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三·女科原旨 (10)
卷十三·女科原旨 (10)
1. 雜病
宜異功散加歸、芍、鉤藤,以補土平木。若脾土虛寒者,宜六君湯加烏頭、蠍尾;泄瀉加炮薑、木香;不應,急加附子以回陽氣。此乃臟腑傳變已極,總歸於虛,無風可逐,無驚可療。若不審其因,泛用祛風化痰之劑,反促其危。(薛立齋)
慢驚,證見眼睛昏定者重,竄視者重,四肢厥冷者重,汗出如流者亦重,口面忽作慘黯色者至重。眼目半開半合,乃陰盛傳入臟間,陽氣虧乏。脾為至陰,次第入脾,故稱慢脾風候。○古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家怕瀉不怕驚。如泄瀉不止,且先治瀉。若更治風,則驚愈甚矣。(《仁齋直指》)
問:慢驚言脾而不言胃者,何也?蓋胃為腑屬陽,脾為臟屬陰。小兒純陽之體,病傳在腑,多自愈;在臟,多難治。故以在腑為順,在臟為逆。古人所以言脾不言胃也。(《證治合參》)
凡治慢驚,若尚有陽證,未可驟行回陽,但與截風調胃,如蟬蠍散、醒脾散。若手足冰冷,即與回陽,用烏蠍散。其腦、麝、銀、粉、巴、硝等藥,一切禁斷。(《醫學入門》)
俗稱慢驚風者,不知起於何代,遺禍嬰孩,不啻萬億。就其所指之病而論,如吐瀉兼作,氣祛神倦,虛煩搐搦,痰喘不食,脈虛無力,睡則露睛等證,與病名毫不相關。究其所指之病,是或由外感未清,或由諸病誤治,或由飲食失調,或由病後而成,以致吐則傷胃,瀉則傷脾,土衰不能生金,中虛木必乘克,是皆內傷之病。治宜急顧本原,扶土生金,安胃和肝,溫養腎陽,猶慮弗及。
若執慢驚風之名,概用鎮墜之藥,或散風清火,豁痰破氣,其禍可勝言哉!蓋是證始因中土已虛,風木已動,延久見出似驚之狀,實非因驚而起。奈何竟以慢驚風名之,豈非指鹿為馬乎?要之,慢字若以急、慢而論,則凡病之緩者,皆可稱慢,惟驚乃屬急證,不可以慢字加之,更當參東垣、立齋、景岳諸法,治無遺蘊矣。(《臨證指南》)
世人動曰慢驚,予獨曰慢證。慢字雖對急字而言,然所以成此證者,亦由父母怠慢之故。或有汗多不止者聽之,吐瀉不止者聽之,以致汗多亡陽,吐久傷胃,瀉久絕脾而成。此危殆之候,何驚之有?庸醫見兒眼翻手搐,形狀似驚,而作驚治,是猶兒已落井,而復下之以石也。(夏禹鑄)
暑風驚
真暑風,實證也。暑喜傷心,風喜傷肝。余制暑風飲子,以羌活、防風治風,黃連、石膏治暑,以余藥治兼證,酌而行之,十生八九。若暑傷脾胃,或吐或瀉而後發搐者,謂之暑風慢驚,虛證也。治之不當,十死八、九。○吐瀉二者,易成慢驚,然吐更甚於瀉。止瀉之法,可用溫補,能受補則生。
吐則胃氣傷,胃氣傷則不能宣布津液,是以諸藥雜投,多無應驗。余思養胃之法,非寒非熱,必得生機活潑,方轉靈軸,因制黃土稻花湯,取效甚多,時人未之識也。○暑與心合,故喜傷心。暑風驚,有直中者,有由胃熱、肝膽熱傳入者。由漸傳入,可緩緩用藥清之。直中之驚,一發即死,不可不知。
白話文:
雜病
應該用異功散加上當歸、芍藥、鉤藤,來補養脾土,平息肝木的過旺。如果脾土虛寒,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烏頭、蠍尾;如果出現腹瀉,可以加上炮薑、木香;如果病情沒有好轉,要趕快用附子來恢復陽氣。這說明臟腑的傳變已經到了極點,總體來說都是虛弱,已經沒有風可以驅趕,也沒有驚可以治療。如果不了解病因,隨便用祛風化痰的藥物,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薛立齋)
