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四·幼科集要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幼科集要 (11)

1. 初生

浴兒

凡浴兒湯,須令冷熱調和。冷熱失所令兒驚,亦致五臟疾。冬不可久浴,久浴則傷寒;夏不可久浴,久浴則傷熱。數浴背冷則發癇,不浴又令兒毛落。(《千金方》)

兒生三日,以桑、槐、榆、桃、柳各取嫩枝三寸長者二、三十節煎湯,看冷熱,入豬膽汁二、三枚,浴之。○小兒洗浴,不可先斷臍帶,候洗了方斷,不致水濕傷臍,可免臍風、臍瘡等證。(《證治準繩》)

三日浴兒,俗禮也。倘兒生脆弱,遲十日、半月,擇晴明吉日,於無風房內浴之。(《赤水玄珠》)

剃頭

兒生滿月剃頭,須向密室溫暖處剃之。為其氣血未盈,寒風易入。剃後,用杏仁三枚研細,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將麻油滴三、四點,合膩粉拌勻,擦頭上,能避風邪,免生瘡、癤、熱毒。(《證治準繩》)

白話文:

洗澡

給嬰兒洗澡的湯水,必須要調整好冷熱度。水溫太冷或太熱都會讓嬰兒受到驚嚇,也可能導致五臟生病。冬天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洗太久容易受寒;夏天洗澡時間也不宜過長,洗太久容易中暑。洗澡次數太頻繁,背部受涼容易引發癲癇;但不洗澡又會使嬰兒掉毛髮。《千金方》

嬰兒出生三天後,可以用桑樹、槐樹、榆樹、桃樹、柳樹的嫩枝各取三寸長,大約二、三十段,煎湯,看冷熱度,加入二、三枚豬膽汁,用來給嬰兒洗澡。給小兒洗澡,不可以先剪斷臍帶,要等洗完澡後再剪斷,這樣才不會讓水濕傷到臍帶,可以避免臍風、臍瘡等疾病。《證治準繩》

出生三天給嬰兒洗澡,是民間的習俗。如果嬰兒生下來體質虛弱,可以延後十天、半個月,選擇晴朗的好日子,在沒有風的房間裡幫他洗澡。《赤水玄珠》

剃頭

嬰兒滿月時要剃頭,必須要在溫暖密閉的房間裡進行,因為這時嬰兒氣血還未充足,容易受寒風侵襲。剃完頭後,用三枚杏仁研磨成細末,加入三片薄荷葉一起研磨,再滴入三、四滴麻油,與膩粉攪拌均勻,擦在頭上,可以避免風邪侵入,也能預防長瘡、癤子、熱毒等。《證治準繩》

2. 胎證

夢生

小兒初生,不能發聲,謂之夢生,多不知救,深為可憫!勿斷臍帶,用火炙其胞衣,使暖氣入兒腹,更以熱湯蒸洗臍帶,取貓一隻,以布袋裹其頭足,拿住貓頭,向兒耳邊,以口齧貓耳,貓叫一聲,兒即醒而開聲。○又有因產難,或冒風寒生下,兒氣欲絕,不能啼者,亦以前法。更令父母以口氣呵而接之。(陳飛霞)

不啼

小兒初生氣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棉絮包抱懷中,未可便斷臍帶,將胞衣置爐中燒之,仍拈大紙條,蘸油點火,於臍帶下熏之,蓋臍帶連兒,熏時則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蕩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方可斷臍。○兒生不啼哭,不吞乳,奄奄如死者,急看喉間,懸壅、上齶有小泡,用指摘破,以帛拭去惡血,即能出聲吞乳。(《三因方》)

不乳

不乳,謂初出胞胎,不吮乳也。其故有二,不可不辨:兒生,腹中臍糞未下,能令小兒腹滿氣短,嘔吐不乳,當用一捻金治之。若因母過食寒涼,胎受其氣,兒必腹痛多啼,面色青白,宜勻氣散主之;若四肢厥逆者,理中湯主之。(《醫宗金鑑》)

眼不開

兒生眼閉呻吟者,因受胎熱所致。宜用天竺黃散,並與母吃,復以竹筒煎湯洗眼。或以熊膽化水洗眼,一日七次。(《證治準繩》)

不小便

兒生不尿者,因在胎時,母恣食啖,熱毒之氣,流入胎中,是以生而臍腹腫脹,小便不出。如臍四旁有青黑色及口撮者,即不可救;如未有青黑色,但不飲乳者,宜服蔥乳湯,貼豆豉膏。(《證治準繩》)

不大便

俗名鎖肚。由胎中受熱,熱毒壅盛,結於肛門,閉而不通。急令婦人漱口,吮咂兒前後心,並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四、五次。以輕粉半錢,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服之,以通為度。如更不通,即是肛門內合,當以物通之。急以金玉簪尖,看其的處,刺穿作孔,以蘇合香丸作挺,納入孔中,糞出為快。

若肚腹膨脹,不乳呻吟,一七,難望生也。(《證治準繩》)

噤風

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撮口;二著噤;三臍風。皆急病也,著噤尤甚,過一臘方免。其候:牙關緊急,吃乳不穩,啼聲漸小,口吐涎沫。急看兒上齶,有點子,先以指甲輕輕掐破,次服定命散、辰砂全蠍散;如口噤不開,服藥不效者,用生南星去皮臍研末,龍腦少許,合和,用指蘸生薑汁,於大牙根上擦之,立開。凡臍風、撮口、噤風,三者雖異,其受病之原則一也。

