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三·女科原旨 (12)
卷十三·女科原旨 (12)
1. 雜病
予治此證,惟以肝主驚風為本。得之未久,體質旺者,用錢氏瀉青丸去龍膽加橘、半,以疏豁之;病久體弱者,用逍遙散加橘、半以疏達之;搐鼻散不時嚏之;兼以調和胃氣,久久自除。(《怡堂散記》)
此皆元氣不足之證,治以紫河車丸為主,而以補藥佐之。設若泛行克伐,復傷元氣,則必不時舉發,久而變危。(薛立齋)
選案
一兒七歲發癇,每作先君令飲人乳,後發漸疏而輕;至十四歲復發,服人乳不應。余用紫河車研爛,乳調如泥,日二、三次,服至數具而愈。後常用加減八味丸。至二十三歲發而手足厥冷,仍用前法,佐以十全大補湯而痊。(薛立齋)
客忤
客忤者,小兒神氣軟弱,忽有非常之物,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與兒神氣相忤而發病。吐、下腹痛,面變五色,其狀似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弦急而數,失時不治,久則難療。(《巢氏病源》)
物觸
物觸者,因小兒所愛之物,而強奪之,致令怒生,神隨物散,不食不言,神昏如醉,四肢垂軃有若諸惡證候,莫知其故。須詢其父母,遂其所欲,以藥調理,神自安矣。(《馮氏錦囊》)
啼哭
小兒有驚啼、有夜啼、有躽啼。驚啼者,由於風邪乘心,臟腑生熱,熱則精神不定,睡臥不安,故令兒驚啼。夜啼者,臟冷也,夜則陰盛,陰氣相感,故令兒夜啼;一云有犯觸禁忌,亦令兒夜啼。躽啼者,由於腹中痛甚,兒身躽張,氣蹙而啼也;又有胎寒而啼者,此兒在胎時已受病也,其狀腸胃虛冷,不消乳哺,腹脹下利,顏色青白,而時啼叫是也。(《萬全方》)
小兒夜啼有四證:一曰寒;二曰熱;三曰重舌、口瘡;四曰客忤。腹痛面青,口有冷氣,曲腰而啼者,寒也。心躁面赤,小便赤,口熱腹暖,仰身而啼者,熱也。吮乳不得,口到乳上即啼,急取燈照口,若無瘡,舌必重也。客忤者,見生人忤犯而啼也。各隨證治之。(《三因方》)
夜啼有二:一曰脾寒;一曰心熱。夜屬陰,勝則脾之寒益盛。脾為至陰,喜溫而惡寒,寒則腹中作痛,故曲腰而啼,得燈火,其啼便止。其候面色青白,手足俱冷,不思乳食,治宜益黃散加鉤藤。若見燈愈啼者,此心熱也。心屬火,見燈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
其候面赤手足俱暖,口中氣熱,治宜導赤散加黃連、麥冬。若面色白,黑睛少,此屬腎氣不足。至夜陰虛而啼者治宜六味丸;因驚者,參客忤驚啼治之。(《張氏醫通》)
夜啼者,脾臟冷而痛也。當與溫中藥。或花火膏主之。(《小兒直訣》)
小兒肝氣未充,膽氣最怯。凡耳聞驟聲,目視驟色,怖其神魂,醒時受怖,則驚惕,或振動不定,或忽爾啼叫,皆神怯不安之證,總宜安神養氣為主。(張景岳)
白話文:
我治療這類疾病,主要以肝臟主導驚風為根本。如果是發病時間不長,體質又強壯的,就用錢乙的瀉青丸,去掉龍膽,加入橘皮和半夏,來疏通氣機;如果是病程長,體質虛弱的,就用逍遙散,加入橘皮和半夏,來疏達氣機。再用搐鼻散,讓病人不時打噴嚏,同時調理脾胃之氣,久而久之,疾病自然會好。(《怡堂散記》)
這些都是元氣不足的症狀,治療上要以紫河車丸為主,並用補藥輔助。如果隨便使用攻伐的藥物,反而會損傷元氣,那就會時常發作,時間久了就會變成危險的狀況。(薛立齋)
選案
