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二·醫學溯源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醫學溯源 (10)

1. 辨脈

胃氣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素問》)

博約

凡脈,博之則二十七種,約之則浮、沉、遲、數、滑、澀、細、大為八要,又約之則為浮、沉、遲、數,又至約則為浮、中、沉。是知浮、沉、遲、數四脈,真千古要訣也。(《醫學入門》)

六經脈體

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素問》)

《經》言:少陽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長;陽明之至,浮大而短;太陽之至,洪大而長;太陽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難經》)

時脈

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夏日膚,泛泛乎萬物有餘;秋日下膚,蟄蟲將去;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逆四時,為不可治。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命曰逆四時也。(《素問》)

《經》言:春脈弦,夏脈鉤,秋脈毛,冬脈石,是王脈耶?將病脈也?然弦、鉤、毛、石者,四時之脈也。春脈弦者,肝,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之來,濡弱而長,故曰弦,夏脈鉤者,心,南方火也;萬物之所茂,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鉤,故其脈之來疾去遲,故曰鉤。

秋脈毛者,肺,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之來輕虛以浮,故曰毛。冬脈石者,腎,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之來沉濡而滑,故曰石。此四時之脈也。(《難經》)

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臟腑平脈,然後及於病脈。(滑伯仁)

時脈者,謂春三月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臟脈平,胃脈又應四時,乃無病也,反此病矣。太過病在外,是外感邪氣也;不及病在中,是內傷正氣也。(張三錫)

按前後諸篇,皆以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分四季所屬者,欲在明時令之脈,不得不然也。然脈之迭見,有隨時者,有不隨時者。故或春而見鉤,便是夏脈;春而見毛,便是秋脈;春而見石,便是冬脈。因變知病,圓活在人,故有二十五變之妙。若謂春必弦,夏必鉤,殊失胃氣之精義矣。(《類經》)

白話文:

辨脈

胃氣

脈象微弱而滑利,表示胃氣尚存,預後良好,容易治療。平時人的正常氣息都依靠脾胃,胃氣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基礎。人若失去胃氣,就叫做逆,逆則死亡。春天胃脈微弦屬正常,弦脈過盛而胃氣不足則為肝病,單純弦脈而無胃氣則危及生命。胃脈有毛狀感覺則為秋季疾病,毛狀感覺明顯則為現症。夏天胃脈微鉤屬正常,鉤脈過盛而胃氣不足則為心病,單純鉤脈而無胃氣則危及生命。胃脈有石狀感覺則為冬季疾病,石狀感覺明顯則為現症。長夏(夏末秋初)胃脈微弱柔軟屬正常,脈弱過盛而胃氣不足則為脾病,單純脈弱而無胃氣則危及生命;脈弱柔軟並有石狀感覺則為冬季疾病,脈弱明顯則為現症。秋季胃脈微有毛狀感覺屬正常,毛狀感覺過盛而胃氣不足則為肺病,單純毛狀感覺而無胃氣則危及生命;毛狀感覺並伴有弦脈則為春季疾病,弦脈明顯則為現症。冬季胃脈微有石狀感覺屬正常,石狀感覺過盛而胃氣不足則為腎病,單純石狀感覺而無胃氣則危及生命;石狀感覺並伴有鉤脈則為夏季疾病,鉤脈明顯則為現症。

博約

凡是脈象,廣泛來說有二十七種,簡略來說,浮、沉、遲、數、滑、澀、細、大這八種是重要的脈象特徵;再簡略一些,就只有浮、沉、遲、數四種;最簡略的,則只有浮、中、沉三種。由此可知,浮、沉、遲、數這四種脈象,是歷代醫家診斷疾病的關鍵。

六經脈體

厥陰脈至時,脈象弦;少陰脈至時,脈象鉤;太陰脈至時,脈象沉;少陽脈至時,脈象大而浮;陽明脈至時,脈象短而澀;太陽脈至時,脈象大而長。

另有記載:少陽脈至時,時大時小,時短時長;陽明脈至時,浮大而短;太陽脈至時,洪大而長;太陽脈至時,緊大而長;少陰脈至時,緊細而微;厥陰脈至時,沉短而實。

時脈

春天脈象浮,像魚在水中游動;夏天脈象浮而有力,充滿生機;秋天脈象略微下沉,如同昆蟲入蟄;冬天脈象沉而入骨,如同昆蟲深藏,君子也應當安居室內。春天脈象應當平和,夏天脈象應當端正有力,秋天脈象應當適中,冬天脈象應當沉實。脈象應當與四時相應,則可以治療;脈象違背四時,則難以治療。春天出現肺脈的症狀,夏天出現腎脈的症狀,秋天出現心脈的症狀,冬天出現脾脈的症狀,這些都屬於違背四時之脈,預後不良。

另有記載:春天脈象弦,夏天脈象鉤,秋天脈象毛,冬天脈象石,這是正常的脈象呢?還是疾病的脈象呢?其實弦、鉤、毛、石是四時之脈。春天脈象弦,因為肝屬木,東方主木,萬物始生,還沒有枝葉,所以脈象細長而柔和,稱為弦;夏天脈象鉤,因為心屬火,南方主火,萬物茂盛,枝葉下垂,如同彎鉤,所以脈象來得急去得慢,稱為鉤。秋天脈象毛,因為肺屬金,西方主金,萬物將盡,草木的葉子都落了,只剩下枝條,如同細毛,所以脈象輕浮,稱為毛;冬天脈象石,因為腎屬水,北方主水,萬物收藏,嚴冬時節,水凝結如石,所以脈象沉而滑,稱為石。這就是四時的脈象。

診脈,必須先了解時脈、胃脈和臟腑的正常脈象,然後才能判斷病脈。

時脈是指春三月脈象皆帶弦,夏三月脈象皆帶洪,秋三月脈象皆帶浮,冬三月脈象皆帶沉。臟腑脈象正常,胃脈也應四時,則無病;反之則有病。脈象過盛,病在表,是外感邪氣;脈象不足,病在裡,是內傷正氣。

前文所述春弦、夏鉤、秋毛、冬石,是為了說明四時脈象,不可不察。但是脈象的出現,有的符合季節,有的不符合季節。所以,春天出現鉤脈,就是夏脈;春天出現毛脈,就是秋脈;春天出現石脈,就是冬脈。根據脈象的變化來判斷疾病,這需要臨證經驗,才能靈活運用,這就是二十五變的妙用。如果認為春天就一定是弦脈,夏天就一定是鉤脈,那就失掉了對胃氣精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