大抵裡氣鬱結,壅閉不通,並宜煎豆豉汁與吃,取下胎毒。(《聖惠方》)

撮口

外證舌強唇青,面目黃赤,氣息喘急,啼聲不出,飲乳有妨。若口出白沫、四肢冷者,不可救療,其或肚脹青筋,吊卵引痛,此皆腸胃鬱結不通所致,治貴疏利,宜辰砂膏。初生七日後乃免。(李仲南)

白話文:

胎證

夢生

嬰兒剛出生時,如果沒有發出聲音,就稱為「夢生」,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急救,實在很可憐!這時不要立刻剪斷臍帶,用火烤嬰兒的胎盤外衣,讓熱氣進入嬰兒腹部,再用熱水蒸洗臍帶。接著抓一隻貓,用布袋包住牠的頭和腳,抓住貓的頭,把貓的耳朵靠近嬰兒的耳朵,用嘴咬貓的耳朵,貓叫一聲,嬰兒就會醒來並發出聲音。另外,如果因為生產困難,或是嬰兒出生時受到風寒,導致嬰兒氣息微弱、無法啼哭,也可以用上述方法處理。還要讓父母用口氣向嬰兒呵氣,接續嬰兒的氣息。

不啼

嬰兒剛出生時氣息微弱,無法啼哭,通常是因為生產困難或受到風寒所導致。這時要趕緊用棉被包住嬰兒,抱在懷中,不要急著剪斷臍帶。把胎盤外衣放在爐子裡燒,然後拿大紙條沾油點火,在臍帶下方熏烤,因為臍帶連接著嬰兒,熏烤時火的熱氣會經由臍帶進入腹部。再用熱醋湯清洗臍帶,過一會兒嬰兒氣息恢復,開始啼哭,這時才能剪斷臍帶。如果嬰兒出生後不啼哭,也不喝奶,看起來快要死了,要趕快檢查喉嚨,看看懸雍垂和上顎是否有小水泡,用手指挑破水泡,用布擦掉惡血,嬰兒就能發出聲音並喝奶了。

不乳

「不乳」指的是嬰兒剛出生時,不吸吮乳汁。原因有兩種,必須分辨清楚:第一種是嬰兒體內胎便還沒排出,導致嬰兒腹脹、呼吸急促、嘔吐而不喝奶,這時應該用「一捻金」藥方治療。另一種是母親過食寒涼食物,胎兒受到影響,導致嬰兒腹痛、哭鬧不停、臉色青白,應該用「勻氣散」藥方治療;如果嬰兒四肢冰冷,則應該用「理中湯」藥方治療。

眼不開

嬰兒出生時眼睛閉著、呻吟,是因為在母體時受到胎熱所導致。應該使用「天竺黃散」藥粉,同時讓母親也服用,再用竹筒煎的湯洗眼睛。或是用熊膽化水洗眼睛,一天洗七次。

不小便

嬰兒出生後無法排尿,是因為在母體時,母親過度飲食,導致熱毒之氣流入胎兒體內,造成嬰兒出生後肚臍腹部腫脹、小便不出來。如果肚臍四周有青黑色,或是嘴巴縮成一團,就沒救了;如果沒有青黑色,只是不喝奶,應該服用「蔥乳湯」,並貼上「豆豉膏」。

不大便

俗稱「鎖肚」。是因為在母體時受到熱氣,熱毒積聚在肛門,導致肛門阻塞無法排便。這時要趕緊讓產婦漱口,然後用嘴吸吮嬰兒的前胸、後背、肚臍下方、手心和腳心,總共七個部位,吸吮四到五次。再將少許輕粉和蜂蜜用溫水化開,時常讓嬰兒服用,直到排便為止。如果還是無法排便,表示肛門內部閉合,要用東西疏通。趕緊用金或玉的簪子尖端,找準位置刺穿,使其開孔,再用蘇合香丸搓成小棒,塞入孔中,讓糞便排出。

如果嬰兒腹部脹大,不喝奶又呻吟,超過七天,就很難存活了。

噤風

剛出生的嬰兒必須預防三種急病:一是「撮口」、二是「著噤」、三是「臍風」。這些都是急症,其中「著噤」尤其嚴重,要過一個月才能免除危險。症狀是:牙關緊閉、喝奶不穩、哭聲漸小、口吐涎沫。趕緊檢查嬰兒的上顎,看是否有小點子,先用指甲輕輕掐破,然後服用「定命散」和「辰砂全蠍散」藥粉;如果牙關緊閉、無法餵藥,要用生南星去皮臍磨成粉末,加上少許龍腦,混合後用手指沾薑汁,擦在嬰兒的牙齦上,牙關就會打開。凡是臍風、撮口、噤風,這三種病雖然不同,但發病原理是一樣的。

大多是體內氣機鬱結,阻塞不通,應該煎煮豆豉汁給嬰兒喝,以去除胎毒。

撮口

外在症狀是舌頭僵硬、嘴唇發青、面色黃紅、呼吸急促、哭不出聲、喝奶困難。如果口吐白沫、四肢冰冷,就無法救治了;如果腹部脹大、青筋顯露、睪丸疼痛,都是腸胃鬱結不通所致,治療方法應該是疏通腸胃,適合使用「辰砂膏」。嬰兒出生七天後才可免於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