有個七歲的小孩得了癲癇,每次發作前,他父親就讓他喝人奶,後來發作次數就減少且程度也減輕了;到了十四歲又復發,喝人奶就沒用了。我就用紫河車搗爛,用人乳調成泥狀,每天吃兩三次,吃了幾副藥就好了。之後常常用加減八味丸來調理。等到二十三歲又發作,手腳冰冷,仍然用之前的方法,再輔助十全大補湯就痊癒了。(薛立齋)
客忤
所謂的客忤,是指小孩神氣比較虛弱,突然接觸到不尋常的東西,或是從未見過的人,使小孩的神氣受到干擾而發病。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臉色變化等症狀,看起來很像癲癇,但眼睛不會向上翻。脈象是弦急而數,如果錯過治療時機,時間久了就很難治好。(《巢氏病源》)
物觸
所謂的物觸,是因為小孩喜歡的東西,被強行奪走,導致小孩生氣,精神也隨著物品散失,變得不吃不喝、精神昏沉像喝醉酒一樣,四肢無力,出現各種不好的症狀,卻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時就要詢問他的父母,了解他喜歡什麼,滿足他的慾望,再用藥物調理,精神自然就會安定了。(《馮氏錦囊》)
啼哭
小孩的哭鬧,有的是驚嚇哭、有的是夜裡哭、有的是身體彎曲哭。所謂的驚嚇哭,是因為風邪侵入心臟,導致內臟產生熱,熱就會讓精神不定,睡不安穩,所以會驚嚇哭鬧。所謂的夜裡哭,是因為臟腑虛寒,夜晚陰氣旺盛,寒氣相互影響,所以會夜裡哭;也有說法是觸犯了禁忌,也會導致小孩夜裡哭。所謂的身體彎曲哭,是因為腹痛難忍,小孩身體彎曲伸張,氣機受阻而哭;還有因為胎寒而哭的,這是小孩在胎兒時期就已經生病了,症狀是腸胃虛冷,消化不了奶水,腹脹拉肚子,臉色青白,而且時常哭叫。(《萬全方》)
小孩夜裡哭有四種情況:一是虛寒;二是熱;三是重舌、口瘡;四是客忤。如果是腹痛面色發青,口中有冷氣,身體彎曲哭鬧的,就是虛寒。如果是心煩氣躁面色發紅,小便發紅,口熱腹暖,身體仰著哭鬧的,就是熱。如果是吸奶困難,一靠近奶頭就哭,要趕快用燈照嘴巴,如果沒瘡,那一定是重舌。如果是因為見到陌生人驚嚇而哭鬧的,就是客忤。要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三因方》)
夜裡哭有兩種情況:一是脾虛寒;一是心有熱。夜晚屬陰,陰氣旺盛,脾的寒氣就更加嚴重。脾是至陰的,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寒就會引起腹痛,所以身體會彎曲哭鬧,如果遇到燈火,哭鬧就會停止。這種情況臉色青白,手腳冰冷,不喜歡吃奶,治療上應該用益黃散加上鉤藤。如果看到燈火反而哭鬧更厲害的,那就是心有熱。心屬火,看到燈火就會產生內熱,陰陽相搏,所以會身體仰著哭鬧。這種情況臉色發紅,手腳溫暖,口中氣熱,治療上應該用導赤散加上黃連和麥冬。如果臉色蒼白,眼珠黑色部分很少,那就是腎氣不足。到了夜晚陰虛而哭鬧的,要用六味丸來治療;如果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哭的,就參考治療客忤驚嚇哭的方法。(《張氏醫通》)
夜裡哭,是因為脾臟虛寒而疼痛。應該給予溫中藥,或是使用花火膏。(《小兒直訣》)
小孩的肝氣還不充足,膽氣最為怯弱。凡是聽到突然的聲音,或是看到突然的顏色,都會驚嚇到他們的魂魄,醒來後受到驚嚇,就會驚恐不安,或是身體顫抖不定,或是突然哭叫,這都是神氣怯弱不安的症狀,總之應該以安神養氣為主。(張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