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四·幼科集要 (6)

回本書目錄

卷十四·幼科集要 (6)

1. 綱領

如張景岳、夏禹鑄輩,皆謂可不必用。蓋非不用,實惡其妄誕不經耳。近世醫家,不知真偽,習而行之,乃致惑世誣民,禍害嬰幼。夫醫事動關生命,乃聽無稽之言,流傳貽殃,是豈其可!予雖不敏,粗知診脈,每見幼科指紋之說,不勝發豎。請言其要:蓋此指紋,既太淵脈之旁支,則紋之變易,亦即太淵之變易,不必別立異說,眩人心目。但當以浮沉分表裡,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則用之不盡矣。

倘舍此不圖,妄執偽說,臨證不察病原,謬指為人驚、畜驚,誑惑愚昧,予恐盲人翳馬,終墮重淵,莫之能出矣。(《幼幼集成》)

看眼

目分五臟:黑珠屬肝;白珠屬肺。色青,肝風侮肺也;淡黃,腑有積滯也;老黃,肺受濕熱也。瞳人屬腎,無光彩,腎虛也;大角屬大腸,破爛,肺有風也;小角屬小腸,破爛,心有熱也;上胞屬脾,腫,則脾傷也;下胞屬胃,青色,胃有風也;睡而露睛者,脾胃虛極也。(《幼科鐵鏡》)

小兒諸病,但見兩目無精光,黑睛無運轉,目睫無鋒芒,如魚眼之狀者,不治。或神藏於內,外若昏困者,無妨。其有病篤而眼中神氣不脫者,猶可治。眼者,臟腑神氣之所見,神氣已脫,脈雖僅存,亦未能保。(《壽世保元》)

目內赤者心實熱;淡紅者心虛熱。青者肝實熱;淡青者肝虛熱。黃者脾實熱;白而混者肺實熱;目無精光者腎虛也。(《小兒直訣》)

驗顱囟

嬰孩周歲以前,須驗顱囟,與證兼看,則補瀉自得,吉凶易彰。訣曰:顱囟青筋,脈虛不榮;顱囟常陷,滑泄便便;顱囟腫起,風痰不止;顱囟久冷,吐瀉青青,顱囟虛軟,顛癇不免,顱囟扁闊,暴泄易脫;顱囟歪斜,風作即亡;顱囟連額,驚風易傷;顱囟未充,怕熱怕寒;顱囟緩收,胎氣不周;顱囟動數,神氣昏弱;顱囟寬大,受疾恐害;顱囟未合,筋骨柔弱。(《馮氏錦囊》)

相壽夭

小兒識悟過人者多夭,大則項橐顏回之流。小兒骨格成就威儀,迴轉遲舒,稍費人力雕琢者壽。其預知人意,迴旋敏速者亦夭,大即楊修孔融之徒。由此觀之,壽夭大略可知也。(《千金方》)

頭者,諸陽之會,髓之海也。凡兒頭角豐隆,髓海足也。背者,五臟六腑俞竅皆附於背。脊背平滿,臟腑實也。腹者,水穀之海。腹皮寬厚,水穀盈也。目為肝竅、耳為腎竅、鼻為肺竅、口為脾竅,七竅無闕,形象全矣。故知肉實者脾足,筋強者肝足,骨堅者腎足,不妄言笑者心足,不多啼哭者肺足。

哭聲連續者肺實,不久眠睡者脾實,腳健而壯,項長而肥,囊小而黑者,根株固也。肌肉溫潤者,營衛和也。腮妍如桃,發黑如漆者,表氣實也。小便清長,大便滋潤者,裡氣實也。以上皆為壽相,其兒無病易養。○諸陽皆起於頭。顱破項軟者,陽衰於上也。諸陰皆起於足。

白話文:

[綱領]

像張景岳、夏禹鑄這些醫家,都認為診斷幼兒疾病不必使用指紋診斷。並非他們不用這種方法,而是厭惡它荒誕不實。近代的醫生,不辨真偽,盲目跟從,導致迷惑世人、欺騙百姓,禍害幼兒。醫學是攸關生命的大事,卻聽信沒有根據的說法,流傳下去遺害後代,這怎麼可以呢!我雖然不夠聰明,但略懂診脈,每次看到幼兒科用指紋診斷的說法,都感到非常氣憤。讓我來說明其中的要點:指紋其實是太淵脈的旁支,指紋的變化也就是太淵脈的變化,不必另外建立一套說法來迷惑大眾。只要用浮沉來分辨表裡,用紅紫來分辨寒熱,用淡滯來判斷虛實,指紋的應用就足夠了。

