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五·痘疹精華 (2)
卷十五·痘疹精華 (2)
1. 痘科綱領
嬰兒之命,其何以堪!(《臨證指南》)
痘者,受胎之始,其毒浸浹骨髓,一呼一吸,久隨氣血運行。然雖隨之運行,終非我之族類,其性必異,一旦其類來召,則搖撼震動,離而去之。其去也,初與氣血一家,今與氣血各黨,邪正不合,彼此欲別,必與爭戰。戰而氣血勝,則毒亡而人存;戰而毒勝,則氣血敗,毒由是外滅肌膚,內戕骨髓,而人死矣。(《黃帝逸典》)
調護
如天時大寒,蓋覆常宜溫暖,勿使受寒,恐毒氣為寒所觸,而不得出也。如天時大熱,不可蓋覆,欲宜清涼,勿使客熱與毒相併,致增煩躁,使瘡潰爛也。如時有迅雷、烈風、暴雨之變,宜謹幃帳,添蓋覆,多燒闢穢香,以闢一時不正之氣。○臥處常要無風,又要通明,切忌幽暗。
夜靜不斷燈火,不離親人看守,恐要飲食,一時得具,或有痛癢,與之撫摩。(聞人槻)
布痘如值嚴冬,房中多置炭火,有迴天之能;盛暑多盛冰水,得清心之喜。務須四時和暖如春,令氣血和暢為妙。(《馮氏錦囊》)
凡出痘,須開窗以通天氣,居樓下以通地氣,寬衣帶以通血氣。(《橡村痘訣》)
避穢
痘瘡宜避一切穢惡氣及外人入房。遠行勞汗氣,腋下狐臭氣,房中淫液氣,麝香臊膻氣,婦人經候諸血腥臭氣,硫黃蚊煙氣,廁缸便桶氣,誤燒頭髮氣,吹滅燈燭氣,雞毛魚骨氣,蔥蒜韭薤氣,以上皆不可犯。須要時常燒乳香之類。芬芳之氣,使之常聞,則營衛調暢,可無倒黶陷伏等患。(李東垣)
木得桂則枯,雌黃遇胡粉則黑,柑得脯則壞,物之相畏如此,瘡痘之畏穢惡雜氣,其理亦然。(聞人槻)
脈候
凡看痘,一見發熱,即當察脈。蓋痘瘡將出,未見形跡,必先發熱,既見發熱,脈必滑數。但見滑數有神,而不失和緩者,其痘必輕;若滑數加倍,而猶帶和緩者,其痘必重;若滑數之甚,又兼弦躁,或芤急無神,而全無和緩者,其痘必危。故余於初熱時,便能斷其吉凶,人多驚服,而不知所窺在脈耳。
此法但全握小兒之手,單以拇指診之,亦最易也。(張景岳)
看法
用紙捻飽蘸麻油烘乾,臨用再蘸其油,於燈上略炙,照時須將門窗盡閉,致令黑暗。欲視其左,火移於右,欲視其右,火移於左,上下同法。則痘之多少,色之如何,可以預見。疹則浮於皮外,肉內無根;痘則肉內有根。若以日光觀之,則難辨矣。(《馮氏錦囊》)
初熱之時,以紅紙捻蘸香油燃火照之,驗其生意有無。又以手指摩其兩頰,如紅色隨手轉白、隨白轉紅,謂之血活,生意在矣;如揩之不白,舉之不紅,是為血枯,縱疏不治。又看目睛,神光瞭然,唇舌紅活如常,而無焦燥之色,乃為吉證。(《證治準繩》)
白話文:
痘科綱領
嬰兒的生命如此脆弱,實在令人擔憂!(《臨證指南》)
痘疹這種疾病,從受精卵形成時,其毒素就已經滲入骨髓,隨著呼吸和血液運行不斷循環。雖然毒素跟著氣血運行,但終究不是身體的一部分,性質必然不同。一旦遇到同類毒素的召喚,就會開始躁動不安,想要離開身體。它離開時,原先與氣血相處融洽,如今卻各自分立,正邪不兩立,彼此之間必然會產生鬥爭。如果氣血戰勝毒素,毒素就會消散,人就能活下來;如果毒素戰勝氣血,氣血就會衰敗,毒素就會從皮膚向外擴散,向內侵蝕骨髓,導致死亡。(《黃帝逸典》)
