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19)
卷十五·痘疹精華 (19)
1. 因期施治
譬如禾苗澆灌在初種時,若苗既長成,灰糞雖加,已無及矣。○四、五朝,痘色光亮者不好,枯澀者亦不好,不枯不亮之間,須要理會得。○痘出三日,點至足下為齊。若繁密,點不至足,曰無根,後必生變。足冷不溫者,以蔥艾煎湯洗,暖覆片時,點漸透者吉。○痘三朝出齊之後,當清與否,總以唇舌為準,必須舌乾唇燥,二便閉結,方可重用清涼。
若唇舌淡潤而無里證,痘雖稠密,或乾紅紫滯,只宜淡劑清解,黃連、石膏、犀角、地黃之類,不可浪用。若清涼太過,八、九朝多致癢瀉內攻而死。○不但清劑不宜太過,一見唇舌淡潤,即宜早進參、耆,合之歸、芎、甘、桔、防風、殭蠶,以導其行漿之路,漿成早則毒化易,漿遲滯則毒化難。
里無實火,浪用清涼,膿安得成?膿不成則毒必不化,欲不生變,其可得乎?(《橡村痘訣》)
翁氏云:三日、四日,痘出當齊,點至足心,勢方安靜。若幼小之兒,氣血易周,常有未及三日而發齊者。年長之體,四日已外,猶有增發者,痘稀數不盈百,不必點至足心。辨明形色,身體強壯,痘屬上中,方可許其無慮。倘幼小弱質,或病後,或帶別病,而後布痘,未可見痘好浪許。(葉天士)
三、四日,欲其胖,宜用鼠黏子,透發痘標,又能起胖。殭蠶,起胖時妙藥,能胖痘,又能助漿。夫痘已胖,即欲其成漿,此味又能治遊紅痘,三、四、七、八日皆可用。○三、四日未能發胖,行漿藥中可用雞冠血酒乳,或恐酒助毒發癢,然亦無妨。○穿山甲大能發痘起胖,再以殭蠶佐之,何慮其不胖乎?(《仁端錄》)
痘至五日,內外證平,宜該起發退紅。不爾,正氣必虛,方中倍加參、耆,為喚漿法。(《慈幼筏》)
起脹
痘不起脹,其亡速也。起脹之科,氣至焉,血次焉。起脹之由,火蒸之,水騰之。不此之務,而攻發以求脹,是揠苗也,是猶敝車羸馬,而鞭策以求進也。痘一見點,則毒分於外,氣衛其宮,血守其中。今氣不至,不能托毒於外,毒得跨跡門牆之內,故不起耳。間有起者,中空暗薄,氣至不盛也,血次不繼也,由於火不足蒸也,水不足騰也,將息之餘煙,欲枯之微澤也,不久倒塌而亡。(《黃帝逸典》)
痘毒未發,伏於命門,本與氣血不曾交會,及其發而赴胃,胃多氣血而主肌肉,毒與氣血交會於胃,而痘乃出。既交矣,毒與氣血混而為一,氣血之中安肯容毒?於是領載而出,出而長,長而灌,及其成功,毒既結而為疤,氣血返而歸於吾體,一有窒礙,則變態百出矣。是以出齊之後,未灌之先,不存地步,何以容受?是起脹為行漿之要道也。
醫家於此當求過第二關。○或曰:痘之起脹,如造蒸餅之上板籠,此喻最確。○血熱之痘,火盛毒壅,氣血為其所爍,毒結於中,何能起脹?急宜涼血解毒,毒解則火退,火退則氣血分,而痘自起。○痘以元氣為主,起脹者氣至也。氣虛不能充暢,何能起脹,急用保元,佐以松肌活血,則氣血自分矣。
白話文:
因時施治
就像禾苗剛種下去時需要澆水灌溉,如果禾苗已經長成,即使再施加灰肥,也已經來不及了。
四、五天時,如果痘疹的顏色光亮,就不好;如果痘疹顏色乾枯暗淡,也不好;不乾枯也不光亮之間,需要仔細觀察處理。
痘疹開始發出後三天,應該遍佈全身,直至腳底才算正常。如果痘疹過於密集,沒有到達腳底,就表示沒有根基,之後必定會發生變化。如果腳底冰冷不溫,用蔥艾煎湯清洗,再溫暖覆蓋一會兒,痘疹逐漸透出來,就屬於吉兆。
痘疹發出三天後,是否需要清熱,總要以嘴唇和舌頭的狀況為準。必須要舌頭乾燥、嘴唇乾裂、大小便不通暢,才可以大量使用清涼藥物。
如果嘴唇和舌頭潤澤,沒有其他裡證,即使痘疹密集,或者顏色呈現乾紅、紫滯,也只能用清淡的藥物來疏解。像是黃連、石膏、犀角、地黃之類的藥物,不可以隨意使用。如果過度使用清涼藥物,在第八、九天時,大多會導致發癢、腹瀉等內攻的現象而死亡。
不僅清熱藥物不宜過量,只要發現嘴唇和舌頭潤澤,就應該及早服用人參、黃耆,配上當歸、川芎、甘草、桔梗、防風、殭蠶,來引導藥液運行的道路。藥液運行順暢,痘毒就能早點化解;藥液運行遲緩,痘毒就難以化解。
如果體內沒有實火,卻濫用清涼藥物,膿液怎麼可能形成?沒有膿液,痘毒就不能化解,想要不產生變故,怎麼可能呢?
