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二·醫學溯源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醫學溯源 (8)

1. 辨脈

又有九候,舉按輕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動。(崔紫虛)

按三部九候,《內經》明指人身上、中、下之動脈。蓋上古診法,於人身三部九候之脈,各有所候,以診諸臟之氣,而針除邪疾,非獨以寸口為言也。如仲景脈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陽,是亦此意。觀《十八難》曰:三部者,寸、關、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乃單以寸口而分三部九候之診,後世言脈者,皆宗之。

雖亦診家捷法,然非軒岐本旨,學者當並詳其義。(《類經》)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素問》)

七診者,獨大、獨小、獨遲、獨疾、獨寒、獨熱、獨陷下也。(《內經吳注》)

愚按:七診之法,本出此篇,而勿聽子謬謂七診者。診宜平旦,一也;陰氣未動,二也;陽氣未散,三也;飲食未進,四也;經脈未盛,五也;絡脈調勻,六也;氣血未亂,七也。夫此七者,焉得皆謂之診?後世謬傳,失其本原,是真可以勿聽矣。(《類經》)

呼吸至數

人一呼脈再動,一吸脈亦再動,呼吸定息脈五動,閏以太息,命曰平人。人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乍疏乍數曰死。(《素問》)

所謂五十營者,五臟皆受氣。持其脈口,數其至也:五十動而不一代者,五臟皆受氣;四十動一代者,一臟無氣;三十動一代者,二臟無氣;二十動一代者,三臟無氣;十動一代者,四臟無氣;不滿十動一代者五臟無氣,予之短期。(《靈樞》)

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營衛行陽二十五度,行陰亦二十五度,為一周也。○脈來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沉細者,腹中痛;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沉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沉細夜死,浮大晝死。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氣血皆不足故也。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脈有損至,何謂也?然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

白話文:

辨脈

古代診脈方法,除了常見的寸口脈,還有更深入的九候診法。九候指的是以不同的按壓輕重,在人體上、中、下三部(寸、關、尺)探測脈象,以此診斷臟腑氣血的盛衰,並以此指導針灸治療。 仲景的診脈方法也包含了此意,例如在寸口之外,也診斷趺陽脈。雖然後世診脈多以寸口三部九候為主,但這並非古代診脈的全部,學習者應當全面理解其精髓。

如果人的形體已經極度消瘦,即使九候脈象尚可調治,也預示著死亡;但如果七診的症狀都消失了,即使九候脈象異常,也不一定會死。 七診指的是:脈獨大、獨小、獨遲、獨疾、獨寒、獨熱、獨陷下。 但一些後世對七診的解釋是錯誤的,真正的七診應是在清晨、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這七個條件下進行診脈,而非指七種脈象。

呼吸與脈搏的關係:

正常人一呼一吸,脈搏跳動兩次;呼吸平穩時,脈搏跳動五次。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一次,則為氣虛;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三次且伴有躁動,尺脈熱則為溫病;尺脈不熱而脈滑,則為風病;脈澀則為痹症;一呼脈搏跳動四次以上,則為死兆;脈搏全無則為死亡;脈搏時疏時數,也是死兆。

關於脈搏次數與臟腑氣血的關係:

正常情況下,脈搏每分鐘跳動五十次,且脈搏跳動次數沒有明顯變化,則表示五臟氣血充盈;如果脈搏每分鐘跳動四十次,每次跳動間隔時間變長,則表示有一個臟腑氣虛;依此類推,脈搏每分鐘跳動三十次,表示兩個臟腑氣虛;二十次,表示三個臟腑氣虛;十次,表示四個臟腑氣虛;少於十次,則表示五臟皆虛,預後不良。

關於呼吸與脈搏的運行:

呼氣時,心肺之氣外泄;吸氣時,腎肝之氣內收;呼吸之間,脾臟吸收谷物之氣。脈搏的運行,一呼一吸各行三寸,呼吸平靜時脈搏運行六寸。人一天一夜呼吸約一萬三千五百次,脈搏運行約五十周。脈搏的運行速度,白天與晚上各有不同。

脈搏跳動次數的臨床意義:

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兩次,表示脈象正常;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三次,則為疾病初期;前三次脈搏跳動幅度大,後三次脈搏跳動幅度小,則表示頭痛目眩;反之,則表示胸悶氣短。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四次,表示病情加重;脈洪大者,則為煩躁胸悶;脈沉細者,則為腹痛;脈滑者,則為傷熱;脈澀者,則為中寒。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五次,則表示病人極度疲倦;脈沉細者,夜間加重;脈浮大者,白天加重。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六次,則為死脈。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一次,則為氣血衰竭,即使能行動,也應臥床休息。一呼一吸脈搏各跳動半次,則為魂魄將散,即將死亡。

關於脈搏跳動次數的另一種解釋:

脈搏跳動次數的異常,也可理解為:一呼兩次脈搏跳動為正常;三次為離經;四次為奪精;五次為將死;六次為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