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杏軒

《醫述》~ 卷十三·女科原旨 (5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女科原旨 (50)

1. 雜病

始悟豬膏發煎乃為逐瘀而設也。(《張氏醫通》)

按:「膏發煎導之」五字當是衍文。「此穀氣之實也」之下,當有「長服訶黎勒丸」之六字。後陰下氣,謂之氣利,用訶黎勒散。前陰下氣,謂之陰吹,用訶黎勒丸。文義始屬,藥病亦對。蓋訶黎勒丸,以訶黎勒固下氣之虛,以厚朴、陳皮平谷氣之實,亦相允合。(《醫宗金鑑》)

臟燥

婦人臟燥,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金匱》)

婦人臟燥者,無所感觸,悲哭無常,象如神靈所作,乃血虛而津亡,臟空而發燥之證也。其為證,又數欠伸,師早知其血虛之津亡,由於氣虛之胃陽亡矣。欠伸者,倦怠之象,非陽氣不足、精神不振,無此證也。主之以甘麥大棗湯補中益胃之外,無他法也。臟燥由於血虛,世醫孰不競言滋陰養血,抑知陰盛而津愈枯,陽衰而陰愈燥,師言之固鑿鑿也乎。(魏荔彤)

交腸

交腸之證,大小便易位而出。因醉飽不節,大怒不解,以致臟氣乖亂,不循常度。當吐以提其氣,使闌門得司泌別而清濁自分,宜五苓散、調氣散各一錢,阿膠末一錢,白湯調服。(《證治準繩》)

選案

交腸一證,雖見於方書,而世罕見。詹石匠婦,產後五、六日,惡露不行,腹脹喘滿,大便從前陰出。緣素嗜菸酒,又因產時受驚。余以芎歸湯加莪朮、肉桂、炒山楂,一服,惡露通,小便如常。又陸聖祥女,四歲,新秋患痢,糞出前陰,作冷熱不調治,與五苓散送香連丸,二劑而愈。

又錢吉甫女,年十三,體肥痰盛,因鄰居被盜,發熱頭痛,嘔逆面青,六脈弦促,便溺易位。此因驚氣亂,痰襲竅端,與四七湯下滾痰丸,開通痰氣而安。(《證治準繩》)

交腸一證,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專為通前陰而設也。此證閉在後陰,二便俱從前陰而出,擬之交腸,誠似是而實非。況交腸乃暴病驟然而氣亂於中,此乃久病以漸而血枯於內,有毫釐千里之不同。原夫疾之所始,始於憂思結而傷脾。脾統血者也,脾傷則血不能統攝,而錯出下行,乃誤認為崩漏,以涼血清火為治,則脫出轉多。血盡然後氣亂,氣亂然後水穀舍故趨新,舍寬趨隘,江漢兩渠,並歸一路,身中為之大亂。

勢必大腸之故道復通,乃可撥亂返治。又況水穀由胃入腸,另有幽門泌別清濁,今以滲血之故,釀為穀道,是幽門闢為坦徑矣,尚可用五苓再闢之乎?(喻嘉言)

一婦患休息痢二年,懷孕時,猶坐努,產後,大便自前陰出。予曰:大小便並出前陰,非腸交也。不自腸癰致病,非腸潰也。大便日夜十餘次,前出十之七,後出十之三,是大腸易位,而小腸猶故道也。大腸易位者,必由臨產用力而就前陰,產後不歸穀道,輕車熟路,久而成慣。

白話文:

雜病

我現在才明白,用豬油煎煮的藥膏,原來是為了消除瘀血而設計的。《張氏醫通》

書中說的「用膏藥導引」這五個字,應該是多出來的。「這是穀氣的實證」這句話之後,應該加上「長期服用訶黎勒丸」這六個字。如果大便從肛門往下排,叫做氣利,用訶黎勒散來治療;如果大便從陰道排出,叫做陰吹,用訶黎勒丸來治療。這樣文義才順暢,藥物和病症也才能對應。因為訶黎勒丸是用訶黎勒來固護下虛之氣,用厚朴、陳皮來平定穀氣的實證,兩者配合起來很恰當。《醫宗金鑑》

