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述》~ 卷十三·女科原旨 (48)
卷十三·女科原旨 (48)
1. 雜病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金匱》)
婦人傷寒,有熱入血室之證。血室即血海,衝任之脈所繫,為藏精受胎之所。因經行之期,而犯傷寒之邪,則熱邪乘虛襲入,與血相搏。夫肝藏魂,血室虛,則魂無所依,肝受熱邪,則為譫語,為見鬼,肝之魂不能安也。治惟清熱行血,甚則桃仁承氣,微則生地、丹皮、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甘草、木通、丹參之屬,不可拘執小柴胡湯之定例。夫小柴胡一方,乃治傷寒邪傳少陽,和解表裡之藥,非專治熱入血室之藥也。
方中雖有柴胡發表、黃芩退熱,然半夏行痰,為血家所忌;人參補氣,非血熱所宜。今人一遇熱入血室之證,便用小柴胡湯,曰我遵仲景也。豈知仲景第一條云婦人中風,寒熱發作有時,形如瘧狀。明屬少陽經見證,故曰小柴胡湯主之。則小柴胡湯原為少陽經設也。至後三條,但云必自愈,云當刺期門,又云隨其實而瀉之。
並無小柴胡湯主之一語,則知小柴胡湯只治少陽如瘧之證,非治熱入血室之證也。今人不玩仲景前後原文,漫謂婦人熱入血室,輒用小柴胡湯,豈不可嗤耶!凡治婦人熱入血室之病,有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者,則小柴胡湯可用也。然須加入桃仁、丹皮、五靈脂以行其血,如無寒熱如瘧之證,則小柴胡湯斷不可用。
舉世懵懵,特表而出之。(蕭慎齋)
考熱入血室,《金匱》有四法,今人一遇是證,不辨熱入之輕重、血室之盈虧,遽投小柴胡湯,貽害必多。要之,熱甚而血瘀者,與桃仁承氣及山甲、歸尾之屬。血舍空而熱陷者,用犀角地黃加丹參、木通之屬。表邪未盡者,則當合乎和解。熱輕而清藥過投,氣機致鈍者,不妨借溫通為使。
血結胸,有桂枝紅花湯參入海蛤、桃仁之治;昏狂甚,進牛黃膏,調入清氣化結之煎,復有兩解氣血燔蒸之玉女法;熱甚陰傷,有育陰養氣之復脈法。審證制方,毋拘乎柴胡一法也。(《臨證指南》)
咽中炙臠
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金匱》)
炙臠,譬如干肉也。《千金》所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者是也。此病不因腸胃,故不礙飲食、二便;不因表邪,故無骨痛寒熱。乃氣為積寒所傷,不與血和,血中之氣溢而浮於咽中,得水濕之氣,而凝結難移。婦人血分受寒,多積冷結氣,最易得此病。
藥用半夏厚朴湯者,半夏降逆,厚朴散結,生薑、茯苓宣至高之滯而下其濕,蘇葉味辛氣香,色紫性溫,能入陰和血。氣與血和,不復上浮矣。(徐忠可)
陰吹
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膏發煎導之。(《金匱》)
白話文:
雜病
- 陽明病,出現下血和胡言亂語的症狀,這是熱邪進入血室所導致。如果只是頭部出汗,應當針刺期門穴,根據實際情況瀉法治療,直到大量出汗後病情就會好轉。(出自《金匱要略》)
