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四·幼科集要 (2)
卷十四·幼科集要 (2)
1. 綱領
殊不知錢氏六味丸,專治小兒,以其純陽無陰,故取八味丸,裁去桂、附,獨補腎水,此義惟薛立齋得之,世醫多未悟也。(《張氏醫通》)
小兒之病,古謂啞科,以其言語不能通,病情不易測,故曰:寧治十男子,莫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莫治一小兒。此甚言其難也。然以余較之,則三者之中,又以小兒為最易。蓋小兒之病,非外感風寒,則內傷飲食,以至驚風吐瀉,及寒熱疳癇之類,不過數種。且其臟氣清靈,隨撥隨應,但能確得其本,則一藥可愈。
非若男婦損傷,積痼癡頑者比,余故謂其易也。第人謂其難,謂其難辨也。余謂其易,謂其易治也。設或辨之不真,則誠難矣!然辨之之法,亦不過辨其表、里、寒、熱、虛、實,六者洞然,又何難之有?故凡外感者,必有表證,如發熱、頭痛、拘急、無汗,或因風搐搦之類是也;內傷者,必有里證,如吐瀉、腹痛、脹滿、驚疳、積聚之類是也;熱者必有熱證,如熱渴、煩躁、秘結、癰瘍之類是也;寒者必有寒證,如清冷、吐瀉、無熱、無煩、噁心、喜熱之類是也。凡此四者,即表、里、寒、熱之證,極易辨也。
然四者之中、尤惟虛實二字,最為緊要。蓋有形色之虛實,有聲音之虛實,有脈息之虛實。如體質強盛與柔弱者異也;形色紅赤與青白者異也;聲音雄壯與短怯者異也;脈息滑實與虛細者異也。必內察脈候,外觀形氣,中審病情,而精察之,又何虛實之難辨哉!必其果有實邪,果有火證,則不得不為治標。然治標之法,宜精簡輕銳,適病則已,毋犯正氣,但見虛象,便不可妄行攻擊。
若見之不真,勿謂姑去其邪,諒亦無害。不知兒體柔嫩,氣血未堅,臟腑甚脆,略受傷戕,萎謝極易;近則為目下之害,遠則遺終身之羸。凡此,實求本之道,誠幼科之肯綮也。○初生兒,以手捻其頭,摸其頤頷,不作聲者,為無病。以指探其口,雖發聲,而從容咂指者,其病輕。
若即發聲不咂指,面色青紅兼紫者,此落地受寒也,其病重。辨其形色虛實而治之。若牙緊不納乳,或硬而不軟,其病極重也。此驚邪入足太陽經,及足陽明經而然,須急治之,庶可平復。(張景岳)
心主驚,實則叫哭、發熱、飲水而搐;虛則因臥而悸。心熱則合面睡,或上竄咬牙者,導赤散主之。心氣實而喜仰臥者,瀉心湯主之。○肝主風,實則面青、目直、叫哭、壯熱、項急、頓悶;虛則咬牙、呵欠。肝熱則手循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
○肝有風則目連札,得心熱則發搐,或筋脈牽繫而直視,用瀉青丸以治肝,導赤散以清心。肝熱則目赤,或兼青發搐者,亦用前二藥。風甚則身反張強直,用地黃丸以補腎,瀉青丸以治肝。○脾主困,實則身熱引飲,用瀉黃散;虛則吐瀉生風,用異功散。面白腹痛,口中氣冷,不思飲食,或吐清水,以益黃散溫補脾虛。
白話文:
大家可能不知道錢氏六味丸,這個方子是專門用來治療小兒疾病的。因為小孩子體質偏陽,缺少陰氣,所以取八味丸的基礎,去掉桂枝和附子這兩味藥,專門用來滋補腎水。這個道理只有薛立齋才明白,世上的醫生大多沒有領悟到。《張氏醫通》這本書裡有提到。
