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11)

1. 痘科綱領

色如爐灰,則虛中有毒,補法中酌兼解毒,所以為難。○色淡紫如茄花者,最惡。五、六朝擦破,不待九朝而成外剝矣。○焦紫如火刺者,涼血解毒,繼以攻發,十中猶有五、六得生。○有痘色之外,別有一層浮氣,如花間之霧,火上之煙者,毒盛也。宜松肌透毒,痘起壯而浮氣自退。

(《橡村痘訣》)

凡看痘,初起要根盤,則痘易長綻。倘尖瘦不肥,多險。成漿之後,務要根盤即化,一線圈紅緊附,頂滿滾圓,是為毒化。若頂陷皮皺,根盤黯僵,毒與氣血交凝。實宜攻,虛宜補。○痘頂屬氣,根盤屬血。氣領血載,毒得煅煉化漿。凡體實者多火,治以清涼,火解漿成,誤補則癰。

其氣虛血弱,色必淡白,形不雄偉,或頂陷,或皮皺,內證則噁心、少食、便溏,元氣不能勝毒使之外出,多有內陷致變者,治宜保元湯、參歸鹿茸湯、木香異功散。若腸滑不禁者,用豆蔻丸、白朮散、理中湯多效。(葉天士)

痘色初見深紅,失於解散,漸至乾枯黑陷,治當涼血退熱。看其微甚,或利小便,或用解毒。頂雖平陷,不可專責氣虛,例用參、耆補劑,則氣愈盛,而血愈干矣。(吳東園)

痘之黑者,譬之於火,活則為火為紅,死則為灰為黑。又氣不勝其毒,故為之不充突而陷,不紅活而黑耳。書謂變黑歸腎,可笑也。此證牛黃散可治,或燒人屎與蜜水服之,最妙。(《仁端錄》)

疏密

痘欲其疏,疏則毒少;不欲其密,密則毒盛。然疏密之分,尤有喜忌焉。如頭面欲疏,是元首不可犯也;頸項欲疏,是管籥不可塞也;胸堂欲疏,是神明之地,心肺之居,不可觸也;腹背欲疏,是臟腑俞募之所附也。若夫手足,則不忌其密矣。謂之疏者,非但稀少也,即鋪排磊落,大小勻淨,亦可以言疏也。

故不論疏密,而貴論磊落。顆粒分明、尖圓緊實,雖密無妨。謂之密者,非必盛多也,即攢聚黏連,模糊作塊,不分點粒,雖只數處,亦可以言密也。初出紅點才見,而表裡熱候便退者,此即可言其疏也。苟見點雖少,而大熱不解,唇口燥裂,便秘煩躁,此由毒遏於中不能遽出,一、二日後復出,必然稠密,是即初出雖少,未可言其疏也。○痘有先密後疏者,此夾疹夾斑也。

初出一片紅點,難以分辨,至起發後,斑疹退去,惟痘獨在,故先似密而後疏也。有先疏後密者,此有順逆。輕者三、四次出,大小不等,故先似疏而後漸密,此順證也;若初出只面上胸前三、五處,顆粒模糊,根腳腫硬,待至起發,則一齊湧出,故先雖疏而後尤密,此逆證也。

陸續出者,正氣充足,毒氣輕鬆,得以拘束也;一齊出者,表虛毒盛,不能約束,任其奔潰也。(《馮氏錦囊》)

白話文:

痘疹顏色像爐灰一樣黯淡,表示身體虛弱但體內有毒素,治療上要用補氣的方法,同時還要小心地兼顧解毒,所以治療起來很困難。痘疹顏色像茄子花一樣呈現淡紫色,情況最糟糕,這種痘疹只要擦破五六天,不用等到九天就會脫皮潰爛。痘疹顏色焦紫像火刺一樣,要用涼血解毒的方法治療,之後再用藥物幫助痘疹發出,這種情況十個病人中大概有五六個可以活下來。如果痘疹的顏色之外,還有一層像花間霧氣、火上煙霧一樣的浮氣,表示毒素很盛,應該用藥物疏通肌膚、透發毒素,痘疹發出來後壯實,浮氣自然就會消退。