慢驚的病情,如果出現眼睛昏沉呆滯就比較嚴重,眼睛亂轉也嚴重,四肢冰冷也嚴重,汗出如流也嚴重,臉色突然變得慘白就更加嚴重。如果眼皮半開半合,是陰氣太盛,已經侵入臟腑,陽氣嚴重不足。脾臟是至陰之臟,陰邪會逐漸侵入脾臟,所以稱之為慢脾風的症狀。古人說:「病家不怕驚嚇只怕腹瀉,醫生不怕腹瀉只怕驚嚇。」如果腹瀉不止,要先治療腹瀉。如果先治療風邪,驚的症狀會更嚴重。(《仁齋直指》)
有人問:「慢驚只說是脾臟的問題,而不說胃臟,是什麼原因呢?」因為胃屬於六腑,性質屬陽;脾屬於五臟,性質屬陰。小兒的體質是純陽的,病邪如果傳到六腑,大多可以自己痊癒;如果傳到五臟,就比較難治療。所以把病邪在六腑看作順,在五臟看作逆。這就是古人只說脾不說胃的原因。(《證治合參》)
治療慢驚,如果還有陽證,不可以馬上用溫陽的藥物,應該先用截風和調理脾胃的藥,例如蟬蠍散、醒脾散。如果手腳冰冷,就要用溫陽的藥物,例如烏蠍散。像腦、麝香、銀粉、巴豆、硝石等藥物,都要絕對禁止使用。(《醫學入門》)
民間俗稱的慢驚風,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它給嬰孩帶來無數的災禍。就這種病所指的症狀來說,像嘔吐和腹瀉同時發作、精神不振、身體疲倦、虛煩抽搐、痰多氣喘、不肯進食、脈搏虛弱無力、睡覺時眼皮半睜等症狀,都和這個病名沒有關係。這種病其實是由於外感沒有治好,或者是各種疾病被錯誤治療,或者是飲食失調,或者是病後形成的。因為嘔吐會傷到胃,腹瀉會傷到脾,脾土衰弱就不能產生金氣,中焦虛弱肝木一定會乘虛侵犯脾土,這些都是內傷引起的疾病。治療應該趕快照顧根本原因,扶助脾土產生金氣,安定胃氣,調和肝氣,溫養腎陽,這樣都還恐怕來不及。
如果執著於慢驚風這個病名,就隨便使用鎮靜降逆的藥物,或者是散風清火、豁痰破氣的藥物,那造成的災禍就太大了!這個病最初是因為中焦脾土虛弱,肝木過旺,時間久了才出現類似驚的症狀,實際上並不是因為驚嚇而引起的。怎麼能把它叫做慢驚風呢?這不是指鹿為馬嗎?總的來說,如果從快慢的角度來說,所有病情比較緩慢的都可以稱為慢,只有驚屬於急症,不可以加上「慢」字。更應該參考東垣、立齋、景岳等醫家的治療方法,才能沒有遺漏地治療這種疾病。(《臨證指南》)
世人動不動就說是慢驚,我獨自認為這是慢病。慢字雖然是相對急字而言,但是導致這種病的原因,也是由於父母疏忽大意。有的孩子汗出不止也不管,有的孩子嘔吐腹瀉不止也不管,導致汗多耗傷陽氣,嘔吐久了損傷胃氣,腹瀉久了傷到脾氣,最終發展成了危重症狀,哪裡還有什麼驚的症狀呢?庸醫看到孩子眼睛上翻、手腳抽搐,形狀好像驚,就當做驚來治療,這就好比孩子已經掉到井裡了,還往井裡丟石頭!(夏禹鑄)
暑風驚
真正的暑風,屬於實證。暑邪容易傷到心,風邪容易傷到肝。我配製了暑風飲,用羌活、防風來治療風邪,黃連、石膏來治療暑邪,再用其他藥物來治療兼證,酌情使用,十個病人有八九個可以治好。如果暑邪傷到脾胃,先出現嘔吐或腹瀉,然後才出現抽搐,就叫做暑風慢驚,屬於虛證。如果治療不當,十個病人有八九個會死亡。嘔吐和腹瀉這兩種情況,容易導致慢驚,但嘔吐比腹瀉更嚴重。止瀉的方法,可以用溫補,如果能接受補益,就能活下來。
嘔吐會損傷胃氣,胃氣損傷就不能運化津液,所以亂用藥物,大多沒有效果。我認為養胃的方法,既不能用寒涼的藥,也不能用溫熱的藥,一定要讓胃氣恢復生機,才能轉動身體的樞機。因此我配製了黃土稻花湯,療效很好,但是當時的人們都不了解。(暑邪和心相合,所以容易傷害心臟。暑風驚,有的直接發病,有的由胃熱或肝膽熱傳入而引起。如果是逐漸傳入,可以用藥慢慢清熱。如果是直接發病,一旦發作就會死亡,不得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