如果捨棄這些基本原則不用,卻執著於虛假的說法,看診時不仔細觀察病因,隨便把病因歸咎於受驚嚇,或是動物驚嚇,以此來欺騙愚昧無知的人,我擔心就像盲人騎瞎馬一樣,最終會墜入深淵,無法脫身。《幼幼集成》

[看眼]

眼睛對應五臟:黑眼珠屬於肝,白眼珠屬於肺。如果白眼珠呈現青色,是肝風侵犯肺部;呈現淡黃色,是腸胃有積滯;呈現黃色,是肺部受濕熱影響。瞳孔屬於腎,如果沒有光彩,是腎虛的表現;眼角內側屬於大腸,如果潰爛,是肺有風邪;眼角外側屬於小腸,如果潰爛,是心有熱邪;上眼皮屬於脾,如果腫脹,是脾受到損傷;下眼皮屬於胃,如果呈現青色,是胃有風邪;睡覺時眼睛睜開,是脾胃虛弱到了極點。《幼科鐵鏡》

幼兒生病,如果眼睛沒有精神,黑眼珠不會轉動,眼睫毛沒有光澤,像魚的眼睛一樣,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如果精神內藏,外表看起來昏昏沉沉,就沒有問題。如果病情危急,但眼睛裡的神氣沒有脫失,還可以醫治。眼睛是五臟神氣的表現,神氣已經脫失,就算脈搏還在,也無法保住性命。《壽世保元》

眼白內側發紅,是心有實熱;呈現淡紅色,是心有虛熱。呈現青色,是肝有實熱;呈現淡青色,是肝有虛熱。呈現黃色,是脾有實熱;呈現白色且混濁,是肺有實熱;眼睛沒有光彩,是腎虛的表現。《小兒直訣》

[驗顱囟]

嬰兒一歲以前,必須檢查顱囟,同時參考其他病症,就能清楚判斷是應該補還是瀉,以及預測吉凶。口訣是:顱囟青筋暴露,代表脈虛弱,氣血不足;顱囟經常凹陷,代表滑脫泄瀉,大便稀溏;顱囟腫脹隆起,代表風痰阻塞;顱囟長期冰冷,代表嘔吐腹瀉;顱囟虛軟,容易發生癲癇;顱囟扁平寬大,容易突然腹瀉脫水;顱囟歪斜,風邪發作就會死亡;顱囟連到額頭,容易受到驚嚇;顱囟沒有閉合,代表身體怕熱怕冷;顱囟閉合太慢,代表胎氣不足;顱囟跳動頻繁,代表神氣虛弱;顱囟寬大,容易生病;顱囟沒有閉合,代表筋骨柔弱。《馮氏錦囊》

[相壽夭]

幼兒如果太過聰明,多半會夭折,就像古代的項橐、顏回。幼兒骨骼發育緩慢,行為舉止稍顯遲鈍,需要大人慢慢引導的,大多長壽。如果幼兒很早就懂得看人臉色,反應敏捷,也容易夭折,就像古代的楊修、孔融。從這些例子來看,可以大致了解壽命長短的預兆。《千金方》

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也是髓海所在。幼兒頭角豐隆,代表髓海充足。背部是五臟六腑俞穴所在。背脊平滿,代表五臟功能強健。腹部是水穀之海。腹部皮膚寬厚,代表水穀充足。眼睛是肝臟的通道,耳朵是腎臟的通道,鼻子是肺臟的通道,嘴巴是脾臟的通道。如果七竅健全,形體完整,就代表健康。所以,肌肉結實代表脾氣充足,筋骨強壯代表肝氣充足,骨骼堅硬代表腎氣充足,不隨便嬉笑代表心氣充足,很少哭鬧代表肺氣充足。

哭聲持續不斷代表肺氣旺盛,不肯睡覺代表脾氣旺盛,腳步穩健有力、脖子長而粗壯、陰囊小而黑,代表根基穩固。肌肉溫潤,代表營衛調和。臉頰紅潤如桃花,頭髮烏黑如漆,代表表氣充盛。小便清澈而長,大便濕潤,代表裡氣充盛。以上都是長壽的徵兆,這樣的幼兒很少生病,也容易養育。陽氣都從頭部發源,顱骨破損、脖子軟弱,代表上部陽氣衰弱。陰氣都從腳部發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