翁氏說:第三、四天,痘疹應該發齊,並且達到足心,情況才會安定。如果年幼的孩童,氣血容易運行,常常有不到三天就發齊的。年長的人,在四天之後,還會有新痘疹發出來。如果痘疹稀疏,不到一百顆,就不必一定達到足心。只要辨別清楚痘疹的形狀和顏色,身體強壯,痘疹屬於上中等,就可以放心。如果是年幼體弱,或者病後,或者帶有其他疾病,之後才發出痘疹,不可以因為痘疹看起來好就輕率判斷。
第三、四天,希望痘疹能夠飽滿,適宜使用鼠黏子,透發痘疹的標記,又能使痘疹飽滿。殭蠶是使痘疹飽滿的妙藥,既能使痘疹飽滿,又能幫助形成漿液。如果痘疹已經飽滿,就希望它能形成漿液,這個藥物也能治療遊走性紅疹,在第三、四天、第七、八天都可以使用。如果第三、四天痘疹還沒有發胖,在運行漿液的藥物中可以使用雞冠血酒乳,或者擔心酒會助長毒性而發癢,但是也沒有關係。穿山甲能大大地幫助發痘疹、使痘疹飽滿,再用殭蠶來輔助,何必擔心痘疹不會飽滿呢?
痘疹到了第五天,內外證狀都平穩,應該開始使痘疹消退紅色。不然的話,正氣一定會虛弱。在藥方中加倍使用人參、黃耆,作為喚醒漿液的方法。
起脹
如果痘疹沒有隆起,病情就會快速惡化。痘疹隆起,首先是氣到,其次是血到。痘疹隆起的原因是火蒸、水騰。如果不致力於此,而想靠發散的方法來求痘疹隆起,就像是拔苗助長,又像是破舊的車子、瘦弱的馬,卻用鞭子來驅趕它們前進。痘疹一旦出現,毒性就分散到體外,氣守護著它的宮位,血守護著它的內部。現在氣不能到達,就不能把毒性托到體外,毒性就會侵入體內,所以痘疹不會隆起。有的痘疹雖然隆起了,卻是中空、暗淡、薄弱,那是因為氣不足,血沒有接續,是火不夠蒸騰,水不夠升騰的原因,就像是將要熄滅的餘煙、將要乾枯的微弱水澤,很快就會塌陷而死亡。
痘毒還沒發出來的時候,潛伏在命門,本來與氣血沒有交會,等到發出來的時候,前往胃部,胃部氣血充盛,主管肌肉,毒性與氣血在胃部交會,痘疹才會顯現出來。既然交會了,毒性就與氣血混為一體,氣血之中怎麼可能容忍毒性?於是引領它往外排出,排出後生長,生長後灌漿,等到痘疹成熟,毒性結成疤痕,氣血回歸到身體,如果有任何阻礙,就會產生各種變化。因此在痘疹發齊之後,還沒有灌漿之前,不可以沒有留有足夠的空間,才能容納漿液。所以說,起脹是運行漿液的重要途徑。
醫生在這時候應該尋求度過第二關。有人說:痘疹的隆起,就像製造蒸餅時蒸籠上的蒸板,這個比喻非常恰當。血熱的痘疹,火氣旺盛、毒素壅塞,氣血被其消耗,毒素結在內部,怎麼可能隆起?應該趕快清涼血液、解除毒性,毒素化解,火氣就會消退,火氣消退,氣血才能分離,痘疹自然就會隆起。痘疹以元氣為主,隆起是因為氣到。氣虛不能充實暢通,怎麼可能隆起?應該趕快使用保元藥物,輔以疏鬆肌肉、活絡血液的藥物,氣血自然就會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