臟燥

婦人患有臟燥,會感到悲傷想哭,好像被神靈附身一樣,經常打哈欠、伸懶腰,用甘麥大棗湯來治療。《金匱》

婦人患有臟燥,沒有什麼原因就悲傷哭泣,像被神靈控制一樣,這是因為血虛導致津液虧損,臟腑空虛而感到燥熱的症狀。這種病還會經常打哈欠、伸懶腰,醫生早就知道這是血虛津液虧損,是因為氣虛導致胃陽虛弱造成的。打哈欠、伸懶腰是倦怠的表現,如果不是陽氣不足、精神不振,不會有這種情況。治療應該用甘麥大棗湯來補養中焦、健脾益胃,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臟燥是因為血虛引起的,世間的醫生都說要滋陰養血,卻不知道陰盛反而會讓津液更加枯竭,陽虛反而會讓陰液更加燥熱,張仲景的說法真是明確無誤啊!魏荔彤

交腸

交腸這種病,是大便、小便從不該排出的地方排出。是因為喝醉酒吃太飽,又大發脾氣,導致臟腑氣機紊亂,不按照正常的規律運行。應該用催吐的方法來提升氣機,讓闌門能夠正常地分泌、分別清濁,可以使用五苓散、調氣散各一錢,再加上阿膠粉一錢,用白開水沖服。《證治準繩》

選案

交腸這種病,雖然在醫書上有記載,但世間很少見。有個姓詹的石匠的妻子,生產後五六天,惡露沒有排出來,肚子脹滿、呼吸急促,大便竟然從陰道排出。因為她平時喜歡抽煙喝酒,又因為生產時受到驚嚇。我用芎歸湯加上莪朮、肉桂、炒山楂,服藥一次,惡露就通暢了,小便也恢復正常。還有個叫陸聖祥的女孩,四歲,秋天剛開始的時候得了痢疾,大便從陰道排出,用調和寒熱的方法治療,給她服用五苓散送服香連丸,兩劑就好了。

還有個叫錢吉甫的女兒,十三歲,身體肥胖,痰液很多,因為鄰居家被盜,受到驚嚇,發燒頭痛、嘔吐、臉色發青,脈搏弦促,大便、小便都錯亂了。這是因為驚恐導致氣機紊亂,痰液堵塞了竅穴,我用四七湯配合滾痰丸,疏通痰氣就安穩了。《證治準繩》

交腸這種病,是大便、小便從不該排出的地方排出,像在交換一樣。古人用五苓散來治療,主要是為了疏通陰道。這個病例是肛門閉塞,大便、小便都從陰道排出,說是交腸,實際上是表面相似,本質不同。況且交腸是突然發病的,導致氣機紊亂;而這個病例是慢性病,由於血枯在內導致的,兩者有天壤之別。這個病最初的原因是思慮過多導致脾氣受損。脾是統攝血液的,脾受傷就不能統攝血液,導致血液錯亂下行,被誤認為是崩漏,用涼血清火的方法來治療,反而會讓脫出更多。血耗盡後就會導致氣亂,氣亂後水穀就捨棄原來的通道,改走窄路,像江河並流一樣,導致身體大亂。

必須讓大腸的正常通道恢復暢通,才能撥亂反正。而且水穀從胃進入腸道,還有幽門來區分清濁,現在因為滲血的原因,形成了新的通道,等於是把幽門變成大路了,還能再用五苓散來疏通嗎?喻嘉言

有個婦人患了兩年多的休息痢,懷孕時,仍然用力排便,生產後,大便竟然從陰道排出。我說:大小便都從陰道排出,不是交腸病。不是腸癰引起的病,也不是腸潰瘍引起的。大便每天十幾次,從陰道排出佔七成,從肛門排出佔三成,這是大腸位置移動,而小腸還在原來的通道。大腸位置移動,一定是生產時用力導致它移到陰道,生產後沒有回到正常的通道,就像輕車熟路一樣,時間久了就成了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