耗損陰氣,導致重病,是醫生的罪過。咳嗽同時還伴隨腹瀉,上吐下瀉,卻不顧及患者的中氣,十個人中九個都治不好,這種情況下病人死了,是醫生殺死的。
○凡邪盛咳頻,斷不可用劫澀藥。咳久邪衰,其勢不銳,方可澀之。誤則傷肺,必至咳無休止,坐以待斃,醫之罪也。○凡屬肺痿、肺癰之咳,誤作虛勞,妄補陰血,轉滯其痰,因致其人不救者,醫之罪也。○凡咳而漸至氣高汗漬,宜不俟喘急痰鳴,急補其下。若仍治標忘本,必至氣脫卒亡,醫之罪也。
(《醫門法律》)
脈候
咳嗽須審肺脈虛實。實者,浮大有力,若沉而滑,則痰氣盛也。虛者,弦大無力,若沉細帶數,則火鬱極也。(《醫學入門》)
選案
宋徽宗寵妃病痰嗽,終夕不寐,面浮如盤,御醫李防禦治之不效。忽聞賣嗽藥,一文一帖,吃了即得睡。視其色淺碧,試服無他,乃取三帖為一,授妃服之,是夕嗽止,比曉面消。方用蛤粉入青黛少許,淡齏水滴麻油數點,每次調服二錢。(《本草綱目》)
白話文:
咳嗽時,如果邪氣盛而咳嗽頻繁,絕對不能使用收斂止咳的藥物。咳嗽時間長了,邪氣衰弱,勢頭不猛烈,才可以使用收斂止咳的藥物。如果誤用,會損傷肺氣,導致咳嗽不止,坐以待斃,這是醫生的過失。如果患有肺痿、肺癰引起的咳嗽,誤認為是虛勞,胡亂補益陰血,反而會使痰液阻塞,導致病人無法救治,也是醫生的過失。如果咳嗽逐漸發展到氣喘汗出,就應該立即補益下焦,不要等到喘息急促、痰鳴才治療。如果仍然只治標不治本,必將導致氣虛脫亡,這是醫生的過失。
診斷咳嗽要仔細觀察肺脈的虛實。脈象實則浮大有力,如果沉而滑,則說明痰氣盛。脈象虛則弦大無力,如果沉細帶數,則說明火鬱極。
宋徽宗寵妃患痰咳,整夜睡不著,臉浮腫如盤,御醫李防禦治療無效。突然聽說有人賣治咳嗽的藥,一文錢一帖,吃了就能睡覺。觀察藥色呈淺碧色,試服無妨,便取三帖合成一帖,給妃子服用,當晚咳嗽止住,第二天早上臉部消腫。然後用蛤粉加入少許青黛,用淡鹽水滴入幾滴麻油,每次調服二錢。
次霍嬸產後,咳嗽發熱,喘滿便秘,口中水泛,心下煎熬,血色淡白,此腎虛不能攝納,血虛不能濡潤也。醫與人參、桔梗、貝母益甚。予以六味湯加河車、牛膝、麥冬、五味,諸證皆痊。(程華仲)
一婦體弱,咳嗽喘促不能臥,已經七日,服藥無效,脈極數亂,綿軟無力。其數亂者,乃氣喘促之故,軟而無力者,則脈之真象也。斷為肺氣虛寒,用溫肺湯一劑,不喘安臥。再劑全愈。○一人於二月傷風咳嗽起,服藥至冬,嗽日增劇,痰血失音,慮成勞證。診脈沉微緩弱,右寸更無力。
閱方皆天麥冬、丹皮、地骨皮、花粉、黑參、黃芩、貝母、枇杷葉、旋覆花、白前、桑皮、蘇子等項。余曰:如此之脈,毫無火氣,奈何猶寒涼不休?嗽久肺氣不足,奈何猶降瀉不已?推子受病之初,不過風入肺竅,開手不用疏利,遂用寒潤,錮住風邪,使不得出,是以愈服藥愈增嗽。且肺為嬌藏,畏熱尤畏寒,久服寒藥,直使金寒水冷,致肺成死金而音失矣。
白話文:
霍嬸產後出現咳嗽、發燒、呼吸急促、便秘、口水分泌過多、心口灼熱、面色蒼白等症狀,這是因為腎氣虛弱無法約束津液,血虛無法滋潤身體所致。醫生給她開了人參、桔梗、貝母等藥物,效果不錯,之後又加了河車、牛膝、麥冬、五味子等藥物,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一位婦女體弱,咳嗽喘不過氣,躺不下來,已經持續七天,服藥無效,脈象又快又亂,而且軟弱無力。脈象快亂是因為喘氣,軟弱無力才是真正的脈象。醫生判斷她是肺氣虛寒,用溫肺湯一劑,就緩解了喘不過氣的症狀,可以躺下休息,兩劑藥後就完全康復了。
還有一個人在二月的時候傷風咳嗽,一直服藥到冬天,咳嗽反而越來越嚴重,還咳出痰血,失聲,擔心會變成勞損。醫生診脈發現脈象沉而微弱,右手寸關脈更加無力。
醫生查看了以前開的藥方,發現都是天麥冬、丹皮、地骨皮、花粉、黑參、黃芩、貝母、枇杷葉、旋覆花、白前、桑皮、蘇子等寒涼藥物。醫生說,這種脈象毫無火氣,怎麼還一直用寒涼藥物呢?咳嗽久了肺氣不足,怎麼還一直用瀉下寒涼藥物呢?病人剛開始生病,不過是風寒入侵肺部,一開始就不用疏利,反而用寒潤的藥物,把風寒堵在裡面,出不來,所以藥越吃咳嗽越嚴重。而且肺部嬌嫩,最怕熱,也怕冷,長期服用寒藥,會讓肺部寒氣加重,導致肺氣虛弱,最終造成失聲。