婦女患傷寒,會有熱邪進入血室的症狀。血室指的是血海,也就是衝脈和任脈所聯繫的部位,是儲藏精血和孕育胎兒的地方。如果在月經期間感染了傷寒邪氣,熱邪就會趁虛而入,與血液相搏。肝臟儲藏人的魂魄,血室空虛,魂魄就沒有依靠的地方,肝臟受到熱邪侵擾,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看到鬼怪的現象,這是肝的魂魄不安的緣故。治療上應該以清熱、活血為主,嚴重的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輕微的可以使用生地、丹皮、桃仁、紅花、赤芍、五靈脂、甘草、木通、丹參等藥物,不能拘泥於使用小柴胡湯。小柴胡湯是治療傷寒邪氣傳入少陽經,用於調和表裡的藥物,並非專門治療熱入血室的藥物。
小柴胡湯雖然有柴胡可以發散表邪、黃芩可以退熱,但半夏燥濕化痰,這是血液疾病所忌用的,人參補氣,對於血熱的病情也不合適。現在的人一遇到熱入血室的病症,就使用小柴胡湯,說自己是遵從張仲景的醫囑。殊不知張仲景的第一條是說婦女中風,出現寒熱發作有規律,像瘧疾一樣的症狀,明顯是少陽經的病症,所以才說用小柴胡湯治療。也就是說小柴胡湯原本是為治療少陽經的疾病而設的。至於後面的三條,只說會自己痊癒,說應當針刺期門穴,又說要根據實際情況瀉法治療。
並沒有提到使用小柴胡湯治療,由此可知小柴胡湯只適用於治療少陽經像瘧疾一樣的疾病,並非治療熱入血室的疾病。現在的人不仔細研究張仲景的前後原文,隨便認為婦女熱入血室就要用小柴胡湯,實在可笑!凡是治療婦女熱入血室的疾病,如果出現寒熱發作有規律像瘧疾一樣的症狀,才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但必須加入桃仁、丹皮、五靈脂等活血藥物,如果沒有像瘧疾一樣的寒熱症狀,就絕對不能使用小柴胡湯。
世人大多糊塗,所以特別指出來。(蕭慎齋)
考察熱入血室,《金匱要略》記載了四種治療方法,現在的人一遇到這種病症,不辨別熱邪進入的輕重、血室的盈虧情況,就馬上使用小柴胡湯,必定會造成很多危害。總之,熱邪嚴重並且出現血瘀的情況,要使用桃仁承氣湯以及穿山甲、當歸尾等藥物。如果血室空虛且熱邪深入,要使用犀角地黃湯加丹參、木通等藥物。如果表邪還未完全解除,就應當配合使用調和表裡的藥物。如果熱邪輕微而過度使用清熱藥,導致氣機遲鈍,不妨借用溫通的藥物來引導。
如果血瘀結胸,可以使用桂枝紅花湯,加入蛤殼、桃仁等藥物治療;如果神志昏亂嚴重,可以使用牛黃膏,調入清氣化結的藥煎服,還有可以同時解除氣血鬱熱的玉女煎;如果熱邪嚴重導致陰液損傷,可以使用滋陰養氣的復脈湯。治療時應當仔細辨證論治,不能拘泥於只用柴胡這一種方法。(出自《臨證指南》)
- 咽中炙臠
婦女感覺咽喉中好像有烤肉,可以用半夏厚朴湯治療。(出自《金匱要略》)
所謂的炙臠,就像是乾肉一樣。《千金方》所說的咽喉中好像貼著一塊烤肉,吐不出來,吞不下去,就是這種病。這種病不是因為腸胃的問題,所以不會影響飲食和大小便;也不是因為表邪,所以不會出現骨痛和寒熱。而是因為氣受積寒所傷,不能與血調和,血中的氣溢出而上浮到咽喉,又受到水濕之氣,凝結難以消散。婦女血分容易受寒,多有積冷結氣,最容易得這種病。
藥方使用半夏厚朴湯的原因是,半夏可以降逆氣,厚朴可以散結氣,生薑、茯苓可以宣通高處的滯氣而使其下行,蘇葉味辛氣香,顏色紫,性溫,能入陰經調和血液。氣與血調和了,就不會再上浮了。(徐忠可)
- 陰吹
胃氣下洩,導致陰道排氣並發出聲響,這是因為穀氣充盛,可以使用膏藥或藥物來引導。(出自《金匱要略》)