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1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14)

1. 因期施治

總論

氣尊血分者生,毒參陽位者死(一、二日)。形圓而體天象,色潤而見精華(三、四日)。血氣並隆而製毒,盈虧雙治見神功(五、六日)。血氣勝淫邪之毒,乾坤順造化之情(七、八日)。血漸收而毒溢,氣已滿而神凝(八、九日)。血賴天和而主命,氣因毒化而成功(九、十日)。

邪正明君臣道濟,真元固氣血成功(十一、二日)。君道成而臣力效,神化全而毒勢平(十三、四日)。脫盡淫邪之火,補全造化之功(十五、六日)。(華佗)

痘十二朝應地支之數,在地成形,稟母質也。○痘灌滿即收,月盈則蝕之象,陰之屬也。○痘十二朝如圍屏十二幅,文之一面自有接續,畫之一面自春景到冬景,缺不得一幅。○痘發如放煙火,故事藏在裡面,藥線一著,自然依次而出。(《橡村痘訣》)

夫痘由中以達外,用藥因期而變通。以常言之,發熱三日而後見標,出齊三日而後起脹,蒸長三日而後灌膿,漿滿三日而後收黶。故發熱三日,當托裡解表,使其易出。亦有氣弱而不能出者,當微補其氣,氣和則出快。初不可用耆,恐腠理一密,則痘難出也。四、五、六日起發之時,以清涼解毒為主,清涼則無血熱枯燥之患,解毒則無壅滯黑陷之虞。七、八、九日灌膿之時,治法當補氣血,氣血流行,而成漿自易也。

十至十一、二日收黶之時,宜大和氣血,補脾利水,自然結黶。此特語其常也。蓋常者可必,而變者不可必,當隨候參詳。見點之時,如痘輕少,不可過表,在後恐成斑爛;或乾紅紫色,急宜疏利,不然,在後必成黑陷。四、五日內,痘出至足下為齊,苟未盡出,於解毒之中宜兼發散。

若專於清涼,則痘遲滯不出。七、八日間,毒未盡解,於溫補之中又兼解毒。若偏於溫燥,則毒盛不能化漿。十一、二日間,漿未滿足,雖當大補氣血,然須兼解餘毒,不然恐有癰毒瘟疤之患。此變通之妙,要在隨時制宜。(《金鏡錄》)

痘期止有一十四日。自見點以至七日之內,如花之始蕾也,其氣日盛;如至七日之後,則氣斂而花謝矣。故服藥當於七日之前,日夜連服,毋庸姑息,借毒火之運行,而充灌成漿自易。若七日之外,治之無益矣。蓋痘毒之在血氣,若糠粃之在米也,惟氣血充足,運轉迅速,如篩米而運轉不停,則糠粃不混於米,騰然起聚,自作一團。

故血氣充足而周流,則毒不滯於營衛之中,自然及時灌膿收黶,決不潰肌損肉,唯只將毒氣收注窠囊而已。故善治者,於見點之後即為補養氣血,以助運行推出之勢。奈何時醫不知此理,僅以毒物攻發。嗟乎!以毒攻毒,勢難並勝,痘固出矣。若夫膿汁收黶之功,又非毒物之所能致。

白話文:

總論

氣強盛且能滋養血分的就能存活,邪毒侵入陽氣位置的就會死亡(一、二天內)。身體外形飽滿且符合天象,氣色潤澤且能顯現精華的,是好的徵兆(三、四天)。氣血同時旺盛且能控制邪毒,能讓身體盈滿或虧損都能雙向治療,就能看到神奇的功效(五、六天)。氣血勝過邪毒,就像天地順應自然造化一樣(七、八天)。血氣漸漸收斂而邪毒開始溢散,氣已充足而精神凝集(八、九天)。血依靠自然的調和而主導生命,氣因為邪毒的轉化而成功(九、十天)。

邪氣與正氣之間能明確分出君臣之道的關係並相互協調,真元堅固氣血才能成功(十一、二天)。君主之道成功才能發揮臣子的作用,精神轉化完全,邪毒的勢力才能平息(十三、四天)。徹底清除過盛的邪火,補足自然的造化之功(十五、六天)。(華佗)

痘疹的十二天對應地支的數目,痘疹在身體形成,是稟承母親的體質而來。痘疹長滿就開始收斂,就像月圓後會開始虧蝕的現象,屬於陰的範疇。痘疹十二天,就像圍屏的十二幅畫,圖案的一面自有其連貫性,畫作的一面則從春景到冬景,缺一幅都不行。痘疹的發作就像放煙火,故事都藏在裡面,藥引一點燃,自然會依次展現出來。(《橡村痘訣》)

痘疹是由內向外發作的,用藥要根據病程階段而變化。一般來說,發燒三天後才會出現疹點,疹點出齊三天後才會開始腫脹,腫脹三天後才會化膿,膿漿滿溢三天後才會結痂。因此,發燒三天的時候,應當扶助正氣並解除表邪,使痘疹容易發出來。也有身體虛弱而不能發出來的,應當稍微補益其氣,氣調和了就能快速發出來。初期不能使用黃耆,恐怕會使皮膚腠理緊密,反而使痘疹難以發出。四、五、六天是痘疹開始發作的時候,應當以清涼解毒為主,清涼可以避免血熱乾燥的狀況,解毒可以避免壅塞黑陷的危險。七、八、九天是痘疹化膿的時候,治療方法應當補益氣血,氣血運行順暢,化膿就會容易。

十至十一、二天是痘疹結痂的時候,應當調和氣血,健脾利水,自然就會結痂。這只是常規情況。一般情況可以預料,但變化卻無法確定,應當隨時觀察病情變化並加以判斷。在出現疹點的時候,如果痘疹較少較輕,不可過度發散,以免之後變成斑點。如果呈現乾紅紫色,應當及時疏通,否則之後一定會變成黑陷。四、五天內,痘疹如果長到腳底就表示痘疹已經發齊,如果沒有發齊,在解毒的同時應當兼顧發散。

如果只專注於清涼,就會使痘疹延遲不發。七、八天時,如果毒邪沒有完全解除,在溫補的同時也要兼顧解毒。如果偏於溫燥,就會導致毒邪太盛而無法化膿。十一、二天時,如果膿漿沒有充滿,雖然應當大補氣血,但也要兼顧解除殘餘的毒邪,否則恐怕會有癰瘡膿腫的後患。這些變通的奧妙,在於隨時根據情況來調整用藥。(《金鏡錄》)

痘疹的病程只有十四天。從出現疹點到第七天,就像花朵開始含苞一樣,其氣勢日益旺盛;到了第七天之後,則氣勢收斂,花朵也開始凋謝。因此,服藥應當在第七天之前,日夜連續服用,不要猶豫,藉由毒火的運行,使其容易灌注成膿漿。如果過了第七天,治療就沒有效果了。痘疹的毒邪存在於血氣之中,就像米糠存在於米粒中一樣,只有氣血充足,運行快速,就像篩米一樣不停地運轉,才能使米糠不與米粒混雜,自然聚集起來,成為一團。

所以氣血充足且周流全身,就能使毒邪不滯留在營衛之中,自然及時化膿結痂,絕對不會潰爛肌肉,只會把毒氣收納在痘疹的囊袋中。因此,善於治療的醫生,在出現疹點之後就開始補益氣血,以幫助氣血運行並將毒邪排出。然而,當今的醫生不了解這個道理,只用毒藥來攻發痘疹。唉!用毒來攻毒,勢均力敵,痘疹雖然發出來了,但是膿汁收斂結痂的功效,又不是毒藥所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