況金之為物,虛則鳴,今以寒藥錮其外,使寒痰凝結,填塞肺竅,虛靈之孔,俱被塞實,何能出音?宜先宣通肺竅,使竅開風出,再用溫養肺氣之法,庶幾金復生而音復出也。方用前胡、杏仁、橘紅、細辛、蘇梗、桔梗、甘草、半夏、茯苓、生薑。服藥一劑,是夜嗽減。再與四劑而嗽全愈。
後用溫肺湯合六君子湯,溫養肺氣,音亦漸出。(吳天士)
白話文:
金屬的特性是空虛則發出聲音,現在用寒涼的藥物阻礙外氣,導致寒痰凝結,堵塞肺部,虛靈的孔竅都被塞住,怎麼可能發出聲音呢?應該先疏通肺部,使孔竅打開,風寒排出,再用溫和的方法滋養肺氣,這樣金屬才能恢復生機,聲音才能重現。處方用前胡、杏仁、橘紅、細辛、蘇梗、桔梗、甘草、半夏、茯苓、生薑。服用一劑藥,當晚咳嗽就減輕了。再服四劑,咳嗽就完全好了。
之後用溫肺湯加上六君子湯,溫養肺氣,聲音也逐漸恢復。(吳天士)
一人久嗽,得藥如水,委命待盡。姑乞診之,問飢時胸中痛否?曰:大痛。視其上唇有白點,痛發則口角流涎,此蟲齧其肺,故咳嗽耳。用百部、烏梅煎膏與服,十日而嗽竟止。家人從淨桶中索得寸白蟲數十條,自是永不復發。(李士材)
附方
潤嗽膏,治肺燥咳嗽。杏仁去皮四兩,柿霜一兩,白蜜二兩,同研爛蒸透,每用三四匙,放舌上潤下。此治嗽第一妙方。
周慎齋溫肺湯,治肺寒喘嗽。人參、旋覆花、細辛、桂心、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桔梗、生薑。
白話文:
有個人長期咳嗽,吃了很多藥卻像喝水一樣沒效果,只能等死。後來有人去看他,問他:「你餓的時候,胸口會痛嗎?」病人回答:「很痛。」醫生看到他上嘴唇有白色斑點,咳嗽時嘴角還會流口水,就判斷是蟲子咬了他的肺,所以才咳嗽。於是醫生用百部和烏梅煎膏給他吃,十天後咳嗽就完全好了。病人家人從淨桶裡找到許多白色的小蟲子,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咳嗽過。
潤嗽膏可以治療肺燥咳嗽。將杏仁去皮四兩、柿霜一兩、白蜜二兩,一起研磨成糊狀,然後蒸透。每次吃三到四匙,放在舌頭上慢慢融化。這是治療咳嗽最有效的藥方。
周慎齋溫肺湯可以治療肺寒咳嗽。藥材包括人參、旋覆花、細辛、桂心、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桔梗、生薑。
吳天士溫肺湯,治肺氣虛寒,咳嗽喘促。人參、茯苓、橘紅、肉桂、黃耆、白朮、炙甘草、半夏、炮薑、桔梗。
治勞嗽方,用雄豬肺一具,不見水,將肺管朝下,掛一宿,待血水流去,以布揩淨,再用川貝母五錢去心,京杏仁五錢去皮,同研,裝入管內,線捆管口,清水煮爛,不放鹽。候病人五更醒時,將肺一碗與食,服二三具即愈。但不可坐起,坐起則肺合,開聲則肺亦合。服時,病人自以手拍床沿照會。
白話文:
吳天士的溫肺湯,用來治療肺氣虛寒、咳嗽喘促。藥材包括人參、茯苓、橘紅、肉桂、黃耆、白朮、炙甘草、半夏、炮薑、桔梗。
治療勞嗽的方子,用一隻雄豬肺,不加水,將肺管朝下懸掛一晚,待血水流盡,用布擦乾淨。再用川貝母五錢去心,京杏仁五錢去皮,一起研磨,裝入肺管內,用線捆住管口,清水煮爛,不放鹽。等到病人五更時醒來,取一碗肺給病人食用,服用二到三隻即可痊癒。但病人不可坐起來,坐起來肺就會合攏,開口說話也會讓肺合攏。服用時,病人可以自行用手拍打床沿示意。
又方,治勞嗽,單煮百合,吃法與上同。又煮燕窩一味,吃法亦同。
白話文:
又一藥方,用於治療勞咳,只需單獨煮製百合一味,食用方法與先前所述相同。另外,煮製燕窩一昧,食用方法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