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21)
卷十五·痘疹精華 (21)
1. 因期施治
(《痘科類編》)
頭面預腫,毒不歸窠,非大腹皮不為功。(《橡村痘訣》)
封合
痘至灌漿,則藏伏之毒與精華,皆為逼爍在外,所以空竅眼鼻之所,津液留聚而為封塞也。然必待腫脹灌膿而然,乃為正候。故三、四朝不宜封塞者,謂毒未外達,邪火上炎也;若五朝之後又宜封塞者,謂氣血充灌,精華不外馳也。其封塞之所,如膠脂光潤者吉;如煤乾黑者,臟腑燥槁,津液枯竭也;如膿流溢者,毒火內爍,精華外泄也,並凶。若既封塞,而六、七朝即開者,防毒未消,有內攻之危。
惟痘稀少者,不在此例。(馮楚瞻)
回漿時眼腫不能開者,以水濕絹巾,拭去膿眵,略用手指攀開眼皮,透一線縫,則不生翳膜。(《醫學入門》)
七、八朝
痘出七日,陰中之陽盡達於外,內則空虛,如釜中甑內之氣,陽起一分,陰長一分,故其漿也,宜漸而黃,根下血暈,宜漸而緊,如腺圍定,不鋪散,不灰黯,晝夜不痛楚,飲食倍常,大便少,身熱微微,吉兆也,反是者逆。至是決死生,惟視血暈緊散,膿色真偽耳。真者寶色光彩,偽則色如土黃。
緊者氣能拘血化毒也,散則氣虛散而華,氣將絕矣。血暈全無者死。膿者毒所化也。訣曰:六日以後專看膿色。故有膿則生,無膿則死。使或有或無,而根腳不紅,或連肉灰紅,作癢煩躁,目封欲開,作瀉乾嘔,不食少睡,此氣虛不能拘血化毒也,急峻補之。倘此時尚見舌黑有刺,生意絕矣,不惟不容補,即補之何益?(程華仲)
七、八朝,面部漿未灌足,早結乾紅疤疕,而頭頂不收,下部猶灌者,無妨,但宜攻發,不得早用清利。○七、八朝,面部雖有真漿,下身純是清水,不咬牙,不作瀉者,參、耆醞釀亦可收功。若咬牙泄瀉,擦破皮塌不成疤疕者,謂之外剝,不治。○七、八朝,先灌者雖收,後出者方灌,只宜攻發後者,不得早用清利。
○痘至八朝,音咽忽有痰聲,雖痘色不變,亦要提防,九朝氣急腹脹,恐從此始。(《橡村痘訣》)
痘至七日,當用參、耆等助漿,恐於火毒相戾,所以六朝以前,須預著力清解,使火毒淨盡為妙。若清解未淨,而清補並用,必致減去參、耆之力,所以藥不應手。(徐仲光)
行漿
漿之不漿,脹之不先,漿之斯漿,脹之而藏。其漿也,氣血齊盈,水火均平,毒孤而熟化其根。夫痘之漿,毒之化也,毒所由化,氣至而水盈焉,水盈而血生焉,使不幹焦而成薄膿。氣之至焉,水足而火行焉,火行而毒熟焉,能蒸爛其毒而成稠膿。故火不得水不蒸,水不得火不騰。
漿而不漿,不責其毒,不責其血,惟求其氣。漿而不稠,毒不盡化,溫而扶之。因瀉不稠,氣下泄也,溫扶而升之。漿而不漿,恣其補益,幸而毒腐,真元憊極,氣機以息,是成板黃,主客俱傷,不免死亡。漿已成熟,氣不能接,猶弓開難滿,忽下陷而泄,目為之開,勢在危急,但觀其痘色猶未變,半日之間數倍補益,生猶可得。
白話文:
[因期施治]
痘疹初期,如果頭面部預先腫脹,表示毒氣沒有聚集在它該去的地方,這時候如果沒有大腹皮這種藥材,就無法發揮功效。
封合
痘疹到了灌漿階段,潛藏在體內的毒素和精華都會被逼迫到體表,因此眼鼻等孔竅周圍會因津液積聚而封閉。但必須等到腫脹灌膿後才算正常現象。所以,在發疹後的第三、四天不宜封閉,因為毒素還沒有完全發散出來,邪火正往上衝。如果到了第五天之後又要封閉,是因為氣血充盛,精華沒有往外散失。封閉的地方如果像膠水一樣光滑潤澤,表示吉利;如果像煤炭一樣乾燥發黑,表示臟腑乾燥枯竭,津液不足;如果膿液溢出,表示毒火內灼,精華外泄,這些都是凶兆。如果已經封閉了,卻在第六、七天就打開了,要提防毒素沒有消除,有向內侵襲的危險。
