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四·幼科集要 (9)
卷十四·幼科集要 (9)
1. 綱領
時下幼科,常用金藥。不論內傷、外感,一見小兒發熱,輒與服之,以為驚可預散。不知發熱自有多端,退熱亦有多法,設非實在驚證,則引賊入門,纏綿不解,變證蜂作。又以為藥力尚輕,更服利驚丹、牛黃、紫雪等劑,速其死亡。自有幼科以來,未有斯藥之弊之甚也。
尤可駭者,習俗移人,病家無論何證,醫不以此藥與之,即加嗔怪,竟視為尋常服餌之方,悲哉!(《慈幼筏》)
乳下嬰兒有病,必調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兒難服藥,當令其母服之,藥從乳傳,其效便捷。(《保嬰撮要》)
附方
肥兒丸,治食積五疳。黃連、蕪荑、神麯、麥芽等分為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下。
利驚丸,治急驚。輕粉、青黛各一錢、牽牛五錢、天竺黃二錢、蜜丸小豆大,薄荷湯化下。
抱龍丸,膽星四兩、天竺黃一兩、雄黃、硃砂各半兩、麝香一錢。甘草膏丸,皂莢子大,溫水化下。百日,一丸分三、四次服。
畫眉膏,山梔三個、雄黃、硃砂等分、輕粉少許。共為細末,麻油調勻。候兒睡著,濃抹兩眉,醒來便不思乳。
白話文:
現在的兒科,很常用金屬類的藥物。不論是內傷或外感,只要看到小孩發燒,就給他吃這些藥,以為這樣可以預防驚嚇。卻不知道發燒的原因有很多種,退燒的方法也很多,如果不是真的因為驚嚇引起的,就等於是引狼入室,讓病情糾纏不清,各種變化接踵而至。而且還認為藥效不夠強,更服用利驚丹、牛黃、紫雪等藥物,加速了小孩的死亡。自有兒科以來,從來沒有像這種藥物弊端如此嚴重的。
更可怕的是,習俗影響了人們,生病的人不管是什麼病,醫生如果不給他們用這些藥,病人就會生氣責怪,竟然把這些藥當成平常吃的藥,實在可悲啊!(《慈幼筏》)
餵母乳的嬰兒生病,一定要調理母親的身體,母親生病孩子也會生病,母親健康孩子就健康。嬰兒很難餵藥,應該讓母親服用,藥物會透過母乳傳給嬰兒,這樣效果又快又方便。(《保嬰撮要》)
附方
肥兒丸,治療消化不良引起的五疳病。黃連、蕪荑、神麯、麥芽等藥材磨成粉,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利驚丸,治療急驚風。輕粉、青黛各一錢、牽牛五錢、天竺黃二錢,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
抱龍丸,膽星四兩、天竺黃一兩、雄黃、硃砂各半兩、麝香一錢。用甘草膏做成藥丸,像皂莢子大小,用溫水化開後服用。一百天大的嬰兒,每次服用一丸,分三、四次服用。
畫眉膏,山梔三個、雄黃、硃砂等分、少許輕粉。一起磨成細末,用麻油調勻。等小孩睡著後,在兩邊眉毛上塗抹厚厚一層,小孩醒來後就不會想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