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五·痘疹精華 (4)

1. 痘科綱領

痘書云: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時之順固不待言,秋涼治痘亦多順手。若時當酷暑,三分痘便抵十分,刻刻防變,不可不慎。冬時雖似難調,猶愈於夏日也。○順逆在天,險證在人。順者十中三、四,逆者十中一、二,險證居其大半。故於治法,須要隨時講論。(《痘訣余義》)

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此亦語其生長收藏之理爾,豈有春夏皆順而吉,秋冬皆逆而凶者乎?如春失奉生,夏失奉長,則春夏亦逆也;秋能養收,冬能養藏,則秋冬亦順也。惟痘出一般疏密得所,不愆其期,證之順也;痘出夾雜,帶斑帶疹,稠密無縫,常失其期,證之逆也。

噫!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古人之言,豈真拘拘於時令之說耶?蓋春夏,發生之令也;秋冬,殺伐之令也。痘瘡之出,起發者,得春夏之令,所以為順;陷伏者,得秋冬之令,所以為逆。其斯之謂歟?(萬密齋)

痘瘡一證,順者不必治,逆者不能治,所當治者惟險證耳。何為險證?如根窠順而部位險,部位順而日期險,日期順而多寡險,多寡順而顏色險,顏色順而飲食險,飲食順而雜證險,雜證順而治療險,治療順而觸穢險,然猶有最險者,則在元氣與邪氣耳。若邪氣雖強,元氣亦強者無害;若元氣一餒,邪氣雖微者亦危。

設或犯之而不速治,則順者不順,而吉者變為凶矣。凡此數者,皆痘中之要領,所當察辨也。(張景岳)

逆證亦有得生者,未可舍之不治也。險證必無死理,其有死者,醫之過,非痘之過也。今有揀順證治之,以混俗沽名,而棄其險者,吾是以惡《金鏡錄》等書分證之言為不仁也。(吳天士)

元氣

看痘先看元氣。痘兒元氣非有非無,惟心領意會而已。如形色初善,而終變惡者,元氣內竭也;形色初惡,而終歸善者,元氣內強也。元氣本也,形色末也,故善治者必求其本。(《慈幼筏》)

人知痘藉氣血,不知痘之所藉尤有超於氣血者。蓋元氣盛,則氣血流通,而領逐,而負載,並行祛毒,痘必應期而開落。元氣一虧,則在外者內不續,在內者外不固,毒肆妄行,或出或入,而為外剝內攻矣。調養真元,補益氣血,誠治痘完策,不得已而欲攻他證,中病即止。(魏桂岩)

氣血

治痘以氣血為本,猶治國以仁義為要。蓋氣居中,君道也;血附外,臣道也。氣正道尊,而能圓、能領、能拘、能含、能光澤、能逐、能黃、能解;血正道順,而能附、能載、能制、能斂、能紅活。此氣血各得其職也。氣失其正,則為熱、為陷、為癢塌、為顫、為吐、為瀉、為狂煩、為灰白;血失其正,則為寒、為腫、為滯、為譫語、為紫黑。此氣血各失其職也。

(魏桂岩)

氣有生血之功,血無益氣之理。故氣不可虧,虧則陽會不及,而圓暈之形不成;血不可盈,盈則陰乘陽位,而倒黶之禍立至。是以治虛證當補氣為先。蓋氣有神而無形,補則易充;血有形而無神,補難速效。況氣陽而血陰,陰從陽,血從氣,理也。故補氣不補血,使氣盛而充,血亦隨之而盛矣。

白話文:

痘瘡的書上說:春夏時節長痘是順應天時,秋冬時節長痘則屬逆天時。春天長痘順應自然是不需要多說的,秋天涼爽時治療痘瘡也比較容易順利。如果正值酷暑,長三分的痘瘡就等於十分嚴重,每時每刻都要提防變化,不可不小心。冬天雖然好像比較難以調理,但還是比夏天好一些。

痘瘡的順逆與天時有關,而危險的病情則與人有關。順應天時的情況下,十個人中大概有三四個病情較順利,逆天時的情況下,十個人中只有一兩個病情較順利,大部分都是屬於病情危險的。所以在治療方法上,必須要隨時根據情況進行討論調整。