只有痘疹稀少的情況,不在此列。
在回漿的時候,如果眼睛腫脹無法睜開,可以用濕潤的絹布擦拭掉膿痂,然後輕輕用手指撐開眼皮,透出一條縫,就不會產生翳膜。
七、八朝
痘疹發出七天後,體內陰氣中的陽氣已經完全發散到體外,體內則相對空虛。這就像鍋裡蒸食物一樣,陽氣上升一分,陰氣增長一分,所以痘疹中的漿液應該逐漸變成黃色,痘疹根部的紅暈應該逐漸收緊,像腺體一樣固定,不會擴散,不會暗淡,白天夜晚都不會感到疼痛,飲食比平常增加,大便減少,身體微微發熱,這些都是吉兆,反之則不吉利。到了這個時候,就能決定生死,關鍵在於觀察紅暈的鬆緊和膿液顏色的真假。真正的膿液顏色鮮亮,偽裝的膿液則像土黃色。
紅暈緊密,表示氣能約束血液並將其轉化為毒素;紅暈散開,表示氣虛而血液散亂,氣將要衰竭。如果完全沒有紅暈,則表示死亡。膿液是毒素轉化而來的。訣竅說:第六天以後,專門觀察膿液的顏色。所以有膿液就表示能活,沒有膿液就表示會死。如果時有時無,而且痘疹根部不紅,或者連帶肌肉呈灰紅色,出現瘙癢煩躁、眼睛快要睜開、腹瀉乾嘔、不思飲食、少睡等症狀,表示是氣虛不能約束血液轉化為毒素,要趕緊進補。如果這時看到舌頭發黑有刺,表示生機已絕,不僅不能進補,即使進補也沒有用。
七、八天時,如果臉部的漿液還沒灌滿,就過早地結成乾紅色的疤痕,而頭頂的痘疹沒有收斂,下部的痘疹還在灌漿,這沒有關係,但應該繼續攻邪發疹,不能過早地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如果七、八天時,臉部雖然有真實的漿液,但下半身卻全是清水,而且沒有咬牙、腹瀉等症狀,可以用人參、黃芪等藥物溫補,也可以達到收效。如果出現咬牙、腹瀉,皮膚擦破而沒有結成疤痕,則稱為外剝,屬於不治之症。如果七、八天時,先發的痘疹雖然已經收斂,後發的痘疹才剛開始灌漿,應該只攻邪發出後發的痘疹,不能過早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
痘疹到了第八天,如果忽然出現咳嗽痰聲,即使痘疹顏色沒有改變,也要提防,到了第九天如果出現呼吸急促、腹脹,恐怕就是從此開始惡化的。
痘疹到了第七天,應該用人參、黃芪等藥物來幫助漿液的形成,但又怕和火毒相衝突,所以第六天之前,必須先盡力清解火毒,使火毒完全清除為好。如果清解不徹底,就同時使用清熱和補益的藥物,必然會減弱人參、黃芪的功效,導致藥效不佳。
行漿
漿液沒有形成,是腫脹沒有先出現;漿液能夠形成,是腫脹潛藏在裡面。漿液之所以能夠形成,是因為氣血充盈,水火平衡,毒素孤立並且在根部成熟轉化。痘疹的漿液是毒素轉化而成的,毒素之所以能轉化,是因為氣到水盈,水盈而血生,使痘疹不會乾焦而形成薄膿。氣之所以能到,是因為水足而火行,火行而毒熟,能蒸爛毒素而形成濃稠的膿液。所以,沒有水,火不能蒸騰;沒有火,水不能上升。
如果漿液沒有形成,不要責怪毒素,也不要責怪血液,要從氣方面尋求原因。如果漿液不濃稠,表示毒素沒有完全轉化,要用溫性的藥物來扶助它。如果因為腹瀉導致漿液不濃稠,表示是氣往下泄了,要用溫性的藥物來扶助它並將它提升。如果漿液沒有形成,就隨意進補,即使毒素碰巧腐爛,真元也會極度衰敗,氣機停息,這就會形成板黃痘,主客都會受到傷害,難免死亡。如果漿液已經成熟,但氣不能接續,就像弓拉開難以拉滿一樣,會突然下陷而泄,眼睛因此張開,情況非常危急。但觀察痘疹顏色沒有改變,要在半天時間內多次進補,或許還有生還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