小兒的疾病,古時候被稱為「啞科」,因為小孩不會說話,難以了解病情,所以有句話說:「寧願醫治十個男子,也不願醫治一個婦人;寧願醫治十個婦人,也不願醫治一個小孩。」這句話很強調小兒疾病的難治。但依我看來,這三種人中,小孩反而是最容易治療的。因為小兒的疾病,不是外感風寒,就是內傷飲食,導致驚風、吐瀉,以及寒熱、疳積、抽搐等,不過就這幾種而已。而且小兒的臟腑很清靈,反應很快,只要能夠準確找到病因,一味藥就能治好。
不像成年男女,身體有損傷、積累的舊疾、頑固的病症。所以我認為小兒疾病比較容易治療。但大家認為小兒病難治,是因為難以辨別病情。我認為容易治療,是因為治療方法簡單。假如不能正確辨別病情,那確實很困難!但辨別病情的方法,也不過是辨別表、裡、寒、熱、虛、實這六種情況。如果都能清楚了解,那還有什麼難的呢?所以,凡是外感疾病,一定有表證,例如發熱、頭痛、身體拘緊、無汗,或者因為風邪引起的抽搐等;內傷疾病,一定有里證,例如吐瀉、腹痛、腹脹、驚風、疳積、積聚等;熱性疾病,一定有熱證,例如口渴、煩躁、便秘、癰腫等;寒性疾病,一定有寒證,例如身體發冷、吐瀉、沒有發熱、沒有煩躁、噁心、喜歡溫熱等。這四種情況,也就是表、里、寒、熱的病證,非常容易分辨。
這四種情況中,虛和實這兩種情況最為重要。因為有形體的虛實,有聲音的虛實,有脈象的虛實。例如,體質強壯和柔弱的體現不同;臉色紅潤和青白的體現不同;聲音洪亮和短促的體現不同;脈象滑實和虛細的體現不同。必須內在仔細觀察脈象,外在觀察形體和氣色,中間仔細判斷病情,然後精確觀察,這樣虛實還有什麼難以分辨的呢!如果確實有實邪,確實有火證,就必須要用治標的方法。但治標的方法,應該要精簡輕快,對症下藥就好,不要損傷正氣。如果看到有虛的現象,就絕對不可以妄自用攻伐的方法。
如果沒有看清楚病情,不要認為姑且祛除邪氣,應該也沒什麼害處。要知道小兒身體柔嫩,氣血不夠強壯,臟腑很脆弱,稍微受到損傷,就很容易衰敗。近的來說會造成眼前的危害,遠的來說會留下終身的虛弱。總之,這是探求疾病根本的方法,也是幼科醫學的關鍵所在。剛出生的嬰兒,用手輕輕摸他的頭,摸他的下巴,如果沒有發出聲音,就是沒有病。用手指探他的口,即使發出聲音,但能安靜地吸吮手指,病情就比較輕。
如果馬上發出聲音而不吸吮手指,而且臉色青紅帶紫,這就是落地時受了寒氣,病情就比較嚴重。要根據他的形體和氣色來辨別虛實,然後對症治療。如果牙關緊閉,不吃奶,或者牙齦硬而不軟,病情就非常嚴重了。這是驚邪侵入了足太陽經和足陽明經所導致的,必須要趕快治療,才能恢復健康。
心掌管驚,實證會哭叫、發熱、喝水就抽搐;虛證會因為躺著而心悸。心熱會合著臉睡覺,或者往上竄咬牙,可以用導赤散治療。心氣實而喜歡仰臥的,可以用瀉心湯治療。肝掌管風,實證會面色發青、眼睛直瞪、哭叫、高燒、脖子僵硬、煩悶;虛證會咬牙、打哈欠。肝熱會用手摸衣領,或亂抓東西,可以用瀉青丸治療。高燒、喝水、喘不過氣來,可以用瀉白散治療。
肝有風會不停眨眼,得到心熱就會抽搐,或者筋脈牽引而眼睛直視,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肝,用導赤散來清心。肝熱會眼睛發紅,或者兼有青色而抽搐的,也可以用前兩味藥治療。風邪太盛會身體反張強直,可以用地黃丸來補腎,用瀉青丸來治療肝。脾掌管困,實證會發熱想喝水,可以用瀉黃散;虛證會吐瀉生風,可以用異功散。臉色蒼白、肚子痛、口中氣冷、不想吃東西、或者吐清水,可以用益黃散溫補脾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