看痘疹,剛開始的時候要看痘疹的根部是否飽滿,這樣痘疹才容易長大並破裂。如果痘疹頂端尖細瘦小不飽滿,多半有危險。痘疹化膿之後,必須要痘根也跟著化開,痘根周圍一圈紅暈緊緊附著,頂部飽滿圓潤,表示毒素已經化開。如果頂部凹陷、皮膚皺縮,根部黯淡僵硬,表示毒素和氣血凝結在一起。這種情況,體質強的要用攻邪的方法,體質虛的要用補益的方法。痘疹的頂部屬於氣,根部屬於血。氣帶領著血,毒素經過鍛煉才能化成膿液。體質強的人多半火氣旺盛,要用清涼的藥物治療,火氣解了,膿液才能生成,如果誤用補益的藥物,反而會導致化膿成瘡。

如果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痘疹的顏色一定會呈現淡白色,形狀不夠壯大,或者頂部凹陷,或者皮膚皺縮,內在症狀則會出現噁心、食慾不振、大便稀溏,這是因為元氣無法勝過毒素,使毒素向外發散,這種情況多半會導致痘疹向內陷沒而產生變化,治療應該用保元湯、參歸鹿茸湯、木香異功散等藥方。如果腸道滑利、大便不禁,用豆蔻丸、白朮散、理中湯等藥方多半有效。(葉天士的觀點)

痘疹剛開始出現時顏色是深紅色,如果沒有及時用藥疏散,會逐漸變得乾枯、黑陷,治療應該用涼血退熱的方法。要根據病情輕重,或者用利小便的方法,或者用解毒的方法。雖然痘疹頂部平陷,但也不能一味地認為是氣虛,而用人參、黃耆等補氣的藥物,這樣反而會使氣更盛,而血更加乾涸。(吳東園的觀點)

痘疹呈現黑色,就像火一樣,活著的時候是火是紅色的,死了就變成灰變成黑色。又因為氣無法勝過毒素,所以痘疹長得不夠飽滿而凹陷,不紅潤而是黑色的。書上說痘疹變黑是因為腎虛,這很可笑。這種情況可以用牛黃散治療,或者用燒過的人屎和蜂蜜水一起服用,效果最好。(《仁端錄》的觀點)

痘疹要稀疏,稀疏表示毒素少;不希望痘疹密集,密集表示毒素盛。然而,痘疹的稀疏和密集,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頭面部要稀疏,因為頭是身體的元首,不可以侵犯;頸項要稀疏,因為頸項是氣機流通的通道,不可以堵塞;胸堂要稀疏,因為胸堂是神明居住的地方,心肺的所在,不可以觸犯;腹背要稀疏,因為腹背是五臟六腑俞穴和募穴所在的地方。至於手足,則不忌諱密集。所謂的稀疏,不只是稀少,而是指排列整齊、大小均勻、顆粒分明,也可以說是稀疏。

所以,不論稀疏或密集,最重要的是要排列整齊。顆粒分明、尖圓飽滿、緊實,即使密集也沒有關係。所謂的密集,不只是數量多,而是指擠在一起、黏連在一起、模糊成塊,分不清顆粒,即使只有幾處,也可以說是密集。痘疹剛出現時只是紅點,如果表面的熱象很快消退,這樣就可以說是稀疏。如果痘疹雖然很少,但高熱不退、嘴唇乾燥開裂、便秘煩躁,表示毒素被壓制在體內,不能順利發出,一兩天後又會再發出,而且必然密集,這表示剛開始出現的痘疹雖然少,也不能說是稀疏。痘疹有先密集後稀疏的情況,這是因為同時夾雜著麻疹、斑疹。

剛開始出現時只是一片紅點,難以分辨,等到痘疹發出來後,斑疹退去,只剩下痘疹,所以剛開始看起來密集,後來反而稀疏。也有先稀疏後密集的情況,這其中有順證和逆證。病情輕的會陸續發出三四次,大小不一,所以剛開始看起來稀疏,後來才逐漸密集,這是順證;如果剛開始只在面部、胸前出現三五個痘疹,顆粒模糊、根部腫硬,等到發出來的時候,卻是一起湧出來,所以剛開始看起來稀疏,後來反而更加密集,這是逆證。

陸續發出來,表示正氣充足,毒氣輕微,可以控制毒素;一起發出來,表示身體虛弱、毒素很盛,無法控制,任由毒素奔潰。(《馮氏錦囊》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