調護
如果天氣寒冷,應該經常給予保暖,不要讓身體受寒,以免毒氣被寒氣束縛而無法發出。如果天氣炎熱,則不宜過度保暖,應該保持清涼,避免外來的熱氣與毒素結合,導致煩躁不安,使痘瘡潰爛。如果遇到雷雨大風等惡劣天氣,應該小心關閉門窗,增加被褥,多焚燒避穢的香料,以驅散不正之氣。病人臥室必須無風,也要明亮,切忌陰暗。
夜晚保持燈火不滅,要有親人看護,以方便隨時提供飲食,或是在疼痛搔癢時,可以給予撫摸。(聞人槻)
出痘時如果正值寒冬,房中應該多放置炭火,有起死回生的功效;盛夏時則多放冰水,使人感到清涼。務必保持四季如春的溫暖,使氣血暢通為最佳。(《馮氏錦囊》)
凡是出痘,必須打開窗戶以流通空氣,住在樓下以接通地氣,放鬆衣帶以暢通血氣。(《橡村痘訣》)
避穢
出痘期間,應該避開一切污穢之氣和外人進入房間。遠行後的疲勞汗臭氣、腋下的狐臭氣、房中的淫穢氣味、麝香和腥臊氣、婦女月經期間的血腥氣、硫磺蚊煙氣、廁所和便桶的氣味、燒焦頭髮的氣味、吹滅燈燭的氣味、雞毛魚骨的氣味、蔥蒜韭菜等刺激性氣味,以上這些都必須避免。應該經常焚燒乳香之類的芬芳香氣,使病人經常聞到,這樣可以調理營衛,避免出現痘疹倒伏、塌陷等問題。(李東垣)
木材遇到桂就會枯萎,雌黃遇到胡粉就會變黑,柑橘遇到乾果就會腐敗,事物之間有相剋的關係,痘瘡畏懼污穢雜氣也是同樣的道理。(聞人槻)
脈候
凡是診斷痘症,一發現發熱,就應該仔細檢查脈象。痘瘡將要發出時,還沒有顯現形狀,必然先發熱,發熱時脈象必定是滑數的。如果脈象滑數且有神,但不失和緩之象,表示痘症較輕;如果脈象滑數加倍,但仍然帶有和緩之象,表示痘症較重;如果脈象滑數嚴重,又兼有弦躁之象,或者脈象空虛而急促無力,完全沒有和緩之象,表示痘症危險。因此,我在發熱初期,就能判斷吉凶,很多人感到驚訝和佩服,卻不知道我是從脈象中觀察出來的。
這個方法只要握住小孩的手,單用拇指診脈,也是最簡單易學的。(張景岳)
看法
用紙捻充分沾上麻油烘乾,使用時再次沾上麻油,在燈火上稍微烤一下,照射時必須關閉門窗,使房間黑暗。如果想觀察左側,火光就移到右側;如果想觀察右側,火光就移到左側,上下觀察的方法相同。這樣就能預先看到痘瘡的多少、顏色如何。疹子浮於皮膚表面,肉內沒有根;痘子則肉內有根。如果用日光觀察,就很難分辨。(《馮氏錦囊》)
在發熱初期,用紅紙捻沾上香油點燃照看,觀察是否有生機。再用手指摩擦兩頰,如果紅色隨手指揉搓而變白,隨手指離開又變紅,表示血氣活絡,還有生機;如果擦拭後不變白,離開後不變紅,表示血氣枯竭,縱使勉強治療也無濟於事。再看眼睛,如果神采奕奕,嘴唇和舌頭紅潤活潑,沒有焦躁的顏色,就是吉利的徵兆。(《證治準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