春夏為順,秋冬為逆,這也是說的生長和收藏的道理,難道說春夏就都是順利吉祥,秋冬就都是逆反凶險嗎?如果春天沒有好好養生,夏天沒有好好保養生長,那麼春夏也算是逆天時;秋天如果能好好養護收藏,冬天能好好養護儲藏,那麼秋冬也算是順應天時。只有痘瘡發出的疏密程度適中,不超過該發病的時間,才算是順利的表現;如果痘瘡發出雜亂,夾雜著斑點和疹子,又密又沒有間隙,常常超過該發病的時間,就是病情逆反的表現。

唉!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古人說的難道真的只是拘泥於時令嗎?春夏是萬物發生的時節,秋冬是萬物凋零的時節。痘瘡的發出,屬於向上發散的,符合春夏的特性,所以為順;痘瘡的伏藏,屬於向下收斂的,符合秋冬的特性,所以為逆。這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痘瘡這種病,病情順利的可以不用治療,病情逆反的也無法醫治,真正應該治療的只有那些危險的病症。什麼是危險的病症呢?比如痘瘡的根基生長順利但部位危險,部位生長順利但發病日期危險,發病日期順利但痘瘡數量過多或過少危險,痘瘡數量順利但顏色危險,痘瘡顏色順利但飲食危險,飲食順利但出現其他併發症危險,併發症順利但治療方法危險,治療方法順利但接觸到不潔之物危險,而其中最危險的,則是病人的元氣和邪氣的狀況。如果邪氣雖然強盛,但元氣也很強盛,就沒有什麼危害;如果元氣一旦衰弱,即使邪氣很微弱也會很危險。

如果病患犯了這些問題而不趕快治療,那麼順利的病情也會轉為不順利,吉利的也會轉為凶險。以上這些,都是治療痘瘡的重要原則,一定要仔細辨別。

逆反的病症也有可能好轉,不能因此就放棄治療。危險的病症並非一定會死,如果出現死亡,那是因為醫生的過失,不是痘瘡的過錯。現在有一些醫生只挑選病情順利的患者來治療,藉此欺世盜名,而放棄那些病情危險的患者,我因此厭惡像《金鏡錄》這類書中只區分順證的說法,認為他們沒有仁心。

元氣

觀察痘瘡首先要看元氣。痘瘡的元氣似有似無,只能用心領會。如果痘瘡的形態顏色最初很好,但最終卻變得不好,就是元氣衰竭的表現;如果痘瘡的形態顏色最初很不好,但最終卻變好,就是元氣強盛的表現。元氣是根本,形態顏色是表象,所以善於治療的醫生必定會從根本入手。

人們只知道痘瘡的發生藉助氣血,卻不知道痘瘡所藉助的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元氣。如果元氣旺盛,那麼氣血就會流通順暢,能夠引領、負載、同時祛除毒素,痘瘡一定會按時發出和消退。如果元氣虧虛,那麼在外的痘瘡內裡無法持續供給,在內的痘瘡外表無法鞏固,毒素就會肆意妄為,或出或入,造成從外到內侵蝕。所以,調養真元、補益氣血,才是治療痘瘡的完整策略,如果不得已要攻治其他病症,也要在病情得到緩解後就停止。

氣血

治療痘瘡要以氣血為根本,就像治理國家要以仁義為根本一樣。氣在中間,如同君王一樣,血附在外面,如同臣子一樣。氣正,如同君王有道,能周全、能引領、能約束、能包容、能使皮膚光澤、能驅除邪氣、能使痘瘡發黃、能化解毒素;血正,如同臣子順道,能附著、能承載、能制約、能收斂、能使皮膚紅潤有活力。這是氣血各自發揮作用的表現。如果氣失去正道,就會導致發熱、陷落、癢塌、顫抖、嘔吐、腹瀉、狂躁煩悶、面色灰白;如果血失去正道,就會導致發冷、腫脹、停滯不暢、胡言亂語、面色紫黑。這是氣血各自失去作用的表現。

氣有產生血液的功能,血沒有增益氣的功能。所以氣不可以虧虛,一旦虧虛,陽氣就無法到達,痘瘡的圓暈之形就無法形成;血不可以過於充盛,一旦過於充盛,陰氣就會侵占陽氣的位置,導致痘瘡倒陷的禍患立刻發生。因此,治療虛症應當以補氣為先。氣是無形而有神的,補充起來容易充滿;血是有形而無神的,補充起來難以快速生效。況且氣屬陽而血屬陰,陰要順從陽,血要順從氣,這是自然之理。所以補氣不補血,讓氣充盛起來,血液也會跟著充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